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7)
- 2023(8474)
- 2022(7666)
- 2021(7346)
- 2020(6091)
- 2019(14332)
- 2018(14462)
- 2017(28044)
- 2016(15309)
- 2015(17320)
- 2014(17296)
- 2013(17154)
- 2012(15490)
- 2011(13848)
- 2010(13589)
- 2009(12204)
- 2008(11639)
- 2007(9825)
- 2006(8388)
- 2005(7081)
- 学科
- 济(58136)
- 经济(58071)
- 管理(43417)
- 业(41018)
- 企(34749)
- 企业(34749)
- 方法(29446)
- 数学(25475)
- 数学方法(25191)
- 农(14964)
- 中国(13957)
- 财(13765)
- 学(13407)
- 业经(12917)
- 地方(12022)
- 理论(10442)
- 和(10195)
- 农业(10051)
- 贸(10011)
- 贸易(10007)
- 易(9697)
- 技术(9660)
- 环境(9547)
- 务(9189)
- 财务(9132)
- 财务管理(9118)
- 制(8978)
- 企业财务(8638)
- 教育(8614)
- 划(8396)
- 机构
- 大学(213910)
- 学院(211991)
- 管理(89112)
- 济(78795)
- 理学(78373)
- 理学院(77515)
- 经济(76957)
- 管理学(76206)
- 管理学院(75841)
- 研究(68198)
- 中国(48170)
- 京(45660)
- 科学(44933)
- 农(34628)
- 业大(34170)
- 财(34157)
- 所(33999)
- 研究所(31456)
- 中心(30568)
- 北京(28739)
- 江(28441)
- 财经(28393)
- 范(28115)
- 师范(27879)
- 农业(27355)
- 经(25878)
- 院(24745)
- 州(23948)
- 师范大学(22711)
- 技术(22685)
- 基金
- 项目(153755)
- 科学(120281)
- 研究(112046)
- 基金(111103)
- 家(96956)
- 国家(96152)
- 科学基金(82523)
- 社会(68149)
- 社会科(64483)
- 社会科学(64463)
- 省(60402)
- 基金项目(60251)
- 自然(55453)
- 自然科(54117)
- 自然科学(54105)
- 自然科学基金(53108)
- 划(51154)
- 教育(50917)
- 编号(46475)
- 资助(45472)
- 成果(37008)
- 重点(33855)
- 部(33408)
- 发(32197)
- 创(32177)
- 课题(31236)
- 创新(29904)
- 科研(29594)
- 项目编号(28965)
- 大学(28668)
共检索到290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齐杨菊 陈振江 李振霞 刘辉 王莉花 李春杰
荞麦(Fagopyrum spp.)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重要杂粮,也是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饲草资源,病害的发生使荞麦的品质与产量下降,是影响荞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引起荞麦真菌病害有14种,病原物有16个属,另有其他病害8种,包括细菌、病毒和线虫病。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荞麦病害研究的文献归纳总结,国内外对其轮纹病、霜霉病和根腐病、立枯病等叶部、根部病害的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防治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对其他叶部病害和种带真菌研究较少,今后应更多关注影响荞麦生长的主要病害种类,进行病原菌多样性,加强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荞麦 病害 病原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扬 高小丽 张东旗 妙佳源 刘凤琴 赵涛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连作荞麦功能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探讨连作荞麦叶片衰老机理和产量形成的内部生理机制。【方法】以‘西农9920’苦荞品种为材料,在连续4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以轮作荞麦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荞麦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收获时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和轮作荞麦的产量、千粒质量、株高和主茎节数,最后对荞麦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荞麦开花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活性、MDA和氧自由基含量持续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蔡光泽 陈波 华劲松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价值的荞麦资源分别是长锥大粒型资源、短锥皮薄型资源、抗病资源、抗虫资源、抗旱资源和抗寒资源等。
关键词:
四川 藏东南 荞麦资源 考察 搜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丁梦琦 吴燕民 未丽 唐宇 王成龙 杨富裕 邵继荣 周美亮
荞麦(Fagopyrum esulentum)原产于中国,其栽培种甜荞和苦荞在世界各地已被广泛种植,我国西南地区蕴含着丰富的野生荞麦资源。荞麦营养丰富,除含有常见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糖类外,还富含芦丁等抗氧化物质,具有耐瘠薄、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特别是一些野生种叶片大、叶量多,更适合于刈割,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很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牧草资源。但目前荞麦的饲用价值仍未得到充分的发掘与利用。本文着重介绍了荞麦在我国的栽培、饲用历史和现状,结合荞麦饲用于猪、反刍动物及家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荞麦
关键词:
荞麦 营养价值 饲用 畜牧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德源 战伟龑 杨洪兵 衣艳君
【目的】确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主要拒Na+部位、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与其拒Na+特性的关系。【方法】以耐盐荞麦品种川荞1号和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试验材料,采用"压力室"法压取木质部汁液,测定各部位拒Na+能力;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质膜和液泡膜,测定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结果】盐敏感品种的主要拒Na+部位在根部,耐盐品种的主要拒Na+部位在根部和茎基部,耐盐品种整体拒Na+能力明显大于盐敏感品种;相同盐浓度处理下,耐盐品种质子泵和Na+/H+逆向转运活性明显大于盐敏感品种,说明耐盐品种主要拒Na+部位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石书奎 欧阳韶晖 魏益民
