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3)
- 2023(6989)
- 2022(6215)
- 2021(5607)
- 2020(5151)
- 2019(12028)
- 2018(11864)
- 2017(22610)
- 2016(12822)
- 2015(14811)
- 2014(14937)
- 2013(15094)
- 2012(14385)
- 2011(13239)
- 2010(13444)
- 2009(12719)
- 2008(12771)
- 2007(11942)
- 2006(10124)
- 2005(9096)
- 学科
- 济(54049)
- 经济(53993)
- 管理(31452)
- 业(31159)
- 方法(27967)
- 数学(25069)
- 数学方法(24767)
- 企(23999)
- 企业(23999)
- 学(15617)
- 农(14846)
- 中国(13113)
- 财(12948)
- 地方(10546)
- 贸(10221)
- 贸易(10218)
- 易(9889)
- 农业(9654)
- 业经(9605)
- 制(9374)
- 和(8444)
- 理论(7738)
- 务(7624)
- 财务(7607)
- 银(7607)
- 融(7589)
- 金融(7583)
- 财务管理(7578)
- 银行(7556)
- 环境(7273)
- 机构
- 大学(198032)
- 学院(194401)
- 济(75596)
- 经济(73910)
- 研究(72642)
- 管理(67522)
- 理学(58196)
- 理学院(57406)
- 管理学(56007)
- 管理学院(55674)
- 中国(52694)
- 科学(51023)
- 农(48888)
- 京(43508)
- 所(40691)
- 农业(39738)
- 业大(38095)
- 研究所(37526)
- 财(33448)
- 中心(32957)
- 江(30604)
- 北京(27159)
- 财经(26588)
- 农业大学(25840)
- 院(25343)
- 范(25091)
- 师范(24626)
- 省(24287)
- 经(24022)
- 经济学(23570)
- 基金
- 项目(131330)
- 科学(99935)
- 基金(94057)
- 家(86264)
- 研究(85811)
- 国家(85595)
- 科学基金(69732)
- 省(52275)
- 社会(51334)
- 基金项目(49422)
- 自然(49106)
- 社会科(48430)
- 社会科学(48410)
- 自然科(47959)
- 自然科学(47937)
- 自然科学基金(47034)
- 划(45380)
- 资助(40241)
- 教育(39909)
- 编号(33551)
- 重点(30909)
- 计划(28702)
- 发(28538)
- 部(28486)
- 成果(27795)
- 科研(26597)
- 创(26358)
- 科技(26071)
- 创新(24844)
- 课题(24268)
共检索到285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弢
根据白菜花粉特异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基因BcMF2(EU181170)的全长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PCR扩增的方法从荠菜中克隆了一个新的BcMF2的同源基因CbPG。该基因与BcMF2在核酸水平上的相似性高达99%。CbPG基因DNA全长为1 563 bp,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外显子总长为1 263 bp,编码420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所有PG基因特有的4个保守结构域,并且与花粉中特异表达的PG基因聚为一类,表明该基因可能是与花粉发育相关的PG基因,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中起作用。
关键词:
CbPG 克隆 序列特征 生物信息学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巩振辉 Arvid Gotesson David A Jones
研究优化了樟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9(Pcpg9)和Pcpg10基因克隆的PCR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遗传转化研究。克隆获得了2个基因,其大小前者1059bp,后者1290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获得了2个基因的转基因菌系;2个基因均能指导合成相应的PG酶蛋白,其中转化Pcpg10基因的酵母菌所分泌的PG酶活性最强,对照Anpg 的PG酶活性次之,Pcpg9的PG酶活性最弱。Westernblotting表明,所克隆的2个基因所指导合成的PG酶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世锋 安雪琴 杨承 王仁刚 任学良 赵杰宏 付强
为了研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在烟草中的生物学功能,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RT-PCR和SMART RACE技术,从烟草中克隆到2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基因c DNA和DNA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Nt PGIP1(Gen Bank登录号:KF317203)和Nt PGIP2(Gen Bank登录号:KF317204)。Nt PGIP1基因全长为1 413 bp,编码338个氨基酸;Nt PGIP2基因全长为1 185 bp,编码329个氨基酸;两基因均没有内含子序列,核苷酸序列有50%的一致性,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54%的一致性。两基因编码蛋白均含有植物PGIP蛋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巩振辉 吕元红 王晓敏
