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9)
2023(6152)
2022(5404)
2021(5023)
2020(4560)
2019(10616)
2018(10522)
2017(20011)
2016(11392)
2015(13047)
2014(13290)
2013(13464)
2012(12784)
2011(11726)
2010(11895)
2009(11134)
2008(11431)
2007(10567)
2006(8891)
2005(8036)
作者
(37602)
(31867)
(31655)
(30345)
(19821)
(15422)
(14373)
(12555)
(11822)
(11147)
(10884)
(10539)
(10293)
(10243)
(10156)
(10034)
(9855)
(9369)
(9192)
(9165)
(8205)
(8047)
(7870)
(7394)
(7133)
(7119)
(7070)
(7014)
(6625)
(6578)
学科
(47994)
经济(47952)
(27064)
管理(26643)
方法(24009)
数学(21349)
数学方法(21164)
(20633)
企业(20633)
(17516)
(13313)
(11532)
中国(11008)
(9082)
贸易(9080)
(8761)
农业(8756)
地方(8753)
业经(8450)
(7954)
(7918)
理论(7259)
(7022)
财务(7008)
财务管理(6987)
(6586)
企业财务(6565)
银行(6533)
环境(6412)
(6204)
机构
大学(175297)
学院(172611)
(66501)
经济(64968)
研究(63422)
管理(60247)
理学(51512)
理学院(50819)
管理学(49702)
管理学院(49388)
中国(46071)
科学(44403)
(40905)
(38043)
(35370)
农业(32874)
研究所(32727)
业大(32289)
(29850)
中心(29005)
(26923)
财经(24037)
北京(24002)
(23659)
师范(23355)
(22025)
(21727)
农业大学(21359)
经济学(21141)
(21054)
基金
项目(115423)
科学(87658)
基金(81865)
研究(77621)
(74654)
国家(74096)
科学基金(60002)
社会(46080)
(45689)
基金项目(43528)
社会科(43436)
社会科学(43418)
自然(41313)
自然科(40248)
自然科学(40231)
(39651)
自然科学基金(39501)
教育(35905)
资助(33940)
编号(31441)
重点(27436)
成果(26248)
(25129)
(25042)
计划(24399)
科研(23240)
(23016)
科技(22419)
课题(22067)
创新(21695)
期刊
(70833)
经济(70833)
研究(46307)
学报(38103)
(36309)
中国(31083)
科学(30790)
大学(26276)
学学(24948)
农业(23953)
(23747)
管理(18251)
教育(16274)
(13898)
技术(13745)
(12372)
金融(12372)
财经(11975)
经济研究(11357)
业经(10999)
(10430)
(10265)
问题(9934)
业大(9882)
图书(8967)
资源(8638)
技术经济(8543)
科技(8298)
林业(8222)
统计(8118)
共检索到249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鹤山  刘洋  田宏  蔡化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对29份莜麦种质的13个植物学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倒伏性状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2.62%,其次为叶宽(27.85%)、有效分蘖数(15.31%)、茎粗(14.56%)、花序长(14.30%)、芒长(12.54%)、花序宽(11.89%)、千粒重(11.13%),而节长、株高、叶长、种子长和宽变异系数较小;各性状间具有明显相关性,株高和茎粗、倒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506、-0.481;花序长和宽的相关系数为0.848;种子长度和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0.618);植株越高,其茎节特征表现细长,叶片宽大,易倒伏;芒越短,产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丽霞  陈贵林  
分析了20份南瓜材料24个植物学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裸仁南瓜和黑籽南瓜在皮壳质量、千粒重、根干质量、茎干质量、主茎长和果实性状上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皮壳质量、千粒重、子叶宽、茎干质量、主茎长、种仁质量、出仁率、种皮色、叶干质量和单瓜种子数是植物学多样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20份材料分为5个类群,与南瓜的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美洲南瓜与裸仁南瓜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印度南瓜和中国南瓜亲缘关系较远,与黑籽南瓜和华南大板最远。初步探讨了籽用南瓜的植物学多样性,筛选出1份优良的大白板型有壳籽用南瓜材料,并提出皮壳质量、千粒重、茎干质量、主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舒志明  梁宗锁  孙群  付亮亮  张兴悟  叶正良  卫新荣  
对在陕西商洛丹参中发现的不育株系Sh-B的植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据花器官及花药的形态、大小以及花丝的长度,可以将其分为3个类型,即Sh-B1、Sh-B2和Sh-B3;这3种不育类型均属于雄性不育,其花丝较正常可育株短1倍以上,花药干瘪而瘦小,内无花粉粒或花粉无活力;根、茎、叶以及种子形态结构与正常可育植株基本相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继吾  姜波  吴波  钟云  程春振  母红娜  甘廉生  彭成绩  钟广炎  易干军  
