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
- 2023(831)
- 2022(733)
- 2021(675)
- 2020(682)
- 2019(1405)
- 2018(1355)
- 2017(2136)
- 2016(1590)
- 2015(1883)
- 2014(1902)
- 2013(1787)
- 2012(1777)
- 2011(1758)
- 2010(1735)
- 2009(1486)
- 2008(1538)
- 2007(1471)
- 2006(1230)
- 2005(1082)
- 学科
- 学(3745)
- 济(3005)
- 经济(3000)
- 水产(1850)
- 动物(1743)
- 动物学(1614)
- 贸(1588)
- 贸易(1587)
- 易(1571)
- 关系(1287)
- 业(1231)
- 物(1143)
- 管理(1112)
- 植(1034)
- 害(1033)
- 工程(1025)
- 植物(1009)
- 虫(1009)
- 生物(926)
- 农(885)
- 经济关系(875)
- 企(860)
- 企业(860)
- 基因(848)
- 及其(815)
- 方法(808)
- 基因工程(788)
- 防(769)
- 传(764)
- 虫害(750)
- 机构
- 大学(24003)
- 学院(23355)
- 农(14359)
- 研究(13161)
- 科学(12195)
- 农业(12053)
- 业大(9004)
- 所(8939)
- 研究所(8567)
- 室(8105)
- 实验(7830)
- 农业大学(7689)
- 实验室(7642)
- 中国(7576)
- 重点(7249)
- 业(6987)
- 省(5771)
- 技术(5740)
- 京(5721)
- 中心(5534)
- 科学院(5394)
- 生物(4921)
- 部(4767)
- 济(4390)
- 院(4245)
- 经济(4233)
- 家(4163)
- 江(4135)
- 国家(3835)
- 研究院(3668)
共检索到35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阳 陈晓丽 毕玲 马男 赵梁军
以切花菊‘神马’(Dendranthema grandiflora‘Jinba’)为材料,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侧枝相关重要基因BRANCHED1类似基因,命名为DgBRC1b。该基因开放阅读框有1 008bp,可编码335个氨基酸。蛋白对比发现,DgBRC1b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TCP家族转录因子的2个基本结构域。通过系统遗传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DgBRC1b属于TB1亚家族。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进一步证明该基因可能为转录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云婷 贾力 拓昊苑
拟南芥TOC1基因在拟南芥中与2个MYB类蛋白基因LHY (Late elongated hypocotyl)、CCA1(Circadian clock associated1)组成中央振荡器,通过光周期调节途径调控拟南芥对光照的响应。为了揭示玉米中央振荡器中重要基因ZmTOC1a与ZmTOC1b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搜索找到玉米中的2个同源基因ZmTOC1a与ZmTOC1b,并通过同源克隆得到了这2个基因的序列,进而对这2个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和编码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通过同源克隆得到ZmTOC1a的开放阅读框的总长度为1 236 bp,共编码411个氨基酸; ZmTOC1b的开放阅读框的全长为1 554 bp,共编码517个氨基酸。通过Prot PARAM进行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分析,ZmTOC1a与ZmTOC1b均为酸性蛋白。Net Phos 3. 1 Server预测结果显示,ZmTOC1a存在46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36个,苏氨酸8个,酪氨酸2个; ZmTOC1b共存在53个潜在磷酸化位点,丝氨酸38个,苏氨酸12个,酪氨酸3个。在玉米中选取11个不同的组织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ZmTOC1a及ZmTOC1b分别在胚根以及胚芽鞘中高表达。通过构建目的蛋白与GFP融合的表达载体并注射烟草,发现ZmTOC1a及ZmTOC1b表达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综上所述,玉米TOC1基因可能与拟南芥TOC1基因作用一致,在玉米的生物钟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素慧 郗琳 聂静 温超 袁存权 马男 赵梁军
以切花菊‘神马’(Chrysanthemum morifolium‘Jinba’)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与同源克隆方法获得菊花CmPin1基因全长,通过qrt-PCr技术比较CmPin1在不同组织器官的表达,同时对CmPin1响应外施naa和去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CmPin1基因orf全长1 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跨膜域位于蛋白n端与C端;通过蛋白序列比对分析,菊花CmPin1蛋白与百日草ZvPin1蛋白相似性最高;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CmPin1位于细胞膜;2)对CmPin1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菊花茎部与芽部具有相对较高的表达量,同时,在离体茎段中的CmPin1受到生长素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威姣 李菲 张皖皖 王银杰 宋爱萍 蒋甲福 陈发棣 陈素梅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菊花β-石竹烯合成酶同源基因(CmTPS1like)并探讨其参与蚜虫取食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应答表达的机制。[方法]以菊花‘神马’为试验材料,采用高保真PCR及染色体位移法分别克隆CmTPS1like基因全长及上游启动子序列,并采用RT-qPCR分析CmTPS1like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以及响应蚜虫取食和MeJA处理的表达模式。[结果]CmTPS1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共有1 644个碱基,编码548个氨基酸,且与菊科植物野菊同源性最高(95.26%)。CmTPS1like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包括2个MeJA响应元件、5个MYC结合元件、2个MYB结合元件、5个光响应元件等。CmTPS1like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叶和根中表达量次之,花中表达量最低。蚜虫取食12和24 h后,菊花叶片中CmTPS1like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随着MeJA处理时间的增加(3~24 h),CmTPS1like基因被持续诱导表达。[结论]CmTPS1like基因在菊花‘神马’茎中表达量最高,其表达受蚜虫取食和MeJA处理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光 曹雪 房经贵 黄振喜 陶建敏 王晨
【目的】分离和克隆葡萄品种‘香悦’Vitis vinifera AGAMOUS(VvAG)、Vitis vinifera APETALA 3(VvAP3)、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C(VvFLC)、Vitis vinifera FRUITFUL(VvFUL)、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AP2)和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 1(VvSOC1)7个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的ORF序列,并对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洪波 仝征 李邱华 马超 KASUGA Mie YAMAGUCHI-SHINOZA KIKaziko 高俊平
