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8)
- 2023(10919)
- 2022(9634)
- 2021(8957)
- 2020(7489)
- 2019(17245)
- 2018(17208)
- 2017(33581)
- 2016(18315)
- 2015(20440)
- 2014(20393)
- 2013(20243)
- 2012(18537)
- 2011(16379)
- 2010(16122)
- 2009(14686)
- 2008(14089)
- 2007(11980)
- 2006(10425)
- 2005(9027)
- 学科
- 济(72732)
- 经济(72663)
- 管理(51580)
- 业(47949)
- 企(39544)
- 企业(39544)
- 方法(35222)
- 数学(30864)
- 数学方法(30548)
- 农(18555)
- 中国(17893)
- 学(17890)
- 财(16994)
- 地方(16504)
- 业经(15256)
- 环境(13618)
- 农业(12771)
- 贸(12601)
- 贸易(12593)
- 易(12202)
- 和(11832)
- 理论(11575)
- 技术(11308)
- 制(11106)
- 划(10788)
- 务(10687)
- 财务(10627)
- 财务管理(10607)
- 银(10296)
- 银行(10255)
- 机构
- 大学(255110)
- 学院(253559)
- 管理(102484)
- 济(97229)
- 经济(95107)
- 理学(89855)
- 理学院(88824)
- 管理学(87212)
- 管理学院(86787)
- 研究(84793)
- 中国(60845)
- 科学(55972)
- 京(53949)
- 农(44782)
- 所(43154)
- 财(42681)
- 业大(42072)
- 研究所(39798)
- 中心(37755)
- 江(35566)
- 农业(35401)
- 财经(34911)
- 北京(33580)
- 范(32614)
- 师范(32249)
- 经(31821)
- 院(31149)
- 州(29410)
- 经济学(28431)
- 技术(27456)
- 基金
- 项目(183118)
- 科学(142804)
- 基金(132483)
- 研究(130275)
- 家(116249)
- 国家(115319)
- 科学基金(98857)
- 社会(80639)
- 社会科(76425)
- 社会科学(76405)
- 省(72839)
- 基金项目(71305)
- 自然(66334)
- 自然科(64758)
- 自然科学(64739)
- 自然科学基金(63550)
- 划(60785)
- 教育(58794)
- 资助(54572)
- 编号(52276)
- 成果(41612)
- 重点(40828)
- 发(39182)
- 部(39173)
- 创(38290)
- 课题(35908)
- 创新(35783)
- 科研(35584)
- 计划(34235)
- 大学(33505)
- 期刊
- 济(101791)
- 经济(101791)
- 研究(71574)
- 学报(45727)
- 中国(44602)
- 农(40261)
- 科学(40153)
- 管理(36347)
- 大学(33719)
- 学学(32020)
- 财(30804)
- 农业(28746)
- 教育(25686)
- 技术(21107)
- 融(18546)
- 金融(18546)
- 业经(16684)
- 经济研究(16265)
- 财经(15886)
- 业(14228)
- 图书(13719)
- 科技(13567)
- 经(13419)
- 问题(13280)
- 理论(12944)
- 业大(12666)
- 版(12308)
- 技术经济(12188)
- 实践(12061)
- 践(12061)
共检索到35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娜 路杨 隋丽 王佳江 赵宇 李启云 张正坤
【目的】明确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二者联用能否实现协同增效作用,为高效生物防治蚜虫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技术。【方法】通过莱氏绿僵菌孢子喷施异色瓢虫成虫、喷施蚜虫后饲喂异色瓢虫,分别以不喷施莱氏绿僵菌的异色瓢虫和饲喂不喷施莱氏绿僵菌蚜虫的异色瓢虫为对照,测定莱氏绿僵菌对异色瓢虫的直接和间接致病力;对蚜虫喷施莱氏绿僵菌,测定饥饿不同时间的异色瓢虫对其取食选择性;并测定取食莱氏绿僵菌处理的蚜虫后异色瓢虫对蚜虫的捕食能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等指标,明确取食莱氏绿僵菌处理的蚜虫对异色瓢虫捕食蚜虫能力的影响;分别设置先施用莱氏绿僵菌再释放异色瓢虫和单独释放异色瓢虫两个处理,以虫口减退率为指标,利用控制试验测定莱氏绿僵菌与异色瓢虫联合应用对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直接致病力与间接致病力评价均表明,异色瓢虫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饥饿处理0 h,莱氏绿僵菌处理组中异色瓢虫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取食选择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在饥饿处理24和48 h后,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取食选择率均未出现显著差异,这与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结论相符;莱氏绿僵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色瓢虫对豌豆蚜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6585和0.6479,差异不显著(P>0.05);莱氏绿僵菌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异色瓢虫连续7 d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61.67和167.33粒,卵孵化率分别为65.60%和67.60%,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施用莱氏绿僵菌后再释放异色瓢虫处理组在释放瓢虫后第2—3天表现出更好的豌豆蚜控制效果,在第2—4天表现出更好的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控制效果。【结论】莱氏绿僵菌对异色瓢虫在捕食能力、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方面无明显影响,且施用莱氏绿僵菌后释放异色瓢虫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得到提高,二者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国良 俞彩珠 楼君芳 陈小忠 吴继来
