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9)
2023(6678)
2022(5597)
2021(5151)
2020(4256)
2019(9375)
2018(9059)
2017(16537)
2016(9516)
2015(10383)
2014(10103)
2013(9788)
2012(9252)
2011(8372)
2010(8174)
2009(7717)
2008(7831)
2007(6986)
2006(6015)
2005(5253)
作者
(31911)
(26652)
(26543)
(24858)
(16924)
(13209)
(11884)
(10663)
(10199)
(9267)
(9080)
(8942)
(8598)
(8510)
(8366)
(8296)
(8107)
(8071)
(7724)
(7648)
(6944)
(6549)
(6374)
(6049)
(6013)
(5946)
(5880)
(5863)
(5551)
(5522)
学科
(35147)
经济(35088)
管理(28617)
(26927)
(22159)
企业(22159)
方法(17117)
数学(14516)
数学方法(14311)
(10895)
(10863)
(9479)
(8745)
贸易(8739)
中国(8563)
(8544)
业经(8425)
农业(7049)
(6762)
技术(6180)
(6064)
财务(6050)
财务管理(6037)
企业财务(5733)
(5617)
理论(5537)
环境(5526)
(5320)
银行(5266)
(5233)
机构
大学(141591)
学院(139762)
(52032)
管理(51218)
经济(51049)
研究(49351)
理学(45334)
理学院(44791)
管理学(43727)
管理学院(43516)
(37599)
中国(36229)
科学(35689)
农业(30569)
(30107)
业大(30059)
(27237)
研究所(25418)
中心(22457)
(22251)
农业大学(20759)
(20501)
财经(18388)
北京(18100)
(17415)
(17201)
(16861)
(16732)
师范(16332)
(16215)
基金
项目(100643)
科学(77357)
基金(74126)
(69495)
国家(68929)
研究(62343)
科学基金(57063)
自然(40844)
自然科(39995)
自然科学(39980)
社会(39937)
基金项目(39829)
(39459)
自然科学基金(39314)
社会科(37806)
社会科学(37793)
(34164)
资助(29756)
教育(28422)
重点(23004)
编号(22424)
计划(22310)
(21292)
(21101)
科技(20425)
科研(20385)
(20354)
创新(19857)
(19426)
(17792)
期刊
(53173)
经济(53173)
学报(36331)
(33817)
研究(33775)
科学(28958)
中国(26489)
大学(25936)
学学(25105)
农业(22721)
管理(18125)
(16862)
(12218)
业大(11370)
教育(10417)
(9980)
金融(9980)
(9832)
农业大学(9747)
技术(9523)
业经(9202)
财经(9064)
经济研究(8835)
科技(8286)
(7795)
问题(7399)
林业(6896)
中国农业(6597)
技术经济(6568)
(6568)
共检索到196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  宋维平  张艳  
从菊芋中提取菊粉,以探讨菊粉对猪肉中3_甲基吲哚(粪臭素)的影响。试验是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25%,0.5%和1%的菊粉饲喂生长育肥猪,屠宰测定猪肉脂肪组织的3_甲基吲哚含量。结果表明,这些处理组的3_甲基吲哚含量较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下降12.52%,34.37%和45.17%,其中1%菊粉组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喆  袁希平  王安奎  昝林森  杨世平  金显栋  张继才  付美芬  黄必志  
【目的】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肉牛的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相近((12±1)月龄)的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阉公牛6头、西云杂阉公牛4头,在相同条件下经过12~14个月的强制育肥,取7~9胸肋眼肉进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阉牛和母牛的牛肉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品种牛的牛肉脂肪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棕榈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品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安雪姣  文禹粱  宋淑珍  蔡原  吴建平  赵生国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广河羊羔肉品质的影响,在广河县羔羊肉生产区,选择不同精粗比饲喂的6月龄健康陶寒杂交(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断奶去势公羔各3只进行屠宰,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肱二头肌3个部位肌肉和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3个部位脂肪,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出3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21种。脂肪组织中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亚油酸(C18∶2n6c)、α-亚麻酸(C18∶3n3)、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淑华  孙文星  褚维伟  韩海银  党小勇  陈杰  
[目的]以新淮猪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为试验材料,探讨核受体辅激活蛋白3(NCOA3)启动子甲基化对其在肌内与皮下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NCOA3在肌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水平。构建NCOA3启动子缺失报告载体,并采用双荧光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启动子区域活性。预测NCOA3启动子区CP G岛,利用亚硫酸氢盐法(BSP)检测2种脂肪组织NCOA3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水平,并通过甲基转移酶处理,以检测甲基化对NCOA3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NCOA3 mRNA在肌内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皮下脂肪组织(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武  左璐雅  董斌  
【目的】研究月见草籽对鹌鹑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期通过调整日粮组分来改变鹌鹑肉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选用150只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第1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5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8%,10%,12%和15%月见草籽的试验日粮,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于35和50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屠宰3只鹌鹑,取肉样,测定鹌鹑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随着月见草籽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鹌鹑肉中脂肪含量呈递增趋势,15%月见草籽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日粮中月见草籽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及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武  鞠贵春  左璐雅  董斌  
