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8)
- 2023(5119)
- 2022(3567)
- 2021(3193)
- 2020(2541)
- 2019(5467)
- 2018(5692)
- 2017(10450)
- 2016(6141)
- 2015(6876)
- 2014(7212)
- 2013(6720)
- 2012(5851)
- 2011(5226)
- 2010(5067)
- 2009(4736)
- 2008(4670)
- 2007(4154)
- 2006(3807)
- 2005(3664)
- 学科
- 济(24767)
- 经济(24749)
- 管理(12996)
- 业(12789)
- 学(9381)
- 农(8861)
- 企(8805)
- 企业(8805)
- 中国(8768)
- 土地(7932)
- 方法(7157)
- 业经(6382)
- 数学(6141)
- 数学方法(6052)
- 农业(6028)
- 发(5586)
- 地方(4985)
- 财(4489)
- 问题(4427)
- 发展(4423)
- 展(4324)
- 制(4218)
- 经济学(4119)
- 产业(3949)
- 壤(3796)
- 土壤(3783)
- 体(3711)
- 城市(3649)
- 信息(3539)
- 理论(3492)
- 机构
- 大学(86401)
- 学院(86390)
- 研究(35458)
- 济(29838)
- 经济(29117)
- 管理(27248)
- 中国(26213)
- 科学(25375)
- 农(23999)
- 理学(22970)
- 理学院(22637)
- 管理学(21761)
- 管理学院(21635)
- 京(20419)
- 所(19712)
- 农业(19258)
- 研究所(18319)
- 业大(18201)
- 中心(15936)
- 江(14377)
- 院(13549)
- 财(13382)
- 省(13034)
- 北京(12680)
- 农业大学(12477)
- 范(12087)
- 科学院(11909)
- 师范(11906)
- 室(11013)
- 州(10997)
- 基金
- 项目(61996)
- 科学(47098)
- 基金(43729)
- 家(41640)
- 国家(41379)
- 研究(40427)
- 科学基金(33100)
- 省(24378)
- 社会(24323)
- 社会科(22910)
- 社会科学(22904)
- 自然(22844)
- 基金项目(22622)
- 自然科(22266)
- 自然科学(22259)
- 自然科学基金(21800)
- 划(21789)
- 教育(17934)
- 资助(17305)
- 编号(15544)
- 重点(15177)
- 发(14115)
- 计划(13737)
- 科技(13050)
- 成果(12710)
- 部(12578)
- 科研(12297)
- 创(12070)
- 课题(11970)
- 创新(11500)
共检索到131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志海 白黎娜 王琫瑜 李增元 李晓松 王玉魁
在对2个荒漠化典型区土壤采样、化验分析和光谱测量的基础上,分析荒漠化土地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土壤有机质的光谱敏感范围,构建多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地土壤具独特的波浪型光谱曲线,其主要特点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的500~900nm光谱范围存在一个明显的弓形突起区,其对提取土壤有机质信息有实际意义;相关分析发现,在中心波长分别为600和830nm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光谱范围分别存在1个有机质光谱敏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波长588nm处的反射光谱对数lgR588和反射光谱倒数1/R588以及波长835nm处的反射光谱倒数的导数(1/R835)'和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军亮 蒋建军 周生路 徐军 蔡海良 张春耀
目的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有机质光谱规律及对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为土壤肥力测定和评价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SD FieldSpec Pro地物光谱仪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测量。通过对获取的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倒数、导数、对数和标准化比值变换,运用统计单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511 nm波长为诊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波段,采用450~750 nm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均值对507~516 nm敏感范围反射率均值进行标准化比值处理后获得的有机质诊断指数(OII)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精度较高,它们存在着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有机质诊断指数(OII)...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艳丽 白由路 杨俐苹 王红娟
【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特征,利用高光谱技术对有机质(OM)含量进行定量化反演为土壤信息化管理和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方法】利用ASD2500高光谱仪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风干土壤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区域范围土壤光谱反射率曲线形状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特点,并针对东北地区以黑土为主的土样光谱反射率不同变换形式与有机质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土的光谱曲线与其它土壤类型的光谱曲线在形状上有很大差异,即在600~900nm附近,以黑龙江土样为代表的东北黑土表现为直缓上升,而河南和山东的潮土则表现为曲陡上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关键词:
光谱 有机质 模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雪梅 章海亮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和不同建模方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速效P含量。【方法】分别采集江西不同地区的土样240个,采集土壤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以对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6个主成分(PCs)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模得到的6个潜在变量(LVs),分别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偏最小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输入变量,共建立6个模型,分别为主成分回归(PCR)、PLSR、BPNN-PCs、BPNN-LVs、LS-SVM-PCs和LS-SVM-LVs,并对这些建模方法预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P含量的结果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最佳模型。