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2)
- 2023(9354)
- 2022(8365)
- 2021(8043)
- 2020(6758)
- 2019(15703)
- 2018(15748)
- 2017(30044)
- 2016(16622)
- 2015(18782)
- 2014(18723)
- 2013(18589)
- 2012(16944)
- 2011(15244)
- 2010(15010)
- 2009(13501)
- 2008(12960)
- 2007(11028)
- 2006(9371)
- 2005(7980)
- 学科
- 济(62034)
- 经济(61970)
- 管理(44541)
- 业(42046)
- 企(35414)
- 企业(35414)
- 方法(30294)
- 数学(25962)
- 数学方法(25657)
- 学(20189)
- 农(15750)
- 中国(14927)
- 财(14207)
- 业经(13568)
- 地方(12323)
- 理论(11731)
- 和(11190)
- 农业(10673)
- 贸(10455)
- 贸易(10450)
- 易(10108)
- 技术(10069)
- 环境(10056)
- 教育(9593)
- 务(9360)
- 制(9337)
- 财务(9302)
- 财务管理(9288)
- 企业财务(8787)
- 划(8614)
- 机构
- 大学(235304)
- 学院(232100)
- 管理(93167)
- 济(83820)
- 经济(81838)
- 理学(81497)
- 理学院(80552)
- 管理学(79090)
- 管理学院(78689)
- 研究(78100)
- 中国(54420)
- 科学(53800)
- 京(50791)
- 农(42310)
- 所(40352)
- 业大(39767)
- 研究所(37507)
- 财(36271)
- 中心(34385)
- 农业(33584)
- 江(32286)
- 北京(31942)
- 范(31458)
- 师范(31110)
- 财经(30107)
- 院(28479)
- 经(27426)
- 州(26735)
- 技术(26190)
- 师范大学(25315)
- 基金
- 项目(168511)
- 科学(130230)
- 基金(120670)
- 研究(119282)
- 家(106801)
- 国家(105936)
- 科学基金(89652)
- 社会(71504)
- 社会科(67508)
- 社会科学(67489)
- 省(66634)
- 基金项目(65151)
- 自然(61330)
- 自然科(59813)
- 自然科学(59796)
- 自然科学基金(58703)
- 划(56565)
- 教育(54395)
- 资助(49746)
- 编号(48846)
- 成果(39356)
- 重点(37618)
- 部(35937)
- 发(35264)
- 创(34802)
- 课题(33330)
- 科研(32780)
- 创新(32410)
- 计划(32370)
- 大学(30937)
共检索到321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发棣 赵宏波 李畅 陈素梅 房伟民
从染色体倍数性、染色体分带、核型分析、减数分裂行为和染色体原位杂交5个方面对菊属植物的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为菊属种的形成、种间亲缘关系等的确立提供了一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还需要借助分子系统学等手段。
关键词:
菊属 细胞学 分子细胞遗传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进 余凡 谢树伟 黄飞 邓祖湖 杨永庆
甘蔗是世界上主要的糖料和重要的能源作物,通过有性杂交创制优异种质进而获得优异品种是甘蔗种质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蔗高贵化是甘蔗野生种质开发利用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的育种进程。热带种和割手密作为甘蔗杂交的重要起始亲本,在高贵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高贵化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杂交与回交富集高贵种的高糖和高产基因,同时渗入野生种质的高抗和耐逆血缘,以获得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分子细胞学是鉴定种质高贵化是否成功和解释其遗传机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可大大缩短甘蔗育种周期。本研究综述了割手密高贵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关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热带种 高贵化 分子细胞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志祥 洪亚辉 莫爱华 蒋泓
综述了观赏植物花色的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及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于植物花色形成的影响因素及花色素苷的代谢途径研究较多 ,有许多与花色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被克隆 .目前花色基因工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反义 RNA技术、共抑制法及导入新的目的基因等
关键词:
观赏植物 基因工程 花色 花色素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向阳 朱之悌 张志毅
对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Carr.)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其同源染色体联会较差,在终变期、中期Ⅰ可见到出现频率较高的单价体,在后期Ⅰ、末期Ⅰ亦可经常见到落后染色体的存在,证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即毛白杨属杂种起源.进一步依据毛白杨、新疆杨和它们的杂种毛新杨染色体的联会情况及花粉育性等推断,银白杨或新疆杨有可能作为起源亲本之一参与了毛白杨种的形成.
