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6)
- 2023(4210)
- 2022(3410)
- 2021(3193)
- 2020(2624)
- 2019(5583)
- 2018(5463)
- 2017(9996)
- 2016(5325)
- 2015(5695)
- 2014(5357)
- 2013(5321)
- 2012(4964)
- 2011(4562)
- 2010(4575)
- 2009(4363)
- 2008(4312)
- 2007(3858)
- 2006(3282)
- 2005(2932)
- 学科
- 济(22337)
- 经济(22321)
- 管理(13822)
- 业(11563)
- 企(9643)
- 企业(9643)
- 方法(9062)
- 数学(7877)
- 数学方法(7762)
- 学(7070)
- 农(5206)
- 中国(4954)
- 财(4861)
- 业经(4278)
- 贸(3947)
- 贸易(3946)
- 易(3869)
- 理论(3781)
- 务(3536)
- 财务(3531)
- 财务管理(3524)
- 环境(3511)
- 企业财务(3371)
- 农业(3280)
- 和(3260)
- 融(3140)
- 金融(3140)
- 生态(3106)
- 教育(3026)
- 森(2931)
- 机构
- 大学(75073)
- 学院(74760)
- 济(29585)
- 研究(29443)
- 经济(29022)
- 管理(25244)
- 理学(21684)
- 理学院(21419)
- 中国(21314)
- 管理学(20776)
- 管理学院(20645)
- 科学(19038)
- 京(17126)
- 所(15557)
- 研究所(14365)
- 农(13521)
- 财(13204)
- 业大(12716)
- 中心(12571)
- 院(12100)
- 北京(11508)
- 江(11130)
- 范(10875)
- 财经(10786)
- 师范(10775)
- 农业(10161)
- 经(9869)
- 研究院(9560)
- 经济学(9210)
- 师范大学(8765)
- 基金
- 项目(52771)
- 科学(40701)
- 基金(37686)
- 研究(37279)
- 家(34843)
- 国家(34593)
- 科学基金(28136)
- 社会(22735)
- 社会科(21471)
- 社会科学(21465)
- 省(20041)
- 自然(19131)
- 基金项目(19057)
- 自然科(18421)
- 自然科学(18410)
- 自然科学基金(18071)
- 划(17588)
- 教育(16930)
- 资助(16225)
- 编号(14327)
- 重点(12523)
- 发(11323)
- 成果(11275)
- 部(11030)
- 课题(10619)
- 科研(10467)
- 创(10262)
- 计划(10163)
- 国家社会(9715)
- 创新(9552)
共检索到112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牟智慧 杨广斌
荔波喀斯特森林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自2006年申遗以来,旅游人数逐年攀升,旅游收入不断增长,客流量逐渐逼近景区极限,如果管理调配不当,基础设施不到位,对遗产地的损害是不堪设想的。通过对该景区森林景观价值的评估,希望促进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采用国内外流行的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对荔波喀斯特森林景观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荔波喀斯特森林景观价值为127.28亿元,其中,使用价值为124.18亿元,非使用价值为3.10亿元,几乎是2011年荔波旅游收入(32.91亿元)的4倍。因此,应当充分意识到荔波喀斯特森林景区的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凌伯雄 霍斯佳 康永波 刘正威 孙克勤
2007年,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荔波喀斯特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本文简述了荔波喀斯特的独特价值,分析了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诸如旱涝、冰冻等自然灾害、喀斯特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从遗产资源综合管理的角度,对荔波喀斯特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使得我们的宝贵遗产能够世代相传、永续利用。
关键词:
贵州 荔波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 资源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玲 杨兆萍 陈学刚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俞国松 邓晓琪 冉景丞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彧宏
参照森林绿色核算体系,收集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市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从价值量以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量方面对森林生态效益进行核算。根据SEEA的森林账户经济指标,对张家界市基于森林的绿色GDP总值和净值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张家界市绿色GDP总值占当年GDP的比重为100.03%;绿色GDP净值占当年GDP的比重为97.86%,森林培育资产产出大于资产的耗减,说明森林对张家界市GDP的贡献总量是不断增加的。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森林 生态效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金华
本文以自然价值论为指导,提出自然遗产地多价值管理的命题,认为多价值管理是建立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制度保障的基础,自然遗产地管理应以"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作为管理对象,遵循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原则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以机构、机制和资金3个方面为重点就多价值管理制度安排提出具体要求。
关键词:
自然遗产地 多价值管理 制度安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军 李正 白中科 郭义强 邱杰 王国茹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结构,必然引起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变化,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保护研究尤其是在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能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土地整理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想是未来土地整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基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思想,探讨了土地整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要点,以贵州省荔波县板寨河头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农田斑块、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促进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专家将中国南方喀斯特比喻为"石漠化荒漠中的‘生态孤岛’",以揭示目前中国南方喀斯特系列世界自然遗产地正面临的石漠化威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袁道先在7月12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与修复"主题论坛上说,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景观之一,同时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表现为地表容易漏水,极度干旱;成土速率慢、土层极薄;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吕亚婷 古丽米·玛旦尼 朱怡婷
本文采用对景区游客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天山世界遗产地中的博格达遗产地(天山天池景区)的“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游客感知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内容效度检验来对比专家评价和公众评价的差异性问题。对天山天池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价值流失问题进行讨论,公众感知虽然不及专家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是公众感知对遗产地的教育传播、长期保护、价值追溯以及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突出的普遍价值 游客感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 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 /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 ,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 ,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 ;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 ,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 ,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基于国际上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准则和对生态旅游内涵的3项基本共识,即坚持资源保护底线、保障社区受益、兼顾效益公平,无疑自然遗产地所开发的旅游活动必须是生态旅游。但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不同,社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中的角色与功能稍有区别,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变化体现于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变化 ,不同恢复阶段各种组的优势地位不同 ,草本群落阶段与草灌过渡阶段 ,灌丛灌木阶段与灌乔过渡阶段 ,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与顶极群落阶段其居优势地位的种组分别为先锋种 ,次先锋种和过渡种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 ,种组替代规律是先锋种经次先锋种、过渡种最终被次顶极种和顶极种替代。随着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 ,群落高度 (0 6~ 16 9m)、盖度 (0 2 9~ 0 79)、显著度 (0 872 0~2 1 8981cm2 ·m- 2 )逐渐提高 ,而密度早期增大之后逐渐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艳
生态足迹概念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于1992年首先提出(Rees,1992)。1996年,Wackernagel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Wackernagel et al.,1996),进一步完善了William Rees的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概念及分析法提出后即受到环境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Wackernagel第一个利用生态足迹对旅游业进行分析(Wackernagel et al.,2000)。随后,有关旅游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旅游 生态生产性土地 武陵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年兴 林振山 黄震方 潘刚
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方兴未艾,但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论文以广泛的基础资料收集为前提,分析论证了自然遗产地保护的完整性原则,并对全球范围内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威胁因素进行了定量化统计评价。结合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状况,提出了中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 威胁 保护 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钠 于坤香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旅游经营者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的开发力度大,自然遗产地旅游经济发展异常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自然遗产地环境退化、资源破坏的严重后果。而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传统旅游业经济核算结果仅体现旅游经济的增长与否及尺度,而忽略了旅游经济增长同时的环境、资源损耗。现借用SEEA-2000框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环境经济核算的框架,经过重新整合,突出优质而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部分的环境资产类在自然遗产地旅游业中的生产性资产地位,将原SEEA-2000中拆分核算的5大部分、10大步骤整合为4大部分、9大步骤,并对其当前可操作性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指出,虽然目前详尽执行...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旅游业 环境经济核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