【目的】研究紫苏籽对鹌鹑肉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富集的影响。【方法】将150羽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羽,其中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自配的基础日粮,第2~5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质量分数8%,10%,12%和15%紫苏籽(磨碎)组成的试验日粮,于35和50日龄取样,测定鹌鹑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和各脂肪酸含量。【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含量(P<0.05),添加12%紫苏籽可显著提高35日龄鹌鹑肉的粗脂肪和50日龄鹌鹑肉的粗灰分含量(P<0.05);添加不同量的紫苏籽均可显著提高35和50日龄鹌鹑肉的C18∶3含量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艳  顾以韧  刘锐  龚建军  吕学斌  陈晓晖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妹英  曹长贤  张力  肖天放  
对莆田黑猪、杜洛克、大约克3个纯种及其二元杂种杜莆(杜洛克♂×莆田黑猪♀)和大莆(大约克♂×莆田黑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杜莆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以及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2.09%、51.14%、9.26%和7.45%),表明杜莆有效地保留了莆田黑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莆田黑猪与杜洛克(杜洛克♂×莆田黑猪♀)二元组合的杂交效果较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呼红梅  王继英  郭建凤  张印  沈彦锋  武英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淑玲  张才  张国才  王哲  夏成  张嘉保  刘国文  陈玉江  
【目的】观察不同饲粮处理对奶牛产后泌乳量、血浆瘦素浓度和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妊娠后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为试验组;Ⅰ、Ⅱ、Ⅲ3组于产前28d开始分别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标准饲粮(能量摄入100%组)、标准增加20%饲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饲粮减少20%饲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同一标准饲粮,至56d结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不仅显著提高了产后奶牛产乳量,而且明显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液leptin浓度,同时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表达水平也增强。【结论】奶牛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志强  王晨阳  寇忠云  蔡瑞  杨公社  庞卫军  
【目的】通过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在活体评估种公猪胴体与肉质性状中的准确性,实现对表型组进行智能测定,为种猪的选育和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技术参数。【方法】选择体重相近((42.02±1.05)kg)、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公猪40头,饥饿处理24 h后,采取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剂,实行全身性麻醉。将猪只按照头前尾后俯卧姿势置于CT扫描床上,通过16排螺旋CT平扫获取原始图像序列。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图像薄层重建与去噪、图像多平面重建和图像分割,进而对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B超活体测定和屠宰测定评估了种公猪的胴体组成、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等胴体性状;以屠宰测定瘦肉率为因变量,CT活体测定背膘厚、眼肌深度、眼肌面积、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为自变量,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构建种猪胴体瘦肉率的预测模型;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臀中肌和半膜肌样品中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并与CT活体评估对应部位肌内脂肪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对CT活体评估与屠宰测定瘦肉率、脂肪率、骨率、皮率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达到0.85以上,呈强相关(P0.05);在胸腰椎结合处(P2点)测量背膘厚时,B超活体测定与屠宰测定差异显著(P0.05)。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预测种公猪胴体瘦肉率的回归模型,其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和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472、0.983。进一步通过CT评估肌内脂肪含量,CT活体评估和屠宰测定背最长肌、臀中肌、半膜肌肌内脂肪含量呈强相关(P<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7、0.815、0.786;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CT活体评估和屠宰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运用CT技术可准确活体测定种猪瘦肉率、脂肪率、骨率、背膘厚和眼肌深度等胴体性状,以及肉质指标肌内脂肪含量,为实现种猪性能的持续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更准确地选择相关性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张俊杰  蔡春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业传  贺稚非  李洪军  秦刚  王庭  马明辉  
【目的】探讨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对猪肉风味的贡献,为改善猪肉产品风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猪瘦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或在去脂猪肉中添加肌内或皮下脂肪,热处理后,用GC-MS和电子鼻对各样品的风味进行测定。【结果】在猪肉中添加不同比例或种类的皮下脂肪不会使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种类上发生显著变化,只是在部分物质的峰面积上有不同程度改变;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电子鼻分析表明,添加不同种类或比例的皮下脂肪不会引起猪肉整体风味太大的改变。在去脂肉中添加5%的皮下脂肪后,挥发性物质中醛和酮的种类显著增加,总的峰面积增加了50%左右;添加5%的肌内脂肪后,酮和醛的种类也会显著增加,总的峰面积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称莉  李齐发  乔永  刘振山  邵丹青  李伟华  林建良  吴福荣  沈补根  谢庄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