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40)
2023(5456)
2022(4522)
2021(4061)
2020(3429)
2019(7370)
2018(7124)
2017(12318)
2016(7151)
2015(7924)
2014(7705)
2013(7802)
2012(7476)
2011(6589)
2010(6433)
2009(5703)
2008(5611)
2007(4818)
2006(4364)
2005(3877)
作者
(23467)
(19853)
(19730)
(18662)
(13050)
(9883)
(9011)
(7634)
(7593)
(7000)
(6933)
(6899)
(6897)
(6592)
(6352)
(6246)
(6034)
(5841)
(5804)
(5802)
(5229)
(4960)
(4788)
(4594)
(4492)
(4383)
(4366)
(4244)
(4099)
(4085)
学科
(29434)
经济(29407)
管理(14709)
地方(13531)
(12467)
(10139)
方法(9558)
(9314)
企业(9314)
数学(8440)
地方经济(8330)
数学方法(8273)
中国(7576)
(7304)
业经(5591)
环境(5225)
(5185)
农业(5158)
(4695)
(4389)
(3893)
金融(3892)
(3717)
银行(3701)
资源(3589)
(3547)
(3516)
(3497)
(3492)
理论(3429)
机构
学院(98577)
大学(98027)
研究(42026)
(32457)
科学(31712)
经济(31571)
管理(31005)
中国(30403)
理学(26656)
理学院(26112)
管理学(25200)
管理学院(25012)
(24677)
(23521)
研究所(22032)
(21516)
农业(19626)
中心(19353)
业大(18703)
(17081)
(16965)
(15804)
(15784)
师范(15534)
(15485)
(14794)
(14592)
科学院(13628)
实验(13477)
技术(13068)
基金
项目(74828)
科学(58373)
基金(53575)
(50418)
国家(50060)
研究(48341)
科学基金(40978)
(30704)
自然(29387)
社会(28909)
基金项目(28680)
自然科(28648)
自然科学(28639)
自然科学基金(28063)
社会科(27285)
社会科学(27278)
(27044)
教育(21449)
资助(20773)
重点(18756)
编号(18184)
(17656)
计划(17044)
科技(15840)
(15296)
科研(15167)
(14911)
创新(14571)
成果(14467)
课题(14208)
期刊
(37253)
经济(37253)
研究(26292)
学报(24718)
中国(22048)
(21706)
科学(21080)
大学(16697)
学学(16059)
农业(14744)
管理(10758)
(10461)
教育(10298)
(9089)
(8099)
金融(8099)
资源(7984)
技术(7544)
业大(7013)
(6651)
科技(5919)
业经(5678)
经济研究(5650)
农业大学(5535)
林业(5416)
自然(5065)
财经(4950)
(4755)
统计(4708)
问题(4694)
共检索到150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英江  刘慧慧  任传博  孙岩  李凡  徐炳庆  邓旭修  张华威  王茂剑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莱州湾海域43个站位表层海水中13种三嗪类除草剂及脱乙基阿特拉津进行了调查研究。14种物质中,阿特拉津、扑草净、扑灭津、莠灭净及脱乙基阿特拉津被检出,分析了被检出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阿特拉津、扑草净、扑灭津、莠灭净、脱乙基阿特拉津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7.7%、51.2%、100%和93.0%,平均浓度分别为31.3、6.49、1.57、12.4和9.14ng/L。受陆源输入和海水交换速率的影响,被检出的三嗪类除草剂呈现出湾内高于湾口、湾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脱乙基阿特拉津和阿特拉津的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R=0.336,n=43,P=0.034)。各站位阿特拉津的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沈良  严肃庄  李玉中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则  唐建业  刘永虎  程前  张硕  
磷是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重要生源要素,也是海洋初级生产力和食物链的基础元素,沉积物中能参与界面交换的生物可利用磷(BAP)的潜在含量取决于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而渤海中部区域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渤海中部海域的5个区域(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为对象,采用分级浸取法,测定了23个采样点的沉积物样品中磷的组分、含量,并计算潜在BAP含量,研究分析了其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主要存在形式,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海峡、渤海西南部海域这五个区域沉积物中IP含量平均分别占其TP含量的78.39%、79.06%、71.46%、84.60%、81.46%,而有机磷(OP)则均占较小的比例。IP均以碎屑磷(De-P)为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TP的54.02%、52.12%、33.33%、69.41%、57.28%,IP中各形态磷的含量顺序为:碎屑磷(De-P)> 闭蓄态磷(Oc-P)>铁/铝吸附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Ca-P)>弱吸附态磷(Ex-P)。河流输入、沉积物粒度和沉积环境是影响渤海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根据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分析表明,唐山沿岸、秦皇岛沿岸、渤海东北部海域、渤海西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BAP含量平均分别占TP 的44.77%、46.94%、64.87%、40.54%,具备较强的向水体中释放磷的潜力,本研究为深入研究渤海中部海域营养物质循环和补充机制及沉积物对海洋水体磷的贡献上限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丛旭日  李凡  吕振波  高彦洁  任中华  陈建强  
根据2010~2012年渤海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底拖网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生物量、平均渔获尾数、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蟳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它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生物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强  陈瑞盛  黄经献  张传涛  王俊  金显仕  
根据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间进行的9个航次(月份)的底拖网采样,研究了莱州湾水域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期为口虾蛄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口虾蛄资源密度(生物量和个体数)月间变化为8月>7月>9月>10月>5月>11月>6月>4月>3月。口虾蛄体长范围为41~171 mm,平均体长5月最低(102 mm),7月最高(118 mm);体重范围为0.30~68.00 g,平均体重5月最低(13.64g),11月最高(17.67g)。雌、雄个体肥满度均以10月最高,分别为1.49和1.56,肥满度的月间变化趋势为5-7月下降,8-10月上...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李凡  吕振波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海明  徐兆礼  陈佳杰  
