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7)
- 2023(5969)
- 2022(4869)
- 2021(4533)
- 2020(3706)
- 2019(7964)
- 2018(7627)
- 2017(14419)
- 2016(8047)
- 2015(8661)
- 2014(8561)
- 2013(8505)
- 2012(7974)
- 2011(7273)
- 2010(7115)
- 2009(6204)
- 2008(6092)
- 2007(5321)
- 2006(4572)
- 2005(4178)
- 学科
- 济(35001)
- 经济(34971)
- 管理(18179)
- 业(17467)
- 地方(13554)
- 方法(12947)
- 企(12909)
- 企业(12909)
- 数学(11496)
- 数学方法(11355)
- 学(10273)
- 农(8544)
- 中国(8330)
- 地方经济(8206)
- 财(6997)
- 业经(6301)
- 农业(6136)
- 制(5490)
- 融(5466)
- 金融(5465)
- 环境(5375)
- 银(4879)
- 银行(4865)
- 行(4705)
- 和(4671)
- 技术(4584)
- 贸(4370)
- 贸易(4369)
- 务(4239)
- 财务(4235)
- 机构
- 学院(112155)
- 大学(111287)
- 研究(44430)
- 济(41480)
- 经济(40486)
- 管理(38141)
- 理学(33124)
- 理学院(32512)
- 中国(31902)
- 管理学(31735)
- 科学(31656)
- 管理学院(31494)
- 所(24146)
- 京(23141)
- 研究所(22632)
- 农(22627)
- 中心(20109)
- 财(19229)
- 业大(18455)
- 农业(18059)
- 州(17869)
- 江(17283)
- 范(17235)
- 师范(17020)
- 院(16736)
- 财经(15458)
- 省(15052)
- 北京(14079)
- 科学院(14058)
- 经(13978)
- 基金
- 项目(83852)
- 科学(66862)
- 基金(61511)
- 研究(56616)
- 家(56381)
- 国家(55973)
- 科学基金(46944)
- 社会(36029)
- 社会科(34216)
- 社会科学(34207)
- 省(33896)
- 基金项目(33173)
- 自然(32294)
- 自然科(31543)
- 自然科学(31532)
- 自然科学基金(30956)
- 划(29181)
- 教育(25053)
- 资助(24253)
- 编号(21127)
- 重点(20260)
- 发(19519)
- 部(17809)
- 计划(17491)
- 创(17057)
- 成果(16700)
- 科研(16620)
- 创新(16126)
- 课题(15835)
- 性(15621)
共检索到161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大刚 沈谓铨 刘群 焦燕 曾晓起 任一平
以历史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育史,指出莱州湾是一个年轻的海湾,而黄河三角洲则是一个不稳定的河口三角洲。莱州湾地质构造复杂,东部为上升区,西部属沉陷区;黄河三角洲则属于淤泥岸坡,沉积物是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细化为特征。其水文特征因地处暖温带北缘,属季风气候区。在陆上气候、黄河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交互影响下,本水域形成温、盐季节变化显著,适时针环流、往复流性质的潮流及以 M2潮汐余流占主要地位的余流特征。出现的鱼类共有46科,96种,几乎覆盖黄渤海软骨和真骨鱼类的主要科、属及其习见种类,但无地方特有种。与黄渤海326种鱼类相比,仍属黄渤海生物区系的贫乏化表现。在...
关键词:
莱州湾 黄河口 地理学 鱼类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曲业兵 张焕君 徐炳庆 王田田
为了解夏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2010年6月、7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种,全部为硬骨鱼类,隶属于7目、21科、32属。6月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7月为矛尾虾虎鱼、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和斑尾刺虾虎鱼。7月调查鱼类生物量和丰度均较6月大幅增加,分别由3.6kg/h和459ind./h增加到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亮 吕振波 李凡 张岚 于文宋
为了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根据2012年调水调沙前、中、后3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9种,隶属8目23科37属。鱼类栖息水层类型组成变化较大,前调查优势类群以底层鱼类为主,中调查和后调查以中上层鱼类为主,而适温类型组成则较稳定。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前调查平均生物量(6.4±1.9)kg/h,各站位分布较均匀;中调查平均生物量(62.1±29.1)kg/h,高值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后调查平均生物量(48.2±17.2)kg/h,高值主要分布在近河口及东南调查海域。3次调查丰富度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芮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陈文蕾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历史资料,依照黄河口水域鱼类区域组成特征,从鱼类种类组成、繁殖共位体、鱼类耐受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12个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代数据之间的差距分3个层次赋值打分,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表现为"极好"水平;90年代处于"差"水平;2013年处于"极差"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公铭 黄经献 黄瑛 赵炳然 罗建波 冯庚菲 穆希岩 雷云雷 李绪兴 李应仁
根据20102011年莱州湾渔业水域春季、夏季和秋季共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调查分析了该水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分析了游泳动物群落特征的年度和季节变化,包括相对重要性指数(IRI)、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J)、鱼类群落季节更替指数(AI)、迁移指数(MI);并利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评价游泳群落受干扰程度,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游泳动物资源密度。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99种,其中鱼类55种,甲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雨群 王晶 薛莹 张崇良 徐宾铎 任一平
生态位在研究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本研究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水域进行的7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平均拥挤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等指数研究了该水域12种鱼类的时空生态位宽度和重叠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口水域主要鱼种时间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1.53,其中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 stigmatias)和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时间生态位宽度值较高,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anderssoni)和鮻(Liza haematocheila)较低。主要鱼种空间生态位宽度具有明显季节变化。所有鱼种间的平均空间生态位重叠值也有着明显的季节差异。