【目的】广东省龙门县境内南昆山主峰天堂顶海拔1 000 m处有当地称之为‘龙门香橙’的野生柑橘,论文拟从形态学和DNA分子证据上探讨其与已知柑橘资源的异同,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实地调查‘龙门香橙’的生长环境,观察记录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分析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和抗坏血酸含量。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显微特征。对比分析包括‘龙门香橙’在内的24个柑橘资源的AFLP图谱以及10个资源的8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克隆、测序分析‘龙门香橙’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β-carotene hydroxylase,CHX)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并与其他柑橘材料的CHX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燕茹   袁秉琛   孙郁婷   李承臻   王志勇   虞道耿  
对75份蝴蝶豆(Centrosema pubescens)种质的38个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植物学性状的频率分布和变异性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得到蝴蝶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特点并筛选优质材料。结果表明,38个植物学性状中旗瓣颜色(79.68%)、茎的毛况(46.03%)、叶背面毛况(42.18%),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其在遗传多样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对27个标准差不为0的蝴蝶豆植物学性状指标分析发现,多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 <0.01),其中茎毛况、叶片腹毛况、叶的大小与自然高度呈极显著关系,说明自然高度是决定茎、叶性状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可将75份蝴蝶豆种质资源分为11类,第7类为叶片较大、叶片柔毛少、自然高度较高,其中050319012距瓣豆、CIAT25118草地蝴蝶豆、060301016蝴蝶豆表现最优。本研究表明蝴蝶豆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并筛选出3份优质材料,为蝴蝶豆种质营养价值评价和筛选提供了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任建东  王晓醒  马晓岗  马瑞强  李长慧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的7份糙毛以礼草(Kengyilia hirsuta)穗部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染色体组核型分析及标签-简单序列重复(EST-SSR)分子标记分析,旨在阐明糙毛以礼草种质的形态学差异及种质间遗传多样性,为牧草育种和麦类作物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糙毛以礼草的不同穗部性状间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桴毛的差异最大;在穗部大小及密度、小穗特征是引起差异的3个主成分,颖长、稃毛长、穗长、穗宽指标是造成糙毛以礼草形态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海晏糙毛以礼草的种质内差异最大。7份糙毛以礼草种质均为六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主要染色体类型;在不同类型的着丝点染色体数目、有无随体上表现出了丰富的多态性;核型指标多样性丰富,其中贵德糙毛以礼草、海晏糙毛以礼草为2C型,其余种质均为2B型;共和糙毛以礼草进化程度最高,海晏糙毛以礼草次之,莫湘滩糙毛以礼草最低。在EST-SSR多样性分析中,海晏糙毛以礼草和刚察糙毛以礼草两个种质与其他种质遗传距离相对较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德华  彭正云  肖海军  张丽霞  向勤锃  徐仲溪  
为探明茶树遗传变异和特异资源的遗传特性,对2003年发现的特异茶树“刷状芽”茶树进行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茶树属中小种类型,枝条顶端萌生多个连体芽,连体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的小芽又不断分化小芽,形成状似“扫帚”的芽.该茶树萌发早,全年无明显的休眠期,具有研究和利用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政国  王先裕  刘志敏  肖喜祝  
以绿苦瓜自交系P1做母本,野生苦瓜P2做父本配制出F1代,然后进行自交和回交获得F2,B1,B2世代.通过田间试验,对叶长、茎粗和节间长的基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粗和节间长两个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而叶长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叶长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重要,节间长的加性效应也高于显性效应,茎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同样重要,三者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0.1694,0.6418和0.367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学琴  金杰  刘海刚  李贵华  鲍忠祥  张德  何璐  袁理春  
为建立数量化、规范化的麻疯树种质资源描述系统,以便更好地为麻疯树种质资源的研究服务,2011-2012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热带能源作物种质资源圃内对60份麻疯树品种(种质)资源的叶长、叶宽、叶柄长、花序长、雌花数、雄花数、雌雄花比例、果横径、果纵径、果形指数等10项植物学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使用SA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绘制各数量性状频率分布直方图。结果表明,雌雄花比例变异系数最大(32.07%),果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小(4.18%);叶长、叶宽、花序长、雄花数、果纵径和果形指数为正态分布,其他4项性状数据为偏正态分布,雌雄花比例的偏态度最大(2.29),果横径的偏态度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文昊  李嘉欣  王生菊  靳瑰丽  吴雪儿  周时杰  