【目的】培育耐寒性强的地被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Ramat.)Kitamura]新材料。【方法】以FallColor品种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探讨胚状体诱导所需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诱导培养时间等条件。【结果】叶片外植体在添加0.75mg·L-12,4-D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15d,再进行分生培养,不仅能够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还能够诱导胚状体发生,并进一步诱导芽再生,最终93%的供试外植体通过胚状体途径获得芽的再生。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逆境诱导转录因子DREB1A基因导入该品种。转化株在低温下的种子发芽率、扦插苗生长以及植株露地越冬生长状况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春青 陈发棣 房伟民 刘兆磊 马静 滕年军 佘琳芳
【目的】揭示栽培菊花与野生菊杂交结实率低,严重影响野生资源优异基因利用的原因。【方法】以栽培菊花‘奥运天使’(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Aoyuntianshi’)为母本,菊属野生种野路菊(D.japonense)为父本,在人工杂交前利用花粉离体培养方法对父本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在人工杂交后不同时间,对母本的雌蕊分别进行取样固定,并利用苯胺蓝染色法和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行为及受精后胚胎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父本花粉活力为10.0%;人工授粉后0.5~8h,随着时间延长,花粉在柱头上萌发数量逐渐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到授粉后8h时,平均每个柱头萌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菲 户倩 翟怡雯 陈发棣 蒋甲福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菊花ERA1(ENHANCED RESPONSE TO ABA)基因,并分析其表达模式,为探究其在调控菊花开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夏菊品种‘优香’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得到菊花中编码法尼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并命名为CmERA1。提取野生型菊花‘神马’叶片总RNA,以反转录后的cDNA为模板,对该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亲缘关系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预测;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对其转录激活活性进行分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签确定其亚细胞定位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mERA1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0.0×10~3,理论pI为5.1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青蒿中ERA1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CmERA1蛋白中α-螺旋含量最高。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CmERA1蛋白没有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表明,CmERA1定位于细胞核中。CmERA1基因启动子分析表明,其含有分生组织表达元件、光响应元件、ABA和SA响应元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ERA1在营养生长时期的叶片中表达最高,根中表达最低;在生殖生长时期的根中表达最高,舌状花中表达最低。CmERA1的表达能够响应光周期而呈节律性的变化。[结论]CmERA1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其响应光周期变化。
关键词:
菊花 基因克隆 CmERA1 表达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菲 户倩 翟怡雯 陈发棣 蒋甲福
[目的]本文旨在克隆‘神马’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Jinba’)CmERA1基因,并初步分析其表达模式,为探究其在调控菊花开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夏菊品种‘优香’的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得到菊花中编码法尼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并命名为CmERA1。提取野生型‘神马’菊花叶片总RNA,以反转录后的cDNA为模板对该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亲缘关系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在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对其转录激活活性进行分析;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标签确定其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 CmERA1基因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1356 bp,编码451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50.0kD,理论pI为5.1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其与青蒿中ERA1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CmERA1蛋白中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较高;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CmERA1基因启动子含有分生组织特征元件、光响应元件、ABA和SA响应元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ERA1在营养生长时期的叶片中表达最高,根中表达最低;在生殖生长时期的根中表达最高,舌状花中表达最低;不同光周期的处理显示,CmERA1的表达能够响应光周期而呈节律性的变化;转录激活活性分析表明,CmERA1蛋白没有转录激活活性;亚细胞定位表明,CmERA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本文克隆得到菊花CmERA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其响应光周期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瑞 徐海霞 吴伟 王素莹 任梦可 张朋朋 徐永杰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猪TAK1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及真核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TAK1 cDNA全长2 163 bp(Gen Bank登录号:KU504629),ORF为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人、恒河猴、绵羊的相似性均为98. 