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1)
- 2023(9143)
- 2022(7756)
- 2021(7322)
- 2020(6130)
- 2019(13595)
- 2018(13170)
- 2017(25618)
- 2016(14332)
- 2015(15396)
- 2014(15465)
- 2013(15241)
- 2012(14241)
- 2011(12888)
- 2010(13651)
- 2009(13057)
- 2008(12386)
- 2007(10941)
- 2006(9779)
- 2005(8849)
- 学科
- 济(52520)
- 经济(52467)
- 管理(43682)
- 业(42849)
- 企(33686)
- 企业(33686)
- 方法(22723)
- 数学(19978)
- 数学方法(19656)
- 财(16948)
- 农(16197)
- 中国(15573)
- 制(13485)
- 地方(12492)
- 环境(12387)
- 学(12137)
- 银(12018)
- 银行(12001)
- 业经(11424)
- 行(11412)
- 策(11298)
- 融(11296)
- 金融(11294)
- 务(11092)
- 财务(11073)
- 财务管理(11047)
- 险(10941)
- 保险(10847)
- 企业财务(10626)
- 农业(10152)
- 机构
- 学院(200140)
- 大学(197546)
- 济(80670)
- 经济(78801)
- 管理(77548)
- 研究(70111)
- 理学(65589)
- 理学院(64861)
- 管理学(63748)
- 管理学院(63356)
- 中国(56931)
- 科学(43205)
- 财(42203)
- 京(41430)
- 所(35468)
- 农(33546)
- 中心(32525)
- 财经(32442)
- 研究所(32169)
- 江(30674)
- 经(29429)
- 业大(28974)
- 北京(26490)
- 院(26267)
- 农业(25944)
- 范(25327)
- 师范(25100)
- 州(24700)
- 财经大学(24152)
- 经济学(23933)
- 基金
- 项目(133366)
- 科学(105207)
- 基金(96737)
- 研究(96537)
- 家(84851)
- 国家(84160)
- 科学基金(71779)
- 社会(61439)
- 社会科(58164)
- 社会科学(58144)
- 省(51996)
- 基金项目(50268)
- 自然(47009)
- 自然科(45778)
- 自然科学(45760)
- 自然科学基金(44905)
- 划(44501)
- 教育(43291)
- 资助(40601)
- 编号(38079)
- 成果(31323)
- 重点(30679)
- 部(29390)
- 发(28514)
- 课题(27497)
- 创(26871)
- 性(26172)
- 科研(25420)
- 创新(25288)
- 国家社会(25106)
共检索到303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煜琴
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塌陷及其环境地质灾害已给矿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加快塌陷治理,搞好环境修复是实现自然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对莱芜铁矿区岩溶塌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铁矿区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选取第四系厚度、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厚度及其与岩溶水的水力联系、灰岩顶界面岩溶发育程度、"天窗"内塌陷坑密度5个指标对岩溶塌陷危险性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评价;根据评价依据将研究区内不同天窗进行危险性划分;并针对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规划的编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的评估方法在类似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中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危险性 生态治理 莱芜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贵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志浙 张先文
矿区塌陷地系煤矿井下采煤地面塌陷而成。由于煤田地质地貌和煤层厚度的不同,形成的塌陷地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地下水位深无积水,仍从事农业种植;第二种略有积水(水深1米左右)或季节性积水,成为涝洼沼泽,既不宜农又不宜渔;第三种在地下临界水位以下,沼泽、水域皆有,呈封闭小区,是渔业开发利用的主体。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登秋 林秀渠 李真 李玉环
研究目的:实现多光谱数据与雷达数据的综合应用对矿区塌陷地信息的提取,评价多源遥感数据在塌陷地信息提取中的精度与优势。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融合法、波段运算法、密度分割法等。研究结果:以ENVISAT-ASAR和TM影像数据为数据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对水体本身有较好的提取精度,而且对塌陷区深浅、非积水区、塌陷区不规则边缘、植被覆盖情况等信息有非常好的提取效果,塌陷地提取精度较高。研究结论:TM数据光谱特性和ASAR波段数据微波特性的综合应用对塌陷地积水区提取有较高的精度,能够为塌陷地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龙乾 郭达志 许善宽 李健民 张亦之
通过对兖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状况进行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至2000年底,已累计塌陷土地5389.40hm2;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济东2个煤田最终将形成两个塌陷中心,面积达4.4×104hm2。这不仅使大面积农田被毁,造成生态失衡,而且给当地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应该彻底进行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据此,根据矿区工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全方位提出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途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祖锐 常江 王卫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徐州,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在城市边缘地区形成了大量的采煤塌陷地。由于数量庞大,分布零散,塌陷地已经形成半包围徐州城区的格局,严重限制了城市建设和发展。文章总结了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形成机理和时空发展特征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生态文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探讨了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完成了徐州九里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