【结果】在预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P含量时,L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邵文 沈强 夏可 胡青青 张世文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矿业复垦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估测方法,为矿业复垦土壤质量快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湖北省某矿业复垦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复垦土壤光谱反射率进行了3种光谱变换;以全波段和显著性波段(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通过P=0.05检验)为2种建模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以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3种方法,建立并优化遴选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并基于优化模型进行算术平均值二次估测。【结果】对于PLSR与SVM模型,采用显著性波段建模R~2和RPD整体上更高,而RFR模型采用全波段建模R~2和RPD较高;基于显著性波段建立的一阶微分PLSR模型稳定性与预测能力最好,R~2和RPD分别为0.77和2.14;与传统的单一模型相比,采用算术平均值二次估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估测精度,尤其是标准正态变换方式下提升空间更大,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与预测能力。【结论】建模数据的选取是影响模型精度的重要因素;对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变换后,可以使模型拥有更好的估测效果;基于优化模型耦合算术平均的二次估测模型较单一模型效果更佳,在标准正态形式下的PLSR(全波段)+RFR(全波段)模型反演效果相对较好。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有机质 反演模型 显著性波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文 赵小敏 郭熙 叶英聪 孙小香 匡丽花
【目的】探讨组合模型在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算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山地红壤光谱的全波段(400~2 450 nm)研究范围,选择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BP神经网络(BP)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SVMR)3种单一高光谱估测模型,分别获得预测结果,并重构预测结果数据,以绝对误差和最小为目标,计算固定权重与不固定权重两种组合模型的权重值,并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法建立组合模型,探讨不同赋权方法与是否重构数据条件下的最优组合模型。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预测偏差比(RPD)和决定系数(R2)评价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精度。【结果】单一预测模型中的SVMR估测精度最高,验证决定系数(R2)为0.64,均方根误差为9.76 g·kg-1,测定值标准差与标准预测误差的比值为1.67;在组合模型数据不重构的条件下,不定权组合模型要优于定权组合模型;在组合模型数据重构的条件下,定权组合模型要略优于不定权组合模型,估测精度相差不大;最优模型是数据重构定权组合模型,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2)为0.87,均方根误差为7.91 g·kg-1,测定值标准差与标准预测误差的比值为2.06;组合模型验证精度优于单一模型,说明利用RBF组合模型估算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是可行的。【结论】对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估测而言,单一模型具有操作简单、运算速度快等特点,因而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但组合模型能较大限度地利用各种预测样本信息,从而能有效减少应用单一模型时所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山地红壤有机质含量的估测精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锡梅 兰安军 易兴松 张吟 李洋 秦志佳
【目的】利用高光谱数据定量反演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喀斯特地区快速、大范围、实时地监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方法】利用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和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别获取土壤光谱数据,基于原始光谱反射率和不同光谱变换数据,分析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2种数据源都可以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其中,基于ASD光谱一阶微分变换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验证集决定系数(Rv~2)为0.910,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68;基于GS光谱二阶微分变换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验证集Rv~2为0.772,RPD为1.49。【结论】ASD光谱与GS光谱建模预测精度相差较大,ASD光谱客观条件影响较小、光谱波段更宽、光谱分辨率更高,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低空无人机获取的GS光谱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高光谱 土壤有机质 喀斯特 偏最小二乘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化刚 王丹阳 马斯琦 潘剑君 李兆富
【目的】探究土壤有机质和盐分的光谱响应,分析不同盐分含量对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的影响,建立快速、有效的盐渍土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粉质壤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盐分含量将土壤样本分为非盐(SA)、轻度(SB)、中度(SC)和重度(SD)4组,分别进行室内高光谱测量;其次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土壤有机质和盐分光谱响应程度;进而对原始光谱(raw spectral reflectance,R)进行一阶微分(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连续统去除(continuous statistical removal,CR)、对数(logarithmic,Log)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ication scatter correction,MSC)4种变换;最后分别基于盐渍土的4组样本结合4种变换光谱构建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machine,SVR)3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土壤有机质和盐分在400—900 nm范围内光谱响应程度显著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二者的敏感波段存在重叠;通过划分不同盐渍度分组建模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预测精度,且随着盐分含量增加,模型的预测精度下降,FD处理更能突出光谱特征差异,提高有机质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对比3种模型结果,利用FD处理结合SVR建立土壤有机质预测模型精度最高,最优结果建模集和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2为0.86、0.82,均方根误差RMSE为2.71、2.96 g·kg~(-1),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42。【结论】土壤盐分与有机质在可见光波段附近(400—900 nm)的敏感波段存在重叠,通过划分不同盐渍度能够有效提高有机质预测模型精度。
