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18)
- 2023(5344)
- 2022(4713)
- 2021(4295)
- 2020(3616)
- 2019(8119)
- 2018(7823)
- 2017(15506)
- 2016(8503)
- 2015(8982)
- 2014(9102)
- 2013(9050)
- 2012(8461)
- 2011(7795)
- 2010(7710)
- 2009(7165)
- 2008(6993)
- 2007(6216)
- 2006(5680)
- 2005(5015)
- 学科
- 济(41945)
- 经济(41927)
- 管理(23468)
- 业(19204)
- 方法(17712)
- 企(15636)
- 企业(15636)
- 数学(14620)
- 数学方法(14513)
- 地方(13789)
- 环境(11655)
- 学(11261)
- 农(8976)
- 地方经济(8787)
- 中国(8526)
- 业经(7798)
- 财(7765)
- 划(7295)
- 农业(6415)
- 和(6372)
- 产业(6030)
- 贸(5703)
- 贸易(5702)
- 理论(5665)
- 制(5610)
- 结构(5392)
- 易(5327)
- 资源(5308)
- 发(5200)
- 规划(5137)
- 机构
- 学院(127385)
- 大学(125403)
- 济(48106)
- 经济(47066)
- 研究(46729)
- 管理(45808)
- 理学(40047)
- 理学院(39418)
- 管理学(38539)
- 管理学院(38331)
- 科学(33644)
- 中国(33203)
- 京(26766)
- 所(25096)
- 农(24032)
- 研究所(23498)
- 业大(20825)
- 财(20347)
- 中心(19894)
- 范(19622)
- 师范(19338)
- 江(19336)
- 农业(18912)
- 院(17646)
- 财经(16982)
- 北京(16796)
- 师范大学(15769)
- 州(15677)
- 经(15363)
- 科学院(15011)
- 基金
- 项目(91794)
- 科学(72565)
- 基金(67154)
- 家(60923)
- 研究(60881)
- 国家(60487)
- 科学基金(51177)
- 社会(39952)
- 社会科(37986)
- 社会科学(37976)
- 省(37119)
- 基金项目(36767)
- 自然(34900)
- 自然科(33970)
- 自然科学(33955)
- 自然科学基金(33352)
- 划(31149)
- 资助(27981)
- 教育(26742)
- 编号(22226)
- 发(21728)
- 重点(21683)
- 部(19025)
- 计划(18411)
- 科研(18196)
- 创(18127)
- 创新(17117)
- 国家社会(16784)
- 发展(16758)
- 科技(16548)
共检索到177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玉龙 刘潇 沙婧婧 徐东会 王泰森 刘旭东
基于2016年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研究了山东荣成近岸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同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环境因子对荣成近岸养殖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4个季度共发现浮游植物66种,分隶于硅藻、甲藻及金藻3个植物门、29个属;浮游植物优势种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alis)、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及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具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春季日本星杆藻在荣成湾大量出现使其成为优势种。4个季节浮游植物丰度变化范围为(16.9~251.7)×10~4cells/m~3,平均为119.3×10~4 cells/m~3,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全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D2)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0~2.13、0.40~0.60、0.58~0.79和0.70~0.84,多样性指数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但均处在较好水平;CCA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溶解氧(DO)、硅酸盐(SiO_3~)2–)-Si)、铵盐(NH_4~+)、温度和pH等环境因子为影响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除了季节影响因素以外,当地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可能是导致目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雪梅 夏斌 过锋 陈碧鹃 石潇
2012年5月和8月对崂山近岸和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23属36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85.26×103~720.16×103cell/m3,夜光藻为优势种,数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受其影响,群落多样性较差,细胞丰度低。8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0属54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43.00×103~1116.27×103cell/m3,群落多样性较好,细胞丰度较低。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5月相似性在60%以上,8月在50%以上。崂山近岸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均大于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而多样性均值前者均小于后者;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丰度平均值...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特征 崂山近岸 营养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周龙龙 平仙隐 李磊 沈盎绿
铜围网养殖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水产养殖模式,为了探究铜围网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于2016年7月-2017年5月对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以及营养盐进行了周年调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39属80种,硅藻68种,甲藻12种,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数量(51种)低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70种),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其中上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4种,下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优势种15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8.40×10~5个·m~(-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年均丰度(1.25×10~6个·m~(-3))高于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4.30×10~5个·m~(-3)),但两者相差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四季平均单纯度指数(C)、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41、2.05、0.56、0.75,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四季平均单纯度指数(C)、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分别为0.40、2.03、0.55、0.78和0.41、2.08、0.57、0.73,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各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秋季和冬季水质状况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通过对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析比较,说明铜围网养殖对所在海域环境污染有加重趋势,但与传统网箱养殖相比,铜围网养殖是一种可持续、且更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勇 张薇 薛俊增 陈立婧
