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1)
2023(10335)
2022(9106)
2021(8743)
2020(7068)
2019(16460)
2018(16253)
2017(31261)
2016(17067)
2015(19160)
2014(19101)
2013(18807)
2012(16976)
2011(15204)
2010(14984)
2009(13434)
2008(12720)
2007(10872)
2006(9302)
2005(7944)
作者
(48111)
(39892)
(39516)
(37658)
(25330)
(19143)
(17867)
(15819)
(15186)
(14029)
(13752)
(13248)
(12470)
(12448)
(12189)
(12080)
(11937)
(11748)
(11278)
(11184)
(9956)
(9634)
(9513)
(8969)
(8904)
(8867)
(8801)
(8741)
(7970)
(7884)
学科
(63316)
经济(63211)
管理(47534)
(44439)
(37398)
企业(37398)
方法(30459)
数学(26124)
数学方法(25822)
(17723)
中国(16784)
(15156)
业经(15025)
(14700)
地方(13453)
农业(11912)
理论(11770)
(11731)
(11153)
(10891)
贸易(10886)
教育(10566)
(10556)
环境(10473)
技术(10427)
(9977)
财务(9918)
财务管理(9903)
企业财务(9390)
(9186)
机构
大学(235321)
学院(233774)
管理(96301)
(86612)
经济(84422)
理学(84323)
理学院(83398)
管理学(81977)
管理学院(81559)
研究(75829)
中国(53442)
(50165)
科学(48890)
(38203)
(37317)
业大(36006)
(35955)
研究所(34322)
中心(33974)
(32706)
(32195)
师范(31929)
北京(31641)
财经(31432)
(28622)
(28103)
农业(28012)
(27190)
师范大学(25866)
技术(25449)
基金
项目(167959)
科学(131506)
研究(125068)
基金(120059)
(103930)
国家(103013)
科学基金(88603)
社会(76380)
社会科(72203)
社会科学(72184)
(66511)
基金项目(64737)
自然(57935)
教育(57608)
自然科(56528)
自然科学(56514)
(55926)
自然科学基金(55464)
编号(52614)
资助(48583)
成果(42475)
重点(37190)
(36429)
课题(36051)
(35734)
(35137)
项目编号(32729)
创新(32567)
科研(31947)
大学(31451)
期刊
(94324)
经济(94324)
研究(67506)
中国(42985)
学报(37613)
科学(34438)
管理(33394)
(32995)
教育(30758)
大学(28384)
(26923)
学学(26357)
农业(23726)
技术(20272)
业经(16223)
(16058)
金融(16058)
图书(14488)
经济研究(14131)
财经(14024)
理论(12333)
科技(12267)
问题(11784)
(11740)
实践(11632)
(11632)
(11286)
情报(10896)
(10746)
技术经济(10680)
共检索到327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忠梅  
荣誉法则以信任研究生尊重研究生依靠研究生为基本前提、以治理研究生学术失信为主要内容、以维护学术伦理体系为根本目的,对学术共同体具有普遍的价值约束刚性和行为纠偏张力,具有治理研究生学术失信不可或缺的良法意涵。在价值导向维度上,荣誉法则的内在核心旨趣是致力于培育研究生的诚信美德,构筑大学学术共同体的信任感;在形式上,荣誉法则以明确的法条规则指引着研究生的行为,着力于构筑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实施荣誉法则治理研究生学术失信的善治路径在于:明确荣誉法则规定、夯实认知基础;激发学术道德情感、厚植荣誉情怀;锻铸学术道德意志,筑牢荣誉信念;完善学术治理程序,引领行为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江新华  
介绍了美国大学研究生荣誉制度的涵义、违规行为类别、惩罚类型及其实施程序,简要分析了该制度对我国大学进行类似的制度建设所提供的几点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林成涛  王鹏  李泽芳  
从荣誉的内涵分析出发,结合对部分国内大学研究生荣誉体系的调研,对研究生荣誉体系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设计研究生荣誉体系的原则,介绍了清华大学对研究生荣誉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实践,说明了科学设计荣誉体系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效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贡金涛  戚音  魏莉  高联群  
著者引用次数与h指数的计算以及合著网络边权的计量都会受到合著者荣誉分配的影响。对已有的3类不同合著者荣誉分配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发现这3类方法没有考虑科学家对年轻学者的指导贡献,而指导年轻学者是科学家学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3种基于指导关系的著者荣誉分配方法,以期能够作为评价科研人员学术贡献的一个补充指标,用于更加公平合理的科研人才评价。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慧  张甫  
合著者荣誉分配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而h指数的计算也受到合著者这一因素影响。文章分析h指数在合著者荣誉分配方面的改进指数,并收集一定的数据对这些指数的适用性和缺陷进行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开俊  王一博  
认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已成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主体层面,指出我国当前亟须构建一个以高校自律为基础,兼顾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各方参与的研究生质量保障多元共治体系,促进高校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质量文化,从根本上提升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朋  
2011年,哈佛教育研究生院发布了题为《通往繁荣的路径——完成培养青年人为21世纪做准备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报告分析了美国近20年来在培养青年人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发展一个多途径系统,增强工商业雇主在教育中的参与,建立新的美国青年人的社会契约。报告提出的多途径系统能否成为修正美国教育改革道路的正确方向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文利  何振海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着非体系化、非连续性、非规范化等诸多缺陷,制约了学术道德教育的效度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结合美国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实践,从学术行为规范的确立、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学术道德教育的多元参与等方面,对我国高校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孝良  向玉凡  
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是个体道德水平、社会制度、文化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失范论和文化结构论对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成因进行了解读。学术失范之根源在于学术伦理失范,治理学术失范需要重塑学术研究精神,营造崇真尚实、自由独立、创新包容的学术氛围与学术风气,通过制度他律和道德自律,重张学术道德,杜绝学术失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康淑敏  
学术道德教育是培养学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一贯重视学术道德建设,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范(试行)》、《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底线,促进了学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学术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大学的守门人不是给大学看守钱库的人,而是为大学教育坚守基本理念和人文原则的人。徐贲在《新京报》2007年11月25日撰文指出,"守门人"是相对于另外两类非精英的人士而言的,一类是在业内传授专门知识的"专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秋生  黄贤环  
基于国家善治的基本要素研究了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工作公开、强化政府行为审计和依法严肃审计问责、加强责任型审计和实现审计全覆盖、强化绩效型审计和提高审计效率、在充分公开审计工作和结果的基础上积极回应民众审计诉求和主动安排民众参与审计工作来实现国家善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梅  
本文致力于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及社会学五个学科维度研究“善治”的新内涵及其衡量标准,并基于新常态与农村社区善治的辩证关系,系统探索农村社区善治的“五个善治维度、十二条善治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何宏莲  宋雪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自律的原因,又有综合性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欠缺、学术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学术道德评价审查惩治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应从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完善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体制以及加快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志伟  
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度及大学所能实现的一流建设的水平和程度。作为国际博士培养制度范本之一的德国,尤为重视明确博士研究生的学术层次性地位及学业化动机。处于R1级、作为初阶研究者的德国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之前,会根据性别成就、时间因素、专业前景、导师指导和学习满意度等五方面因素,对于学业取舍和发展路径获得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目标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