8%,表明该蛋白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猪TAK1蛋白具有催化丝氨酸/酪氨酸磷酸化的STKc_TAK1结构域,而在该结构域中还有多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A-Loop结构域、TAB1(TGF-beta activated kinase 1)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K1基因在出生后120 d大白猪的免疫器官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胰腺、背最长肌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而不同发育时期的背最长肌中,该基因在胚胎期65 d表达量最高,随着生长发育表达量下调;在不同品种间,TAK1基因在各时期大白猪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梅山猪,除出生后90 d外,其他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pcDNA3. 1(+)-EGFP-TAK1重组质粒转染C2C12细胞后的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TAK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综上,TAK1基因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猪TAK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兴 易瑾 隋娟娟 吴泽 何俊娜 于守超 赵燕 义鸣放
为了深入研究百合热激反应的分子机制,以麝香百合杂种系品种‘白天堂’为试验材料,鉴定了百合C类Hsf基因LlHsfC1,其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259个氨基酸,推定蛋白质分子质量为30.1 ku,理论等电点为9.61.LlHsfC1蛋白含有热激转录因子的特征结构域,但与百合A类Hsf相比,LlHsfC1缺少转录激活模序和核输出信号.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LlHsfC1在细胞核中表达.37℃胁迫处理显著促进了LlHsfC1的表达;LlHsfC1的表达受热胁迫与Ca~(2+)处理协同诱导.此外,构建了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LlHsfC1,为进一步研究LlHsfC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飞 红格日其其格 王光霞 王瑞刚 李国婧
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以中间锦鸡儿为材料,克隆并分析了NAC转录因子家族CiATAF1基因。该基因ORF全长为873 bp,编码291个氨基酸,由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构成,具有典型NAC结构域。染色体步移法获得CiATAF1基因启动子826 bp,该启动子含有光、激素、厌氧诱导等多种响应元件。经拟南芥叶片原生质体瞬时表达分析亚细胞定位,CiATAF1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荧光定量分析表明:CiATAF1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相比于中间锦鸡儿根和茎,在叶部表达量最高;在干旱、盐、冷、ABA处理下,CiATAF1基因表达量增加,推测该基因可能与非生物胁迫应答相关。CiATAF1同模式植物拟南芥及豆科其他植物的同源基因做多重序列分析,序列一致性为81.14%,表明ATAF1基因序列结构相对保守。生物信息学分析CiATAF1蛋白质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构成。研究结果对挖掘中间锦鸡儿抗非生物胁迫的基因和深入分析逆境胁迫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蒙蒙 祝朋芳 李雪莹 毛洪玉
为探究CmDREBa-2基因的抗性功能,了解CmDREBa-2调控菊花参与高、低温防御反应及响应白色锈病的分子机制,构建了过表达载体pBI121-CmDREBa-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菊花’C029’。对转基因植株进行45℃高温、-4℃低温及接菌处理后,观察表型并分析下游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PCR检测共获得2个阳性植株,半定量与qRT-PCR表明CmDREBa-2成功高表达。在45℃的高温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存活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并显著提高了热胁迫基因CmHsp90、CmHsfA2、活性氧清除基因SOD的表达。低温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OE-5,OE-8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85%,而野生型仅为10%,同时,抗寒相关基因COR413、COR6.6和抗逆基因rd29a的表达较处理前升高,且高于野生型。接种白色锈病病原菌32h时,转基因株系中CmDREBa-2的表达量激增,同时CmDREBa-2的过表达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病程相关基因PR1和PDF1.2的表达。其中,PR1基因的表达更为明显。综上,CmDREBa-2可能直接或间接调控胁迫相关基因增强菊花对高温胁迫和低温胁迫的耐受性。CmDREBa-2通过SA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参与菊花抵抗白色锈病反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细旺 包满珠
从菊花遗传转化受体的建立和菊花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两方面综述了建立菊花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情况,后者包括抗生素的选用、转化再生植株的筛选、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同时对近10年来在菊花遗传转化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包括转NPTⅡ基因和GUS基因,转改变花色、花型、花期基因,转抗病、抗虫、抗病毒基因和提高耐寒性基因。提出了转基因菊花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菊花 遗传转化 转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文芳 喻树迅 宋美珍 范术丽 庞朝友 肖水平
【目的】克隆陆地棉抗细胞凋亡新基因GhDAD1,为陆地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为培育不早衰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T-PCR以及电子克隆获得陆地棉GhDAD1的基因组序列以及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定位,利用real-timePCR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分析6-BA、乙烯、H2O2、SA以及NO对GhDAD1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棉花GhDAD1编码阅读框全长354bp,包含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以及232bp的5′非编码区和280bp的3′非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hDAD1蛋白属于DAD家族,与柑桔、拟南芥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