1998年至 1 999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城、横板和青山等 3镇食用笋竹园进行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等方法防治食用笋竹蚜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用 2 0 %杀灭菊酯、 5 %蚜虱净或2 5 %功夫乳油 1 0 0 0~ 2 0 0 0倍液竹冠喷雾防治竹色蚜、矢竹斑蚜、竹后粗腿蚜、竹精凸倍斑蚜等食用笋竹蚜虫 ,防治效果在 94%以上 ,用上述农药固定放烟和流动放烟 ,防效在97%以上。竹冠喷雾和竹林放烟 ,尤其是人工流动放烟 ,是防治食用笋竹蚜虫在操作上最为方便经济上最为合理防治上最为有效的防治方法。表 4参 7
关键词:
食笋用竹 药剂防治 蚜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朱天辉
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均对杂交竹梢枯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通过室内抗生素、紫外诱变和杀菌剂胁迫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突变菌株,此突变体在形态特征、平板抑菌活性上与原始菌株差异不显著,且具有长期稳定的抗药性。田间喷施突变菌株菌悬液或孢子悬液可以使其成功定殖到杂交竹叶表面。铜绿假单胞菌和长枝木霉的亲和性研究显示,二者浓度低于108cfum L,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具有高度亲和性,这有利于2菌株在杂交竹梢枯病生物防治中协同作用的发挥。利用铜绿假单胞菌悬液和长枝木霉孢悬液进行梢枯病菌田间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预先接种拮抗菌防效最高,其次是同时接种,后施拮抗菌防效最低,说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司伟 李雷
本文根据构建的中国大豆动态均衡模型,模拟并预测了蚜虫生长速度不同、防治投入成本差异和供需弹性变动情形下,蚜虫防治对大豆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蚜虫防治的经济福利与蚜虫的生长速度及防治投入成本正相关;然而,蚜虫防治投入带来的收益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是不对称的;供求弹性变大后,蚜虫防治的投入成本增加可以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收益增加;中国自身的大豆供给弹性增加后,蚜虫防治的收益下降最多;大豆进口需求弹性的变化对蚜虫防治的经济福利影响最大。
关键词:
大豆蚜虫 防治成本 经济福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雪岩 李红宝 王海光 王凤涛 曹世勤
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了综述。这对于进一步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中推广应用绿色减药技术,降低农药污染,保护环境和生态健康,实现小麦安全生产和高产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农药减量 技术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秀利 孙绪艮 项颖颖 李会 李杨
近十几年来,多营养层次尤其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三营养层次相互关系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但研究多是以信息化合物为基本内容(陈法军等,2008)。同时,国内外对于环境胁迫下昆虫-植物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亦取得了显著成果,最为集中的研究是干旱、养分和污染的胁迫(康乐,1995),却很少涉及农药胁迫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常集中在某些环境因子对昆虫的直接影
关键词:
阿维菌素 西府海棠 苹果黄蚜 异色瓢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圣勇 徐丽荣 李宁 王登杰 雷仲仁
【目的】针对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混合种植不同诱集植物,分析天敌昆虫的多样性特征及与其影响因子间的关系;通过筛选和贮存诱集植物上的优势天敌,并构建储蓄植物系统,应用于温室黄瓜中,评价其对目标害虫蚜虫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2013和2015年分别在河北廊坊和湖北黄冈两试验基地混合种植5种诱集植物:玉米、紫花苜蓿、向日葵、小麦和大豆。通过调查天敌昆虫类群,计算2012和2015年的天敌群落特征参数,并用冗余分析法(redundancy analysis,rda)分析天敌群落结构与诱集植物种类、调查时间和植物花期的关系;2013年通过收集并贮存诱集植物中的优势天敌瓢虫,构建出小麦-麦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星星 王凯 李红阳 杨智青 高波 顾慧玲 张俊喜 马晶晶 王凡 蒋颖洁
【目的】明确沼液施用对大麦上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大麦蚜虫对常规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田间防治大麦蚜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田间灌施的方法将沼液应用于大麦田中测定对大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大麦蚜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沼液在低用量的情况下,随着施用量(N1~N4处理)的增加,小区内蚜虫的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与不施任何氮肥处理(CK)相比,N1、N2、N3处理区大麦蚜虫数量显著减少;在所有的处理中,仅施用氮肥(尿素)处理区(CF)的蚜虫数量最多,说明施用沼液能够显著抑制大麦蚜虫的基数。麦长管蚜(大麦为寄主)对于6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氧乐果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15. 9倍),对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8. 5和6. 0倍),对乙基多杀菌素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3. 8倍),对于氟啶虫胺腈和啶虫咪仍然处于敏感性阶段。沼液与吡虫啉混用后对蚜虫的毒力显著性提高,增效比达到4. 6倍;氧乐果与沼液混合使用也产生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达到2. 3倍;沼液与乙基多杀菌素、氟啶虫胺腈混用后增效比分别为1. 5和1. 6倍;与啶虫脒混用未发现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麦长管蚜对多种杀虫剂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沼液的合理使用以及与杀虫剂的混用能够有效控制大麦蚜虫的发生。