【目的】为提高荞麦淀粉制备过程中淀粉与蛋白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实现对荞麦粉中主要营养和功能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综合利用。【方法】采用乙醇同步提取黄酮与碱性蛋白酶水解蛋白相结合的荞麦淀粉分离工艺对荞麦淀粉进行分离,并与水提法的分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影响荞麦黄酮提取量的主要因素,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荞麦黄酮提取量为0.951 mg/g,黄酮浓缩物中的黄酮和蛋白含量分别为46.99 mg/g和303.8 g/kg;水解温度、pH、加酶量和水解时间对荞麦淀粉中的残留蛋白含量均有极显著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玲 高飞虎 唐偲雨 张雪梅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荞麦粉,采用传统米线生产工艺加工荞麦米线。对米粉配粉性质进行分析,随着荞麦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米粉的总直链淀粉含量、可溶性直链淀粉含量,不溶性直链淀粉含量、溶解度等都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荞麦米线品质最主要影响因子(米、荞麦复配粉)粉粒径、含水量、复蒸时间、荞麦粉添加量对加工米线品质的影响。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米、荞麦复配粉)粉粒径为80目,含水量58%,复蒸时间3 min,荞麦粉添加量20%。用此配方生产的荞麦米线品质最好。
关键词:
米线 荞麦 配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冬丽 高金锋 党根友 冯佰利 柴岩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研究了荞麦的2个栽培种苦荞与甜荞的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甜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的谱带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而苦荞籽粒总蛋白及蛋白质各组分谱带的多态性有限;荞麦清蛋白主要由低分子量的亚基构成;甜荞球蛋白组分包含由中等到低分子量范围的5~12种亚基,苦荞球蛋白主要由8种亚基组成;甜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43~66.2 kDa之间的3~5种亚基组成,苦荞谷蛋白主要由分子量在31~43 kDa间的2种亚基组成。
关键词:
荞麦 蛋白质组分 SDS-PAG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史一一 魏益民 罗勤贵 杜双奎 秦清翠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关键词:
荞麦淀粉 酶水解特性 酶水解条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伟 杜文亮 政东红 刘广硕
针对砂盘式荞麦剥壳机存在效率较低、重复搓擦、能耗大等问题,改进了剥壳机主要工作部件,分析产生间隙调整误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提高荞麦剥壳机的出米率及降低相对碎米率进行研究。以粒径为4.64.8mm的荞麦为试验原料,将出米率和相对碎米率作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剥壳效率的主要因素:剥壳间隙、砂盘转速及间隙周向误差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剥壳间隙接近5.0mm时,出米率较高而相对碎米率较低;随着砂盘转速的增大,相对碎米率呈二次函数逐渐递升,最佳转速为950r/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剥壳间隙周向误差对碎米率影
关键词:
荞麦 剥壳机 间隙调整 剥壳规律 砂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湘元 张宏志 王建立 管正学
微量元素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我国72%的地区处于缺硒、低硒带,约有3×108人口受到缺硒威胁。因此,开发富硒食品是关系到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课题。本文详细报道了荞麦作物富硒试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拌种和花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荞麦富硒效果十分明显,试验组较对照组荞麦籽粒含硒量可提高180倍。同时,喷施硒肥还可使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文章还对富硒荞麦开发利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荞麦,富硒试验,开发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国权 丰凡 高梅 魏益民 杨康 唐菊
为确定木瓜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水解度(DH)为指标,系统分析了pH、温度、酶用量、时间、底物浓度等5个因素对木瓜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4因素全面试验),建立了木瓜蛋白酶水解荞麦蛋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在底物浓度80 g/L、温度45℃、酶用量20 000 U/g、pH值7.0、反应时间为3 h时,荞麦蛋白的水解度可达14.38%。各因素对荞麦蛋白水解的影响顺序依次为:温度>pH值>酶用量>底物浓度。
关键词:
荞麦蛋白 木瓜蛋白酶 水解条件 工艺条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彦 田静 范保杰 刘长友 曹志敏 张志肖 苏秋竹
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导致小豆大面积减产,质量和品质严重下降。我国小豆病害病原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利用分子技术鉴定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未见报道,导致小豆抗病育种进度缓慢,育成品种利用率较低。笔者将从国内外不同小豆种植区病害的种类、不同病害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及其变异趋势、抗病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小豆病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国内外小豆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地理分布情况、不同病害病原菌致病力及其变异趋势,探讨中国小豆病害研究前景,为我国小豆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豆 病害 研究进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邻渭 章华伟 姜莉
对我国荞麦资源和加工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表明 ,我国荞麦生产前景令人担忧 ,荞麦深加工仍处于空白。针对这一现象 ,就如何进行荞麦深加工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工艺
关键词:
荞麦 深加工 加工工艺 杂粮作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