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9)
- 2023(7815)
- 2022(6612)
- 2021(5914)
- 2020(4924)
- 2019(10985)
- 2018(10462)
- 2017(19177)
- 2016(10774)
- 2015(11680)
- 2014(11037)
- 2013(10995)
- 2012(10219)
- 2011(9133)
- 2010(8916)
- 2009(8039)
- 2008(7721)
- 2007(6724)
- 2006(5872)
- 2005(5203)
- 学科
- 济(39041)
- 经济(38992)
- 管理(27380)
- 业(26703)
- 企(20371)
- 企业(20371)
- 方法(19074)
- 数学(17310)
- 数学方法(17162)
- 贸(14845)
- 贸易(14844)
- 易(14612)
- 学(12917)
- 农(11745)
- 财(11695)
- 出(11679)
- 中国(10213)
- 业经(8472)
- 口(8362)
- 出口(8351)
- 出口贸易(8351)
- 农业(7945)
- 技术(6898)
- 制(6860)
- 环境(6612)
- 地方(6175)
- 务(6030)
- 财务(6004)
- 财务管理(5986)
- 企业财务(5637)
- 机构
- 大学(155452)
- 学院(152805)
- 济(61086)
- 经济(60007)
- 研究(59897)
- 管理(53265)
- 理学(47026)
- 理学院(46402)
- 管理学(45313)
- 管理学院(45091)
- 科学(43414)
- 农(43383)
- 中国(43012)
- 农业(34944)
- 业大(34744)
- 京(34122)
- 所(33498)
- 研究所(31332)
- 中心(25978)
- 财(25426)
- 农业大学(23337)
- 江(22724)
- 院(22315)
- 省(21191)
- 北京(21058)
- 财经(20767)
- 室(20220)
- 科学院(19559)
- 经济学(19455)
- 经(19225)
- 基金
- 项目(116166)
- 科学(89112)
- 基金(86101)
- 家(82170)
- 国家(81572)
- 研究(70206)
- 科学基金(66646)
- 自然(48376)
- 自然科(47288)
- 自然科学(47264)
- 自然科学基金(46486)
- 基金项目(45842)
- 社会(44963)
- 省(44855)
- 社会科(42712)
- 社会科学(42701)
- 划(39421)
- 资助(35189)
- 教育(31198)
- 重点(27249)
- 计划(26667)
- 科技(24672)
- 部(24612)
- 发(24435)
- 创(24152)
- 科研(24070)
- 编号(23665)
- 创新(22805)
- 业(22046)
- 专项(20328)
共检索到218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纪元 卢玉鹏 张晓曦 王博雅 谢博 刘增文
【目的】研究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林下9种药材植物淋出物对油松枯落物分解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选择适宜油松林下种植的药材植物及适宜的林药复合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以秦岭山区广泛分布的典型油松林及林下9种常见药材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地丁(Corydalis bungeana)、薄荷(Mentha haplocalyx)、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细辛(Asarum sieboldii)、荆芥(Nepeta cataria)、金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小云 孙晓梅 陈东升 张守攻
【目的】深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的土壤酶活性,为促进枯落物分解、加速养分循环、缓解地力衰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分解程度的地表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5月中旬、8月初及10月中旬分别取样,测定与枯落物分解相关的8种土壤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pH值、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除漆酶外,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枯落物层土壤酶活性基本呈现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全分解层;不同层中起主要作用的土壤酶不同,在未分解层中主要为淀粉酶和酸性磷酸酶,半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和内切纤维素酶,而全分解层中主要为漆酶、内切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表明淀粉酶、酸性磷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赵博 杨璐 赵秀海 张春雨 闫子超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 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3)接种蚯蚓(SE);(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SE处理使SMBC和q 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 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梦云 杨开太 黄春晖 陈宝玲 蒋维昕
【目的】林药模式是当前我国林业经营模式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林广阔的林下空间及独特生境,为中药材的仿野生种植提供了条件。探究南方低丘林下不同药材种植对林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初步影响,对林下药材种植及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方法】选用适宜南方低丘林区的5种药用植物(百部、姜黄、砂仁、五指毛桃、益智仁),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湿加松林下开梯带种植,分析不同林药生长初期(种植后半年及一年)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在5种林药土壤间均无显著差异,林药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总体高于种植前,但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下降,据此可推测半年生时有机质含量的暂时增加主要源于林药种植时外源有机肥的施入;2)土壤全量养分中,全钾在林药间有显著差异,全氮、全磷差异不显著;半年生时,大部分林药根际土明显高于种植前(全磷、全氮)或与种植前持平(全钾),但在一年生时全钾、全磷均有明显下降,其中全钾显著低于种植前,表明5种参试林药普遍对钾、磷的需求较大;3)土壤速效养分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林药间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有效磷、速效钾在5种林药种植一年后均明显高于种植前,且速效钾含量随种植后时间增加而升高;其中,五指毛桃(MT)、姜黄(JH)对促进土壤养分活化的效果较好;4)3种土壤酶活性在林药种植后均有所提高,以砂仁(SR)脲酶活性最高,但酸性磷酸酶活性有随种植后时间增加下降的趋势,可能受到土壤全磷不足的影响;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铵态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结论】综上,林药种植初期,林药种类对大部分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但整体上看,林药种植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有一定提升。相较于氮,林下药材种植与土壤钾、磷含量的关系较为密切,种植初期外源补充钾、磷元素有利于实现林药种植和土壤养分供给平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凤林 张月全 陈爱玲 王珍 叶义全 曹光球
