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
- 2023(1278)
- 2022(1183)
- 2021(1121)
- 2020(1142)
- 2019(2460)
- 2018(2403)
- 2017(4348)
- 2016(2769)
- 2015(3202)
- 2014(3141)
- 2013(3149)
- 2012(3091)
- 2011(2847)
- 2010(2752)
- 2009(2434)
- 2008(2520)
- 2007(2322)
- 2006(1941)
- 2005(1935)
- 学科
- 济(7639)
- 经济(7632)
- 业(6173)
- 管理(5476)
- 企(4758)
- 企业(4758)
- 方法(3680)
- 学(3262)
- 数学(3141)
- 数学方法(3076)
- 农(2771)
- 中国(2555)
- 财(2480)
- 贸(2209)
- 贸易(2208)
- 易(2150)
- 务(1839)
- 农业(1837)
- 财务(1837)
- 财务管理(1835)
- 业经(1787)
- 企业财务(1781)
- 地方(1688)
- 制(1680)
- 理论(1636)
- 和(1417)
- 银(1391)
- 银行(1380)
- 水产(1374)
- 行(1336)
- 机构
- 学院(38069)
- 大学(37971)
- 研究(16550)
- 农(13084)
- 科学(12770)
- 中国(11464)
- 管理(11382)
- 济(11338)
- 经济(10937)
- 农业(10791)
- 所(10477)
- 研究所(9814)
- 理学(9512)
- 理学院(9338)
- 管理学(9018)
- 业大(9004)
- 管理学院(8957)
- 京(8884)
- 中心(7448)
- 省(6733)
- 室(6577)
- 业(6533)
- 农业大学(6532)
- 江(6527)
- 技术(6330)
- 实验(6074)
- 实验室(5860)
- 科学院(5828)
- 北京(5642)
- 院(5626)
共检索到58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花器是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观赏特性的重要构成因素,也是菊花品种改良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花器性状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瓣性和花色等组成。由于栽培菊花的遗传背景复杂,存在高度杂合、自交不亲和、近交衰退等现象,给菊花目标性状改良带来了很大困难。张飞等(2008)研究了花器性状在切花菊品种间的遗传变异情况;菊花部分性状在杂种一代的变异情况也有相关报道(徐文辉等,2000;陈发棣等,2003;蒋甲福等,2003),但是研究的样本群体都比较小。赵静媛等(2009)成功筛选出与地被菊株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仁伟 王晨 戴思兰 雒新艳 李宝琴 朱珺 卢洁 刘倩倩
【目的】寻找与菊花重要园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菊花复杂数量性状的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遗传学基础。【方法】利用筛选出的19对SRAP引物组合对58个典型大菊品种进行多位点扫描分析。在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TASSEL软件,对获得的分子标记与这些品种的18个重要表型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58个大菊品种划分为5个亚群结构:平瓣类、管瓣类、畸瓣类、桂瓣类和日本品种亚群;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有6个标记位点与5个性状关联(P<0.01),其中与花部性状(花梗粗度、花瓣宽度、筒状小花数量)相关位点共5个,与茎部(茎粗度)相关位点1个,与叶部性状(叶厚度)相关...
