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5)
- 2023(8650)
- 2022(6696)
- 2021(6327)
- 2020(5176)
- 2019(11398)
- 2018(11611)
- 2017(22393)
- 2016(12629)
- 2015(14107)
- 2014(14313)
- 2013(13800)
- 2012(12938)
- 2011(11769)
- 2010(12120)
- 2009(11477)
- 2008(11521)
- 2007(10934)
- 2006(9959)
- 2005(9119)
- 学科
- 济(52145)
- 经济(52075)
- 农(45459)
- 业(38645)
- 农业(30197)
- 管理(28483)
- 企(18151)
- 企业(18151)
- 业经(17571)
- 中国(16202)
- 方法(14454)
- 制(12405)
- 地方(12247)
- 财(11810)
- 数学(11741)
- 发(11670)
- 数学方法(11541)
- 学(10684)
- 农业经济(10276)
- 发展(9860)
- 展(9846)
- 体(9523)
- 村(9120)
- 农村(9106)
- 策(9070)
- 土地(9043)
- 贸(8851)
- 贸易(8845)
- 银(8756)
- 银行(8739)
- 机构
- 学院(179674)
- 大学(176117)
- 济(74676)
- 经济(73082)
- 研究(66955)
- 管理(64988)
- 理学(55073)
- 理学院(54467)
- 管理学(53458)
- 中国(53342)
- 管理学院(53146)
- 农(53102)
- 科学(40983)
- 农业(40487)
- 京(38450)
- 所(35408)
- 业大(33629)
- 财(33476)
- 中心(31846)
- 研究所(31734)
- 江(29302)
- 范(25496)
- 师范(25280)
- 财经(25100)
- 农业大学(24813)
- 北京(24035)
- 州(23017)
- 院(22909)
- 经(22790)
- 省(22777)
- 基金
- 项目(113944)
- 科学(88700)
- 研究(86625)
- 基金(81152)
- 家(71116)
- 国家(70399)
- 科学基金(58727)
- 社会(54647)
- 社会科(51122)
- 社会科学(51108)
- 省(45149)
- 基金项目(42826)
- 教育(37583)
- 编号(37514)
- 划(36904)
- 自然(35634)
- 自然科(34733)
- 自然科学(34728)
- 自然科学基金(34098)
- 资助(31840)
- 成果(31413)
- 农(30176)
- 发(26485)
- 重点(25451)
- 部(25414)
- 课题(24971)
- 创(22871)
- 性(22797)
- 国家社会(22789)
- 制(22163)
共检索到289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荷兰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积极参与市场运作和强势控制市场的原因,及其对转型期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改革的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流程分析法和归纳法。研究结果:通过流程分析归纳总结了荷兰农地非农化过程中政府、农民、私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研究结论:荷兰在土地产权设置、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市场运行和政府参与市场的作用等方面值得中国借鉴。
关键词:
荷兰 农地非农化 政府 市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定祥
在农地非农化中,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都是不可缺少的配置手段,但它们都存在失灵,只有引入民主议会机制,并使之与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协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农地适度非农化配置。我国要实现农地适度非农化目标,需要清除农地产权不明晰、政府垄断、宏观监控机制僵化等障碍,建立起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民主协商机制有机融合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农地适度非农化 配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飞 孔伟
在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在农地非农化中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农地非农化中的"市场失灵"。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农地非农化中的政府职能并不是弥补"市场失灵",而是低成本地为经济建设提供用地;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又增加了"培育土地市场"和"弥补农地非农化中的市场失灵"两项职能。而这相互矛盾的三种政府职能,正是目前我国农地非农化中许多问题的根源。因此,要解决农地非农化中的问题,必须重构政府职能。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政府职能 市场失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殿伟 赵黎明
由于财政分权和税制改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土地利用上的效用函数发生偏离。由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地方政府受现实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追求土地出让收入最大化而滥占耕地,导致地方政府目标激励的偏差。因此,中央政府要将农地非农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具体措施:一是合理安排土地产权制度,公平对待国家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二是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把征地范围严格界定在公益性用地之内,同时加大农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使农地非农化完全遵循市场的供求变化;三是大幅度提高农地征用补偿标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凤 吕赞
我国正处于快速的农地非农化时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因市场交易而发生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农地非农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冲突和矛盾,形成了各主要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关系,如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博弈,其中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博弈关系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博弈理论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农地非农化中的行为以剖析二者的关系,并从博弈角度提出制约地方政府违规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博弈行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研究目的: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研究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方法: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结果: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获得的制度收益为0.5891亿元/km2、发展收益为0.1532亿元/km2,制度收益是发展收益的3.8453倍。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是驱动地方政府过度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现行农地保护政策由于经济管理手段的缺失,不能对地方政府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受制度收益的驱动而人为地加快了农地非农化进程。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农地非农化 制度收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陈雯