关键词:
徐州矿区 塌陷地 生态修复 城乡统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振山 王国祥
徐州矿区的塌陷地有4700~5300hm2为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平均积水3~3.5m,积水最深达7m,几乎不可能复垦。对于不可恢复为农田的深度塌陷地,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水文水系等特点,结合降水资源截留、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处理等,可构建成不同类型的构造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如养殖型构造湿地、景观型构造湿地和净化型构造湿地。如对于季节性积水或常年水深在0.5m以下的塌陷地,可以建设为以芦苇为优势的构造湿地,芦苇湿地不仅具有很强的污染净化能力,而且具有较大的生成能力,可以提供丰富的造纸原料。构造湿地的植物选种原则是土著性、强净化作用及良好的经济价值。这种因地制宜修复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贵明 李保平 黄倩
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矿区塌陷地也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对其利用要在空间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土地分区利用原理使我们对矿区塌陷地的利用由盲目的农业复垦而转到自觉的进行区位选择上来。文章根据平顶山矿区塌陷地的自然特点和塌陷状况,将塌陷区划分成4个不同的区域,从而进行分区利用,使矿区塌陷地的利用符合其区位特征,从而实现塌陷地区位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鲁迪 于长立
本文在综合分析煤炭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补偿优化设计的原则,并指出在土地复垦时进行生态补偿应从经济、社会、工程三个方面优化设计,以取得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对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煤矿塌陷区 土地复垦 生态补偿 优化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娟
采矿造成的大面积塌陷,严重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大量耕地的流失,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生态文明、社会和谐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对采矿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修复被采矿破坏的土地,对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发展、保障耕地数量的意义重大。采矿塌陷区土地复垦的特点不同情形下的土地复垦具有不同的特点。采矿塌陷区的土地复垦与露天采场、尾矿场、排土场的土地复垦相比,具有以下三点差别: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洪江 兰恒星
"5.12"震后,崩塌成为灾区严重的次生灾害类型之一,本文探讨其成灾模型、灾害模拟及危险性评价方法。通过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①通过崩塌动力-运动学分析,建立其成灾过程模型,并基于GIS环境开发了崩塌模拟扩展模块RA(RockfallAnalyst),可获取山地复杂地形区崩塌运动路径、频率、速度、能量、跃高等致灾关键信息,实现区域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②将RA应用于"5.12"汶川极震区都-汶公路的崩塌灾害模拟中,利用震后第10天即2008-05-22日2.5m分辨率的SPOT5遥感影像提取了崩塌信息源,采用1∶5万DLG地形图生成DEM及下垫面信息,进而模拟分析汶川地震灾区都汶公路灾后重建中...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圣军 赵燕 吴泉源 姜春玲 邹敏
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并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文章中采用Quickbird遥感图像作为基础资料,经过图像校正、图像融合增强处理,通过目视判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的提取龙口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应用于采矿塌陷地的提取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连山
山西省多年的大规模煤炭开采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和煤矿棚户区,如何治理煤矿塌陷区和棚户区成为全省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典型性调查,分析研究了全省重点国有煤矿塌陷区和棚户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煤矿棚户区 煤矿塌陷区 综合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创琳
采煤与塌陷是资源重叠区域长期存在的工农业矛盾之一。本文通过对淮北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实地调研分析认为,这一矛盾在今后15年还将依然尖锐,采取有效措施协调采煤塌陷地区工农业发展矛盾既是区域面临的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也是保证同位异类资源得以同时开发与持续利用的关键。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综合开发 协调发展 淮北矿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