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5)
2023(4285)
2022(3621)
2021(3223)
2020(2708)
2019(5979)
2018(5979)
2017(11263)
2016(6310)
2015(7066)
2014(7109)
2013(6901)
2012(6308)
2011(5741)
2010(5879)
2009(5773)
2008(5842)
2007(5336)
2006(4738)
2005(4614)
作者
(18681)
(15896)
(15690)
(14883)
(9851)
(7528)
(7030)
(6016)
(5858)
(5701)
(5421)
(5181)
(5154)
(5103)
(5054)
(4793)
(4691)
(4689)
(4564)
(4491)
(4002)
(3839)
(3789)
(3574)
(3563)
(3551)
(3534)
(3532)
(3273)
(3134)
学科
管理(25253)
(21894)
经济(21831)
(21113)
(18913)
企业(18913)
(10926)
(10250)
方法(7637)
(7546)
体制(6652)
业经(6349)
数学(6284)
(6237)
数学方法(6221)
财务(6221)
财务管理(6204)
中国(6088)
(6064)
企业财务(5906)
(5417)
银行(5407)
(5143)
(4886)
金融(4884)
(4674)
(4566)
制度(4565)
环境(4523)
(4492)
机构
大学(93836)
学院(93082)
(38598)
经济(37740)
管理(34024)
研究(31827)
理学(28899)
理学院(28595)
管理学(28199)
管理学院(28019)
中国(24231)
(22198)
(19432)
科学(18051)
财经(16597)
(16468)
(16147)
(14911)
(14901)
中心(14374)
研究所(14227)
业大(13433)
农业(12782)
经济学(12398)
财经大学(12269)
北京(12008)
(11374)
(11151)
(11142)
经济学院(11056)
基金
项目(60108)
科学(47831)
基金(44630)
研究(44255)
(39013)
国家(38707)
科学基金(33117)
社会(29296)
社会科(27770)
社会科学(27764)
(23475)
基金项目(23149)
自然(20764)
教育(20403)
自然科(20266)
自然科学(20259)
自然科学基金(19915)
(19769)
(17801)
资助(17660)
编号(17112)
成果(15007)
(14004)
重点(13891)
(13094)
国家社会(12517)
课题(12507)
(12441)
创新(12409)
教育部(12187)
期刊
(45626)
经济(45626)
研究(29300)
中国(21929)
(19371)
(16449)
学报(15659)
管理(14427)
科学(13540)
大学(11789)
学学(11202)
农业(10169)
(10134)
金融(10134)
教育(9330)
财经(9094)
(7744)
技术(7224)
经济研究(6801)
业经(6767)
问题(5859)
(5245)
财会(4933)
(4874)
会计(4680)
(4606)
科技(4451)
理论(4391)
(4334)
改革(4311)
共检索到145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玲玲  
日本三重县水产研究所长期致力于研究渔网防污剂。最近该所研究人员发现,荞麦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渔网防污剂。渔网防污剂过去都使用有机锡化合物等,这类化学物质虽然使用方便,但含有毒性,会污染海水。该研究所因此着重于天然物质中寻找无毒性的渔网防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石书奎  欧阳韶晖  魏益民  
【目的】为提高荞麦淀粉制备过程中淀粉与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实现对荞麦粉中主要营养和功能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对荞麦淀粉进行分离,并与水提法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影响荞麦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荞麦黄酮提取量为0.951 mg/g,黄酮浓缩物中的黄酮和蛋白含量分别为46.99 mg/g和303.8 g/kg;水解温度、pH、加酶量和水解时间对荞麦淀粉中的残留蛋白含量均有极显著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韩雍  史一一  杜双奎  
为了掌握荞麦微孔淀粉的制备条件及吸附性能,在对荞麦生淀粉水解适用酶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荞麦微孔淀粉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荞麦微孔淀粉的酶法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的酶活力强,与中温α-淀粉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真菌α-淀粉酶对荞麦淀粉颗粒的致孔率较高,孔径较为一致;在反应温度为40℃、pH6.2、反应时间14 h、真菌α-淀粉酶用量为20 g/kg条件下制备荞麦微孔淀粉,其吸附性能最佳。通过控制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及酶用量,可以制备吸附性能良好的荞麦微孔淀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玲  高飞虎  唐偲雨  张雪梅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荞麦粉,采用传统米线生产工艺加工荞麦米线。对米粉配粉性质进行分析,随着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米粉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等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荞麦米线品质最主要影响因子(米、荞麦复配粉)粉粒径、含水量、复蒸时间、荞麦粉添加量对加工米线品质的影响。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米、荞麦复配粉)粉粒径为80目,含水量58%,复蒸时间3 min,荞麦粉添加量20%。用此配方生产的荞麦米线品质最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史一一  魏益民  罗勤贵  杜双奎  秦清翠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师学文  罗勤贵  
【目的】掌握陕西主要荞麦品种的淀粉理化特性,为荞麦淀粉的深加工利用及荞麦食品的加工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主要推广荞麦品种榆荞1号、榆荞2号、日本秋播荞麦以及甘肃红花荞麦为材料,以玉米和马铃薯淀粉为对照,采用水提法分离荞麦淀粉,研究荞麦淀粉的颗粒结构、组成、糊化特性以及凝胶质构特性。【结果】荞麦淀粉颗粒为多角形或球形,粒径1.4~14.5μm,大小较为一致,偏光十字较明显,微晶结构为A型;4个荞麦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58.2~326.7g/kg,溶解度较低,介于马铃薯和玉米淀粉之间;荞麦淀粉的峰值黏度、起始恒温糊化阻力、起始降温糊化阻力、降温结束糊化阻力和50℃恒温结束糊化阻力均高于玉米淀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杨菊  陈振江  李振霞  刘辉  王莉花  李春杰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新华  范维果  李泽  郭文川  
为克服传统的熟化脱壳工艺中热处理造成苦荞麦营养损失严重的问题,基于对苦荞麦结构特性和现存脱壳机缺点的分析,提出苦荞麦动态调压磨削非热脱壳方法,并研制了脱壳机。该机具有脱壳室压力动态调整机构。通过单因素试验,明确了影响因素的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分别建立了脱壳率和整仁率与各因素的回归模型。采用多指标优化,确定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磨削间隙2.6mm,磨削气囊压强22.3kPa,揉搓间隙4.0mm,揉搓气囊压强5.1kPa,主轴转速470r/min。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利艳  杨武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邻渭  章华伟  姜莉  
对我国荞麦资源和加工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表明 ,我国荞麦生产前景令人担忧 ,荞麦深加工仍处于空白。针对这一现象 ,就如何进行荞麦深加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宫风秋  张莉  李志西  杜双奎  金杰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莲  孙经纬  李丹蒙  
