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0)
- 2023(12446)
- 2022(10416)
- 2021(9721)
- 2020(8098)
- 2019(18534)
- 2018(18682)
- 2017(35633)
- 2016(20061)
- 2015(22632)
- 2014(22847)
- 2013(22279)
- 2012(20260)
- 2011(18225)
- 2010(18050)
- 2009(16369)
- 2008(15996)
- 2007(13854)
- 2006(12185)
- 2005(10688)
- 学科
- 济(76107)
- 经济(76017)
- 管理(54105)
- 业(51652)
- 企(42582)
- 企业(42582)
- 方法(34481)
- 数学(29324)
- 数学方法(28955)
- 农(21783)
- 中国(20960)
- 学(20323)
- 业经(18419)
- 财(17443)
- 地方(15881)
- 农业(14615)
- 理论(13690)
- 制(12985)
- 和(12787)
- 贸(12675)
- 贸易(12668)
- 易(12249)
- 环境(12095)
- 技术(11967)
- 务(11212)
- 财务(11142)
- 财务管理(11123)
- 教育(10900)
- 银(10788)
- 银行(10730)
- 机构
- 大学(287387)
- 学院(284288)
- 管理(109840)
- 济(103884)
- 经济(101451)
- 研究(98564)
- 理学(95816)
- 理学院(94631)
- 管理学(92719)
- 管理学院(92239)
- 中国(69192)
- 科学(66913)
- 京(62071)
- 农(54846)
- 所(51597)
- 业大(48498)
- 研究所(47805)
- 财(46018)
- 农业(43591)
- 中心(42936)
- 江(41353)
- 范(39049)
- 北京(38699)
- 师范(38581)
- 财经(37700)
- 院(35491)
- 经(34290)
- 州(33674)
- 技术(31887)
- 师范大学(31324)
- 基金
- 项目(202452)
- 科学(157144)
- 基金(145389)
- 研究(143151)
- 家(129104)
- 国家(128035)
- 科学基金(108167)
- 社会(87143)
- 社会科(82326)
- 社会科学(82303)
- 省(80184)
- 基金项目(77965)
- 自然(72984)
- 自然科(71275)
- 自然科学(71250)
- 自然科学基金(69936)
- 划(68129)
- 教育(65294)
- 资助(59295)
- 编号(58157)
- 成果(47584)
- 重点(45787)
- 部(43273)
- 发(43109)
- 创(41829)
- 课题(40546)
- 科研(39197)
- 创新(39079)
- 计划(38827)
- 大学(36712)
- 期刊
- 济(112974)
- 经济(112974)
- 研究(79752)
- 学报(55149)
- 中国(51864)
- 农(50949)
- 科学(47871)
- 大学(40001)
- 管理(39129)
- 学学(37744)
- 农业(35674)
- 财(32896)
- 教育(32608)
- 技术(23249)
- 融(20339)
- 金融(20339)
- 业经(18779)
- 业(18049)
- 财经(17534)
- 经济研究(17275)
- 图书(16625)
- 业大(15472)
- 版(15444)
- 问题(15147)
- 科技(15109)
- 经(14799)
- 理论(13944)
- 实践(13004)
- 践(13004)
- 技术经济(12851)
共检索到40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吉玲 王伟科 闫静 陆娜 周祖法 袁卫东
[目的]探索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3个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为药用真菌桑黄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黄孔菌属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baumii)和桑树桑黄(S.sangh uang)为研究对象,液体培养21 d,每隔3 d测定菌丝生长量及发酵液中多糖、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个桑黄菌株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不同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强弱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杨树桑黄的DPPH、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SOD活性更强,鲍姆桑黄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更强,桑树桑黄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更强,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杨树桑黄表现更好。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可作为评价桑黄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慧慧 李红卫 韩涛 王宗义 陈璧州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及其主要形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肉的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均先升后降;而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则持续下降;贮藏期间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相关分析表明:果皮中除花青素外的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著相关,其抗氧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贮...
关键词:
冬枣 冷藏 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欣 徐宝成 罗登林 余慧 刘茜茜 陈晓冬 刘丽莉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随生产废料被丢弃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国内外学者对植物及其废料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梳理了近5年国内外有关植物源天然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源天然抗氧化提取物的来源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其在提高食用油氧化稳定性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瑜 刘佳佳 张盼盼 屈洋 张骥如飞 朱明旗 冯佰利
【目的】黑穗病是威胁糜子产量的重要病害,防治黑穗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本研究测定黑穗病菌胁迫对糜子叶片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鉴定糜子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为选育抗黑穗病的糜子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不同糜子资源为材料,田间种植条件下采用种子饱和接种法接种黑穗病菌,2012—2013年进行糜子黑穗病抗性鉴定,筛选不同抗性的糜子品种。2014年研究不同抗性糜子苗期(SS)、拔节期(ES)、抽穗期(HS)、灌浆期(FS)叶片防御酶系及抗氧化物质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防御酶系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氧化...