关键词:
盐渍土 有机质 光谱响应 高光谱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南锋 朱洪芬 毕如田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丘陵地多、地形复杂、有机质含量低、采样困难以及因采煤活动引起大面积土地损毁等问题,在土地复垦与综合整治过程中,为快速定量监测与评估复垦农田土壤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以山西省襄垣县复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由北向南土地损毁中间条带状区域采集样品152个,进行室内土壤农化分析、光谱测定,运用Par Les 3.1软件对光谱曲线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ication scatter correction,msc)、基线偏移(baseLine offset correction,boc)和savitzky-GoLay fiLter平滑去噪预处理。对土壤原始光谱反射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壑 陈瀚阅 邢世和 张黎明 董新宇
为了探究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卫星影像光谱间的关系,确定土壤有机质的光谱特征,构建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模型.利用Hyperion高光谱卫星影像和福建省三明市80个土壤调查样点分析数据,对土壤有机质与光谱指数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在提取特征光谱指数的基础上,分别基于敏感波段和特征指数建立线性模型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Hyperion高光谱782.95813.48 nm波段具有良好的响应能力;反射率的一阶导数所建立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其R2为0.777,RMSE为5.31,验证模型有机质实测值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郑国华 李丽 陈洁 胡飞飞
结合新疆不同区域和不同土壤类型,首次在本科生的教学实验环节中引入了土壤有机质含量、颗粒度以及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分析实验的综合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壤的思想意识,同时学会和掌握利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简易比重计法表征土壤颗粒、用乙酸铵缓冲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的方法和原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娟娟 田永超 姚霞 曹卫星 马新明 朱艳
基于高光谱(350~2 500 nm)数据,研究了我国中、东部地区5种主要类型土壤全氮含量与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构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BP神经网络(BPNN)和特征光谱指数的土壤全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以500~900 nm、1 350~1 490 nm区域波段反射率经Norris滤波平滑后的一阶导数光谱为基础,构建的基于PLS和BPNN的土壤全氮含量估算模型精度较高,建模决定系数分别为0.81和0.98;独立观测资料检验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81和0.93,均方根误差RMSE为0.219 g.kg-1和0.149 g.kg-1,相对分析误差RPD为2.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威 郜允兵 刘玉 邢世和
基于测土配方采样点调查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构建常规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面状数据;基于此,采用面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估测北京大兴区南部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采用验证图斑的点数据和面数据形式进行精度评价,进而探寻基于面数据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优估测方法。结果表明,面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对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估测效果具有一致性,但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的平滑作用较弱,且单次随机模拟的局部特征变化更突出;点验证和面验证的相关系数与一致性系数表明,面克里格法和序贯高斯条件模拟法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帅 刘烁然 王寅 夏晨真 焉莉 冯国忠 高强
【目的】明确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状况及其分布差异,为区域作物合理施硫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 8 种主要土壤类型的 232 个表层(0—20 cm)土壤样品,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有效硫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类型土壤有效硫含量差异,并建立土壤有效硫和有机质、全氮的相关关系。【结果】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 5.8—40.7 mg·kg~(-1),均值为 18.1 mg·kg~(-1),所有样本中缺硫和潜在缺硫的比例分别为 27.2%和 20.7%。空间分布上,土壤有效硫含量总体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趋势,相应的缺硫发生率自东向西逐渐上升。东、中、西三大生态区的土壤有效硫含量均值(缺硫或潜在缺硫发生率)分别为 22.3 mg·kg~(-1)(24.2%)、18.1 mg·kg~(-1)(40.0%)和 14.3 mg·kg~(-1)(75.6%)。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山区的白浆土、暗棕壤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 22.1 和 22.0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分别占 15.2%和 28.3%;中部半湿润平原区的黑土、冲积土和草甸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 18.8、17.1 和 16.2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样本占比分别为 37.9%、63.5%和 55.5%;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的黑钙土、风沙土和盐碱土有效硫含量均值分别为 11.9、14.0 和 13.9 mg·kg~(-1),缺硫或潜在缺硫风险较高,分别占比 73.6%、73.3%和 75.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随着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土壤有效硫含量也随之提升。【结论】吉林省旱地土壤有效硫含量在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硫素缺乏现象也较为普遍,47.9%的土壤样本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风沙土、盐碱土和黑钙土缺硫风险较高,在土壤培肥和作物管理中应注重硫素的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