由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暴雷"事件频发,探究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以2010-2019年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国有股参股能否成为抑制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股参股是减少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有效机制。第二,国有股东对家族企业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从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国有股维度来看,派驻董事的国有股和地方层级国有股更能有效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第四,从家族企业维度来看,当家族企业存在家族成员涉入或未经历代际传承时,国有股参股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为降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探究"反向混改"的最佳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松莲  孙经纬  李丹蒙  
由于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暴雷"事件频发,探究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机制刻不容缓。文章以2010-2019年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国有股参股能否成为抑制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有效途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股参股是减少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的有效机制。第二,国有股东对家族企业发挥"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从而抑制其股价崩盘风险。第三,从国有股维度来看,派驻董事的国有股和地方层级国有股更能有效降低家族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第四,从家族企业维度来看,当家族企业存在家族成员涉入或未经历代际传承时,国有股参股对其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文章为降低家族企业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探究"反向混改"的最佳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敬亮  刘欢  李伟华  
藤壶是一种重要的海洋污损生物,其在海洋工程设备表面的附着严重地影响着设备的使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展环境友好的藤壶防除技术离不开对藤壶附着机理的深刻理解,而目前对于藤壶附着变态过程的调控机理尚未研究清楚。藤壶幼虫的附着涉及幼虫的生长发育、基底的探索、变态过程以及藤壶胶的分泌等多个复杂过程,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难以对这些过程进行详尽地分析。近年来,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成为研究污损生物附着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揭示藤壶幼虫附着机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藤壶附着机理的研究,总结了利用组学方法研究藤壶幼虫的附着和变态过程、藤壶胶的成分和固化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防污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轶俊  鞠兴荣  王立峰  
【背景】目前已有相关动物实验证实荞麦对于高脂膳食引起的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棕色脂肪适应性产热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能量新陈代谢。因此,增加棕色脂肪活性、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可作为一种预防肥胖和改善能量代谢疾病的有效途径。【目的】采用原粮及从荞麦中鉴定出的4种主要酚类物质按在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干预物进行干预,研究荞麦多酚通过调节白色脂肪棕色化对高脂膳食小鼠的干预及改善作用,系统研究荞麦中发挥降脂功能的主要酚类物质及其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结合数据库对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进行鉴定,并通过相对定量将其中含量最多的主要多酚按其在荞麦原粮中的含量比例配制成多酚复合物。通过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复合物干预C57BL/6J小鼠饮食,研究荞麦酚类物质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以10%、20%、40%比例的荞麦替换基础饲料和2.5 mg·mL~(-1)荞麦多酚复配物对小鼠进行饮食干预,探究荞麦对小鼠体重、脏器指数和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并通过Western-blot和q-PCR探究荞麦饲料及多酚干预对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与产热相关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UHPLC-Q-Orbitrap质谱鉴定出荞麦多酚提取物中的20种酚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4种酚类化合物羟基肉桂酸、槲皮素、滨蒿内酯和芦丁含量达到酚类总量的80%以上,为荞麦中的主要酚类物质。在饮食干预39 d后,与高脂饮食组相比,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干预对小鼠的体重、肝脏指数以及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增加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荞麦添加量的提高,其抑制作用也增加。同时,添加荞麦饲料以及荞麦多酚干预对小鼠肾脏指数、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的作用。高剂量40%荞麦和多酚干预组的效果最好,表明荞麦饮食干预对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脂代谢异常的改善是其中的酚类物质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中与棕色脂肪相关的UCP1、PRDM-16和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与白色脂肪特异性表达的Tcf21和HOXC8水平显著上调(P<0.05)。饮食干预后,荞麦干预组中UCP1、PRDM-16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Tcf21和HOXC8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此外,40%荞麦和多酚干预组还有效地提高了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UCP1、PRDM-16和PGC-1α的表达(P<0.05),并下调Tcf21和HOXC8的表达。【结论】荞麦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高脂饲料诱导小鼠脂代谢紊乱情况,并证实了荞麦多酚在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荞麦多酚可以显著提高棕色脂肪产热活性,同时下调白色脂肪特异性表达,调节能量代谢平衡,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和能量代谢紊乱。研究结果为荞麦的利用和相关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研发思路和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