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6)
2023(5718)
2022(4872)
2021(4408)
2020(3811)
2019(8384)
2018(8119)
2017(15045)
2016(8638)
2015(9459)
2014(9164)
2013(9310)
2012(9150)
2011(8390)
2010(8282)
2009(7632)
2008(7331)
2007(6684)
2006(6085)
2005(5661)
作者
(29492)
(24693)
(24582)
(23532)
(16079)
(12204)
(11182)
(9804)
(9668)
(8792)
(8779)
(8648)
(8419)
(8234)
(8189)
(8035)
(7571)
(7514)
(7494)
(7261)
(6506)
(6395)
(6205)
(5758)
(5649)
(5636)
(5421)
(5308)
(5241)
(5231)
学科
(37812)
经济(37787)
管理(18740)
(16932)
地方(13782)
方法(13217)
(12869)
(12700)
企业(12700)
数学(11694)
数学方法(11556)
中国(10079)
(9412)
地方经济(8592)
(7416)
业经(7226)
(7052)
农业(6447)
产业(6069)
环境(5878)
(5668)
金融(5667)
结构(5525)
(5489)
贸易(5487)
(5329)
(5213)
(5211)
(5051)
银行(5007)
机构
大学(125857)
学院(125030)
研究(54502)
(46443)
经济(45287)
管理(39840)
科学(39541)
中国(38493)
理学(33903)
理学院(33309)
管理学(32436)
管理学院(32229)
(31845)
(31141)
研究所(29054)
(28461)
农业(25693)
业大(24066)
中心(23440)
(21389)
(20784)
(19726)
(19569)
(19549)
(18295)
北京(17980)
师范(17871)
(17602)
科学院(17251)
研究院(16801)
基金
项目(90392)
科学(69249)
基金(63651)
(60373)
国家(59901)
研究(58998)
科学基金(47892)
(36899)
社会(35235)
自然(33708)
社会科(33263)
社会科学(33252)
基金项目(33216)
自然科(32823)
自然科学(32807)
(32806)
自然科学基金(32234)
资助(26808)
教育(26387)
重点(22671)
编号(21945)
(21938)
计划(20731)
科技(19477)
(18998)
(18352)
科研(18317)
成果(17929)
课题(17605)
创新(17428)
期刊
(53399)
经济(53399)
研究(35618)
学报(31247)
(27524)
中国(27408)
科学(25812)
大学(21513)
学学(20568)
农业(19032)
管理(14950)
(13702)
教育(13500)
(10498)
金融(10498)
(10441)
技术(9523)
业大(8803)
经济研究(8757)
业经(8237)
财经(7704)
林业(7633)
(7313)
资源(7299)
科技(7104)
问题(7078)
农业大学(7023)
(6686)
图书(5861)
世界(5388)
共检索到191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詹启鹏  孙昕  董建宇  张宇洋  张秀梅  
为探究人工鱼礁礁龄对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5月、8月和10月通过潜水样方取样,调查了莱州芙蓉岛海域人工鱼礁的礁体附着生物。共鉴定出附着生物94种,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种类最多,为33种,软体动物门(Mollusca)次之,为21种。1龄鱼礁(投放时间为1年的短礁龄)附着生物的种类为66种,4~5龄鱼礁(投放时间为4~5年的长礁龄)为79种。不同季节和不同礁龄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附着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方,长礁龄礁区均显著高于短礁龄礁区。本研究选取了摄食习性(feeding habits)、活动能力(mobility)、栖息方式(habitat)、成体大小(body size at maturity)、寿命(longevity)和身体柔韧度(flexibility)6个功能性状(共计21种性状类型),比较了不同季节2种礁龄附着生物群落功能性状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本海域人工鱼礁上更易附着滤食性、无活动能力、固着型、长寿命(>5年)、无身体柔韧性、规格极小(<0.05),而滤食性、固着型和无活动能力等性状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1礁龄鱼礁(P<0.05)。附着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程度方面,4~5龄鱼礁高于1龄鱼礁,但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运用传统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性状法(BTA)分析了不同季节长、短礁龄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差异,为揭示人工鱼礁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岳英洁  贺志鹏  冷星  于冬  
为探究人工鱼礁建设对周边海域潮流场和水交换产生的影响,基于Mike21 HD潮流模型,对莱州湾芙蓉岛西侧人工鱼礁建设前后周边海域潮流场和水交换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鱼礁建设前,涨急时,从平面分布上,鱼礁区东西向流速呈增加趋势,南北向流速呈递减趋势;从垂向分布上,流速变化:底层>中层>表层,底层流速最大增加量8.6 cm·s~(-1)、最大减小量4.3 cm·s~(-1),增加量大于1 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303 m,减小量大于1 cm·s~(-1)的区域距鱼礁区最远距离为574 m。落急时,平面流速变化趋势与涨急时基本一致;垂向分布上,底层流速最大增加量7.9 cm·s~(-1),最大减小量3.6 cm·s~(-1),增加量大于1 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271 m,减小量大于1 cm·s~(-1)的区域与鱼礁区最远距离为333 m。鱼礁建设后周边海域水交换率增加约0.1%。人工鱼礁投放后,只改变了礁区局部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对湾内其他海域没有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镇  董建宇  孙昕  张宇洋  詹启鹏  张宗航  申丰源  丁夏阳  张沛东  张秀梅  
