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5)
2023(6958)
2022(5940)
2021(5289)
2020(4139)
2019(9294)
2018(9127)
2017(16522)
2016(9214)
2015(10087)
2014(10026)
2013(9921)
2012(9605)
2011(8988)
2010(9308)
2009(8417)
2008(8257)
2007(7529)
2006(7000)
2005(6626)
作者
(29394)
(24506)
(24479)
(23098)
(15879)
(11890)
(10773)
(9485)
(9441)
(8859)
(8575)
(8289)
(8185)
(8005)
(7957)
(7708)
(7318)
(7173)
(7149)
(7101)
(6390)
(6279)
(6037)
(5733)
(5578)
(5577)
(5522)
(5433)
(5127)
(4919)
学科
(42642)
经济(42598)
管理(23976)
(22132)
地方(17496)
(15379)
企业(15379)
中国(15305)
(14371)
环境(11827)
业经(11350)
(11054)
农业(10159)
地方经济(9885)
(9802)
方法(9786)
(8413)
金融(8413)
(8188)
银行(8156)
(8049)
数学(7727)
数学方法(7647)
生态(7206)
发展(7095)
(7085)
(7070)
资源(7015)
(6870)
(6789)
机构
学院(134161)
大学(130395)
研究(55110)
(52745)
经济(51558)
管理(46625)
中国(41306)
理学(38863)
理学院(38336)
管理学(37663)
管理学院(37432)
科学(36226)
(29809)
(29722)
(29266)
研究所(27190)
中心(24145)
(23144)
(23049)
农业(22748)
业大(21918)
(20745)
(20255)
师范(19916)
(19494)
北京(19357)
(18518)
财经(17464)
科学院(16855)
技术(16332)
基金
项目(87858)
科学(67955)
研究(63582)
基金(60449)
(54691)
国家(54163)
科学基金(44540)
社会(39220)
社会科(37055)
社会科学(37048)
(36811)
基金项目(32010)
(31080)
自然(28384)
自然科(27587)
自然科学(27580)
教育(27421)
自然科学基金(27056)
(26373)
编号(25421)
资助(24170)
重点(20959)
发展(20812)
成果(20472)
(20402)
课题(19151)
(18365)
(17914)
计划(17218)
创新(17184)
期刊
(70686)
经济(70686)
研究(41369)
中国(33788)
(27241)
学报(24212)
科学(22306)
农业(18968)
管理(18460)
大学(17451)
教育(17326)
学学(16600)
(15801)
(14981)
金融(14981)
业经(14162)
技术(11055)
经济研究(10456)
(9813)
问题(8772)
财经(8385)
资源(8157)
科技(7446)
(7255)
商业(6825)
(6687)
(6440)
世界(6331)
林业(6318)
现代(6180)
共检索到219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臧维玲  王成辉  
在大批量苗种培育条件下,通过对菊黄东方鲀胚后发育阶段的观察、测量和摄影,研究了菊黄东方鲀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及行为生态特点。结果显示,仔稚鱼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前期稚鱼、中期稚鱼和后期稚鱼5个阶段,每个阶段由若干个时期组成,总共为17个时期。在盐度10.0~13.5、温度20.5~26.0℃条件下,鱼苗历时35d完成了从初孵仔鱼至夏花鱼种的发育。期间,鱼苗食性经历了开口和转食配合饲料2个关键时期。食物转换依次为卵黄、轮虫、卤虫幼体、中型枝角类、大型桡足类和枝角类、底栖生物和虾类幼体、配合饲料。同时,鱼苗完成了由水体中上层向中下层活动区域的转变。游泳行为经历了平游、巡游和池塘觅食巡游3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武  边文冀  余卫忠  石张东  
江黄颡鱼从出膜仔鱼至夏花历时26d。仔、稚鱼发育分为仔鱼前阶段、仔鱼阶段、稚鱼前阶段和稚鱼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3个时期,共12个时期。其中仔鱼前期分为附着期、平游期和开口期。在仔鱼附着时期要提供合适的附着物;仔鱼开口时期的饵料是小型枝角类。仔鱼阶段仍为混合营养阶段,除消耗卵黄外,其主要摄食枝角类。进入稚鱼阶段后,其食性先后经2次转食:第1次由浮游动物转为底栖动物;第2次转食由底栖动物转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并开始摄食人工精饲料。根据江黄颡鱼仔、稚鱼的发育特性,提出了一整套提高江黄颡鱼出苗率和成活率的科学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刘永士  张海明  邓平平  陆根海  张宗锋  
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菊黄东方鲀的未受精卵、胚胎(出膜前,受精后8085 h)、初孵仔鱼(0日龄)、开口前仔鱼(3日龄)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卵和鱼苗的水分含量随着个体发育出现升高趋势,而鱼苗总脂含量随着个体发育显著下降。各发育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菊黄东方鲀未受精卵脂肪酸组成与其亲本卵巢非常相似;胚胎期的脂肪酸利用率高低顺序为SFA(15.08%)、MUFA(14.46%)、n6PUFA(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宗锋  施永海  谢永德  张海明  徐嘉波  陆根海  
