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4)
2023(7160)
2022(5381)
2021(4791)
2020(3991)
2019(8812)
2018(9011)
2017(16563)
2016(9384)
2015(10725)
2014(11318)
2013(10474)
2012(9314)
2011(8288)
2010(8358)
2009(7727)
2008(7552)
2007(7002)
2006(6247)
2005(5812)
作者
(29403)
(24096)
(24069)
(22918)
(15190)
(11491)
(11063)
(9539)
(9356)
(8593)
(8350)
(8221)
(7831)
(7782)
(7764)
(7529)
(7179)
(7106)
(7041)
(6892)
(6314)
(6036)
(6000)
(5585)
(5536)
(5521)
(5443)
(5304)
(5145)
(5041)
学科
(33701)
经济(33660)
管理(24742)
(21504)
(16945)
企业(16945)
中国(12825)
(11520)
(11237)
方法(11106)
(9587)
业经(9478)
(9370)
数学(9130)
(9092)
银行(9066)
数学方法(8964)
(8735)
(8555)
(8198)
金融(8191)
地方(7916)
农业(7569)
理论(6788)
体制(6672)
(6344)
(5566)
教育(5166)
(5154)
发展(5152)
机构
大学(129854)
学院(129836)
研究(49291)
(46073)
管理(45388)
经济(44783)
中国(38250)
理学(37703)
理学院(37250)
管理学(36361)
管理学院(36152)
科学(32724)
(29496)
(28039)
(26209)
研究所(23971)
(23298)
中心(22812)
业大(22285)
农业(22146)
(21842)
(18762)
北京(18385)
(18270)
师范(17991)
财经(17672)
技术(17109)
(17048)
(17035)
(15954)
基金
项目(88704)
科学(67705)
研究(63575)
基金(60796)
(55215)
国家(54761)
科学基金(44913)
社会(38096)
(36480)
社会科(35918)
社会科学(35906)
基金项目(31540)
(30693)
教育(28937)
自然(28716)
自然科(28028)
自然科学(28013)
自然科学基金(27450)
编号(26358)
资助(24287)
成果(22379)
重点(20717)
课题(19783)
(19524)
(18295)
(17624)
计划(17541)
科研(16758)
创新(16611)
科技(16237)
期刊
(55420)
经济(55420)
研究(38067)
中国(32411)
(26588)
学报(26357)
科学(21932)
大学(19296)
(18692)
教育(18367)
学学(18136)
农业(17905)
管理(16981)
(14428)
金融(14428)
技术(12232)
业经(9686)
(9548)
经济研究(8711)
财经(8585)
(7771)
(7439)
业大(7385)
问题(7307)
图书(7172)
科技(6930)
统计(6229)
农业大学(6211)
资源(6074)
职业(5878)
共检索到205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苏志珠  杨晓晖  刘文  鞠洪波  刘燕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尚武  王葆芳  朱灵益  王君厚  张玉贵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用,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或用数字影像在微机上用图像软件按象元水平解译遥感图像、制图。通过在三个不同气候区域的野外调查,验证利用遥感信息获取数据的可行性,证明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遥感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源  杨小鹏  陈翔舜  李玉霖  曲浩  彭雯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体系描述了荒漠化监测所需的信息要素和生态地理指标;社会经济体系主要评价了影响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孙保平  丁国栋  
根据荒漠化防治防重于治的思想 ,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的生态机制与预警原理结合 ,提出了荒漠化预警系统基本框架 ,即分析警素、诊断警情、寻找警源、辨识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 ,建立了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国栋  赵廷宁  范建友  杜华  
根据国内外有关荒漠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分析了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趋势 .以联合国荒漠化定义为背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通过对荒漠化基本内涵的分析 ,系统地提出了构建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并对荒漠化评价中关于植被的作用问题、“基准”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武  南忠仁  李保生  张勃  
通过对国内外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得 ,分级量化与准确性校验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认为目前荒漠化的分等定级有相当多的成分是用土地的绝对景观状态代替相对退化 ,影响了荒漠化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和防治效益的准确评估。土地退化生态基准初始面与终极面的恢复和确定 ,是建立规范科学指标体系的前提 ,由此提出了设计指标体系系统的三原则 :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对应的生态基准面决定不同指标体系的地带性原则 ;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传感器的分辨率决定不同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原则和以基于3S景观类型为核心指标的原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清河  孙保平  孙立达  
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明确荒漠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荒漠化指征、动态监测、评价及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上的应用前景,指出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是一项新兴研究项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  侯瑞霞  唐小明  
中国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积累了海量监测数据,迫切需要对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信息开展科学管理和高效应用。基于全国林业信息化架构,结合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设计思想,设计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体系"四横两纵"架构和系统开发多层框架,并针对监测数据时空特性分析和数据库构建策略,设计、整合并优化了荒漠化和沙化综合监测数据库,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为国家、省、县等不同管理层次全面掌握荒漠化和沙化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提供了实用的信息平台,进而为管理部门进行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决策提供了高效的多层次多尺度空间信息服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  侯瑞霞  唐小明  
我国定期开展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积累了海量监测数据,提取其动态变化信息以探索荒漠化和沙化演替规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现有动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动态分析解决方案和技术框架,通过支撑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构建技术,确保了多期监测海量多专题数据的可比性及其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利用全国第3期和第4期监测数据,基于组件式GIS多层架构建立了简易实用的动态分析程序系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分析技术有效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亚云  杨秀春  朱晓华  徐斌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遥感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小等优点,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逐渐成为土地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遥感数据源,综述了各类卫星遥感影像、影像的不同季相、波段和各类植被指数的选择等;讨论了土地荒漠化信息遥感提取的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遥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分析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多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手动分类结合的原因。最后,指出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综合指标与综合方法集成研究等发展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玉贵  刘华  
以覆盖科尔沁沙地13个旗县的6景TM影像为例,简介了以计算机屏幕解译这种技术路线制作卫星影像分类图的过程,论述了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荒漠化土地变化和作出环境发展趋势评估的潜力。指出对待盐渍化和沙化这两个问题,对不同区域应各有侧重,最后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分类原则,用土地单元、土地利用类型及附加特性注记地类的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承苍  凃军  
经近40年连续遥感监测发现,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与湿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2004与1966年相比,草地沙化面积增加52 898.4 hm2,增幅达586.7%,2005与1986年相比,沼泽湿地减少115 051.0 hm2,减幅达54.2%。这两种事实表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正在加剧。究其原因有:排干沼泽和牲畜超载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气候干暖趋势加剧了这一变化。若尔盖高原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部位,其土地荒漠化严重趋势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以完善体系、深化改革和增强吸引力为重心的内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切实保障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严格的针对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起着关键性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仲常,姚磊,袁宁,周颖  
目前国际通用的监测城市化进程的指标主要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该指标只笼统地反映了人的要素在城市的聚集状况,无法综合反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城市的聚集和幅射发展各阶段的状况,也无法反映城市经济圈内中心城区与圈层区域的要素聚集和扩散程度。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城市化进程的综合监测指标体系,对城市化演进阶段以及城市经济圈内圈层结构演进程度做出判定,为政府规划和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