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0)
2023(12474)
2022(10999)
2021(10362)
2020(8763)
2019(20037)
2018(20179)
2017(38572)
2016(21474)
2015(24358)
2014(24288)
2013(24120)
2012(22378)
2011(20235)
2010(20151)
2009(18340)
2008(17770)
2007(16005)
2006(14181)
2005(12344)
作者
(65806)
(55039)
(54538)
(51836)
(34807)
(26618)
(24635)
(21809)
(20869)
(19574)
(18697)
(18480)
(17499)
(17323)
(17195)
(16887)
(16833)
(16294)
(15713)
(15508)
(14127)
(13496)
(13449)
(12692)
(12520)
(12482)
(12345)
(12095)
(11401)
(11213)
学科
(82780)
经济(82687)
(61982)
管理(53097)
(47753)
(40503)
企业(40503)
方法(35557)
农业(31747)
数学(30877)
数学方法(30525)
业经(21993)
中国(21148)
(20673)
(18032)
地方(17565)
(15855)
(14604)
贸易(14597)
(14207)
理论(13208)
技术(13010)
(12435)
环境(12434)
(12236)
(11993)
(11803)
银行(11739)
教育(11626)
(11413)
机构
学院(304030)
大学(303127)
管理(118450)
(115381)
经济(112723)
研究(107486)
理学(102870)
理学院(101713)
管理学(99832)
管理学院(99347)
中国(79078)
(78929)
科学(72370)
(65797)
农业(61634)
业大(59091)
(56772)
研究所(52291)
中心(49178)
(48103)
(45593)
北京(40986)
(39670)
师范(39128)
农业大学(38667)
财经(38637)
(38208)
(36478)
(36052)
(35329)
基金
项目(214171)
科学(165472)
基金(153002)
研究(152528)
(136399)
国家(135180)
科学基金(113411)
社会(91718)
(86537)
社会科(86253)
社会科学(86224)
基金项目(82194)
自然(76834)
自然科(74968)
自然科学(74946)
自然科学基金(73602)
(72325)
教育(68325)
编号(63349)
资助(62454)
成果(50964)
重点(48173)
(46719)
(46152)
(44467)
课题(43384)
计划(41710)
科研(41615)
创新(41433)
(40913)
期刊
(132847)
经济(132847)
研究(84124)
(79885)
中国(61002)
学报(59997)
农业(54344)
科学(52351)
大学(44156)
学学(41900)
管理(39373)
(33386)
教育(32931)
业经(26699)
(26231)
(26199)
金融(26199)
技术(25263)
业大(18265)
问题(18127)
(18058)
经济研究(17748)
财经(17609)
科技(16708)
图书(16386)
农业大学(15111)
(14844)
理论(14476)
农业经济(14460)
技术经济(14408)
共检索到445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洪波  史春凤  张晓娇  高俊平  
菊花是观赏植物中非常重要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应用较早和较多的种类。1968年以茎段为外植体开发了菊花的组培技术,1989年发现了菊花对农杆菌浸染的敏感性,并因此而研发了农杆菌介导的菊花遗传转化技术。近20年来,菊花育种研究工作者借鉴植物学领域和农作物领域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花色、花型等观赏性状和病虫抗性、非生物逆境耐性等农艺性状基因工程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为菊花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嘉宁   唐姗姗   罗弦   王楚侨   王晓莉  
【目的】探究生物炭替代草炭用于金盏菊栽培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草炭、珍珠岩和蛭石复配基质为对照(CK),设置5%(BS5)、10%(BS10)、15%(BS15)、20%(BS20)的生物炭等量替代草炭4个处理,分析金盏菊生长及观赏性状的变化及其与基质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生物炭替代草炭后促进了金盏菊的生长,改善了其观赏性状,其中BS5~BS20处理的根系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分别为对照的1.90~3.31倍和1.77~2.38倍,BS10~BS20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对照的1.76~6.90倍;隶属函数分析表明,BS15处理金盏菊的生长和观赏性状最好。与对照相比,添加生物炭后复配基质的总孔隙度提高了4.14%~15.26%,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33%~148.68%和335.07%~850.25%;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86%~35.24%,14.85%~65.24%和18.95%~33.3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影响金盏菊生长和观赏性状的复配基质的主要理化性质因素分别是速效磷、体积质量和通气孔隙度,主要生物学性质因素是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真菌。【结论】5%~20%的生物炭替代草炭作为基质栽培金盏菊是可行的;生物炭通过改善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促进了金盏菊的生长,观赏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岳静  潘远智  鲜小林  陈睿  
以杜鹃‘萍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质(白光、红光、蓝光)和不同浓度梯度B9(0,300,600,900mg·L-1)处理对其花期、花径、成花率、花色素苷含量等开花品质及叶片光合特性、花瓣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B9、红光、蓝光处理均能增强杜鹃叶片光合能力,延缓花瓣衰败,延长花期;在一定B9浓度范围内,红光、蓝光和B9相互作用表现出加合效应,提升观赏品质的效果比单因素处理更好,但当B9浓度过高时,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出拮抗效应;蓝光+B9300mg·L-1处理光合速率高,有利于花瓣中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成花率、花径、花色素苷含量均较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边佳辉  刘自扬  李宗英  赵媛媛  唐益雄  孙占敏  吕嘉卫  张金林  吴燕民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具有适应性强、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和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是全球栽培面积最大的优良牧草。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基因工程改良紫花苜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紫花苜蓿载体介导法、DNA直接导入法和种质系统介导法三类转化方法和抗生物胁迫、抗非生物胁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及生物反应器开发五方面的转基因与遗传改良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与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及相关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紫花苜蓿基因工程改良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娜  陈希  蒋甲福  陈俊律  管志勇  史玉娇  房伟民  
