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55)
- 2023(4939)
- 2022(4090)
- 2021(3837)
- 2020(3288)
- 2019(7050)
- 2018(7155)
- 2017(12209)
- 2016(6997)
- 2015(7934)
- 2014(8028)
- 2013(7704)
- 2012(7482)
- 2011(6792)
- 2010(7145)
- 2009(6418)
- 2008(6769)
- 2007(6360)
- 2006(5608)
- 2005(5096)
- 学科
- 济(26875)
- 经济(26854)
- 管理(23167)
- 业(20162)
- 企(16786)
- 企业(16786)
- 技术(11645)
- 学(10666)
- 方法(10638)
- 环境(9382)
- 数学(8695)
- 数学方法(8447)
- 农(7821)
- 地方(7007)
- 技术管理(6216)
- 生态(6146)
- 中国(6123)
- 业经(5665)
- 农业(5533)
- 划(5531)
- 理论(5488)
- 和(5131)
- 贸(5129)
- 贸易(5123)
- 易(4983)
- 资源(4618)
- 财(4582)
- 教学(4153)
- 发(4004)
- 制(3971)
- 机构
- 学院(107905)
- 大学(106703)
- 研究(42119)
- 济(35943)
- 管理(35553)
- 经济(34966)
- 科学(31896)
- 理学(30056)
- 中国(29869)
- 理学院(29559)
- 管理学(28593)
- 管理学院(28420)
- 农(26589)
- 京(24674)
- 所(23883)
- 研究所(22092)
- 业大(21759)
- 农业(21042)
- 中心(18863)
- 江(17431)
- 技术(15909)
- 北京(15724)
- 省(15459)
- 院(15328)
- 范(15255)
- 师范(15003)
- 财(14578)
- 州(14297)
- 科学院(14097)
- 农业大学(13656)
- 基金
- 项目(74774)
- 科学(56365)
- 基金(51683)
- 研究(48813)
- 家(48260)
- 国家(47927)
- 科学基金(38923)
- 省(30934)
- 社会(28228)
- 自然(27576)
- 基金项目(27334)
- 自然科(26773)
- 自然科学(26753)
- 社会科(26711)
- 社会科学(26701)
- 划(26312)
- 自然科学基金(26194)
- 教育(21776)
- 资助(21261)
- 编号(18643)
- 重点(17965)
- 发(16800)
- 计划(16657)
- 科技(16415)
- 创(15915)
- 创新(15133)
- 成果(14749)
- 部(14737)
- 科研(14172)
- 课题(13899)
共检索到165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洋 陈建宏 刘霁 杨立兵
喀斯特岩溶地区缺土缺水缺林、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的复垦方法对采空区进行生态恢复难度很大,菌根技术在喀斯特岩溶矿区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平果铝矿区菌根种类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微生物活性熟化复垦地新耕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验室对优势菌株进行筛选,用穴内平面撒播菌剂法进行接种试验和增益对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为喀斯特岩溶地区平果铝矿区筛选到优势土著VA真菌菌种的3个优势菌株E11、E16和E20,该优势菌株对矿区复垦的先锋植物——大豆、玉米、银合欢、宽叶雀稗等有较强的侵染能力,能使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在平果铝喀斯特岩溶矿区生态恢复效果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蕾 盖爽爽 郑生猛 胡亚军 刘华英 何寻阳
揭示喀斯特灌丛生态系统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及其对异质性生境与季节变化的响应规律,对合理利用土壤AMF促进喀斯特退化生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桂西北喀斯特峰丛洼地1 hm2典型灌丛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分析喀斯特灌丛两种主要小生境(石土面和土面)土壤AMF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共发现AM真菌7科8属,球囊霉属/种为该地区优势属/种;土壤AMF群落组成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0.01)。研究结果为喀斯特地区合理利用植物与土壤AMF共生促进退化生境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罗海波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42->K+、Ca2+、HCO3->Na+、Mg2+、Cl->NO3-、NH4+>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42-、Ca2+>Mg2+、Cl->K+、Na+、NO3->NH4+>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和Mg2+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比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先琨 吕仕洪 蒋忠诚 何成新 陆树华 向悟生 欧祖兰
中国西南岩溶区石漠化严重,呈加剧趋势,危害很大,不但导致生态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成为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喀斯特峰丛区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广西平果县龙何屯峰丛区为示范点,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农村产业模式,生物工程、水利工程结合,提倡复合农林经营,选择优良乡土树种,模拟天然植被构建先锋植物群落,针对生境异质性的主导因子,强化岩溶山地造林与封育管理技术,开发特有适生的名特优产品,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经过3年的示范试验,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37%,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海燕 刘忠德 钟章成
Karst is one of the weakest kind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west China.And restoring vegetation and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s among urgent affairs of the reg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ccessi...