关键词:
毛白杨 种间杂种 细胞遗传学 起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沿友 蒋九余 帅世文 姚良珍
本文报导诸葛菜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通过观察诸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及其频率,发现诸葛菜的体细胞组成很复杂,只有60.68%的2n=24的细胞.其它细胞的染色休数呈6的倍数变化,证实了诸葛菜是四倍体的假设。诸葛菜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观察结果表明,中期Ⅰ,除有正常的12个二价体的细胞存在以外,还有24个单价体的细胞存在。后期Ⅰ和后期Ⅱ都出现了染色体分割现象。此外,在诸葛菜体内还存在细胞融合现象。细胞融合-染色体分割是造成诸葛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而体细胞的组成多样性及四倍性又是诸葛菜的叶形、株型、花色多样性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诸葛菜,细胞融合,染色体分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表达与调控
关键词:
根瘤 共生固氮 共生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瑞宁 刘冰冰 蔡明历 郝大翠 李润芳 刘焰
采用压片法,对生长在武汉地区的药用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er)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茴香的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终变期形成11个二价体,为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茴香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2,核型公式为K(2n)=22=20m+2sm,其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s+8M1+10M2+2L,属于“1A”对称型核型。
关键词:
茴香 药用植物 花粉母细胞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房建军 韩一凡
植物产生的特异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抗虫的化学基础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与植物抗虫有关化学物质的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同其它植物性状一样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异也是受遗传控制的 ;由于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是整个合成途径中大量酶协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大多表现为数量性状 ,受多基因控制 ;次生代谢由主代谢分支而来 ,必然受到主代谢的控制 ,其变异的幅度是有限的 ;某种化学物质只对特定的昆虫种或亚种起作用 ,表现为化学抗性的专一性 ;近几年生物技术和分子数量遗传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些农作物的抗虫性状数量基因定位工作也得已开展。文中分析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长处 ,以典型实例说明了数量性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益 陈佩度 刘大钧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丰
染色体涂染 ( Chrom som e painting) 是一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检测染色体重组和畸变的新技术, 包括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制备和荧光标记原位杂交两部分。制备染色体涂染 D N A 探针可通过流式细胞分类法, 克隆基因库或体细胞杂交株, 以及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等途径, 现侧重综述近几年国际上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 P C R 扩增的方法制备探针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的实验技术和主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技术进行家畜染色体涂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分辨力, 可用来检测家畜染色体畸变、性别鉴定、显微克隆等, 提高了对家畜染色体 D N A 研究和分析的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彬彬 李云 金晓洁 冯慧
应用DAPI、DiOC荧光法与激光共聚焦电镜技术,观察白杨派树种毛白杨、毛新杨、银腺杨、中国山杨花粉发育中生殖细胞的细胞质DNA及其在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精细胞中不存在具有DNA的细胞器,为白杨派树种具有母系遗传的潜能提供了细胞学证据;其中,线粒体在花粉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但其DNA发生了降解,从而使父系线粒体DNA的传递中断,导致了线粒体的母系遗传。细胞学观察发现,银腺杨少数质体及其DNA被排除和降解的时期相对迟缓。本文还对被子植物线粒体遗传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晓南 季丽静 王琪
芍药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种及品种繁多,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从分子水平上系统论述了芍药属中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牡丹组与芍药组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认为:种源不同是造成芍药属遗传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在种源一致的前提下,其遗传多样性与部分形态特征尤其是花色、花型、株高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所有分子标记技术与DNA序列分析所得的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基于形态学分类将牡丹组划分为2个亚组是完全合理的;研究者大多"重牡丹而轻芍药",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芍药组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今后须综合利用多种遗传标记及序列分析手段,加快芍药属全基因组序列的开发与各种新型标记方法的探索应用。同时...
关键词:
芍药属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丰
近几年来,家畜细胞遗传学在实验技术和学科领域等方面发展很快。在国际上,欧洲家畜细胞遗传学会议和北美家畜细胞遗传学会议匀两年度分别交替举行,会议内容集中反映了欧美家畜细胞遗传学的发展状况。1990年7月10日至13日,第9届欧洲家畜细胞遗传学会议在法国图卢兹举行,1991年7月8日至11日,第7届北美家畜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图会议在美国费城召开。本人曾先后参加了这两次会议,现对家畜细胞遗传学在欧美的发展近况作一基本介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文业 孙善澄
利用自花结实的4D缺体小麦作母本,与中2、中5及中1001等八倍体小偃麦杂交,获得的杂种F1植株除4D缺体×中5育性极低外,其余组合略低于普通小麦×八倍体小偃麦的自交结实率。杂种F1体细胞2n=48。4D缺体×中2的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MI染色体配对的平均构型为18.81(15-22)Ⅱ+0.57(0-3)Ⅲ+0.11(0-2)Ⅳ+8.23(6-10)Ⅰ。观察结果同时表明:(1)单价体的分布在每个PMC中以8为众数;(2)单价体之中的两个在多数的PNCs中能形成次级联合配对,说明4D与4E染色体具有部分同源关系;(3)杂种F1多数花粉母细胞中多价体的出现表明八倍体小偃麦中E染色体组具有促进部...
关键词:
小麦,天蓝偃麦草,缺体,减数分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