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与各鱼种数量、分布、生态习性和生境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该海域不同鱼种对生境资源的不同利用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郑亮 李凡 吕振波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莱州湾海域(37°12'~37°40'N、119°05'~120°00'E)进行的4次虾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捕获虾类13种,隶属于8科12属,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1种),其余季节种类数均为8种。优势种组成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共有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1种,其余为季节性优势种;相对资源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夏季资源量最高,其次为春季和冬季,秋季最低,平均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元进 吕振波 李凡 张焕君 徐宗法 徐炳庆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慧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纪毓鹏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宽宽 王晶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为了查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生物学特征,为其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基本参数,本研究根据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所得的矛尾虾虎鱼资源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体长-体重关系和性成熟等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矛尾虾虎鱼体长分布范围为25154 mm,平均体长为(87.77±24.18)mm,优势体长为60120 mm,占总渔获尾数的76.71%。体重范围为0.0837.83 g,平均体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圣平 于一尊 田晓娟 黄江丽 张志红 丁建南
本文对鄱阳湖7个河口(赣江、抚河、信江、乐安河、昌江、饶河和修河)水体的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细菌16S r rNA基因Mi Seq测序的方法对其多样性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乐安河水体总氮含量最高,信江水体总磷含量最高。乐安河、修河和饶河水体细菌丰度高于其它河口,而修河、昌江和饶河水体细菌多样性则相对较高。水体细菌群落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河口水体中变形菌门细菌均占优势,其次为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而在纲水平,在7个河口水体中β-变形菌纲细菌占优势,其次为α-变形菌纲细菌和放线菌纲细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p H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总氮和氨态氮含量和细菌群落多...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栾青杉 康元德 王俊
研究了1960―2010年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变化,数据来源于19次调查245份样品。使用小型浮游生物网垂直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分类统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其中硅藻(Bacillariophyta)87种,甲藻(Pyrrophyta)17种,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分别出现了27种和10种。浮游植物总丰度年代际平均为2.74×106 ind/m3,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峰值,高达16.8×106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 多样性 长期变化 黄河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焦燕 陈大刚 刘群 仲崇俊 曾晓起 任一平
以莱州湾调查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报告了青鳞小沙丁、斑、日本、赤鼻、黄鲫等 5种小型鲱鱼类的渔获体长、体重与年龄组成、生长特性、繁殖期与繁殖力以及饵料食性等生物学特征。文中还就上述鱼种在地域性渔业上的重要意义、种间更替进行了讨论 ,并对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鳀科 鲱科 鱼类生物学 莱州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尧尧 李忠义 吴强 王俊
根据2009–2013年每年8月在莱州湾水域进行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调查共鉴定出100种资源种类,其中鱼类56种;渔业资源种类和资源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2013年渔业资源种类数为2012年种类数的84.4%,仅为2009年的60.3%,平均网获质量明显下降。鱼类优势种组成存在年际更替现象,主要由经济价值高、个体大的种类向经济价值低、个体小的种类演替。各生态多样性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r)变化范围为2.67?3.9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关键词:
莱州湾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年际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保良 董秀强 纪毓鹏 薛莹 张崇良 徐宾铎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的分布格局以及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根据2013年6月、7月、8月、10月和2014年2月、4月和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开展的7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基于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分别以各月份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落、全年和不同月份在各个站位上出现的鱼类为目标群落,应用净亲缘关系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影响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在2月、4月呈现发散状态,竞争排斥可能是影响鱼类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在其他月份均为谱系聚集状态,生境过滤可能是鱼类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在站位尺度上,从全年来看,入海口处的站位点鱼类群落呈现为谱系发散,竞争排斥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他站位鱼类群落谱系结构表现为谱系聚集,生境过滤为主要驱动因素;在各月份中,站位间鱼类净亲缘关系指数变化较小,除2月和4月外,各月份中多数站位上鱼类群落表现为谱系聚集,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不同时空尺度下,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谱系结构;在较大时空尺度下,生境过滤对鱼类群落谱系结构起主导作用,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下竞争排斥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