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8)
2023(7271)
2022(6106)
2021(5851)
2020(4913)
2019(10897)
2018(10856)
2017(20939)
2016(12058)
2015(13337)
2014(13281)
2013(13359)
2012(12688)
2011(11715)
2010(11902)
2009(10984)
2008(11150)
2007(10316)
2006(9176)
2005(8408)
作者
(37957)
(32425)
(31914)
(30538)
(20429)
(15834)
(14389)
(12525)
(12347)
(11650)
(11374)
(10897)
(10571)
(10426)
(10382)
(9916)
(9609)
(9334)
(9296)
(9241)
(8388)
(8247)
(7999)
(7690)
(7373)
(7336)
(7308)
(7256)
(6894)
(6838)
学科
(47634)
经济(47577)
(45789)
(39447)
农业(30123)
管理(24784)
(17971)
企业(17971)
方法(17291)
数学(15111)
业经(15055)
数学方法(14884)
(12425)
中国(11975)
(11380)
(10170)
农业经济(10095)
地方(9589)
(9103)
农村(9094)
(9023)
(8475)
贸易(8473)
(8269)
(8225)
(8171)
(7965)
银行(7929)
及其(7880)
土地(7721)
机构
学院(178031)
大学(173853)
(70565)
经济(69061)
研究(67419)
(63557)
管理(62358)
理学(54294)
理学院(53612)
管理学(52392)
管理学院(52082)
中国(50749)
农业(49317)
科学(45550)
业大(39621)
(37630)
(37021)
研究所(34563)
中心(31182)
农业大学(30113)
(29604)
(29041)
(25467)
(25313)
(23851)
师范(23519)
财经(23467)
科学院(22790)
(22532)
北京(22305)
基金
项目(120768)
科学(92955)
基金(86327)
研究(84842)
(78599)
国家(77810)
科学基金(63559)
社会(52438)
(49403)
社会科(49126)
社会科学(49109)
基金项目(45916)
自然(42114)
自然科(41135)
自然科学(41119)
(40868)
自然科学基金(40418)
教育(37475)
资助(35185)
编号(34658)
(34628)
成果(28298)
重点(27747)
(27302)
(26927)
(24926)
(24670)
计划(24208)
课题(24064)
(23790)
期刊
(84927)
经济(84927)
(68220)
研究(46817)
农业(46621)
中国(39731)
学报(39041)
科学(33068)
大学(28789)
学学(27798)
(22112)
(20751)
业经(20401)
(19197)
金融(19197)
管理(17614)
教育(16926)
农业经济(14022)
农村(13856)
(13856)
(13581)
业大(13044)
技术(12806)
问题(12618)
农业大学(11543)
世界(11358)
财经(11147)
经济研究(10169)
(9464)
经济问题(9431)
共检索到267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艳  汤玉喜  唐洁  郭生豫  李昌珠  李永进  吴敏  
为有效地开发利用黄栀子种质资源,加快育种进程,对黄栀子果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探讨了有效成分与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不同种类黄栀子果实均含有栀子酸、绿原酸、栀子苷以及藏红花素,但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栀子苷含量最高,平均可达10.44 mg/g,其次是藏红花素,为9.4 mg/g,绿原酸为1.74 mg/g,栀子酸含量最少,平均仅为1.15 mg/g;果实有效成分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0,但遗传力均比较小,表明供试的4种黄栀子品种果实有效成分遗传分化能力强,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性状及冠幅与果实有效成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表型性状及单株果数与果实有效成分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均高于0.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巧英  梁宗锁  赵宏光  张冰雪  张学敏  徐波  韩蕊莲  
[目的]研究夏枯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其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夏枯草的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航天诱变夏枯草种植第6代(SP_6)的Ⅰ(分枝多)、Ⅱ(大果穗)、Ⅲ(株型分散)、Ⅳ(二级侧枝)、Ⅴ(早熟)、Ⅵ(晚熟)和Ⅶ(株型紧凑)及CK(地面对照)为材料,通过五点取样法选定单株,测定其农艺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夏枯草大果穗性状与植株干鲜质量、分枝数、果穗数、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按照该性状选育有利于得到高产、大穗株系。株高、冠幅、分枝数、果穗数、果穗粗、果穗长、果穗干质量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互依赖性高。其中,分枝数与冠幅、果穗干质量、果穗长、果穗粗、果穗数、植株鲜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它可能是对夏枯草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各株系的有效成分变异系数均较大,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各株系有效成分含量之间未见明显规律。株系Ⅵ(晚熟)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各有效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迷迭香酸、咖啡酸、总酚、总黄酮4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阿魏酸与迷迭香酸、咖啡酸、总酚、总黄酮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齐墩果酸与其他有效成分相关性不显著;各有效成分含量与各果穗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株系Ⅵ(晚熟)和株系Ⅶ(株型紧凑)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适合作为优质株系进行筛选。[结论]夏枯草植株越嫩,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越高;根据果穗数、分枝数、冠幅性状指标进行选育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果穗,其中分枝数可能是影响果穗产量的最大因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旭军  张玉荣  彭翠英  吴媛媛  徐庆国  梁军生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英  仇农学  姚瑞祺  穆伟航  
