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2)
2023(10209)
2022(9031)
2021(8559)
2020(7199)
2019(16674)
2018(16923)
2017(32403)
2016(18037)
2015(20034)
2014(20016)
2013(19650)
2012(17864)
2011(15968)
2010(15775)
2009(13935)
2008(13332)
2007(11489)
2006(9859)
2005(8346)
作者
(51944)
(42817)
(42763)
(40516)
(27509)
(20765)
(19412)
(17045)
(16342)
(15321)
(14797)
(14308)
(13628)
(13519)
(13342)
(13263)
(13123)
(12885)
(12333)
(12210)
(10901)
(10688)
(10491)
(9734)
(9694)
(9636)
(9591)
(9394)
(8753)
(8601)
学科
(64773)
经济(64707)
管理(50349)
(49256)
(41305)
企业(41305)
方法(32110)
数学(27712)
数学方法(27392)
(17806)
技术(16782)
中国(16502)
(15968)
(14690)
业经(14547)
理论(13535)
地方(12741)
农业(12112)
(11299)
贸易(11295)
教育(11012)
(10973)
(10873)
环境(10576)
(10067)
(9740)
财务(9676)
财务管理(9662)
(9404)
技术管理(9246)
机构
大学(246389)
学院(245798)
管理(98640)
(89524)
经济(87382)
理学(86427)
理学院(85430)
管理学(83870)
管理学院(83452)
研究(80772)
中国(55822)
科学(54190)
(52545)
(43574)
业大(41270)
(41203)
研究所(38142)
(37790)
中心(36045)
(34733)
农业(34532)
(33210)
北京(32976)
师范(32810)
财经(31292)
技术(30803)
(29348)
(28735)
(28544)
师范大学(26336)
基金
项目(177026)
科学(137268)
研究(128344)
基金(125503)
(110135)
国家(109216)
科学基金(93122)
社会(76732)
社会科(72588)
社会科学(72567)
(71614)
基金项目(67846)
自然(62576)
自然科(61079)
自然科学(61060)
教育(60153)
自然科学基金(59936)
(59902)
编号(53276)
资助(51605)
成果(42384)
重点(39809)
(38130)
(38011)
(37436)
课题(37135)
创新(35355)
科研(33968)
计划(33031)
大学(32799)
期刊
(93943)
经济(93943)
研究(68193)
中国(46939)
学报(43903)
(39070)
科学(38897)
管理(35355)
教育(34322)
大学(32366)
学学(30439)
农业(28306)
(26869)
技术(25249)
业经(15680)
(15012)
金融(15012)
科技(14634)
(14444)
图书(14420)
经济研究(14362)
财经(14239)
技术经济(13058)
业大(12277)
理论(12271)
(11990)
(11902)
问题(11890)
实践(11561)
(11561)
共检索到343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理  谢纯良  朱作华  李智敏  胡镇修  彭源德  
为探索循环利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DC.ex Fr.)Quel)菌渣栽培刺芹侧耳的可行性,优化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的条件与培养基配方,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与生物学效率,比较分析了刺芹侧耳品种‘杏1’、‘杏2’和‘Z杏’在不同培养基上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菌渣代料栽培刺芹侧耳的最佳条件为养菌温度24℃,培养基含水量65%,p H值6.0;在棉籽壳、苎麻副产物以及麻蔸等主料中加入40%~50%菌渣后产生的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67.59%、70.24%、71.02%,‘杏1’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其他2个品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中再次利用菌渣代料栽培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纯良  严理  朱作华  李智敏  胡镇修  彭源德  
针对食用菌培养基质严重短缺和苎麻副产物直接晾晒干燥成本高、体积大、不便于长途运输等问题,进行青贮苎麻副产物栽培刺芹侧耳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刺芹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了青贮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刺芹侧耳的适宜配方,并对产品品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培养基pH为5.5,培养基中含苎麻副产物50%和水分67.5%,并添加1%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刺芹侧耳的效果较好,生物学效率达70%以上;与常规棉籽壳培养基相比,青贮苎麻副产物培养基栽培产品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0%,总糖和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24%和3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王建东  黄忠乾  
对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遗传差异ISSR分析和子实体生长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ISSR的6个引物的DNA图谱经聚类分析,获得了遗传关系树状图,在相似水平为0.879时,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群。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子实体在13~16℃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22~27℃范围内,只有3个菌株的子实体能正常生长;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可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型,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类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贾定洪  王建东  