2012年对上海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逐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141种,隶属6门62属。以硅藻为主,共43属110种,占物种总种类的78.01%。该水域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密度为(37.86±39.79)×104cell/l。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肋缝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该水域常见种。从水质参数和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张博 陈素文 李婷
为研究海陵湾鱼类网箱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9年1月、4月和11月对海陵湾上、中、下游三个网箱养殖区进行了冬、春、秋3个季度的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96种(含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6种、甲藻门8属16种、蓝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为0.00022×10~(5)~3.05×10~(5)cell/L,秋季>春季>冬季,湾口处丰度在秋冬两季远大于湾内。冬季优势种主要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subtili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frauenfeldii),春季优势种为细弱海链藻(T.subtili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costatum)和佛氏海毛藻(T.frauenfeldii)。冬、春、秋季各采样站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44~4.11、0.66~2.39和1.62~3.10。冗余分析表明,冬季盐度、pH,春季氨氮、pH,秋季硝酸盐、溶解氧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影响显著。受河流径流和养殖活动的影响,海陵湾相邻采样站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在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差异与调查站位间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关系密切。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张博 陈素文 李婷
为研究海陵湾鱼类网箱养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9年1月、4月和11月对海陵湾上、中、下游3个网箱养殖区进行了冬、春、秋3个季节的浮游植物及主要水质因子的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39属96种(含变种),其中硅藻门29属76种、甲藻门8属16种、蓝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22~3.054×10~5 cells/L,秋季>春季>冬季,湾口处丰度在秋冬两季远大于湾内。冬季优势种主要为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和佛氏海毛藻(Thalassiothrix frauenfeldii),春季优势种为细弱海链藻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和佛氏海毛藻。冬、春、秋季各采样站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44~4.11、0.66~2.39和1.62~3.10。冗余分析表明,冬季盐度、pH,春季氨氮、pH,秋季硝酸盐、溶解氧对浮游植物优势种影响显著。受河流径流和养殖活动的影响,海陵湾相邻采样站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相似性在秋季最高、冬季次之、春季最低。浮游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差异与调查站位间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关系密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雪 徐宾铎 杨晓改 任一平
根据2013年调水调沙前(6月)、后(8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浮游植物与环境调查数据,研究该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黄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黄河调水调沙事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88种,隶属于4门40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30属66种,占总种数的74.2%;甲藻门次之,共6属16种,占总种数的18.2%;绿藻门共3属5种,占总种数的5.7%;金藻门仅1属1种。调水调沙前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和细弱圆筛藻,调水调沙后的优势种为梭状角藻和旋链角毛藻。浮游植物群落物...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典范对应分析 黄河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玮云 何健龙 付萍 姜会超 王宁 刘爱英 宋秀凯 程玲
根据庙岛群岛海域(120.4°E~121.0°E, 37.8°E~38.2°N) 2015—2020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 12个航次的浮游植物和水环境调查结果,结合降水量数据和厄尔尼诺事件,以研究气候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45属109种,贡献率最大的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藻类种类数的85.32%,甲藻门(Pyrrophyta)次之,占藻类种类数的11.93%。调查期间枯水期硅藻丰度比例一直高于90%,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丰水期硅藻占比明显下降,甲藻丰度比例由0.5%逐渐升至58.7%,主要优势种为日本角毛藻(Chaetocerosnipponicus)和三角角藻(Triposmuelleri)。2018/2019和2019/2020年厄尔尼诺影响期间, 2019—2020年枯、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2015—2018年相比降幅达93.2%。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水温、降水量、SiO32–-Si,硅藻类优势种多受与降水量相关的NO3–-N、SiO32–-Si、DIN水平所调控,而甲藻类主要影响因素为水温。其中具槽帕拉藻优势度与SiO32–-Si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日本角毛藻优势度与前两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极端干旱条件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性明显低于其他航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旭娜 江敏 钟锐 缪一恒 吴涵长 余苗苗 吴丹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变化特征及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实验于2016年4月至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某养殖场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水质及浮游植物的监测,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113种浮游植物(包含20个未定种),分别属于7个门、59个属别,从种的数量上来看,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18种(含3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一批次共鉴定出10种(含1个未定种)优势种,第二批次共鉴定出14种(含2未定种)优势种,养殖初期优势种为硅藻门,之后是绿藻门,最终以蓝藻门为优势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可知,绿藻门主要受pH、无机氮的影响(包括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蓝藻门主要受磷含量的影响(总磷和活性磷),硅藻门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温度、pH以及氮磷含量的变化。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水质 浮游植物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娅菲 王金辉 程宏 黄冰来 陈拥
