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0)
2023(9644)
2022(8617)
2021(8221)
2020(6887)
2019(16111)
2018(16197)
2017(30621)
2016(17179)
2015(19263)
2014(19276)
2013(19151)
2012(17498)
2011(15617)
2010(15497)
2009(13901)
2008(13406)
2007(11586)
2006(9907)
2005(8374)
作者
(51892)
(43114)
(42791)
(40539)
(26984)
(20762)
(19246)
(17150)
(16410)
(15366)
(14736)
(14401)
(13602)
(13479)
(13366)
(13209)
(13195)
(12881)
(12174)
(12104)
(10909)
(10458)
(10395)
(9728)
(9641)
(9604)
(9509)
(9439)
(8814)
(8698)
学科
(62958)
经济(62891)
管理(47275)
(44306)
(37277)
企业(37277)
方法(31296)
数学(27067)
数学方法(26738)
(16914)
(16750)
(15222)
中国(15159)
业经(14038)
地方(13048)
(11366)
农业(11261)
理论(11209)
(10837)
贸易(10833)
环境(10544)
(10509)
技术(10359)
(10147)
财务(10088)
财务管理(10072)
(10006)
企业财务(9536)
(9181)
教育(9153)
机构
大学(239665)
学院(238368)
管理(95514)
(85607)
经济(83531)
理学(83407)
理学院(82466)
管理学(80907)
研究(80746)
管理学院(80516)
中国(56562)
科学(55488)
(51886)
(46804)
业大(42746)
(41983)
研究所(39001)
(37602)
农业(37355)
中心(35878)
(33391)
北京(32632)
(31019)
财经(30880)
师范(30674)
(29210)
(28082)
(27791)
技术(27235)
(25280)
基金
项目(173376)
科学(133313)
基金(123415)
研究(121573)
(110391)
国家(109514)
科学基金(91889)
社会(72463)
(69009)
社会科(68501)
社会科学(68479)
基金项目(66700)
自然(63329)
自然科(61756)
自然科学(61733)
自然科学基金(60572)
(58966)
教育(55160)
资助(51076)
编号(49584)
成果(39626)
重点(39200)
(36861)
(36656)
(36004)
计划(34350)
课题(34324)
科研(33791)
创新(33607)
大学(31439)
期刊
(90195)
经济(90195)
研究(65188)
学报(46841)
(42528)
中国(41985)
科学(39826)
大学(33415)
管理(33370)
学学(31705)
农业(29996)
(26976)
教育(26008)
技术(19977)
(16126)
(15546)
金融(15546)
业经(14873)
财经(13788)
经济研究(13661)
图书(13654)
科技(13555)
业大(13049)
理论(12240)
(12192)
林业(11821)
问题(11645)
实践(11576)
(11576)
(11538)
共检索到332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亮  刘基业  戴庆林  
本文研究了荞麦产量与植株幼苗期氮、磷最适合量的关系,提出了氮、磷化肥的诊断施肥指标与失调、失控指标。结果表明,在荞麦出苗后10天,幼苗期植株含氮量最适范围为2.73~2.84%,产量与含氮量呈抛物线模式,y=-402.3+354.2x-62.35x~2;边际含氮量2.84%;低于2.73%时为氮素失调区,氮素供应不足,应补施氮肥。植株全磷含量最适范围为0.43~0.57%,产量与苗期植株含磷量的回归方程y=67.96+100.49x-88.68x~2;边际含磷量0.567%,低于0.43%时为磷失调区,磷素供应不足,应补施磷。施用尿素可以提高苗期含氮量;y=2.476+0.0498x,即亩增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晓增  
通过系统定位轮作试验,建立大豆正茬、迎茬、重茬的种植方式。在不同生育期,测定了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和积累。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期大豆植株氮磷钾含量和积累总量均为正茬>迎茬>重茬。影响大豆植株氮磷钾的含量和积累的主要原因是:病虫危害大豆根部导致吸收和运输受阻以及受茬口影响,土壤中的氮磷钾活性变低,大豆固氮能力下降,氮磷钾的积累与产量相关。重茬大豆植株氮磷钾积累总量较正茬分别减少41.81%,48.78%,36.02%;大豆经济产量重茬较正茬减少31.55%,迎茬较正茬减少15.5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臧小云  刘丽萍  蔡庆生  
以普通荞麦品种晋荞1号(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cv.Jinq iao 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和开花前不同供氮水平(0(CK)、100、200 kg.hm-2)对不同生育期荞麦茎叶的干物质量、芦丁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100、200 kg.hm-2的氮肥处理,盛花期叶片中芦丁和黄酮含量分别下降了36%、46%和27%、47%,成熟期分别下降了20%、56%和22%、52%;经100、200 kg.hm-2的氮肥处理,盛花期茎中黄酮含量分别下降了13%和19%,成熟期分别下降了31%和28%。高氮处理对荞麦叶片黄酮含量的负效应比对茎的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明芳  田长彦  吕昭智  刘宏萍  陈涛  
2000~2004年,在新疆的新和县和尉犁县,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植株中NO3-N含量及棉田土壤中NO3-N含量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氮肥可使棉花增产2%~73.8%,在新和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F2000=0.72);在尉犁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无论采用常规灌溉还是滴灌方式,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2001=8.20**,F2002=2.91*,F2003=10.75**,F2004=17.97**);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氮肥推荐用量各不相同,但报酬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振勇  杜虎林  刘荣国  牛金帅  刘超  
