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5)
2023(9871)
2022(8918)
2021(8576)
2020(7162)
2019(16819)
2018(16795)
2017(32419)
2016(17719)
2015(20032)
2014(20078)
2013(19895)
2012(18088)
2011(16242)
2010(16090)
2009(14666)
2008(14086)
2007(12263)
2006(10717)
2005(9005)
作者
(50767)
(41748)
(41639)
(39666)
(26608)
(20255)
(19030)
(16774)
(16040)
(14898)
(14504)
(14011)
(13150)
(13032)
(12842)
(12725)
(12532)
(12354)
(11929)
(11777)
(10397)
(10230)
(9929)
(9536)
(9413)
(9379)
(9240)
(9131)
(8462)
(8334)
学科
(68518)
经济(68346)
管理(50253)
(46655)
(40302)
企业(40302)
方法(34729)
数学(28871)
数学方法(28500)
(18126)
中国(18103)
(16381)
(16337)
业经(16034)
地方(14384)
(14163)
理论(14091)
农业(11943)
环境(11114)
教育(11108)
技术(11103)
(10624)
(10524)
(10503)
贸易(10498)
财务(10461)
财务管理(10441)
(10146)
企业财务(9895)
(9728)
机构
大学(249756)
学院(245773)
管理(102805)
(91101)
理学(89833)
经济(88920)
理学院(88824)
管理学(87255)
管理学院(86824)
研究(80346)
中国(56768)
(53662)
科学(52811)
(40748)
(39858)
业大(38040)
(37942)
研究所(36690)
中心(35949)
(34584)
师范(34321)
(34287)
北京(33999)
财经(33268)
(30197)
农业(29556)
(29357)
(28471)
师范大学(27978)
技术(25876)
基金
项目(175366)
科学(137494)
研究(129233)
基金(125686)
(108705)
国家(107760)
科学基金(92875)
社会(80266)
社会科(75118)
社会科学(75092)
(69123)
基金项目(67858)
自然(61007)
自然科(59564)
自然科学(59551)
教育(59531)
自然科学基金(58438)
(58207)
编号(54009)
资助(51577)
成果(43892)
重点(38652)
(38290)
课题(36597)
(36381)
(36171)
科研(33692)
项目编号(33603)
创新(33580)
大学(32806)
期刊
(97307)
经济(97307)
研究(71745)
中国(45188)
学报(39578)
科学(37007)
管理(35757)
(34047)
教育(32151)
大学(29929)
(29724)
学学(27646)
农业(24463)
技术(21733)
图书(16345)
业经(16090)
(15428)
金融(15428)
财经(15224)
经济研究(14484)
科技(13645)
理论(12924)
(12787)
问题(12390)
(12256)
技术经济(12172)
实践(12163)
(12163)
情报(12115)
资源(11523)
共检索到347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兰剑  张文静  杜向民  
荷兰是科研评价结果与科研经费拨付不直接联系的典型国家,其科研评价制度具有独特性。本文从学术性评价、行政性评价和效益性评价三个方面分析了荷兰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体系,发现荷兰人文社科的评价具有制度化程度高,紧密与国际接轨,强调研究成果的原创性,重视成果的社会转化,关注科研人员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过程以同行评议为主,辅以文献计量,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七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完善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科研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季庆庆  
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研究领域文献题录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词共词分析,采用聚类分析、类团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将研究结果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大学是其研究主体,且该领域论文形成较高集中度的期刊群,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科研指标评价、绩效评价、考核评价、成果评价、学术期刊评价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其中绩效评价和成果评价已成为成熟主题,"以刊评文"现象和学术共同体评价逐渐引起各方关注。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开滨  
[目的/意义]利用科学叠加图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可以非常直观地从全领域的宏观层面对学科之间的引用关系及跨学科现状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基于CSSCI中23个学科对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科学叠加图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具体包括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基础图、科学叠加图的制作以及Rao-Stirling跨学科指数的计算。[结果/结论]对我国图情学和山东省6所高校CSSCI发文这两个实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SSCI构造的人文社科领域科学叠加图较好地展示了学科的引用情况,Rao-Stirling指数较好地显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俊生  周平  张明妍  
高校科研是一项多投入、多产出活动,其投入产出的效率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江苏省地方综合性大学中的15个人文社会科学类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的方法,建立AHP和DEA评价模型,对15个学院的科研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提高高校科研资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培  阮选敏  吕冬晴  成颖  柯青  
