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0)
2023(6720)
2022(5052)
2021(4638)
2020(3672)
2019(8044)
2018(8232)
2017(15368)
2016(8870)
2015(10092)
2014(10384)
2013(9617)
2012(9227)
2011(8191)
2010(8534)
2009(8051)
2008(8538)
2007(7833)
2006(7353)
2005(6934)
作者
(27634)
(23135)
(23108)
(22111)
(14891)
(11122)
(10409)
(8935)
(8854)
(8440)
(8139)
(7969)
(7603)
(7514)
(7509)
(7067)
(6846)
(6830)
(6763)
(6724)
(6061)
(5780)
(5711)
(5381)
(5296)
(5221)
(5190)
(5151)
(4918)
(4780)
学科
(36713)
经济(36658)
管理(25248)
(23780)
(19391)
企业(19391)
(12617)
方法(12331)
中国(12114)
业经(10076)
(9815)
数学(9637)
数学方法(9414)
(9250)
(9061)
农业(7861)
(7508)
地方(7459)
理论(6817)
(6483)
(6185)
贸易(6180)
(6032)
银行(6008)
(5977)
(5841)
金融(5840)
(5721)
体制(5709)
(5669)
机构
大学(135166)
学院(133158)
研究(50559)
(49657)
经济(48460)
管理(45104)
理学(38147)
理学院(37630)
中国(37609)
管理学(36597)
管理学院(36375)
科学(32431)
(30142)
(27034)
(26663)
研究所(24546)
(24520)
中心(22206)
(21941)
农业(20961)
业大(20605)
(20071)
师范(19839)
财经(19155)
北京(18997)
(18096)
(17357)
(17357)
师范大学(16063)
(15519)
基金
项目(85020)
科学(66279)
基金(61190)
研究(60878)
(54976)
国家(54522)
科学基金(45150)
社会(38382)
社会科(36101)
社会科学(36085)
(32577)
基金项目(31514)
自然(28856)
自然科(28197)
自然科学(28185)
教育(28148)
(28062)
自然科学基金(27674)
资助(24563)
编号(24435)
成果(21929)
重点(20057)
(18463)
(18365)
课题(17917)
(16621)
国家社会(16249)
科研(16002)
创新(15674)
(15633)
期刊
(62042)
经济(62042)
研究(40887)
中国(29468)
学报(26490)
(26462)
科学(23573)
大学(19881)
(19313)
学学(18587)
管理(17980)
教育(17930)
农业(17792)
(12761)
金融(12761)
技术(10698)
财经(10031)
业经(9515)
经济研究(9246)
(9218)
(8772)
(8726)
问题(8415)
业大(7392)
(7336)
图书(7306)
国际(7072)
世界(6771)
现代(6319)
农业大学(6225)
共检索到210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天琛  
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半干旱以及湿润土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趋势。土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荒漠化的程度惊人,大约有1/3的陆地、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全球日益加快,每年大约以5万到7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凯平  
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及其治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院顾凯平环境保护展,必须采取系统工程方法。一、用系统观点对我国荒漠化机理进行科学的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过程观点看,荒漠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一个极端。它是水土流失,降水减少,草场农田退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建法  宋湛谦  
本文介绍了用于荒漠化治理的主要有机高分子材料品种 ,讨论了它们在稳定沙土和吸水保水等方面的应用可能及问题 ,提出了新型沙土改良材料的研究开发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雷军  边彪  范菊萍  陆瑛  张虎  
为了达到治理荒漠化的目的,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在天然植被恢复和造林植被恢复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进行生物活性剂和固沙剂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活性剂Frisol A、Frisol F最适使用量分别为100 g/m2、120 g/m2。单独使用生物活性剂或同固沙剂Frisol S混合使用,对荒漠天然植被恢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样方内株数、植被盖度、生物量、当年高度分别较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运用生物活性剂,使柽柳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89.9%,沙枣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4.9%,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4.1%和10.4%;柽柳的当年平均生长量、单株生根量都是未使用活性剂的2倍以上;沙枣的当年平均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书兵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科研单位纵向封闭的状态开始被打破,科研生产之间直接循环的体系正在建立。这时,科技的发展问题已不局限于科技本身,它还受许多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应用科学和技术开发方面更是如此。前几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一、当前科技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树文  
一、企业持续成长中的阶段特征及其主要矛盾企业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跟生命体一样,有其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吕政  
目前,我国仍然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研究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解决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志清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的水蚀荒漠化是我国南方花岗岩丘陵地区的一个典型代表,严重的水蚀荒漠化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在自然因素方面,一方面由于地表物质主要由风化强烈的花岗岩组成,为水蚀荒漠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丰沛且集中的降水增加了水蚀荒漠化的强度;在社会因素方面,人口剧增加大了对土地的压力,几次大规模乱砍滥伐又使植被大量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采取了科学试验研究与群众治理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开展了水蚀荒漠化的防治工作,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新荣  张景光  李玉俊  石庆辉  刘新民  
采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1987~1997年物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我国主要荒漠灌木种在该地区的物候学特征,并分析了与温度、降水、光照、风速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均温与光照是这些灌木主要物候期的主导因子。通过聚类分析确立了3个萌动期物候类型、3个展叶期物候类型和4个开花期物候类型。研究结果对荒漠化地区人工植被建设和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飞  
近海渔汛消失甚至无鱼可捕等渔场荒漠化成为社会焦点。本文在构建渔业资源衰退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渔场荒漠化现状,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理方向。研究表明:(1)捕捞产量与增量是渔业资源状态的关键,当产量大于增量时渔场呈荒漠化趋势;(2) 1978—2016年,近海渔场荒漠化趋势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近海捕捞量大于可捕量约59%;(3)捕捞强度和生境破坏是渔场荒漠化的主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现有治理政策依赖行政和缺乏激励相容机制,不能激发捕捞主体维护资源的集体行动和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的囚徒困境;(4)应从产权、渔民与社区视角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对现有唯利维坦式治理政策形成有益补充,从而扩大渔业资源增量和降低捕捞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立华  杨爱华  
基于对中国西北七县的调查和文献整合分析,研究发现科技治理在荒漠化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治理所需要的三种最重要的知识依次是:有关荒漠化与沙尘暴的一般科技知识、对当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的具体知识、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四种最重要的学者型群体依次是:治沙站工作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其他各种技术人员、各种专家教授和研究人员等。要解决当前科技治理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加强科技研究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科技利用效益与推广价值,建立更好的科技推广机制,提高科技研究水平,加强专家学者等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并提高对当地民众和当地知识的尊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东娥  
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荒漠化治理要确立保护环境与农牧民生存需求和增加收入愿望相结合的新的治理思路,构建多元化的治理开发主体,大力引进现代企业运作方式,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