关键词:
喀斯特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阶段 土壤质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芷阳 庞世龙 何琴飞 黄小荣 彭玉华
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指数,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广西平果喀斯特山地主要植物种群在植被恢复过程的4个群落中的生态位梯度变化。结果表明:(1)各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群落中随种类组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反映了喀斯特山地植被的恢复效果;(2)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岩石裸露率与4个群落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都比较强,各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资源位上表现不一;(3)各群落优势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种群间资源利用差异显著、利用性竞争不强,群落处于演替阶段,群落物种组成不稳定。种群间生态位重叠值的大小与种群生态位宽度间不呈明显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变化体现于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变化 ,不同恢复阶段各种组的优势地位不同 ,草本群落阶段与草灌过渡阶段 ,灌丛灌木阶段与灌乔过渡阶段 ,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与顶极群落阶段其居优势地位的种组分别为先锋种 ,次先锋种和过渡种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 ,种组替代规律是先锋种经次先锋种、过渡种最终被次顶极种和顶极种替代。随着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 ,群落高度 (0 6~ 16 9m)、盖度 (0 2 9~ 0 79)、显著度 (0 872 0~2 1 8981cm2 ·m- 2 )逐渐提高 ,而密度早期增大之后逐渐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优 肖丹 郑生猛 胡亚军 王小利 何寻阳
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特征,是合理利用AMF改善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质量、提升造林效益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和碎屑岩区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耕地为对照,通过野外区域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AMF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探讨其对岩性和人工造林的响应。结果表明:球囊霉属(Glomus)为研究区主要优势属,其相对丰度为58.50%~89.37%。AMF群落对人工造林的响应在不同岩性条件下存在差异:在石灰岩区,人工造林显著增加了AMF香农多样性指数;在碎屑岩区,人工造林显著增加了球囊霉属相对丰度,却降低了近明球囊霉属(Claroideoglomu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土壤pH和速效磷是影响AMF群落的关键环境因子。岩性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间接作用于AMF群落变化(p < 0.05);而人工造林则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磷)对AMF群落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p < 0.05)。可见,人工造林对土壤AMF群落的影响受到地质背景(岩性)的制约,未来将AMF用于改善喀斯特地区人工林土壤质量时要充分考虑土壤岩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阳华 钟欣平 王颖
[目的]研究土壤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利于深入认识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作用机制,以期为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恢复及土壤养分综合管理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喀斯特高原山地区52份土壤样品的C:N、C:P、N:P、Ca:Mg、Fe:Mn、Cu:Zn、B:Mo、P:S、Ca:S和Al:Si共计10个生态化学计量比,研究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范围、相互作用效应及其对土壤质量的贡献。[结果]B:Mo、Al:Si的变异系数130%。C:N与Fe:Mn、Cu:Zn间呈显著正相关,与Al:Si呈出极显著负相关;C:P、N:P与B:Mo、P:S,Cu:Zn与Al:Si呈极显著负相关。前4个主成分反映出原始数据信息总量的82.479%,依次受C:P、N:P,Cu:Zn、Al:Si,Ca:Mg、Ca:S和Fe:Mn等的支配。[结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计量指标间呈较强的互作效应,土壤中量和微量元素亦对土壤质量起到明显的支配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翠玲 顾万春 郭玉文
通过大量信息调研及我国部分矿区绿化总结,简述国内外矿区复垦现状;阐明废弃矿区林业复垦的重要性,提出林业复垦技术,其中包括矿区分类,复垦区立地分类及土地、土壤评价,树种筛选、绿化模式与选择,良种壮苗培育及合理造林方法。
关键词:
废弃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林业复垦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一尊 王克林 陈洪松
根据广西喀斯特环境移民迁出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设计适应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特点的土地生态结构与景观优化方案为目标,通过案例研究,在评价典型样区的生态适宜性与土壤肥力条件的基础上,结合IKNOS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历史航空影像,综合集成景观格局研究、农户参与设计与结构优化分析3种设计途径,提出了适应性景观生态设计的初步框架。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适应性、参与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符合适应性生态系统管理的需求,为实现小尺度景观安全格局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适应性 景观生态设计 喀斯特 IKNO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志成 熊康宁 陈浒 周文龙 孟红霞 王仙攀 薛志国
为了解干旱对贵州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环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影响,在2010年贵州干旱的背景下,于4月分别对贵州毕节喀斯特高原山地、贞丰喀斯特高原峡谷和清镇喀斯特高原盆地地貌类型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并与2009年同期在相同生境下的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清镇、毕节和贞丰3个研究区土壤动物类群在2009年4月为4门12纲24目,个体总数3139只,而在受到干旱影响的2010年4月则为2门8纲17目,个体总数1 031只。干旱导致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量减少,其中个体数减少幅度最大的是弹尾目和蜱螨目等占优势的中小型类群,其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煜琴
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塌陷及其环境地质灾害已给矿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加快塌陷治理,搞好环境修复是实现自然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莱芜铁矿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铁矿区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选取第四系厚度、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及其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灰岩顶界面岩溶发育程度、"天窗"内塌陷坑密度5个指标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评价;根据评价依据将研究区内不同天窗进行危险性划分;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规划的编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在类似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中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危险性 生态治理 莱芜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应书 何兴辉 谢永贵 王敏 吴明艳 吴道能
The geological landform, soil and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sample plots of Biji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logical factors and species number of arbor, shrub, herb and vegetation type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 influential factors...
关键词:
喀斯特 植被 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 毕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 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 /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 ,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 ,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 ;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 ,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 ,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