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初孵仔鱼到56日龄菊黄东方鲀的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5天髓弓出现,第9天脊柱开始软骨化,第13天脉弓出现,第17天出现硬骨环,并从前往后开始硬骨化,第29天脊柱硬骨化完成。附肢骨骼开始发育的顺序依次为胸鳍、臀鳍和背鳍、尾鳍。胸鳍的发育以2日龄胸鳍的支鳍骨原基的出现为起点,28日龄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形成,42日龄胸鳍硬骨化基本完成。背鳍和臀鳍出现在9日龄,29日龄同时开始硬骨化,至38日龄时,硬骨化完成并且出现分支鳍条。尾鳍发育以11日龄长出鳍条为起始特点,至38日龄硬骨化完成。期间伴随着鳍条转移、尾下骨及侧尾下骨生长发育、长出镰刀状横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房伟平  林永贺  陈振龙  邹记兴  
在水温22~24℃,pH7.0左右的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密斯特黄彩鲶(Mystus sp.)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密斯特黄彩鲶的鱼苗发育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期(初孵至第5天)、晚期仔鱼期(第6~10天)、稚鱼期(第11~20天)和幼鱼期(第20天以后)。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12 mm,卵黄囊体积1.63 mm3;仔鱼第3天开始摄食,第5天卵黄囊被完全吸收,鱼苗主要外部器官主要集中在晚期仔鱼阶期和稚鱼期内形成。仔鱼在饥饿状态下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出膜后第6天,为84.0%,其饥饿的不可逆点则为出膜后第8天,第8天以后即进入不可逆PNR期,至第11天绝大部分饥饿仔鱼死亡。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张根玉  刘建忠  朱雅珠  徐嘉波  朱晓东  
采用密闭呼吸室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1、15、19、23、27和31℃)下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约20 g)单位体重瞬时耗氧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溶氧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瞬时耗氧速率(V)均随实验时间(t)增加而降低,且呈现良好的幂函数负增长相关(V=a tb,r2>0.98,P<0.01);在适宜溶氧范围内,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属于顺应呼吸型,V随溶氧水平降低而降低,但在临近临界点时,暗纹东方鲀和菊黄东方鲀幼鱼耗氧率均表现为"调节管理"模式,即幼鱼用增加呼吸频率来保持一定的耗氧率,以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而V与溶氧水平(DO)呈现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r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范文涛  刘海金  赵文江  张福崇  
对菊黄东方鲀、红鳍东方鲀及其杂交后代的早期形态特征和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在全长5 cm和10 cm时,形态上的主要差异是:(1)菊黄东方鲀的尾鳍为浅黄色,无黑杂色;红鳍东方鲀的尾鳍为黑色,其杂交后代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尾鳍浅黄色,略带黑色;(2)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无或极少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体背黑斑不相交;红鳍东方鲀背部皮刺超出侧线,超出部分与黑斑相交,向下延伸至腹部,其杂交后代背部皮刺超出侧线,与体背黑斑部分相交,向下未能延伸至腹部;(3)菊黄东方鲀背部皮刺向前延伸至两眼连接线,红鳍东方鲀向前延伸至两鼻孔连接线,其杂交后代超过两眼连接线而未达鼻孔连接线。以尾鳍颜色和皮刺的分布特征可以区分幼鱼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钟俊生  楼宝  袁锦丰  
对人工培育条件下鱼仔稚鱼的早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鱼初孵仔鱼的平均体长1.95 mm(1.88~1.98 mm),在水温24.6~24.9℃,盐度26~30条件下初孵仔鱼至孵化后4日龄为卵黄囊仔鱼,5~14日龄为前弯曲期仔鱼,15~28日龄为弯曲期仔鱼,29~40日龄为后弯曲期仔鱼,41日龄开始进入稚鱼期。各鳍发育的体长范围在3.63~10.38 mm,进入稚鱼期完成了所有鳍的发育。鱼的早期发育中头背部不出现枕骨棘。自卵黄囊期后阶段开始到稚鱼期,在尾部中央侧面和腹缘具1个或数个星状的色素,是鱼早期发育阶段最重要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鱼仔稚鱼的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骆豫江  朱新平  潘德博  陈昆慈  李凯彬  
通过观察、描述和拍照对高体革(Scortum barcoo)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进行了研究,以了解高体革仔、稚鱼的发育规律,为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在水温26.6~29.7℃的培养条件下,高体革初孵仔鱼全长为(2.65±0.19)mm(n=20),其卵黄囊体积为(0.74±0.15)mm3(n=20),油球体积为(0.07±0.17)mm3(n=20)。1日龄仔鱼,眼睛有色素沉积,鳃弓显现;2日龄仔鱼,嘴可张开,肠道会蠕动,鳔可见;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个体发育进入仔鱼后期;20日龄,运动器官发育完全并生出鳞片,个体发育进入稚鱼期;23日龄,稚鱼侧线鳞可见;28日龄,全身披鳞,个体发...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良华  苏敏  尤永隆  林丹军  