人工鱼礁建设是改善底栖生境、提高底栖动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富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效果与投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为了探究投礁时长对大型底栖动物营养关系的影响,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比分析了莱州芙蓉岛海域不同礁龄人工鱼礁区和对照区大型底栖动物及其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计算了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基础以及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显示:(1)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大型底栖动物δ~(13)C值的范围分别为-25.08‰~-13.34‰,-25.86‰~-17.80‰,-25.39‰~-11.06‰;δ~(15)N值的范围分别为10.73‰~15.78‰,10.02‰~14.89‰,10.17‰~15.80‰。(2)相较于短礁龄区和对照区,长礁龄区底栖动物群落营养多样性更高,食物来源多样性水平更高,群落内营养生态位更加多样化,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3)以食性为依据将大型底栖动物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肉食者(C)、碎屑食者(D)和杂食者(O)等四类摄食功能群,在四类潜在食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体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物有机物(SOM))中,浮游植物碳源对除肉食者外的三类消费者的平均贡献率最高(31.40%)。(4)长礁龄区、短礁龄区和对照区的消费者营养级分别介于2.00~3.83,2.00~3.49,2.00~3.87之间;此外在长礁龄区出现了相对多的高营养级捕食者,从而证实长礁龄区的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同时发现,人工鱼礁建设能使大型底栖动物更充分地利用浮游植物碳源,并且能够增加底栖动物群落的营养多样性和丰富度,促进群落中较高营养级动物的增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人工鱼礁建设的环境生态效应,为进一步研究底栖生境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丁夏阳  孙昕  董建宇  詹启鹏  张宗航  张镇  申丰源  张沛东  张秀梅  
基于2019年莱州湾芙蓉岛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 (EwE)软件构建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系统分析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和结构特征,估算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态容量。Ecopath模型由16个功能组组成,基本涵盖了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结果发现,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范围为1.000~3.978,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处于最高营养级;生态系统总转换效率为10.6%,来自初级生产者的转换效率为10.8%,来自碎屑的转换效率为10.1%;生态系统总流量为2596.108 t/(km~(2)·a),其中44%来自碎屑;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1.454,连接指数为0.402,系统杂食指数为0.211,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8.86%和2.98。结果表明,芙蓉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较低,食物网结构较简单。根据模型计算得出,仿刺参的生态容量为131 t/km~(2),是现存量的6.55倍,具有较大的增殖潜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陈聚法  过锋  王军  李娇  袁伟  谢寒冰  
根据2010~2011年莱州人工鱼礁海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8个航次的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等要素的分析结果,运用N/P比值、有机污染指数A和富营养化指数E等方法,对投放人工鱼礁海域不同年份水体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该海域水环境在人工鱼礁投放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投礁区第2年DIN含量明显降低,而DIP含量略有上升,使得海区中的DIN/DIP值降低,由89.60降低到44.54。2011年和2010年投礁区DIN/DI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人工鱼礁对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东奎  赵静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尾,隶属于7目14科19属19种,其中,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尾,隶属于4目14科21属21种,其中,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何倩   刘淑德   唐衍力   董秀强   赵伟   奉杰   于梦杰  
为了解山东琵琶岛海域人工鱼礁区鱼类群落物种及功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0年7月—2021年4月在富瀚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因子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基于12个功能性状的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鱼礁区鱼类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对照区仅功能多样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离散度指数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功能丰富度与物种数和Margalef丰富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功能均匀度与物种数和Pielou均匀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群落特征加权平均数指数(CWM)表明,鱼类群落优势性状组成呈现一定的时空变化特征;冗余分析结果显示,透明度和无机氮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酸碱度、无机氮、溶解氧和透明度则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鱼类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物种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解释鱼类群落差异时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过锋  王军  陈聚法  李娇  袁伟  谢寒冰  