关键词:
菊花 表型性状 SRAP 关联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益勤 徐尚忠 李建生
【目的】探讨RFLP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预测研究中的作用。【方法】在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选用在我国南方广泛推广的33个自交系和4个测验种,按NC-II遗传设计估计了13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表现,分析了基于RFLP分子标记杂合性与杂交组合F1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杂合性与F1穗粒重、百粒重和行粒数等产量性状之间相关极显著,但相关程度不高,与F1穗粒重相关系数仅为0.431;亲缘关系较近组合的F1产量与杂合性的相关明显高于亲缘关系较远的组合;杂合性低于0.60的组合几乎都表现为负优势(91.67%),其杂合性与F1产量平均优势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771**),当杂合性范围...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RFLP标记 杂合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贾文珂
通过了解目标性状在基因型中的遗传变异特性,可以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目标性状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调查了52个切花菊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相关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66%(花径)至82.63%(舌瓣数)。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20%(花径)至82.10%(舌瓣数)。就单个性状而言,表型变异系数略大于遗传变异系数。5个花器性状遗传力均较高(>96%),其中舌瓣数和管瓣数的遗传力最大(分别为99.36%和99.07%),而且具有较高的遗传进度(分别为168.59%和149.42%),表明舌瓣数和管瓣数为加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丽媛 何祥凤 王文和 赵祥云 王树栋 张克
在百合(Lilium)杂交育种中,常采用多个父本混合花粉与一个母本杂交的方法来提高育种效率,为此,研究明确快速父本鉴定方法极为重要。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亚洲百合Red Latin为母本,亚洲百合Matrix和野生种山丹为父本混合授粉后百合杂交Fl代进行父本鉴定。引物筛选共获得4对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Me1Em4,Me5Em9,Me7Em2和Me7Em7)用于后续SRAP分子标记分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1个F1后代单株和3个亲本材料的SRAP分子标记结果表明:用Me1Em4引物在11个F1后代单株里检测出3条父本特征条带,可以确定8个后代的父本是Matrix,2个后代的...
关键词:
百合 SRAP 混合授粉 父本特征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雪娜 陈希 蒋甲福 陈俊律 管志勇 史玉娇 房伟民
[目的]通过对非洲菊F1代观赏性状的统计分析,总结性状分离特点,为其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择和杂交配组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非洲菊品种配成12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后代的花色、花序直径、花盘直径、瓣性、花序姿态、花葶长和花葶直径7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F1代花色发生广泛分离,紫红色的遗传力大于红色,红色的遗传力高于橙色;黄色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橙色、红色、紫红色和白色未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以白色为母本时,复色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在瓣性上,半重瓣的遗传力高于单瓣和重瓣。在花序姿态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翘的。F1代的花序直径和花葶长与双亲相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衰退...
关键词:
非洲菊 杂交 观赏性状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燕 温超 王珂永 马男 赵梁军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
关键词:
切花菊 杂种 性状 遗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骏驰 郭印山 刘镇东 李坤 杨晓旭 石广丽 牛早柱 李成祥 郭修武
葡萄是遗传上高度杂合的木本果树,获得真实性杂种是有效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以玫瑰香×红地球杂交组合后代株系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单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筛选出在双亲间有特异位点的SSR引物,对210株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10株杂交后代中有183个单株具有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结合田间形态学分析,确定为真实性杂种。SSR分子标记能够简单、高效的对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真实性鉴定。
关键词:
葡萄 杂交育种 SSR分子标记 杂种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沛曈 迟天华 刘颖鑫 范宏虹 王海滨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倍体异色菊和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萎蔫指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和干质量根冠比等10个形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鉴定耐旱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态性,并实施关联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99%~59.84%。主成分分析将10个形态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67.57%的表型变异,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萎焉指数和干质量根冠比的权重较大,说明与耐旱性密切相关;基于这6个耐旱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强抗旱、抗旱、低抗旱和不抗旱4类,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1、0.46、0.36和0.27。3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9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0条,多态性比率为85.8%,相似系数为0.45~0.86,平均值为0.7;基于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到4个SSR位点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萎焉指数3个耐旱相关指标显著关联(LOD>2.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3%~15.11%。[结论]初步明确了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水平,获得一批优异耐旱种质,将为菊花耐旱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
关键词:
菊花近缘种 遗传多态性 耐旱性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丹 唐婉 刘阳 蔡明 潘会堂 张启翔
以母本尾叶紫薇与父本紫薇‘香雪云’及杂交F1代192株为试材,对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5个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50对SSR引物筛选出F1群体亲本有多态性的引物对50个;5个表型性状在群体中呈连续分布,与其正态分布曲线拟合较好,并且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SSR分子标记和性状的连锁分析得到:SSR3-153、SSR40-131、SSR40-137与紫薇的叶宽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25.5%、12.1%、11.6%;SSR34-158、SSR34-161与紫薇的叶长显著性相关,贡献率分别为7.8%、9.1%;SSR10-172与紫薇的株...