研究优化了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cpg16和Pcpg17基因克隆的PCR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遗传转化研究。克隆获得了2个基因,其大小均为996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获得了2个基因的转基因菌系;这2个基因均能指导合成相应的PG酶。与对照Anpg 相比,转化Pcpg17基因的酵母菌所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较弱,而Pcpg16基因指导合成的PG酶无活性。Westernblotting表明,所克隆的2个基因指导合成的PG酶均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婕 王瀚林 李有玉 王自娥 陈晓华 刘迪秋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s)在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尖孢镰刀菌抗性百合野生种岷江百合中分离得到一个PGIP基因及其启动子。LrPGIP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08 bp,编码一个含有33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并具有7个富含亮氨酸重复结构域。LrPGIP与油棕、椰子、林烟草的PGIP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1%,94%,86%,且与单子叶植物海枣、粗柄象腿蕉、油棕、椰子的PGIP蛋白亲缘关系更近。LrPGIP在根、茎、叶、花、鳞片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鳞片中的表达量最低。LrPGIP的表达水平受尖孢镰刀菌的诱导,在接种尖孢镰刀菌后72 h表达量最高。植物信号分子水杨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过氧化氢均诱导LrPGIP表达。LrPGIP受乙烯利诱导后的表达量最高,茉莉酸甲酯次之。LrPGIP启动子片段的长度为706 bp,具有激素以及胁迫响应等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将LrPGIP启动子驱动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的表达框转入烟草表达,GUS活性明显受尖孢镰刀菌、交链格孢侵染以及氯化汞、氯化钠胁迫的诱导,同时还响应茉莉酸、水杨酸等防卫相关植物激素。氯化汞处理后的GUS活性上调幅度最大,其次是交链格孢和乙烯利。可见,LrPGIP启动子活性受植物激素、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诱导。上述结果表明,LrPGIP可能是岷江百合抵御尖孢镰刀菌侵染的重要抗病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赵秀香 陈建光 伏颖 安梦楠
【目的】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 polygalacturonases,endoPGs)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之一。论文从烟草靶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强致病力菌株YC-9和弱致病菌株LF-2中克隆该致病基因,分析比较该基因的序列特征、进化关系和表达特性,研究其在与烟草互作过程的致病作用。【方法】通过比较GenBank中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endoPGs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首先获得菌株YC-9及LF-2的endoPGs基因片段,再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其cDNA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其保守结构域及序列特征;采用MEGA 4.0软件构建endoPGs的系统进化树;通过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瑞攀 白智伟 王倩 唐笔锋 崔秀明 刘迪秋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是植物抗病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期研究中,从三七中分离得到一个编码PGIP蛋白的基因PnPGIP,PnPGIP在转录水平响应三七根腐病菌茄腐镰刀菌的侵染。为深入分析PnPGIP的功能,构建PnPGIP的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大量表达,纯化获得PnPGIP的重组蛋白,并进行体外平板抑菌试验;构建PnPGIP的植物超表达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产生了PnPGIP转基因烟草,分析T2转基因烟草离体叶片对茄腐镰刀菌的抗性。PnPGIP原核重组蛋白对茄腐镰刀菌、胶孢炭疽菌、核盘菌和轮枝状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蛋白量的增加,抑制活性也逐渐增强。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PnPGIP在T2转基因烟草中大量表达。此外,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转基因烟草对茄腐镰刀菌的抗性显著增强。PnPGIP是三七中参与茄腐镰刀菌防御反应的重要抗病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春景 吴玉星 戴青青 李正鹏 高小宁 黄丽丽
【目的】前期转录组分析表明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两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基因Vmpg7和Vmpg8在病菌侵染定殖过程中显著上调表达。论文旨在分析Vmpg7和Vmpg8在病菌营养生长、致病力、果胶酶活性、对果胶的利用等方面的作用及基因双敲除对同家族内其他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Vmpg7和Vmpg8在病菌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解析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分子机理提供基础。【方法】通过q rt-pcr检测基因在病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及基因双敲除后pg家族内其他pg基因的表达量;利用double-joint pcr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并通过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妮娜 马锋旺 张军科 梁东