在分析了现有研究方法不足的基础上,本文从作者视角开展了跨学科性对被引的影响研究。考虑到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自然科学,本文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构建数据集。为控制论文质量,本文仅采集了CSSCI数据库中各学科一流期刊的来源论文。论文分别利用作者专业度和投票向量的欧氏距离量化独著与合著论文的作者跨学科性,同时辅之以跨学科数以完善跨学科性的测量。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跨学科性有利于提高论文被引;对独著论文来说,采用两种测度方法的作者跨学科性对论文被引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就合著论文而言,采用欧氏距离的测度结果显示二者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跨学科数视角则发现二者间的关系呈倒U形。此外,研究还发现作者数、学科以及论文质量对二者间关系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吕冬晴  谢娟  成颖  柯青  
为探索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总体跨学科模式及其演化规律,本文收集了CSSCI收录的1999—2009年23个学科的所有来源文献,及其参考文献与施引文献,采用RDI、SCI和CDI三个指标分别对观测学科的知识输入、知识内化和知识输出三个维度的跨学科性进行测度,通过聚类分析完成了跨学科模式的识别。研究表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总体上表现为"内聚型"、"收敛型"、"平衡型"以及"开放型"四类跨学科模式;在历时分析中还出现了"偏倚型"和"发展型"两类特殊的跨学科模式;随时间推移,各学科的跨学科演化模式呈现出"低平模式"、"高平模式"、"剧烈波动"和"均衡波动"四类。作为跨学科模式的应用,论文扼要讨论了其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建林  苏新宁  
鉴于学科创新力还没有成为一个被重视的研究对象,并且在现有研究中,宏观层次创新力、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等方面的研究比较稀缺,应该深入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方面的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皇甫晓涛  熊澄宇  
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研究正在开放有序的信息结构与复杂巨系的文化书写中重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核心技术体系的裂变与创新,奠定了认知科学的技术理性基础;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提供了内容、资源与经验、规律;生态文明的认知科学重构与后经济学的文化重构,正在形成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创新与文明创造科学融会的核心体系与应用发展的广阔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立红  
人类曾过度关注和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自然规律,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缺失等生态环境危机。进入21世纪,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要树立新的生存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研究和热议的主题之一。通过广泛研究,论文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生态+社会思想”“生态+文学”“生态+语言学”和“生态+翻译”四个重要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生态+”研究的宏观图谱,彰显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高度关切,也为应对生态挑战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维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大椿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简称文科评价)问题在当前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非议。文科评价本应是一种学术评价,它应由学术共同体主持,是以推动学术的继承和创新为目标、与资源配置相联系、与物质—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学术体制。但是,现行文科评价系统、评估标准,有很多是从理科评价和工程评价中简单搬过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海云  方曙  
在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对数量和质量(质和量)的评价失衡的问题,探讨评价过程的复杂性特征,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属性,着重分析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质与量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框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荷兰行政首都阿姆斯特丹简直就是一个桥的世界,数千座的桥梁将各个孤岛联系在一起。荷兰人对生态环境十分重视,因此,荷兰人只要没有急事,都不开汽车,而是使用自行车。我在阿姆斯特丹街头游逛时,每隔几百米远,就会看到有几辆自行车放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公用自行车的停车区域。"如果你走不动了,可以拿自行车来骑。"原来,为了方便出行,荷兰政府从财政拨款,购置上千辆自行车放在市区,供行人随时随地免费使用。当然,用完之后行人也要自觉地把公车放到相应的"公车停放处"。"这是荷兰人特有的惯性服务方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任全娥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目标的细化与操作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科学性、操作性与关联性,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包括创新程度、完备程度、价值含量(包括学术价值含量与社会价值含量)与研究投入四个方面,其中前三项是成果质量评价指标,只有结合研究投入进行综合分值合成,才是对研究成果的最终价值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的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