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3)
- 2023(18097)
- 2022(14706)
- 2021(13512)
- 2020(11027)
- 2019(24754)
- 2018(24229)
- 2017(46079)
- 2016(24473)
- 2015(27562)
- 2014(27422)
- 2013(27212)
- 2012(25250)
- 2011(22830)
- 2010(23441)
- 2009(22163)
- 2008(21607)
- 2007(19698)
- 2006(17889)
- 2005(16745)
- 学科
- 济(116992)
- 经济(116852)
- 业(95026)
- 企(75590)
- 企业(75590)
- 管理(74088)
- 农(51457)
- 方法(40767)
- 中国(40203)
- 业经(37565)
- 农业(34442)
- 数学(31732)
- 数学方法(31525)
- 财(30320)
- 地方(29700)
- 融(28522)
- 金融(28522)
- 银(27325)
- 银行(27305)
- 行(26576)
- 制(26186)
- 贸(21772)
- 贸易(21748)
- 技术(21205)
- 易(21170)
- 务(19978)
- 财务(19938)
- 财务管理(19912)
- 体(19185)
- 企业财务(18870)
- 机构
- 学院(355862)
- 大学(348316)
- 济(162030)
- 经济(159099)
- 管理(136774)
- 研究(125612)
- 理学(115752)
- 理学院(114560)
- 管理学(113183)
- 管理学院(112501)
- 中国(105074)
- 京(74173)
- 财(73433)
- 科学(69966)
- 农(66912)
- 所(62573)
- 中心(58299)
- 财经(57005)
- 研究所(55974)
- 江(55943)
- 经(51719)
- 农业(50749)
- 业大(50425)
- 经济学(50037)
- 北京(47424)
- 范(45645)
- 师范(45261)
- 经济学院(45168)
- 州(44741)
- 院(44310)
- 基金
- 项目(225011)
- 科学(179857)
- 研究(172495)
- 基金(163772)
- 家(140512)
- 国家(139142)
- 科学基金(120369)
- 社会(114880)
- 社会科(108799)
- 社会科学(108774)
- 省(89052)
- 基金项目(85808)
- 教育(76366)
- 划(72600)
- 自然(71613)
- 自然科(69972)
- 自然科学(69959)
- 编号(69935)
- 自然科学基金(68776)
- 资助(65208)
- 成果(56398)
- 发(55169)
- 部(50519)
- 重点(50448)
- 创(49680)
- 国家社会(48550)
- 课题(48546)
- 发展(46033)
- 创新(45776)
- 展(45286)
- 期刊
- 济(195359)
- 经济(195359)
- 研究(112720)
- 中国(80932)
- 农(69384)
- 财(56845)
- 管理(55087)
- 融(49825)
- 金融(49825)
- 科学(49650)
- 学报(47944)
- 农业(46661)
- 大学(38748)
- 学学(36708)
- 教育(36582)
- 业经(36471)
- 技术(32639)
- 经济研究(30173)
- 财经(28879)
- 问题(26065)
- 经(25192)
- 业(24828)
- 世界(21022)
- 贸(20429)
- 技术经济(20017)
- 国际(18791)
- 现代(17714)
- 经济问题(17315)
- 商业(17074)
- 版(16900)
共检索到569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霞 姜利娜
荷兰虽是一个农业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其通过发展集约农业,构建高效的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建设有活力的"新农村",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和高度发达的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基于对荷兰经验的总结,中国在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应该以农民利益为主,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政府要做好财政补贴和法律法规保障服务,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驾护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露露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拓宽农业发展范围,延伸产业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现代农业要求具备产业融合性质,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融合,逐步实现"接二连三"。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政策,注重农业主体的培育,借鉴国外产业融合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关键词:
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露露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拓宽农业发展范围,延伸产业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现代农业要求具备产业融合性质,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融合,逐步实现"接二连三"。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道
关键词:
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 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乐君 寇广增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它具有形成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构建利益共同体、产业可持续等特点,在产业链、主体、利益分享机制上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既支持农户和合作社内生发展,又要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户参与并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在具体措施上,要打造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化融合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引导机制、激励机制和共享机制,让农户获得更多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乐君 寇广增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它具有形成产业链、要素融合创新、构建利益共同体、产业可持续等特点,在产业链、主体、利益分享机制上探索了多种发展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既支持农户和合作社内生发展,又要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户参与并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在具体措施上,要打造优势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非线性调节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长江经济带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下游县域>中游县域>上游县域。(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U”型特征,在上游县域先呈边际效应递增再呈边际效应递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产业升级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上游县域、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上游县域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群 张恩英 刘增凡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实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利契机,促进并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模拟不同支持政策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保险保费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显著,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保险保费增长速度应保持在合理区间。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优化结构为主导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系统动力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卫东 杜志雄
"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三产融合"的关键和核心是"融合",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福祉持续增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是农业产业化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近年来,我国"三产融合"呈现出融合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快速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日趋紧密的良好态势,"三产融合"发展日益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要培育、发展壮大多元化融合主体,强化各主体独特作用;创新发展多类型融合模式,促进不同模式共生协同;打造平台载体,促进"三产融合"集聚集群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形成"三产融合"利益共同体;完善支持政策,促进"三产融合"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晶 崔雁冰
目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融合方式多种、新型经营主体类型多样、体制机制日臻完善等诸多特点。同时,仍存在制约融合发展的农业内部结构失衡、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不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层次和深度不够、要素资源支撑不强、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融合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因此,应以"四链融合"为途径,打造农村产业融合体系;以"四个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农村产业融合支撑体系;以"四新"促"四化",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新动能;以"三项改革"为动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增添新活力,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现代农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产业融合面临着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低、生产要素瓶颈约束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的行业发展,加强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玉磊 李华 肖红波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村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和法国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建议:加大政策支持、保障生产者权益、深入挖掘地域资源、发展新型合作社和强化技术服务支撑。
关键词:
六次产业 产业融合 融合模式 融合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汤洪俊 朱宗友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产业融合面临着经营主体发育迟缓、相关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村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低、生产要素瓶颈约束等问题。对此,应以提高农民收入、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创新驱动和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的行业发展,加强相关的激励措施和相关人才培养,加强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现代农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海洋
农村产业融合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产生新的产业形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然而农村产业融合,也面临资金缺口、土地利用、剩余劳动力转化、农产品品质提升等发展瓶颈。吉林省现代农业先导区——吉林市孤店子镇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坚持多方受益的价值取向,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村企共建"、整村土地流转、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村经济循环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等措施,有效促进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旅游业 三产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国柱
为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推动辽宁省与欧洲在农业领域的经贸合作,应荷兰欧洲中国经济技术合作基金会、丹麦农业理事会、芬兰芬中贸促会的邀请,笔者有幸随辽宁省农业经贸代表团于2003年8月31日至9月11日,对荷兰、丹麦、芬兰等3国进行了为期12天的农业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惠平
溯源于我国PPP模式建设实践的农业高职PPP模式,借力于"六次产业"的"中国模式"建设,承载着激发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解构、重构和功能升级从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任。该模式的创新建设要在以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和田园综合体、农业职教基地为重要切入点的载体建设中再现PPP模式本质、彰显自身特色,从而破解"不适应性"难题。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农业 高职教育 PP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