[目的]通过对非洲菊F1代观赏性状的统计分析,总结性状分离特点,为其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杂交配组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非洲菊品种配成12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后代的花色、花序直径、花盘直径、瓣性、花序姿态、花葶长和花葶直径7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红色的遗传力大于红色,红色的遗传力高于橙色;黄色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橙色、红色、紫红色和白色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以白色为母本时,复色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在瓣性上,半重瓣的遗传力高于单瓣和重瓣。在花序姿态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翘的。F1代的花序直径和花葶长与双亲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娜1  陈希1  蒋甲福1  陈俊律2  管志勇1  史玉娇1  房伟民1*  
摘要:[目的]通过对非洲菊 F1代观赏性状的统计分析,总结性状分离特点,为其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杂交配组提供依据。[方法]以 12 个非洲菊品种配成 12 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后代的花色、花序直径、花盘直径、瓣性、花序姿态、花葶长和花葶直径 7 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红色的遗传力大于红色,红色的遗传力高于橙色;黄色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橙色、红色、紫红色和白色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以白色为母本时,复色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在瓣性上,半重瓣的遗传力高于单瓣和重瓣。在花序姿态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翘。F1代的花序直径和花葶长与双亲相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骆名瑞  陈涛  姚姝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改良高产粳稻武运粳7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对延长品种使用年限、培育抗性水稻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定向改良武运粳7号条纹叶枯病抗性的基础上,采用品系比较试验的方法,对14个改良系的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株系的农艺性状与武运粳7号十分相近,个别株系甚至优于武运粳7号。根据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综合表现,最终从改良系中选出了1个最优的品系C1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政科  彭镇华  
评述了近10a来有关植物花青素、花器官发育基因克隆、花衰老机理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植物花青素代谢途径及其主要酶类的作用之研究已较为成熟,一大批调控植物花色的结构基因与调节基因已被克隆。利用反义基因及共抑制原理导入外源基因已培育出了新的观赏植物品种。控制植物的花器官发生的基因也被克隆,通过对花器官基因的改变,可以改变植物花器官模式。切花衰老有些是受乙烯的控制,有些则与ABA有关。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为创造新花色、花型和花期延长等开辟了广阔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颖  陈香嵩  赵毓  
为得到农艺性状或抗逆性优良的转基因水稻材料,克隆了粳稻品种中花11(ZH11)的通用转录因子TATA框结合蛋白TBP(TATA Binding ProTein)基因,通过随机诱变PCr的方法,获得104个突变子;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这些突变的TBP基因分别转化到中花11中,获得了水稻TBP基因不同突变的转基因水稻。将其移入大田,收获种子并在T1、T2代进行农艺性状的考察,对产量性状改善的转基因材料进行百草枯、甘露醇、氯化钠的胁迫处理,观察并记录表型变化。最终获得了1个具有较高产量同时具有一定非生物逆境抗性的突变体材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竹平  吴兆苏  俞世蓉  
用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原始群体中不育株和可育株的农艺性状进行两轮表型选择.结果表明两轮选择显著地降低改良群体的株高,而单株穗数和产量略有增加。相关农艺性状呈程度不等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变异。对不育株的两轮选择降低了株高、穗长的遗传方差,而增大和维持了单株穗数、粒数和产量的遗传方差。对可育株的两轮选择降低了群体所有性状的遗传方差。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聂艳  
簕杜鹃生长势强,繁殖栽培容易,花期长且具有独特的观赏特性,作为深圳市的市花,广泛应用于盆栽、悬挂以及立交桥的垂直绿化等方面,但由于深圳市年度间低温、降雨以及人工管理不当等原因,使得簕杜鹃出现苞片大小不均匀,开花不整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簕杜鹃的观赏价值和生产应用。因此本文以簕杜鹃品种‘同安红’为研究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乙烯利(25、50、75、100、125mg/L)和多效唑(100、300、500、700、900mg/L)两种外源激素,探索外源激素对簕杜鹃观赏性状调控的生理基础;同时观察簕杜鹃花芽的外部形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智强  王勇  李忠环  邓巧  邱学礼  付斌  吕亚琼  
试验设计了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处理,研究土壤改良措施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塘施河沙处理对烤烟生长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小;塘施沸石处理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和叶片的发育,但影响烟叶叶绿素的含量分布;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显著差别,水稻秸秆在移栽时还田效果较好;玉米秸秆在揭膜培土后还田效果较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祥  洪亚辉  莫爱华  蒋泓  
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及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于植物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花色素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较多 ,有许多与花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被克隆 .目前花色基因工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反义 RNA技术、共抑制法及导入新的目的基因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贾文珂  
通过了解目标性状在基因型中的遗传变异特性,可以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目标性状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调查了52个切花菊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相关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66%(花径)至82.63%(舌瓣数)。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20%(花径)至82.10%(舌瓣数)。就单个性状而言,表型变异系数略大于遗传变异系数。5个花器性状遗传力均较高(>96%),其中舌瓣数和管瓣数的遗传力最大(分别为99.36%和99.07%),而且具有较高的遗传进度(分别为168.59%和149.42%),表明舌瓣数和管瓣数为加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细旺  包满珠  
从菊花遗传转化受体的建立和菊花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两方面综述了建立菊花的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情况,后者包括抗生素的选用、转化再生植株的筛选、共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株的选择。同时对近10年来在菊花遗传转化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综述,包括转NPTⅡ基因和GUS基因,转改变花色、花型、花期基因,转抗病、抗虫、抗病毒基因和提高耐寒性基因。提出了转基因菊花存在的问题,并就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