【目的】筛选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品原料,以期开发中国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方法】应用Folin-Cio-calteu法、铝盐显色法、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erric-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和DPPH自由基分析法,对86种药食两用植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黄酮含量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86种药食两用植物材料的总抗氧化能力具有很大差异,其与总酚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33 3),其中青果、丁香、诃子肉、丹参、红景天、花椒、金荞麦、槐花等8种药食两用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2.35 mmol/g,DPPH清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操稳  贾黎明  叶红莲  高媛  熊晨妍  翁雪煌  
无患子、川滇无患子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本文采集了我国13个省份及越南地区60株无患子优树的果实,利用索氏抽提法、气相色谱法等,测定了其表型、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等经济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各指标的变异,量化评价了综合经济性状,研究了脂肪酸变异与表型变异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不同产地无患子优树果实大部分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果皮百粒质量、种仁百粒质量、出仁率、果实侧径和亚麻酸变异系数分别达到33%、32%、29%、29%和33%;油酸(C18:1)变异较小,仅为4%;2)利用变异较大的关键指标进行主成分权重赋值,复选出来自贵州、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孟雨  赵和  温之雨  王海波  
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对14个属于多种生态类型区的冬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发现小麦的许多农艺性状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中穗长、株高、穗下节间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基本可以作为选择单株生产力水平的主要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莉莉  王东  
为研究不同年代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对4个不同年代78个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株高的降低趋势明显并趋于稳定,旗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旗叶宽、旗叶面积先增长后趋于稳定。在各年代中,株高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不显著正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呈不显著负相关。旗叶宽和旗叶面积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结实小穗数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并与不孕小穗数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适当降低株高,增加旗叶宽和旗叶面积,对提高小麦产量有一定的推进作用。穗粒数和不孕小穗数的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茹芳  卢思慧  曹金峰  高广居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孔素萍  孙敬强  吴雄  杨妍妍  霍雨猛  徐坤  
【目的】大蒜为无性繁殖作物,难以采用常规方法创制新种质,新品种选育较为困难。因此,研究分析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探索决定大蒜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现有种质资源,以及优选大蒜高产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78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根据《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取代表性植株,分别于大蒜抽薹期和鳞茎收获晾干后测试大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大蒜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大蒜鳞茎及蒜薹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达11.1%—64.0%,其中以蒜薹相关性状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车新  杨艳  李志辉  李昌珠  汤玉喜  唐洁  
为有效地保护及开发利用白檀种质资源,加快育种工作进程,以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260份白檀为材料,对其2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白檀资源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71%85.51%,其中冠幅的变异系数最大(85.51%),变幅为62.59 m2;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平均仅为23.04%,具有遗传稳定性;各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1.492,其中果实含油率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97,可知白檀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白檀冠幅决定着果实经济性状,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瑞环  刘殿林  哈玉洁  陈德富  夏立新  
通过对黄瓜杂种一代苗期及成株33个性状的性状值、超中优势、超亲优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黄瓜丰产及早熟两个性状的主要构成因素及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瓜条数、单瓜重、主枝瓜重量、主枝单瓜重、主枝瓜条数、侧枝瓜条数、侧枝单瓜重、侧枝瓜重量、茎粗和生育天数等性状是决定总产量最为重要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无论在性状值、超亲还是超中优势中均达到极显著相关。前期产量主要决定于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及主侧枝瓜条数和瓜重、株高、叶面积等性状,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节率在性状值、超亲和超中优势中都呈极显著相关性,说明这两个性状是决定黄瓜早熟性的决定性的因素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永强  张俊超  赵旭红  张宗瑜  张建全  王彦荣  谢文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大伟  徐宁生  李国芳  邓国军  孟凡来  李明福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