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2)
2023(5120)
2022(4671)
2021(4301)
2020(3967)
2019(9475)
2018(9431)
2017(18001)
2016(10630)
2015(12395)
2014(12861)
2013(12719)
2012(12099)
2011(11141)
2010(11367)
2009(10496)
2008(10746)
2007(10005)
2006(8364)
2005(7473)
作者
(33563)
(28405)
(28239)
(27065)
(18030)
(13775)
(13049)
(11157)
(10515)
(10250)
(9614)
(9472)
(9308)
(9147)
(9095)
(9074)
(8924)
(8393)
(8262)
(8146)
(7372)
(7141)
(7021)
(6578)
(6537)
(6403)
(6365)
(6318)
(5986)
(5952)
学科
(42352)
经济(42315)
(25653)
管理(25298)
方法(22867)
数学(20557)
数学方法(20346)
(19643)
企业(19643)
(12677)
(10792)
(10454)
中国(10438)
(8571)
贸易(8571)
理论(8504)
(8313)
地方(8153)
农业(8128)
业经(7513)
(7240)
(6787)
教育(6425)
(6414)
财务(6400)
财务管理(6378)
企业财务(5985)
教学(5924)
(5924)
银行(5888)
机构
大学(157441)
学院(157357)
(60164)
经济(58721)
管理(55288)
研究(55229)
理学(47348)
理学院(46774)
管理学(45737)
管理学院(45465)
中国(39331)
科学(37204)
(35479)
(34001)
(30600)
业大(28784)
农业(28445)
研究所(28132)
(26846)
(25285)
中心(25148)
财经(21573)
北京(21502)
(21292)
师范(21024)
技术(19941)
(19763)
(19472)
(19437)
经济学(18704)
基金
项目(103342)
科学(77574)
研究(72891)
基金(70630)
(63107)
国家(62592)
科学基金(50996)
(42955)
社会(41845)
社会科(39446)
社会科学(39428)
基金项目(37609)
(35922)
教育(35921)
自然(34212)
自然科(33375)
自然科学(33359)
自然科学基金(32745)
编号(30985)
资助(30404)
成果(25661)
重点(24199)
(22765)
课题(22436)
(22162)
(21163)
计划(20691)
科研(20446)
创新(19783)
大学(19347)
期刊
(63801)
经济(63801)
研究(42698)
中国(32058)
学报(31843)
(31652)
科学(25669)
大学(22700)
教育(22323)
(21664)
学学(21458)
农业(21373)
管理(17535)
技术(15235)
(12147)
(11544)
金融(11544)
财经(10694)
业经(10517)
经济研究(10051)
(9160)
问题(9051)
(9011)
业大(8604)
技术经济(8181)
统计(7851)
理论(7455)
(7274)
图书(7241)
科技(7179)
共检索到229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以菊属野生种、栽培菊花及种间杂种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研究其亲缘关系。从 4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15条 ,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共产生 15 3条带 ,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 10 2条带 ,多态性条带占 77 1%。通过遗传相似性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 ,结合杂交结实性与幼胚拯救成苗率 ,认为 :父母本亲缘关系近的遗传距离较小 ,杂交亲和性好 ,结实率较高 ,幼胚拯救易成功 ;反之杂交亲和性差 ,难以结实 ,幼胚拯救成苗率低。根据以上数据结合前人研究结果 ,对栽培菊花的起源演化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异色菊与栽培菊花进行远缘杂交与杂种幼胚拯救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幼胚拯救的关键因素是基因型和幼胚拯救时期,较适宜的时期是授粉后13~18d;基本培养基对幼胚拯救影响不大,较适宜的激素配比为BA2.0mg.L-1+NAA2.0mg.L-1;二倍体野生种作母本与栽培菊花杂交幼胚拯救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反交。RAPD及形态学鉴定结果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思余  张飞  陈素梅  陈发棣  
【目的】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克服栽培菊花与二倍体野生菊种间杂交障碍,实现野生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拓宽菊花基因库,获得菊花新种质。【方法】以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二倍体)及其四倍体为父本,与栽培菊花‘钟山紫星’(Ch.grandiflorum‘Zhongshanzixing’)杂交,通过细胞学进行杂种鉴定,并对杂种F1代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倍体与四倍体菊花脑的花粉活力均较高,且在母本‘钟山紫星’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钟山紫星’与二倍体菊花脑杂交不能结实,而与四倍体菊花脑杂交结实率达3.25粒/花序。‘钟山紫星’、四倍体菊花脑及其杂种F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崔娜欣  
利用RAPD技术、细胞学及形态学手段对菊属种间杂种进行鉴定。RAPD标记结果表明: 杂种表现出父本特异带或双亲均不具备的新谱带。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 杂种染色体数目为亲本平均值。形态学性状观察、统计表明: 大多数杂种性状介于双亲之间, 但部分性状则较为明显地相似于多倍体; 部分杂种表现父本特异性状, 或出现双亲所不具备的新性状; 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杂种形态分离广泛, 说明多倍体栽培菊花具复杂的遗传背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李旺  龚义勤  汪隆植  黄浩  曾晓萍  卢昆光  
运用有性杂交方法 ,以野生种红茄与栽培种七叶茄、徐紫茄、安长茄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 ,结果仅获得红茄×七叶茄种间杂种。对F1 杂种若干特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种间F1 多数形态性状居中 ,在生长势方面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F1 叶片中POD同工酶表现为双亲“完全互补型” ,COD、EST同工酶兼含双亲的部分谱带 ,多偏向母本野生红茄 ,有时还出现杂种酶带 ;RAPD标记表现为“偏母的互补型” ;花粉育性极低。另外还对F1 回交中柱头与花粉内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发现红茄、七叶茄、安长茄花粉与花粉管可在F1 柱头与花柱中正常萌发、生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莉莉  朱文莹  王海滨  房伟民  蒋甲福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对菊属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菊蒿属菊蒿(Tanacetum vulgare)(JJ),菊属大岛野路菊(Chrysanthemum crassum)×亚菊属多花亚菊(Ajania myriantha)(DD),菊属大岛野路菊(C.crassum)×芙蓉菊属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DF)3个属间杂种的自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J自交不结实,未获得种子。DD自交获得种子8粒,出苗3株,成苗1株,结实率、出苗率和成活率分别为0.11、37.50%和33.33%;自交一代未能获得后代。DF自交获得种子52粒,出苗16株,成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赵宏波  
【目的】研究菊属种间杂种部分花器管性状的遗传表现,为远缘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二倍体野生种甘菊、菊花脑和异色菊,四倍体野菊,同源四倍体菊花脑,栽培菊花(六倍体及其非整倍体)及其种间杂种F1代的花器官性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杂种总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112.4%、108.0%、118.6%,且从二倍体物种组合到二倍体与四倍体组合再到二倍体、四倍体与栽培菊花组合,平均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杂种优势逐渐降低,但二倍体野生种组合的筒状花数目除外。【结论】F1代的舌状花数目、筒状花数目和花序直径具杂种优势;栽培菊花比二倍体、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郭维明  谢伟  