以酸雨区不同配比的杉木、火力楠凋落物(A 1∶0、B 0∶1、C 1∶1、D 1∶2、E 2∶1)为对象,研究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及表层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解300 d时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分解速率排列顺序为处理B(27.93%)>处理D(25.99%)>处理E(24.55%)>处理C(21.78%)>处理A(21.07%).不同配比杉、火凋落物酶活性均高于表层土壤酶活性.不同配比凋落物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分解180 d时最高,在分解300 d时最低.表层土壤酶活性随分解时间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学霞 付迪 黎建强 赵彬阳 宋灯辉 付钇珊
[目的]研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功能的改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云南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试验(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设置凋落物正常输入(对照,CK)、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和淋溶层(O/ALess)6种不同凋落物处理。2019年3月,按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1)添加凋落物使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4%,8.05%和17.24%,而去除凋落物后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则分别减少了10.74%,8.05%和6.90%。(2)添加凋落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提高了12.99%,而添加、去除凋落物处理(DL、NL)和去除地下根系处理(NR、NI)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降低。(3)土壤pH、全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而土壤全磷和碳氮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添加凋落物对云南松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较其他处理更有利,凋落物不同处理往往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斌 陈林 吴秀玲 张硕新 谢应忠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对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沙蒿群落)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枯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有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4种群落枯落物对土壤呼吸CO2的贡献量依次为:甘草群落(0.095g/(m2·h))>蒙古冰草群落(0.083g/(m2·h))>赖草群落(0.076g/(m2·h))>沙蒿群落(0.041g/(m2·h)),枯落物呼吸日贡献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枯落物呼吸贡献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2次峰值分别出...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枯落物输入 土壤呼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艺伟 仇模升 孙彩丽
【目的】从植物-土壤反馈角度,研究草本、灌木和乔木阶段优势植物种植对优势灌木植物(火棘)群落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及计量比特征的影响,以明晰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中土壤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集火棘根区土壤,以白茅、马桑和光皮桦为供试植物,构建模拟植物-土壤反馈的盆栽实验,并测定了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木糖苷酶(BX)、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6种酶活性及土壤养分指标。【结果】与HH(火棘根区土壤种植火棘)处理相比,HB(火棘根区土壤种植白茅)处理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和速效磷(SAP)含量显著提高,但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N)和铵态氮(AN)含量显著降低,C︰N、C︰P显著升高,而N︰P显著降低;此外,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HM(火棘根区土壤种植马桑)处理的BG、BX、NAG和LAP酶活性,HG(火棘根区土壤种植光皮桦)处理的BG、CBH、LAP和AP酶活性显著高于HH处理,但HB处理的BG活性显著低于HH处理。除空白对照外,其他处理酶化学计量特征差异不显著。植物生长引起火棘根区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主要与SOC、C︰P、C︰N、SAP和NN的变化有关。【结论】白茅、马桑和光皮桦在火棘根区土壤中的生长会引起该土壤养分含量及比例变化从而引起胞外酶活性的变化,其中白茅因生物量大会引起火棘根区土壤养分快速消耗,而马桑和光皮桦有利于提高火棘土壤酶活性,因此,从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来看,马桑和光皮桦有利于改善火棘群落土壤贫瘠状况。该研究结果为明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胞外酶 养分 化学计量 喀斯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颜顾浙 方伟 卢络天 蒋逸捷 张笑 马晓敏 邱巍 徐秋芳
【目的】连作障碍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不同植物耐受连作障碍能力存在差异,特别是禾本科Poaceae植物很少有连作障碍的研究报道。为此,从植物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植物(科)连作3季后7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旨在探究不同植物耐连作障碍的机制。【方法】分别选择豆科Fabaceae、葫芦科Cucurbitaceae、茄科Solanaceae每科各2种以及5种禾本科植物模拟连作的盆栽试验,分别采集第1季和第3季植物收获后的根区土壤,分析土壤pH,有效氮、磷,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结果】不同植物3季连作后土壤pH呈下降趋势,第1季和第3季玉米Zea mays pH始终最高,而西瓜Citrullus lanatus最低。土壤有效氮、磷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大部分植物土壤第3季时有效氮、磷质量分数均在500 mg·kg~(-1)以上。第1季植物土壤酶活性没有呈现差异规律,第3季非禾本科植物土壤α-葡萄糖苷酶(AG)高于禾本植物,而纤维二糖水解酶(CB)正好相反。不同科植物之间、甚至同科的2种植物之间土壤酶变化规律并不一致。比较明确的规律是:第1季和第3季,黍亚科Panicinae植物(玉米和高粱Sorghum bicolor)土壤酸性磷酸酶(PHOS)活性均最高,第3季禾本科植物土壤β-木糖苷酶(XYL)活性显著高于(P
关键词:
连作障碍 禾本科 土壤酶活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学君 王伟峰 肖舜祯 张旭东