关键词:
大麦蚜虫 抗药性 沼液 防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武 韩召军 王荫长
通过棉铃虫室内抗性选育及田间种群抗性调查 ,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棉铃虫相对敏感种群 (抗性倍数 2 2 )经 12代 9次选育后 ,达到低水平抗性 (6 9倍 ) ,LD50 值比选育前提高 3 0倍 ;田间种群抗性调查表明 ,山东聊城种群对丙溴磷已产生低水平的抗性 ,抗性倍数为 5 7,由此认为丙溴磷推广使用后存在明显的抗性风险。考虑到治理措施的可行性 ,建议用混配混用的方法来延缓抗性的发展 ,同时还测定了丙溴磷与 4类 9种杀虫剂的混配增效作用 ,发现在 5 0 %和 90 %死亡率水平上 ,丙溴磷与辛硫磷、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硫丹等 4种杀虫剂的组合具有显...
关键词:
棉铃虫 抗药性 丙溴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黄保宏 黄伟东 王增霞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豆科植物重大害虫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的猎食能力,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4±1)℃,湿度(70%±10%),14h光照∶10h黑暗(14hL∶10hD),针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分别设置了7个豌豆修尾蚜的密度梯度进行捕食试验,分析了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差别较大,异色瓢虫雌成虫和4龄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较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39和196.08头·日-1;处理蚜虫的时间较短,分别为0.004 6和0.005 1d。异色瓢虫各个生育阶段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随着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向永 赵雪晴 龚声信 陈福寿 谭挺 谌爱东
异色瓢虫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其在苹果园的初发期在2~3月,高峰期在3~4月。异色瓢虫在生草园的初发生期与高峰期均比清耕园提前了半个月至1个月,且活动时间延长。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Harm onias axyridis(Pallas)对苹果绵蚜成虫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模型是Na=1.3868N/(1+0.01922N),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异色瓢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5.9头和22.5头,异色瓢虫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37.2P-0.1683。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苹果绵蚜 发生 捕食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项林平 刘小芸 田强强 刘强 吕婷婷 王敦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棉铃虫单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几丁质酶(Chi A),利用表达产物进行病毒增效作用研究,以明确杆状病毒Chi A对HearNPV的协同增效作用。【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出不含N端信号肽编码序列的Chi A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p2x和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分别在大肠杆菌TB1和BL21(DE3)中进行融合表达,测定融合蛋白对HearNPV的增效作用。【结果】克隆的基因片段经过测序后连接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MAL-p2x-Chi A和pET-32a-Chi A。重组载体转化相应菌株并进行诱导表达,发现p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朝斌 夏丽娟 赵霞 郑仕军
本文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苦参碱对黄瓜、豇豆、茄子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苦参碱可溶剂防治黄瓜、豇豆、茄子蚜虫,用量4.5、6.75、9.0 g a.i./hm2,药后1、7、10 d调查,黄瓜蚜虫防效16.4%~36.6%、82.7%~94.9%、84.4%~96.1%;豇豆蚜虫防效21.5%~39.9%、79.8%~92.8%、81.7%~95.1%;茄子蚜虫防效13.5%~31.6%、75.6%~93.0%、79.2%~94.5%。1.5%苦参碱可溶液剂对治黄瓜、豇豆、茄子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苦参碱 蚜虫 防治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春笃 王敏敏 陈洪安
探讨了茎部用药后悬铃木体内久效磷的输导、积累和递减规律及其数学描述,给出茎部环涂久效磷防治悬铃木害虫的具体结果。研究表明,久效磷环涂于悬铃木茎部后,(1)主要在形成层附近的输导组织内输运,(2)在树体内存在双向传导,(3)施药处的含量以指数规律递减,而冠层枝叶的含量则在施药后两周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以近似于指数规律递减,(4)嫩枝叶内的含量明显高于老枝叶,(5)残效期长。防治效果试验表明,茎部环涂久效磷可有效地防治悬铃木刺蛾,并可抑制蛀干害虫的发生,减轻叶片受损程度60—80%。文中得出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树木茎部施药技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