为了研究施锌肥对旱作马铃薯全生育期植株锌素的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及块茎形成期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施锌(Zn)与不施锌(CK,对照)2个处理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锌肥能增加马铃薯不同器官的锌浓度,在生育期进行2次喷施锌肥后,叶片中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分别高出27.94,43.89 mg/kg,收获后块茎中的锌浓度Zn处理比CK处理高出28.70%;全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中锌积累量Zn处理>CK处理,出苗后66 d时叶片中锌素积累达最大值,Zn处理为1.469 mg/株,CK处理为0.328 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会民  刘红霞  王留好  裴瑞杰  王浩  周文利  郭大勇  郭永新  
 研究了钾锰配施对旱地冬小麦植株养分含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锰肥处理与不施钾锰肥处理相比,小麦各生育期植株氮、磷含量均降低,钾含量升高;钾锰配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12.0%~25.5%;钾锰配施处理的小麦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及蛋白质含量均比对照有所增加,钾和锰相比,对小麦上述品质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锰仅对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通过对北京地区冬小麦 6个高产品种 (京 4 11、94 2 8、农大 32 91、94冬 2 8、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 )的氮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的差异 ,确立了对应的氮肥推荐参数。 6个冬小麦品种中 ,农大32 91、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 ,其中农大 32 91和京冬 8号属于高效高响应品种 ,中麦 9号属低效高响应品种 ;而 94 2 8对氮肥反应较不敏感 ,属于低效低响应品种。这 6个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氮素供应量 (播前土壤无机氮和肥料氮量 )分别为 183,181,132 ,132 ,15 2和 132 kg.hm-2 ,不需追肥的硝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孙霞  蒋平安  张谦  
在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分析红枣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N、P、K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氮耦合对植株养分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灌水量适度的条件下,随氮素施入量的增加,枣叶中氮、磷、钾浓度均先增后减;枣头和枣吊中氮、钾浓度逐渐增大,磷浓度则先增后减;二次枝中氮浓度逐渐增大,磷、钾浓度则逐渐减小。氮素施入量适度的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枣叶中氮、磷浓度先增后减,钾浓度则呈逐渐减小趋势;枣头中氮、磷、钾浓度均先增后减;枣吊和二次枝中氮浓先增后减,磷浓度逐渐增大,而钾浓度则逐渐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燕  井宇航  王来刚  黄竞毅  贺佳  冯伟  郑国清  
【目的】氮素的精准监测和合理施用对小麦健康生长、产量及品质提升、减少农田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尤为重要。为精准监测小麦生长关键生育期植株氮含量,探索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的迁移能力。【方法】小区试验于2020—2022年在河南省商水县开展,在冬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采用M600大疆无人机搭载K6多光谱成像仪获取5波段(Red、Green、Blue、Rededge、Nir)多光谱影像。基于5个波段冠层反射率提取20种植被指数和40种纹理特征,采用相关分析从65个影像特征中筛选冬小麦植株氮含量敏感特征。基于筛选出的敏感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BP)、随机森林(RF)、Adaboost、支持向量机(SVR)4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构建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和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模型的迁移预测能力进行分析。【结果】(1)植株氮含量与影像特征的相关系数通过0.01极显著水平检验的包括22个光谱特征和29个纹理特征。(2)4种机器学习回归方法构建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存在差异,RF和Adaboost方法预测植株氮含量集中于95%的置信区间,多分布于1:1直线附近,而BP和SVR方法预测的植株氮含量分布相对较为分散;RF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R ~2最大,RMSE最小,MAE中等,分别为0.81、0.42%和0.29%;SVR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R ~2最小,RMSE和MAE较大,分别为0.66、0.54%和0.40%。(3)以W1处理(按需灌溉)实测植株氮含量为训练集,采用BP、RF、Adaboost和SVR方法构建的模型对W0处理冬小麦植株氮含量迁移预测R ~2分别为0.75、0.72、0.72和0.66;以W0处理(自然状态)实测植株氮含量为训练集,BP、RF、Adaboost和SVR方法构建的模型对W1处理冬小麦植株氮含量迁移预测R ~2分别为0.51、0.69、0.61和0.45。【结论】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模型均表现出了较强的迁移预测能力,尤以RF和Adaboost方法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和迁移能力为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利  赵亚芳  张潘  王渭玲  于钦民  王伟东  王国兴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素是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氮也作为酶以及许多辅酶和辅基参与元素,并是某些植物激素或维生素的成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等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构成元素,参与光合、呼吸、能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张国印  李广敏  