基于野外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数据,对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南部的旺业甸实验林场进行了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各组分的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为油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固碳潜力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叶C、N、P含量分别为511. 41 mg/g,10. 24 mg/g,1. 23 mg/g,总体表现出在幼龄林时C、N含量低,P含量高;随着林龄的增大P含量降低,C、N含量增高。在幼龄林时叶C∶N最大为61. 38,叶C∶P和N∶P最小分别为385. 78和6. 28;随着林龄增大C∶N先减小后增大,C∶P和N∶P先增大后减小,而所有N∶P均小于14,判断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土壤C、N、P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土壤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 92 mg/g,0. 47 mg/g,0. 27 mg/g。土壤表层C含量在幼龄林时最小,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并在近熟林时达到最大值,N、P含量在幼龄林时最大;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土壤C、N、P的供应量对叶C、N、P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土壤C、N、P含量在不同土层间的相关性较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忙顺兰 罗晓蔓 丁贵杰
【目的】掌握菌根化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规律,为马尾松菌根苗栽培及土壤养分调控提供指导。【方法】将接菌Sl13和Sl12及不接菌(NS)马尾松的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施加到盆栽马尾松幼苗土壤中,浓度设置为高、中、低3水平(1、0.5、0.25 mg·mL-1),1%乙醇作为空白对照CK,测定盆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接菌的马尾松根系分泌物,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有机质含量,但土壤pH值有所降低。与CK相比,高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2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20.64%,接菌Sl13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1.10%,接菌Sl13的土壤pH值下降6.76%;中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和Sl12的脲酶活性均提高22.47%;低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的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分别提高26.71%、10.51%。但3种浓度处理下的接菌根系分泌物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影响均较小。不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提高土壤pH值,但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后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结论】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忙顺兰 罗晓蔓 丁贵杰
【目的】掌握菌根化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土壤肥力的作用规律,为马尾松菌根苗栽培及土壤养分调控提供指导。【方法】将接菌Sl13和Sl12及不接菌(NS)马尾松的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施加到盆栽马尾松幼苗土壤中,浓度设置为高、中、低3水平(1、0.5、0.25 mg·mL~(-1)),1%乙醇作为空白对照CK,测定盆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接菌的马尾松根系分泌物,提高了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有机质含量,但土壤pH值有所降低。与CK相比,高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2的土壤脲酶活性提高20.64%,接菌Sl13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11.10%,接菌Sl13的土壤pH值下降6.76%;中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和Sl12的脲酶活性均提高22.47%;低浓度处理下的接菌Sl13的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分别提高26.71%、10.51%。但3种浓度处理下的接菌根系分泌物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影响均较小。不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可提高土壤pH值,但对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施加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后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密切相关。【结论】接菌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改善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曾奖 郑海水 周再知
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林地枯落物、腐殖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作物的间种明显提高了林地枯落物的积累量,橡胶+砂仁、橡胶+咖啡、纯橡胶林分别为3653.5、2861.1、1934.3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之提高,0~5cm土层有机质含量分别为44.303、32.905、26.840g/kg;三种胶园种植模式土壤腐殖质组成均以富里酸为主,间种砂仁、咖啡利于胡敏酸和胡敏素的形成;土壤性状因间种而得到改良,2~5mm最为良好稳定的多孔性团粒结构含量分别为30.89%、13.66%和12.13%。以橡胶间种砂仁对土壤肥力的提高最为理想。
关键词:
胶园间种,枯落物,腐殖质,土壤性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舒 韩海荣 康峰峰 赵金龙 立天宇 高晶 宋小帅
【目的】探究3个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去除凋落物后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方法】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仪测定中龄林(HF)、近熟林(NF)、成熟林(MF)3个龄级油松天然次生林生长季总土壤呼吸速率、去除凋落物后土壤呼吸速率,并同步采用自带的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测定5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T)和湿度(W)、近地面大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5cM深处土壤微生物量碳(MBc)。【结果】各林龄油松林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环境因子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6-8月较高,5月和9月较低。测量期间,油松HF、NF、MF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45,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倩 郑翔 邓邦良 郑利亚 黄立君 王书丽 张令 郭晓敏
以江西省武功山海拔1 6001 900m的山地草甸为对象,对不同海拔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分别是0.503.53、0.281.29、0.1917.47mg·kg(-1)。土壤全磷的含量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加,呈现出"U"型的分布规律,在海拔1 7001 800m处含量较低。不同物种之间的全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芒(Miscanthus sinensis)、中华苔草(Carex chinensi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