2009年7月和2010~2011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9个航次对莱州金城人工鱼礁区域和对照区域的沉积环境进行调查,并对投礁前后沉积物粒径、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和硫化物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礁后沉积物类型没有发生改变,但沉积物粒径有所增加。2009年7月,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均值分别为(0.156±0.084)mm和(0.157±0.076)mm,投礁后的2010年7月,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均值分别为(0.160±0.079)mm和(0.162±0.092mm),且礁区沉积物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要高于对照区。2009~2011年7月,沉积物中其他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国山  佟飞  蔡星媛  李文涛  张秀梅  
2013年6月和8月,采用潜水采样和录像的方法调查了威海双岛海域人工鱼礁区内礁石上附着的大型海藻,并分析了海藻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海藻9种,其中红藻门5种、褐藻门和绿藻门各2种。夏末和夏初的海藻群落相似度为20.35%,对相似性贡献最大的5种海藻分别为金膜藻(Chrysymenia wrightii)、日本异管藻(Hterosiphonia japonica)、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和孔石莼(Ulva pertusa)。夏末的海藻生物量密度(243.83 g/m2)高于夏初(164.99 g/m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习武  张硕  赵裕青  张虎  
为了解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变动及群落扰动情况,于2003、2004、2005和2007年采用底拖网对人工鱼礁区及邻近对照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区调查共鉴定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96种,其中鱼类和节肢类是人工鱼礁区游泳生物的主要种类,分别占55.21%和35.42%,而软体类与棘皮类则分别占7.29%和2.08%。鱼礁区的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除了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外,年平均生物种类数、生物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区,鱼礁增殖效果明显。此外,通过ABC曲线分析发现:除投礁后第4年的鱼礁区春季和秋季外,投礁前和投礁后第1年、第2年的鱼礁区以及对照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李凡  吕振波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旭  章守宇  林军  钟佳明  
为了提高人工鱼礁选址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岛礁海域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评价为例,基于多准则决策方法,结合专家系统、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经验提取影响保护型人工鱼礁选址适宜性的主要准则(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和对应的次级准则(底部坡度、底质类型、海流、水深;渔获量、资源密度、幼鱼量、幼鱼扩散;与污染源距离、与航道距离、离岸距离)。通过两两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主要准则和次级准则的权重,结果显示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管理因素的权重分别为0.481、0.4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静  章守宇  汪振华  王凯  
为了探明鱼礁生境中群落结构的组成情况,评估人工鱼礁投放取得的生态效果以及探索人工鱼礁投放对整个资源组成情况的影响,根据2004年-2007年嵊泗海域人工鱼礁区及周边海域和自然海域的资源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上述3个海域的资源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发现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150种,其中鱼礁区119种。鱼类和节肢类在生物量和数量上均占较高比例,为3个海域的主要资源组成。鱼礁区在历次调查中共发现季节性优势种类11种,随时间的推移,鱼类作为优势种的次数增多。同步调查中,鱼礁区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其余2个海区,最高丰富度和多样性分别为6.349和3.303,鱼礁周边海域分别为3.982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立  
关键词: 水芙蓉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慧  徐英江  邓旭修  宫向红  宋秀凯  李凡  张焕君  田秀慧  张秀珍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莱州湾海域表层海水和生物体中双酚A含量进行调查监测。结果显示,莱州湾29个站位表层海水均有双酚A检出,浓度为7.6~152ng/L,平均浓度为41ng/L;该海域14种生物体中双酚A浓度介于ND~13.6μg/kg之间;扁玉螺、脊腹褐虾和青鳞小沙丁鱼对双酚A的浓缩系数(BCF)较高,分别为137、133和124,鲬和银鲳较低,分别为40.1和45.6。莱州湾海域已经遭受双酚A污染,存在潜在的生态安全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