采用多点氮肥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 NO_3~-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拔节期茎基部 NO_3~-浓度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直线增加。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与其收获期籽实产量密切相关,在土壤肥力高中低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应最高产量分别为 7639,6762,4241 kg/hm~2,最高产量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207,194,100 kg/hm~2,相应拔节期植株茎部的 NO_3~-含量分别为1600,1145,671 mg/kg,较好地显示了氮肥的丰缺临界浓度。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可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磊庆  刘锁云  胡廷会  李立军  刘景辉  
研究甜荞北旱生在内蒙古武川县(地处阴山北麓)不同氮、磷配施处理下赖氨酸和黄酮含量的变化,对于武川区域荞麦药用种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验于2010年6月在内蒙古武川县上秃亥乡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进行,试验设氮、磷2个因素,作随机区组设计。测定荞麦现蕾期,盛花期,成熟期3个时期,荞麦茎,叶黄酮含量以及荞麦籽粒中黄酮和赖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P6N8水平下,赖氨酸含量最高,达到120.14 mg/g,与对照相比增加了118.08%。在P8N8水平下,茎,叶黄酮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现蕾期分别减少了1.8%,2.7%;盛花期1.0%,8.6%;成熟期39.4%,12.7%。而荞麦籽粒,在P6N8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嘉  陈槐  鲜骏仁  何奕忻  刘建亮  杨丽芝  戚欢  李明  杨刚  
【目的】以绵阳市三台县川麦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药用成分和产量的影响,以探索高效的涪城麦冬增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4种施肥梯度,研究整个生长季内川麦冬的生长发育特征、药用成分和产量。【结果】7-9月是麦冬叶片生长最快的时期,8-10月主要是须根数快速增长时期,9月至次年3月是麦冬块根主要生长期。每667 m~2施肥量为75、50、25 kg时,产量分别为3428、2068、1956 kg/hm~2。比对照增加116.3%、30.7%、23.6%。随着施肥量增加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50 kg施肥量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麦冬多糖含量表现为7-12月,无明显变化,12月至次年3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同采收期黄酮含量表现为7-12月,含量较为稳定,波动范围不大。2017年1-3月,呈现递增趋势,并在3月达到整个生长季内的最高值。本实验中,50 kg施肥量条件下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产量最高的施肥量为75 kg。【结论】适当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但施肥量过多反而会使药用成分含量降低。但如何在提高产量的情况下增加药用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宫风秋  张莉  李志西  杜双奎  金杰  
为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传统荞麦制品营养成分含量及功能特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蒸、煮、烙、油炸和发酵等加工方式所得传统荞麦制品中的芦丁、槲皮素含量,对其制品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荞麦面粉加水调制成面团时,芦丁结构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槲皮素;传统荞麦制品中,槲皮素含量远高于芦丁含量;不同加工方式对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影响不同,发酵对荞麦中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大(苦荞面粉中的芦丁含量为6869.1 mg/kg,槲皮素未捡出;而苦荞醋中的芦丁含量为19.8 mg/kg,槲皮素含量为29.2 mg/kg),油炸次之,煮制对芦丁、槲皮素的影响最小;不同加工方式所得苦荞制品的甲醇提取物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顾亮亮  陈庆富  
为了探明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植株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异规律,筛选高黄酮、高γ-氨基丁酸的优异材料,培育新品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间接显色法对6省区40个收集系的金荞麦植株进行黄酮类物质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①叶平均黄酮含量为7.093%、变异幅度为3.1%~10.52%,其中,贵州贵阳A1-1-2、贵州遵义A8-11-1、贵阳花溪A8-9-2收集系的黄酮含量较高(>10%)。②叶GABA的平均含量为0.098%,变异幅度为0.068%~0.173%,其中,四川省康定县A4-5-2、云南大理A6-4-1收集系的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