关键词:
糜子 黑穗病 防御酶系 抗氧化物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丽源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谭伟
本文比较桑黄真菌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抗氧化能力差异,并分析抗氧化方法间及抗氧化方法与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h8在粗多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同时sh8有较强的羟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较高螯合能力和还原力,表明sh8为较优菌株。不同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所得的结果间,具有不同的统计学相关性。总酚与不同抗氧化检测方法间的相关性最强,黄酮相关性次之,粗多糖与其相关性较低,以上说明,酚类物质对抗氧化能力起着最主要贡献,黄酮类物质贡献次之,粗多糖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较低。
关键词:
桑黄 筛选 抗氧化能力 相关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传宏 刘超 刘静 向伟 黄先智 徐立
为寻找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材料,以新疆药用植物黑桑的根、枝、叶和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为材料,进行总多酚、总黄酮、抗氧化能力以及螯合Fe2+测定。结果显示:果实(桑椹)提取物(EEMF)的总多酚含量(0.943 8 mg·mL-1)以及总黄酮含量(0.174 7 mg·mL-1)与叶提取物(EEML)、枝提取物(EEMB)和根提取物(EEMR)相比并不高,但EEMF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分别达到96.46%,96.83%,抑制脂质体氧化能力达到71.14%;此外,EEMF螯合Fe2+能力也强于其他3种。表明黑桑4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且果实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向阳 计成 丁丽敏 戎易
本试验以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口粮中微量元素硒、铜对体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等的影响。试验按2×4随机设计,口粮含2个水平钢分别为0.54和6.05mg·kg-1,4个水平硒分别为0.021,0.301,0.605和1.102mg·kg-1。结果表明:组织GSH-Px活性随组织硒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1),缺硒时组织GST-Px活性下降(P>0.05)。缺铜时大鼠组织Cu,Zn-SOD、血浆铜蓝蛋白活性极显著地下降(P<0.01)和肝脏等组织中GSH-PX活性也显著下降(P<0.05)。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在硒和铜缺乏时显著上升(P<0.05)。肝中GSH-Px活性...
关键词:
硒 铜 抗氧化酶 脂质过氧化产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玉成 崔宝凯
桑黄作为著名传统药用真菌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这个真菌种类曾经被误认为裂蹄纤孔菌和鲍姆纤孔菌多年,直到2012年才发现该种实际应为一个新种,即桑黄纤孔菌(简称桑黄)。目前中国有桑黄类群的种类7种,但只有生长在桑树树木上的多年生、木栓质的纤孔菌才是真正的桑黄,本文提供了这7个种的主要特性和生境照片。在热带美洲有裂蹄纤孔菌类群5个种,这5个种和亚洲的种类不重复。火木层孔菌类群作为另外一个类群的药用真菌也曾经广泛被报道为所谓的"桑黄",但是该类群的种类具有无色的担孢子,而桑黄类群的担孢子为黄褐色。另外这2个类群在系统发育上不相关。本文也提供了美洲裂蹄纤孔菌类群和中国火木层孔菌类群种类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思思 辛建攀 陈宜栋 侯新星 田如男
以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5、10、20 mg·L~(–1))铜处理下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及非蛋白巯基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明确铜处理下梭鱼草叶片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调控活性,为揭示梭鱼草对铜处理的耐性与解毒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铜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叶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 GR)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 DHAR)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较长时间铜处理导致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显著下降(P 0.05)。随胁迫时间延长,叶片非蛋白巯基总肽(total non-protein thiol, NPT)、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增加,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 PCs)含量则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低浓度(≤10 mg·L~(–1))、短时间铜处理可以增强梭鱼草叶片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调控活性,提高细胞抗氧化胁迫能力,增强植株对铜处理的耐性。然而,这种促进效应会被较高浓度、较长时间铜处理破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炎 涂书新 唐世荣
在离体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植酸和几种常见的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谷胱甘肽)以及部分蔬菜(青椒、黄瓜、番茄、洋葱)提取物对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体系的pH值是影响抗氧化物质自由基清除能力的重要因子;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植酸表现出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为1.94×10-2(pH 2.0),而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0.26(pH 4.6)和1.86(pH 5.7)。试验表明,蔬菜提取液添加植酸后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红 程楷珊 高欣 张锡国 刘彤