关键词:
紫薇 SSR 表型性状 连锁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周 江锡兵 龚榜初 赖俊声 吴剑 李煜
[目的 ]为明确锥栗杂交子代果实性状变异规律,并进行综合评价和优良单株选择。[方法 ]以锥栗杂交F_1代143个单株为材料,对其果实表型7个外形特征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多样性与变异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所有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杂交F_1代坚果形状等6个外形特征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0.8,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数量性状中,变异幅度较大的为栗苞总质量、坚果总质量与单果质量,变异幅度最小为出仁率,单株间果实表型各性状差异极显著(P <0.01),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12个果实数量性状间共存在42组极显著相关(P <0.01)与6组显著相关(P <0.05)关系,可开展联合选择;主成分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中单株综合得分最高均为G-98,2种方法综合评选出G-98等10个优良单株。[结论 ]锥栗杂交F_1代果实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与相关性,综合选优结果重合度较高,研究结果为锥栗新种质创制和优良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文莹 刘新春 房伟民 管志勇 陈素梅 蒋甲福 陈发棣
【目的】对菊属栽培菊‘钟山金桂’与亚菊属细裂亚菊F1回交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进行研究,获得观赏性和抗性改良的优异属间新种质。【方法】以‘钟山金桂’×细裂亚菊F1为父本,‘钟山金桂’为轮回亲本开展回交试验。对获得的回交后代进行细胞学鉴定,对BC1代的形态性状观测,对经过越冬期后田间苗脚芽萌发量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低温胁迫下植株体内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共获得17个回交后代株系。回交后代株系的形态出现分离,与亲本有显著差异,回交后代在花型上出现了托桂型、半托桂型和非托桂型的分离,大部分花型为托桂型,且部分植株花序直径大于‘钟山金桂’,回交后代所有株系的花色均为黄色。回交后代的抗寒性比‘钟山金桂’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贤德 韦信键 蔡明夷 刘洋 王志勇
研究了1个大黄鱼F1家系150个个体22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并分析了标记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2个位点共检测到6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37;平均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5和0.73,部分位点基因型分布严重偏离孟德尔定律,暗示其可能与适应性基因相连锁,其中LYC0446位点附近可能存在隐性纯合致死基因。LYC0077位点与体质量、体长和体高均呈显著相关(P<0.05),与...
关键词:
大黄鱼 微卫星标记 生长性状 相关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龙 汪娅梅 揭红东 马玉申 杨奕涵 丁俊 唐艳仪 吕雪莹 刘小春 揭雨成
苎麻(Boehmeria nivea)杂交F_1代的性状分离变异十分复杂,为掌握其杂交后代遗传规律,本研究将‘中苎1号’和‘湘饲纤兼用1号’杂交,构建1 012个子代F_1代无性扩繁的群体,并对其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_1代遗传多样性丰富,各性状的遗传性在正反交中基本一致,属于细胞核遗传。对F_1代杂交群体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发现株高、茎粗、皮厚、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表现出较强的正向优势,更倾向于高值亲本‘中苎1号’遗传,鲜皮出麻率、单纤维细度表现出较强的负向优势,更倾向于低值亲本‘湘饲纤兼用1号’遗传,除单兜原麻干重的超亲优势较强外,其他性状的超亲优势均为负向,以单纤维细度的负向最为显著;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株高、单兜有效株数、单兜原麻干重、单纤维细度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主效基因控制,茎粗的遗传可能受两对相等的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皮厚、鲜皮出麻率的遗传可能受1对加性-显性主效基因控制,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属于中等遗传率,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了解苎麻F_1代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对苎麻杂交育种和后代优良单兜选育提供工作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