黑脊倒刺鲃的仔、稚、幼鱼发育的特点基本上和四大家鱼一致,仅卵黄囊消失得较迟。黑脊倒刺鲃从1日龄早期仔鱼发育到32日龄早期幼鱼期间,体长平均日增长0.4 mm,体重平均日增长5.65 mg。体长增长呈直线增长,体重和体长关系呈幂函数关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呈祥  徐钢春  徐跑  郑金良  顾若波  
通过对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幼各发育期的连续取样,系统观察了仔、稚、幼各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在水温(20±1)℃下,初孵仔鱼全长(6.75±0.60)mm;2日龄仔鱼即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4日龄仔鱼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晚期仔鱼阶段,完全依靠外源物质获取能量,主要以鳔室、脊椎形成及各鳍的分化与形成为主要标志;培育至36d,仔鱼鳃盖后缘及脊椎骨两侧线有少量鳞片状突起,标志美洲鲥结束仔鱼期进入稚鱼期;培育至65d,仔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腹膜闭合,美洲鲥完成变态成为幼鱼。仔鱼培育期间,除了严格控制培育水温在(20±1)℃外,2日龄仔鱼开口后就应及时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芹  龙勇  屈波  罗莉  刁晓明  
测定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从出膜至30日龄时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在仔鱼出膜后第1天,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均能检测到活性,而胃蛋白酶活性在第22日龄才检测到。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活性随着仔稚鱼的发育而发生变化,其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蛋白酶比活力在仔鱼4日龄时达到最大值(4.193±0.04)U/mgprotein;之后随日龄的增加比活力降低,直至15日龄达到最小值(0.452±0.07)U/mgprotein。之后从15日龄到30日龄比活力逐渐增加。淀粉酶比活力从1日龄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洪贵  
以人工繁殖的倒刺鲃仔鱼为材料,观察了仔鱼发育过程,对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倒刺鲃仔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6.16±0.29)mm;水温(25±0.5)℃时,开口时间为2日龄,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为5.15日龄;卵黄囊消失时间为7.79日龄,混合营养期为2.64 d;发育到9日龄时,尾鳍鳍条开始出现;到18.79日龄时,仔鱼各鳍鳍条全部形成,进入稚鱼期;发育到22日龄时,个别鱼体出现透明鳞片;仔鱼全长与日龄成直线相关,其回归方程为:LT=0.4801D+6.9620(R2=0.987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常抗美  毛建平  吴剑锋  张科杰  
通过对条石鲷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形态的观察,确定了条石鲷早期发育的进程。条石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透明、浮性,卵径为0.90~0.95 mm,油球1个,卵裂为盘状卵裂。在水温23~24℃,盐度26~28的条件下,受精后7 h 10 min,胚胎发育至原肠期;受精后12 h,眼囊形成;受精后20 h 30 min,心跳开始搏动;受精后26 h 30 min,仔鱼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78~2.03 mm,至5日龄全长3.25~3.30 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至8~15日龄,全长3.50~4.97 mm时,鳔形成;至18~20日龄,全长7.10~7.31 mm时,尾鳍鳍条发育完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英  张澜澜  赵吉伟  李海龙  
采用Bouin氏液固定、剥离卵膜的方法对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的胚胎发育及孵出后仔鱼卵黄囊的吸收情况进行了观察,同时测定65日龄内的仔、稚、幼鱼生长状况。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卵是典型的端黄卵,其卵裂方式为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期,包括受精卵、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16细胞期、32细胞期、64细胞期、多细胞期、囊胚早期、囊胚中期、囊胚晚期、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期、胚孔封闭期、眼囊出现期、胸鳍芽出现期、晶体出现期、眼色素沉积期、循环期和出膜期,至发眼(晶体出现期)需75.84℃.d,至破膜需117℃.d;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