【目的】将矶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进行菊花种质创新,创造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菊花新种质。【方法】利用远缘杂交获得栽培菊花品种‘意大利红’(2n=6x=54)与矶菊正反交杂种F1,并进一步以正反交杂种F1为母本,‘意大利红’为父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利用扦插苗根尖进行杂种F1和回交后代中期染色体计数。【结果】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数目均介于64~72,以70~72为主;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染色体数目介于52~63,以60~63为主。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的株高、冠幅、叶形、叶片柔毛、分枝性等性状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介于原始双亲之间,较杂种F1更接近回交亲本‘意大利红’,说明这些性状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沛曈  迟天华  刘颖鑫  范宏虹  王海滨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倍体异色菊和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萎蔫指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和干质量根冠比等10个形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鉴定耐旱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态性,并实施关联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99%~59.84%。主成分分析将10个形态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67.57%的表型变异,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萎焉指数和干质量根冠比的权重较大,说明与耐旱性密切相关;基于这6个耐旱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强抗旱、抗旱、低抗旱和不抗旱4类,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1、0.46、0.36和0.27。3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9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0条,多态性比率为85.8%,相似系数为0.45~0.86,平均值为0.7;基于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到4个SSR位点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萎焉指数3个耐旱相关指标显著关联(LOD>2.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3%~15.11%。[结论]初步明确了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水平,获得一批优异耐旱种质,将为菊花耐旱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平  疏冕  蔡晓丹  傅雪琳  
为了探索栽培稻与药用野生稻种间杂种体内异源基因组重组引起的DNA甲基化变异规律,及其生物学效应,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辽粳944、药用野生稻及其杂种F_1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片和小穗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遗传变异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粳944、药用野生稻及其杂种F_1的叶片和小穗DNA的甲基化水平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DNA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各组织的全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半甲基化率(P=0.000);杂种在分蘖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期叶片DNA平均总甲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桃银  郭巧生  汪涛  
通过常规压片对我国药用菊花21个栽培类型制备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21个栽培类型为混倍体,多为六倍体,也有个别为四倍体(‘黄药菊’)和五倍体(‘大黄菊’)。最长/最短染色体的范围为1.77~3.8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60%~62.96%,‘滁菊’、‘大亳菊’、‘小亳菊’、‘异种大白菊’和‘小白菊’的核型为2A型,其他16个类型为2B型。21个药用菊花染色体呈现多态性,而且各个类型之间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随体的有无均不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辛雷  陈发棣  
Sterility of some interspecific hybrids of Dendranthema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were studied.By studying the characters,pollen fertility and fecundity of self-cross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t was found that interspecific hybrid of Dendranthema possessed sterility,which characterized as some inters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管志勇  陈发棣  滕年军  陈素梅  刘浦生  
【目的】比较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大岛野路菊(Dendranthema crassum)、萨摩野菊(D.ornatum)、菊花脑(D.nankingense)、矶菊(Ajania pacificum)和牡蒿(Artemisia japonica)的耐盐性,确定菊花耐盐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指标,为更大规模的菊花近缘种属耐盐筛选及抗盐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Ho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NaCl对5种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进行处理,通过形态特征及叶绿素(Chl)含量、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光合气体参数测定,评价不同物种的耐盐性强弱。【结果】在盐胁迫下,所有物种的Chla、Chlb及Chl(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肖娟  孙振元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份地锦属植物材料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7条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多态带百分率达95.9%,所选引物能将全部供试材料区分开,并表现出很高的鉴定效率。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相似系数分析,9份地锦属植物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0~0.89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517。通过扩增结果的UPGMA聚类,引入品种五叶地锦‘加引1号’与8个国内种质分开;8个国内种质又聚为5小叶型和非5小叶型两大类,与形态学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ISSR在地锦属种质资源分类和鉴定上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品种鉴定和新品种DUS测试的辅助工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道城  唐楠  贾琼  梁顺祥  
选用万寿菊A、B、C3个雄性不育两用系与95个万寿菊和孔雀草自交系杂交,测定F1的株高、花径、冠型指数和分枝能力,并进行超中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通过F1各性状超亲优势的综合评价,选择出各雄性不育系恢复性强的自交系。结果表明,3-1、4-1和32-1综合优势值最高,可作为"两用系"A的恢复系,38-3、2-1、49-2综合优势值最高可作为两用系B的恢复系,33-2、43和48-1综合优势值最高,可作为"两用系"C的恢复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