L-半乳糖脱氢酶(L-Galactose dehydrogenase,GalDH)是维生素C合成的L-半乳糖途径中,催化L-半乳糖生成L-半乳糖内酯的关键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的GalDH cDNA序列设计1对扩增引物,以嘎拉苹果叶片为材料,采用RT-PCR法扩增出GalDH cDNA全长。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入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PCR鉴定,并对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获得的cDNA片段长为1 111 bp,是苹果GalDH cDNA全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章勇 王振中
用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接种巴西香蕉,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Foc 1)接种粉蕉,均能检测到PG、PMG、PGTE、PMTE和Cx 5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其中PG活性均最高。在7种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Foc 4的菌丝干质量都比Foc 1的大,说明Foc 4的生长更快,能更适应多种营养条件。在PG诱导方面,有柑桔果胶或PGA存在时,2个生理小种的PG活性明显加强。在葡萄糖或CMC作为唯一碳源时,2个生理小种的PG活性很低。以香蕉维管束组织培养2个生理小种后发现,Foc 4的PG活性比Foc 1高。以粉蕉维管束组织培养2个生理小种后发现,Foc 1的PG活性比Foc 4高。以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易 纪春艳 王振中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PGIP)能够特异性结合并抑制真菌侵染所产生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本试验以健康香蕉幼苗植株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PM10膜超滤浓缩、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凝胶层析等步骤,纯化获得一种PGIP,SDS-PAGE确定其分子质量为38.2ku。该PGIP的活性对温度敏感,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PG酶活性的抑制高于对Aspergillus niger PG酶活性的抑制,表明其对不同PG酶的抑制具有选择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倩 刘元 陈大松 李友国
以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中1个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基因为对象,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4 150bp,其编码区1 278bp,编码42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包括2个与细胞壁主要成分果胶降解有关的保守结构域PL-6superfamily和Glyco_hydro_28;该酶蛋白与鹰嘴豆、赤豆等豆科植物中的PG蛋白同源关系更近。苜蓿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分析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MtPG在根瘤中呈显著增强表达,在非共生组织如根、叶中表达量很低。此外,基于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歆雨 雷玉山 梁东 马锋旺 王西锐
克隆猕猴桃果实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基因,可为揭示猕猴桃高抗坏血酸(AsA)含量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研究以猕猴桃果实为材料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克隆出L-GalLDH基因的cDNA片段857 bp和DHAR基因的cDNA片段594 bp并测序,根据测序结果推测其氨基酸序列,并与刺梨、拟南芥、花椰菜、甘薯和草莓等植物的GalLDH基因和DHAR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亲缘分析。结果表明,猕猴桃GalLDH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刺梨的相似性高达88%,其在同源基因进化关系树中单独聚为一类;DHAR基因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苹果的相似性高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睿杰 侯丽霞 郭扬 马倩 刘新
为了研究葡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家族的特性,以抗低温品种左优红组培苗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技术,获得VvGolS2、VvGolS3和VvGolS4全长CDS,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究了3个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和响应逆境因子及相关信号分子的特性。结果显示:3个基因c DNA大小分别为954,978,1 011 bp,分别编码317,325,336个氨基酸序列;3个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6.65,36.97,38.12 k Da;等电点分别为5.12,5.33和5.16,且均在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美敬 刘立峰 穆国俊 侯名语 陈焕英 崔顺立
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SuSy)是蔗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渗透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揭示蔗糖合成酶基因在花生中的抗逆机理,以花生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GenomeWalking)中的TAIL-PCR技术扩增花生SuSy基因组序列和启动子区域,得到基因组序列6 189 bp,启动子预测分析表明,该序列包含约800 bp的启动子上游调控序列,13个外显子,12个内含子。启动子元件分析显示,该片段含有典型的TATA-box、CAAT-box,并存在低温响应元件LTR、GA响应元件、干旱响应MYB结合位点、厌氧诱导必要的顺式作用元件AR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