【目的】本文以东北重要药用植物黄檗幼苗为对象,研究黄檗幼苗中抗氧化物质以及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对增补不同的UV-B辐射强度的响应。【方法】通过在温室内控制实验,设置了3个UV-B辐射强度梯度的处理,分别是对照组(CK,自然光照)、低辐射组(T1,UV-B辐射强度为3.26μW/cm2)和高辐射组(T2,UV-B辐射强度为9.78μW/cm2),研究黄檗幼苗中的抗氧化物质及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即3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和掌叶防已碱)含量对不同UV-B辐射强度的响应。【结果】增补UV-B辐射会使黄檗幼苗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江环 杨善 王盼盼 郭海峰 周鸿凯
为探究盐胁迫对水稻糙米中抗氧化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海红11’、‘海红12’、‘建新99’、‘阳山香稻’、‘香粘3号’和‘泰香粘’等6个基因型水稻为材料,设置9个含有NaCl的土壤处理(0、0.5、1.0、1.5、2.0、2.5、3.0、3.5和4.0g/kg),分别测定稻米中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植酸、花青素和总黄酮)和矿质元素(P、Fe、Zn、Mg、Se和Mn)的含量,并进行典型相关和典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NaCl浓度处理下,1)稻米中花青素含量的累积受到基因型和NaCl处理相互独立的影响,而P、Zn、Fe和Se的含量均在互作效应上达到显著相关。2)在不同的NaCl处理中,除1.5g/kg的NaCl处理,‘建新99’稻米中植酸含量均为最低,分别较其他8个处理中含量最高的基因型低72%~92%;除0.5、1.0和3.5g/kg的NaCl处理,‘海红12’稻米中抗坏血酸含量均为最高,分别较其他6个处理中含量最低的基因型高105%~566%;‘海红11’、‘海红12’和‘建新99’稻米中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基因型。3)对稻米中矿质元素和抗氧化物质进行典型相关和典型冗余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稻米中第Ⅰ对典型变量(U1,V1)相关系数λ为0.546(P<0.01),在这一对典型变量中,在一定范围内,随着Zn和Se含量的降低以及Fe含量的增加,稻米中抗坏血酸和植酸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典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第Ⅰ对典型变量中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量组U1对自身含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为39.1%,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对自身含量变异的解释程度为20.2%;同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量组U1解释了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总变异程度的11.7%,矿质元素含量的变量组V1解释了抗氧化物质含量变量组U1总变异的6.0%。综上,不同NaCl处理下,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稻米中差异显著;除Mg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在不同NaCl浓度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在基因型和不同NaCl处理的互作效应下,稻米中Fe的含量分别与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Zn和Se的含量分别与抗坏血酸和植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客绍英 张胜珍 刘玉军
为明确植物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组培玻璃苗发生的关系,以菘蓝(Isatis indigoticaFort.)正常试管苗和玻璃苗为研究材料,对其抗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脂质过氧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苗和玻璃苗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始终呈上升趋势。同一培养时期,玻璃苗中CAT、SOD活性均低于正常苗,而MDA水平远远高于正常苗。表明组培过程中有氧自由基的胁迫,而玻璃苗细胞内保护酶的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了更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此外,与正常苗相比,玻璃苗中POD同工酶电泳谱...
关键词:
菘蓝 玻璃化 抗氧化物酶 丙二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小妮 马梅 李振亮 党金宁 董艳娇
【目的】优化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提取藏药瑞香狼毒多糖的工艺参数,并分析瑞香狼毒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为瑞香狼毒功能产品的研发及多元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的料(g)液(mL)比(1∶30,1∶40,1∶50)、提取温度(45,55,65 ℃)和提取时间(20,30,40 min)作为考察因素,以多糖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优化分析确定瑞香狼毒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利用硫酸亚铁-水杨酸氧化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评估瑞香狼毒多糖(质量浓度分别为0.6,1.2,1.8,2.
关键词:
瑞香狼毒 多糖 双水相 抑菌 抗氧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向伟 喻艳 刘静 徐立 黄先智 丁天龙 左少纯
【目的】分离鉴定新疆药桑枝条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揭示其抗氧化功效的物质基础,为发现新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及新疆药桑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新疆药桑枝条利用70%乙醇冷浸的方法提取,滤液低温减压浓缩;TLC(薄层层析)与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性检测;以紫外显色、10%硫酸乙醇显色的方式进行物质检测;在活性跟踪下通过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分段、多次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对新疆药桑枝条中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以氘代氯仿为溶剂,TMS(四甲基硅烷)为内标,利用MS(质谱)及NMR(核磁共振)技术进行波谱测定及结构解析。以人工合成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