对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中,有6个杂交菌株的产量高于亲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Pe2515菌株;有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亲株Pe1相似,呈保龄球形;有2个杂交菌株为粗棒状,介于双亲株之间;另有2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细棒状,与Pe2菌体相近。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在隶属度0.325时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与亲株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杂交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隶属度在0.672以下,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国忠  董兴红  忻龙作  田勤科  冯翠英  
褐蘑菇产自内蒙和冀北坝上高原,将它南移下坝进行人工栽培是本研究的目的。选用当地栽培材料,研究其配比,通过调查料发酵情况,菌丝吃料情况,出菇情况,逐步摸索出适应坝下至河北省南部地区的栽培原料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合理比例的玉米秸和鸡粪是河北南部栽培褐蘑菇较为理想的栽培主原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柳新红  刘跃钧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伟  郭勇  周洁  贾定洪  苗人云  王国英  王仁峰  黄忠乾  郑林用  
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CK1和CK2)基础上,设计了16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进行毛木耳(黄耳10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生长速度(1.08 mm/d)快于CK1(0.92 mm/d)、菌丝生长势表现一般,菌丝长满菌袋较快(82 d)、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96 d)、鲜耳百片重较高(4576.5 g/百片)、鲜耳片厚度较厚(2.00 mm/片)、子实体泡发率高(961.54%);鲜耳产量最高(0.918 kg/袋),高于CK1(0.8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明香  林忠宁  陈敏健  杨菁  林原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倩  黄忠乾  李伟  李玉  何晓兰  
本文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寄主植物的两株野生侧耳属菌株1和菌株2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野生菌株均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通过选取不同碳源、氮源以及P H对2株菌株进行培养,最终结果表明菌株1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硝酸钾、P H 6;菌株2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硫酸铵、P H 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勋  李俊清  周宝顺  廉秀荣  
珙桐种子外壳坚硬,透水透气性差,繁殖困难;该文研究了烘桐育苗和栽培等繁殖过程,提出了有效的人工繁殖培育措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超宗  蒋永祥  陈玉兰  董元华  田关森  
通过对菜用大叶枸杞扦插繁育与生长习性的研究,总结了枸杞菜丰产栽培技术。大叶枸杞扦插以8cm长硬枝插条效果最好。枸杞菜生长受肥水影响最大,扦插前宜施足基肥,在每次采收后,施速效肥以补充肥力,以后每7~10d用3g·L-1尿素水溶液喷施叶面追肥。在夏季高温季节(日均温≥25℃)宜搭建荫棚,以防高温危害。枸杞菜在30~40cm高时采收,采收时茎基部留1.0~2.0cm,用以萌发更新。收获期5月上旬至10月下旬,分期采收7次。11月下旬留种,用原畦留种或埋于土下越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李家军  汪晓春  吴伶  刘军  曹峻  
选用 4个莲藕品种 ,对莲藕覆膜厢作栽培进行了 2a的多点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覆膜厢作技术 ,莲藕的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均显著优于常规下栽培的莲藕 ,覆膜厢作处理比对照增产莲藕 6 92 0 .2kg/hm2 ,增加34.5 % ,达极显著水平 ,增加纯收入 132 6 2 .9元 /hm2 。应用覆膜厢作技术表现出了全程节水、前期增温、改良土壤、早熟高效等综合功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文云  杨时宇  李志国  
对红果和黄果两个类型印榕仙人掌进行了节片直接扦插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种片培育宜采用模式Ⅰ(每床2行,行距30cm,株距30cm,7 14万株·hm-2)、Ⅱ(每床3行,扦插位置呈"X"形,外2行行距40cm,株距40cm,7 69万株·hm-2),蔬菜、养虫和饲料节片培育宜采用模式Ⅰ,果实培育则采用模式Ⅲ(株距60cm,床距100cm,1 39万株·hm-2);次顶部成熟的1片节片是扦插最好的节片;黄果类型在不同土质上的栽培效果无明显差异,红果类型在偏黏性土壤上的栽培效果比黄果类型差,但在偏砂性土壤上栽培的新长节片数量和质量分别是黄果类型的1 19倍和1 54倍,是黏性土壤上同类型的2 07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  周晓勤  王成洪  
通过从陕西、山西、山东沾化、浙江义乌引进5个北方枣品种与溆浦鸡蛋枣进行栽培对比试验,历经10年的引种、比对、筛选。从中筛选出品质优良、晚熟、抗性强、产量高的山东沾化冬枣作为湘西南晚熟优质鲜食枣品种。进行了该品种的试验研究,并系统组装了冬枣在湘西南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