为研究浙江近岸河口海域鱼类资源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2010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鱼山渔场台州湾海域底拖网游泳动物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鱼类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优势种、温度、盐度、水深等因素对鱼类资源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鱼类尾数密度和质量密度变化趋势一致,秋季鱼类质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远远高于春季;春季调查海域鱼类密度北部高于南部,秋季截然相反。回归分析显示,两季优势种对鱼类资源量变化均有密切关系,其中,龙头鱼对鱼类资源量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物种,两季均为第一优势种。调查海域底层温度与鱼类质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W=0.001,PN=0.009),水深与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东奎  赵静  张秀梅  张沛东  李文涛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尾,隶属于7目14科19属19种,其中,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尾,隶属于4目14科21属21种,其中,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陈聚法  过锋  王军  李娇  袁伟  谢寒冰  
根据2010~2011年莱州人工鱼礁海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8个航次的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等要素的分析结果,运用N/P比值、有机污染指数A和富营养化指数E等方法,对投放人工鱼礁海域不同年份水体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该海域水环境在人工鱼礁投放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投礁区第2年DIN含量明显降低,而DIP含量略有上升,使得海区中的DIN/DIP值降低,由89.60降低到44.54。2011年和2010年投礁区DIN/DI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人工鱼礁对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潇峮  彭梦  王艺  李立杰  柴毅  沈子伟  李云峰  倪朝辉  张燕  
为了解三峡库区水体中微塑料污染现状,于2019年12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4个城市人口密集区域江段进行表层水体采样,共采集12个水体样品,进行微塑料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三峡库区重庆段各水域12个水体样本中微塑料的检出率为50%,主要形状包括颗粒、碎片、薄膜和纤维4类,其中以纤维和碎片为主,相对丰度范围为20.83~83.33 n/m~(3),平均丰度为39.35 n/m~(3)。各采样点水体微塑料的化学组成经拉曼光谱定性分析,微塑料主要化学组成包括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四种,其中PE检出率最高,占比为44.45%。与2018年三峡库区微塑料赋存结果比较,重庆段水体中微塑料丰度有较明显下降,表明三峡水库水体微塑料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袁骐  陈亚瞿  
2001年2、5、8和11月对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进行了4个航次的海洋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共鉴定浮游动物44种(不含16种浮游幼体),优势种15种(优势度Y≥0.02),其中4季皆为优势种的仅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euchaeta)1种,优势种季节更替现象明显。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夏季>春季>冬季>秋季。与20年前相比,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相同;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种类数和主要优势种组成变化不显著,但优势种优势度(Y)和平均丰度均有所增加,多样性指数(H′)值一般在2左右。表明20年来调查区浮游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尹洁  王晶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为分析海洋环境变化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深入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补充机制,本研究基于2015年、2017年、2018年5月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two-stag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研究了小黄鱼鱼卵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黄鱼鱼卵丰度的年际变化较大,鱼卵高丰度区集中分布在33.5°N~34.5°N、水深10~20 m的近岸河口区。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小黄鱼鱼卵分布重要的因素。鱼卵集中分布区表层温度为17℃,表层盐度为29.5~30.5;底层温度为16~18℃,底层盐度为29。水温的年际变动也影响了小黄鱼鱼卵丰度,在水温较高的年份鱼卵丰度明显较高。本研究揭示了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小黄鱼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公铭  黄经献  黄瑛  赵炳然  罗建波  冯庚菲  穆希岩  雷云雷  李绪兴  李应仁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英  崔昱  范清平  李振华  苏磊  薛俊增  
为阐明洋山港建设运营期间对其所在海域产生的环境影响,在对2012年洋山港海域水体中溶解性重金属及石油烃进行周年监测的基础上,对洋山港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Hg,其余污染物依次为Cu、Pb和Zn;通过聚类分析将全年污染时段分为上半年(2012年1至5月)和下半年(2012年6至12月)两个阶段,时间分布及灰色聚类评价显示较严重的污染情况主要集中出现在上半年,空间分布显示小洋山码头沿岸及大洋山岛东南一带出现污染物高值区。鉴于洋山港正处于运营与建设同时进行的特殊阶段,需及时监测控制港区的污染物含量,本文提出采用GM(1,1)改进模型中发展系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迎秋  许强  徐勤增  刘辉  张宏晔  郝杰华  杨红生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前三岛海域底层鱼类群落采样调查共渔获鱼类6目15科22种。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斑头鱼(Hexagrammos agrammus)和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等属于常年性岩礁鱼类,是该区域鱼类群落的优势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大头鳕(gadus macrocepHalus)、鲹科和鲭科种类为季节性洄游鱼类。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鱼类时空分布主要受底层水温和底层水体溶解氧含量的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