种子的形态特征体现了物种的遗传特性,外界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影响会产生趋异适应,探索不同地区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子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对揭示该物种种群更新及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天山北坡9个地区野生无芒雀麦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集地分别是西段温泉县(T1)、昭苏县(T_2)、新源县(T_3),中段沙湾县(T_4)、呼图壁县(T_5)、乌鲁木齐县(T_6),东段吉木萨尔县(T_7)、奇台县(T_8)、巴里坤县(T_9)。研究种子的附属物结构(外稃长、内稃长、芒长)、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千粒重、体积指数及变异系数,观察种皮纹饰,探讨生境差异(年均温、年降水、土壤养分)对种子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无芒雀麦种子形态特征存在显著差异,T1、T7及T8地区种子不具芒,种子表皮纹饰有条纹、棱纹及网纹3种类型。2)形态指标在研究区域内的变异在7.74%~44.17%,变异程度芒长>体积指数>种子厚>种子宽>种子长>外稃长>内稃长>千粒重。3)种子形态指标与年均温、土壤全磷含量正相关,与年降水、土壤全氮及全钾含量负相关,而受土壤电导率与pH的影响较小。4)聚类分析将9个地区的无芒雀麦种子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T_1、T_4、T_5、T_7、T_8)种形短、体积小,类群Ⅱ(T_2、T_3)种形及体积处于中间水平,类群Ⅲ(T_6、T_9)种形长、体积大。种子形态对不同的生境表现出一定趋异适应性,但随经度变化并未呈现出分异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力荣  朱更瑞  方伟超  
国际遗传资源研究所1980 年编制的桃[Prunus persica ( L.) Batsch]种质资源评价系统对于所有的数量性状均无数值指标,中国1990 年出版的《果树种质资源描述符》中的桃仅个别性状具有数量指标或参照品种。本研究根据国家果树种质郑州桃圃1986~2002 的调查资料,建立了桃主要植物学数量性状描述规范。346~476份桃品种资源主要性状及其变异系数分别为花径19.55%,果实纵径14.24%、果实横径10.36%、果实侧径11.44%,核长度19.04%、核宽度10.86%、核厚度11.19%,叶长度7.9%、叶宽度10.55%和叶柄长度19.03%。根据其分布状况,提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左慧  
对辽宁铁岭平榛生境及平榛种质资源样品的5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平榛资源的形态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单株果序与单株结果的变异系数最大(≥51.79%),单果直径与单果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8.16%和34.09%;单株果序与单株结果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果直径和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占41.412 9%,每序结果数对它的作用很大,第2主成分占33.770 3%,单株结果对它的作用很大。根据区位与海拔的不同及辽宁铁岭平榛资源现状,可将辽宁铁岭平榛资源分为3类,铁岭南部地区聚为一类表现为每序结果数最多。铁岭东部地区聚为一类表现为单株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光伟  
为了掌握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与发育状况,为改进烤烟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栽培条件下,于不同叶龄期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的鲜重、含水率及鲜干重比值进行了测定,从定量角度分析了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和不同叶龄期叶片主要植物学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含水率及鲜干重比值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叶龄的增加,各部位叶片鲜重总体上呈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叶片含水率及鲜干重比值无明显的变化规律。3个部位之间叶片含水率及鲜干重比值差异均显著,不同叶龄之间叶片鲜重差异极显著;叶龄与叶片鲜重之间、叶片含水率与鲜干重比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斌  顾蕴倩  刘雪  罗卫红  戴剑锋  张巍  亓春杰  
【目的】明确中国冬小麦种植区小麦生长季及关键生育阶段光热资源及其配比的时空演变特征,为从依据光热资源变化调整种植制度与作物布局的角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冬小麦种植区264个气象站点47a(1961—2007)的逐日气温与日照时数观测数据,分别计算每日活动温度和太阳辐射总量。根据冬小麦完成各个生育时期所需要的活动积温(>0℃),推算出各地每年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出现的理论日期,并计算冬小麦生长季以及关键生育时期的光(太阳辐射)、热(有效积温,热时间)资源及其配比(辐热积)。采用ArcGIS(v9.3)以及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方法获得空间上连续分布的栅格数据,实现数据网格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馨  林辰壹  
【目的】比较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为其分类学研究和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不同生境的8种野生葱属植物齿丝山韭、实葶葱、新疆蒜、健蒜、多籽蒜、奇台蒜、喀纳斯蒜和乌鲁木齐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观测和树胶制片法,测定其叶片数量、长度、宽度等指标,观察其解剖结构异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叶片表皮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性状的分类学意义。【结果】8种葱属植物的叶形态和微形态存在差异,实葶葱和齿丝山韭叶直立,其余呈不同程度倒伏;实葶葱叶圆柱形,其余叶均为条形;实葶葱叶表面被蜡粉,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