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
- 2023(813)
- 2022(766)
- 2021(720)
- 2020(613)
- 2019(1304)
- 2018(1302)
- 2017(2067)
- 2016(1291)
- 2015(1427)
- 2014(1384)
- 2013(1436)
- 2012(1267)
- 2011(1197)
- 2010(1127)
- 2009(974)
- 2008(990)
- 2007(886)
- 2006(791)
- 2005(694)
- 学科
- 学(3274)
- 管理(2678)
- 济(2523)
- 经济(2522)
- 环境(2162)
- 物(2083)
- 防(1823)
- 及其(1758)
- 业(1742)
- 防治(1733)
- 治(1729)
- 染(1388)
- 植(1376)
- 植物(1372)
- 污染(1311)
- 划(1108)
- 企(1099)
- 企业(1099)
- 农(1098)
- 方法(1095)
- 药(1038)
- 规划(991)
- 害(984)
- 环境规划(971)
- 虫(930)
- 数学(918)
- 生态(905)
- 数学方法(896)
- 和(857)
- 贸(809)
- 机构
- 大学(18609)
- 学院(18592)
- 研究(8543)
- 农(8172)
- 科学(7731)
- 农业(6593)
- 业大(5848)
- 中国(5659)
- 所(5480)
- 研究所(5162)
- 济(4838)
- 管理(4634)
- 经济(4632)
- 京(4530)
- 室(4374)
- 农业大学(4230)
- 实验(4224)
- 实验室(4049)
- 省(4040)
- 理学(3941)
- 理学院(3856)
- 重点(3791)
- 中心(3674)
- 管理学(3641)
- 管理学院(3617)
- 业(3592)
- 江(3363)
- 技术(3241)
- 院(3234)
- 科学院(3058)
共检索到26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京歌
据英国《卫报》报道,多项新研究表明,通过人与动物的排泄物进入环境中的药物可能是造成全球野生动物危机的背后原因之一。科学家同时警告说,这些在低浓度下即具有生物活动的药物正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使用,但这些药物对自然界的影响人们还知之甚少。药物污染正在蔓延近些年来,随着环境分析技术的提高,微量药物污染物在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尤其是在水环境中,尽管其暴露浓度较低,但由于水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迪
众所周知,每个国家的士兵在进行野战生存训练时,都要系统学习自我救护的本领,以便在负伤患病又得不到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能自我救治,转危为安。有趣的是,在自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俊峰 谢屹
【目的】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事关野生动物保护成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生动力。探究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为防控野生动物肇事、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和提高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围绕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和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云南省野生动物活跃地区83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在野生动物肇事和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关系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1)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具有负向影响,野生动物肇事越厉害,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越低;2)随着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水平上升,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影响,影响机制呈“倒U形”,补偿水平53.39%时出现拐点;3)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可调节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发挥先“削弱”后“强化”的调节作用;4)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信仰和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异质性,野生动物肇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调节作用对处于野生动物资源较丰富地区、野生动物文化信仰较强、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影响更大。【结论】野生动物肇事降低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在野生动物肇事对农户野生动物保护意愿的负向影响中发挥先“削弱”后“强化”的非线性调节作用。建议在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加强野生动物肇事防控,优化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野生动物保护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龙耀
我国野生动物致损补偿政策还不完善,导致受损农民难以得到合理补偿。在补偿范围方面,应明确将人工驯养繁殖动物的致损排除在行政补偿范围之外,将"人员伤亡"纳入补偿范围,并将行政补偿责任排除的情形法定化。在补偿标准方面,应在坚持"行政补偿"性质的前提下,提高补偿标准至"赔偿"标准。在责任主体方面,宜将预防责任具体化,明确责任主体的层级划分,并纠正当前将责任机构"政府部门化"倾向,将责任回归"政府"。在补偿程序机制方面,宜从便民的角度出发,由乡镇政府负责受理补偿申请并初步调查,县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县级
关键词:
野生动物致损补偿 生态环境保护 和谐共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治平 刘媛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AP)近日在北京发布野生动物异域宠物全球贸易报告。报告称目前已有超过500种鸟类及500种爬行动物在全球交易。全球野生动物贸易年交易额高达300亿~400亿美元,其中非法贸易额高达200亿美元。不知从何时起,饲养异域宠物——如爬虫、猛禽、野兽等等,开始大行其道。但显然,
关键词:
野生动物 栖息地 非洲灰鹦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严星雨 徐菲菲 钟雪晴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以前)、探索期(2001年—2014年)和发展期(2015年以后)3个阶段;(2)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影响与影响因素、冲突与管理、伦理转向三大方面,即“影响-冲突-管理-伦理”构成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核心要素链;(3)野生动物旅游研究在理论完善、伦理转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不断丰富理论视角,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共同体,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仇永胜 叶利华
环境与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当前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因素及现状为引,分析野生动物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可持续发展 对策与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应华
2014年8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赴英狩猎一事引发关注。事后,活动的组织方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发布公告称,马云参加的这一次欧洲考察活动,内容为"科学狩猎",此次运动狩猎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健康发展有益无损。几天后,动物保护组织"自然大学"发出公开信,抗议马云参与运动狩猎。公开信称,运动狩猎在国际上饱受争议,特别是在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因腐败、狩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存在,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强 邢韶华 刘生强 罗爱东 崔国发
野生动物通道是缓解由铁路、公路等引起的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介绍了野生动物通道的定义和适用目标,提出了野生动物通道的设计原则、依据,以及野生动物通道的位置、数量、形式、宽度、高度、地面基质和开口处环境的设置要求;以云南思小高速公路野生动物通道为例,分析了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间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亚洲象对通道的利用率仅为40%;"通道位置是否与活动路线重合"是亚洲象对通道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在通道建设完成后进行持续的野生动物利用情况监测,以评估通道的有效性,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直到野生动物通道利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陆生野生动物 动物通道 设计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詹馨蕊 郭凌
最近,研究人员在《科学进展》上撰文称,人类正在步入一个新的物种大灭绝时代,地球正处在第六次物种灭绝的边缘,这次物种灭绝不同于前五次,不是自然地理原因造成的,而是人类亲手造就的。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仔细分析人类的发展史,就会发现长期以来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生态恶化导致了物种生态链的断裂,破坏了物种固有的栖息地,人类正在成为物种灭绝的罪魁祸首。面对物种灭绝时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秦鹏 向往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有所偏离,在加快生物多样性法治建设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背景下,应当予以纠正和完善。通过勾勒和描绘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立法体系、逻辑与实践,并站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视域下从制度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审视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研究发现:一方面,授权地方立法的模式影响了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建构的完备性,且难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而补偿范围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整体性理念明显不符;另一方面,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未与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实现衔接,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未来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应强化中央对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统筹立法、加强地方人大引导和监督补偿办法制定、扩大野生动物保护与致害补偿立法范围、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实现制度衔接,保障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扎根落实。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风田 孙瑾
传统习惯经常与社会责任相冲突,嗜食野生动物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本文以最大收益理论与最佳搜寻理论为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对“嗜食”现象的形成与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改变这种饮食习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嗜食 饮食习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忠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野生动物资源实施依法开发利用保护,在永续发展战略中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施行新的《物权法》,使中国野生动物资源地位得以确立和发生变化,充分反映了现代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发展趋势。但物权法未确认野生动物用益物权制度,亟待立法和实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增强和提高对野生动物的民法保护效力。
关键词:
野生动物 驯养权 用益物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