根据效率原则配置土地资源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土地资源空间效率配置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通过计算省级区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产出效益,结果表明,我国的土地利用效益存在明显的区域梯度差距;在产出效益的基础上计算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在建设用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大部分中部地区则在农地利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文章应用C-D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区域1989~2001年农地非农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24倍,西部地区的1.39倍。文章据此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飞 孔伟
农地过度非农化虽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威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地方政府无疑是造成当前农地过度非农化的重要主体。本文认为,当前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促使农地过度非农化的动机,并具有促使农地过度非农化的现实途径。因此,要遏止农地过度非农化,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削弱地方政府促使过度非农化的动机,并割断它的现实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学辉 王如渊
研究目的:建立一个最优化模型,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考察农地非农化的数量、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获得的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政治性任务的完成程度、地方政府行为4者间的关系及农地非农化的均衡过程。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法和经济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农地非农化均衡状态下,农民应得的增值收益并不能充分实现,土地市场存在着效率损失,中央政府的政治性任务也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这是由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绩最大化的目标决定的。研究结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设计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贺桂珍 吕永龙 王晓龙 刘达朱 王本强
本文首先分析了荷兰政府审计的法律基础、组织结构、审计任务、审计权限及保证和审计程序,这是进行环境审计的必要法律和机制保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荷兰政府环境审计的依据、审计形式、审计对象和项目、审计类型以及审计涉及的环境问题。指出了我国环境审计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借鉴荷兰环境审计的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加快和完善环境及审计立法;拓展审计类型;建设一支高素质环境审计队伍;加强环境审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荷兰 政府环境审计 审计制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新华 张国胜
在人多地少的国家里,如何正确处理“农地非农化”与保障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是顺利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必须合理解决的难题之一。日本战后工业化、城市化与“农地非农化”的历程和经验教训表明:“农地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和“市民化”应该基本同步,“农地非农化”必须与耕地保护相结合,实现农地的合理流转,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地非农化”主要应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政府进行必要的合理的规划和调控等。
关键词:
日本 工业化 城市化 农地非农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魏晓莎
美国自建国以来,农地生产规模经历了扩张、限制及再扩张的过程,除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带来了农产品市场供求矛盾的凸显而使得农地规模受到限制以外,美国农地生产规模都是在持续的扩大。本文将美国政府对农地市场的影响分为3个不同阶段,即自由放任市场经济阶段、政府强化干预阶段和再次重视市场自由化阶段。研究发现:美国农地规模的演变历史是一部美国政府不断渗透、干预农业的历史,政府在农地规模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农地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历史视角梳理了美国自建国以来至今,政府在农地规模化进程所起的作用,来思考中国农地规模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
关键词:
美国 农地规模 政府干预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金臣
荷兰是一个典型的地少人多、农业资源极其匮乏的欧洲小国家,但是其农业却意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惊人成就,本文通过对荷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特征、模式以及基本经验等方面进行的探讨,以期寻求给予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荷兰 农业产业化 经验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莎莎 李先德
荷兰在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中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现实挑战,本文对荷兰实施农业生态包容性治理计划的背景、应对策略、治理思路和治理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不同治理模式的效果及其原因。中国在推进农业集约化发展进程中,如何应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践行包容性增长理念,荷兰的经验和做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包容性 模式 政府治理 生物多样性 经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凤海 朱真
在农业碳减排初显成效的背景下,荷兰政府明确了科技碳减排、政策碳减排与市场碳减排的方向,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碳减排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农业碳减排的有利契机与现实需要。中荷两国农业碳减排在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方面存在共同点,比较分析中荷两国农业碳减排发展状况,汲取荷兰经验,建议我国规定碳约束指标,为农业碳减排提供法律性依据,推广农业碳减排固碳技术,培养农业碳减排人才,积极跟进国内外农业碳市场,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倡导绿色消费观,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关键词:
“双碳” 农业碳减排 荷兰农业碳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