根据2016年3月30日—4月3日在三沙湾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22属38种,其中硅藻门19属34种,占总种数的89.47%,是调查海域的主要类群;甲藻门2属3种;金藻门1属1种。春季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63×105cells/L,数量高值区出现在三沙湾西北方向的交溪、白马港区和卢门港区及附近海域。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出现频度达100%,主要分布在河口区附近。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三沙湾春季浮游植物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溶解氧、盐度、水温和活性磷酸盐。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三沙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歆璞 张玮 王丽卿 蒋嫣红 刘彩红 郑小燕
自2011年1月、4-12月逐月对上海市水源地——青草沙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9属223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86.37×104~2 594.63×104cell/L,全年优势种为小环藻、卷曲鱼腥藻、微小色球藻、针晶蓝纤维藻、球衣藻、啮蚀隐藻,偶有咸水和半咸水种检出。蓝藻密度在全年占据优势,优势类群季节演替明显,表现为:春季为色球藻属、蓝纤维藻属,夏季为微囊藻属,秋季为卷曲鱼腥藻、鞘丝藻属。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悬浮物含量和浮游动物的牧食作用相关。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河口性 青草沙水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欣 盛化香 唐衍力 黄六一 万荣
为研究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1年3、6、9、12月对崂山湾3个人工鱼礁区(峰山区、仰口区、港东区)进行取样调查。4次采样共鉴定浮游植物69种,其中3、9、12月优势种都为甲藻门中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并且9月鱼礁区浮游植物密度远大于其他月份浮游植物密度。应用Canoco for Windows 4.5软件对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作出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的二维排序图。结果表明,影响礁区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磷酸盐、温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娜 周彦锋 宋江腾 蒋书伦 葛优 金贝 尤洋
2014年7-11月对阳澄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8属142种,其中绿藻门63种,占44.37%,硅藻门27种,蓝藻门22种。优势种中绿藻门种数最多,其中61.11%的优势种为富营养型水体指示藻类。细胞密度年均(3.99±4.00)×106cell/L,生物量年均(1.41±1.05)mg/L,夏季均高于秋季;夏秋季藻类密度以蓝藻门最高,生物量则以硅藻门最高。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阳澄西湖水质总体显示为中污染,其中秋季水质状况优于夏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阳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振华 金海卫 潘国良 张洪亮
分析了2009年春季(4月)和夏季(8月)在浙江中北部海域(121°30′~123°30′E、28°30′~30°45′N)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优势种分布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鉴定浮游植物6门62属169种,硅藻占绝对优势。春季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蛇目圆筛藻、星脐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尖刺拟菱形藻、窄隙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远距角毛藻。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01×104~40.67×104cells/m3之间,平均为3.80×104cells/m3;夏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雪 徐晓甫 戴媛媛 王宏 房恩军 侯纯强 高燕 郭彪 陈卫
2016年5月、7月和11月分别对天津近岸海域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投放的人工鱼礁区及非人工鱼礁区(对照区)进行3个航次的调查,每个区域设置3个站位,共计12个站位。结果显示,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8属58种,其中,硅藻门19属44种,甲藻门9属14种。物种以硅藻为主,占总物种的75.9%,其次为甲藻,占总物种的24.1%。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门的圆筛藻属和角毛藻属为主,主要有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星脐圆筛藻(C. asteromphalus)、格氏圆筛藻(C.granii)、虹彩圆筛藻(C.oculusiridis)、圆筛藻(Coscinodiscusspp.)、卡氏角毛藻(Chaetoceros castracanei)、劳氏角毛藻(Ch. lorenzianus)、旋链角毛藻(Ch. 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几内亚藻(Guianardia delicatula)、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翼鼻状藻印度变型(Proboscia alata f. indica)和夜光藻(Noctilluca scintillans)。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7月和5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94.79×10~4、39.53×10~4和21.5×10~4 cell/m~3,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11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比5月和7月高。从人工鱼礁区与对照区对比来看,5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礁区外显著高于鱼礁区,7月和11月2014年鱼礁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显著高于其他鱼礁区和礁区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礁区外和2012年鱼礁区低于2010年和2014年鱼礁区,礁区外最低。研究表明,人工鱼礁的构建对于提高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效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不是一直增高,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人工鱼礁 群落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