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5)
2023(9389)
2022(7213)
2021(6670)
2020(5686)
2019(12658)
2018(12980)
2017(24228)
2016(13238)
2015(15471)
2014(15601)
2013(15135)
2012(13608)
2011(12116)
2010(12349)
2009(11648)
2008(11821)
2007(10975)
2006(10073)
2005(9459)
作者
(41855)
(34392)
(34293)
(32245)
(22026)
(16147)
(15842)
(13339)
(13229)
(12615)
(11778)
(11730)
(11145)
(11130)
(10871)
(10699)
(10337)
(10297)
(10112)
(9951)
(8665)
(8616)
(8502)
(7979)
(7939)
(7770)
(7672)
(7668)
(7266)
(6915)
学科
管理(48149)
(45093)
经济(45041)
(43215)
(35142)
企业(35142)
方法(18327)
(16902)
中国(15827)
(14715)
数学(14284)
数学方法(13983)
业经(13578)
(12916)
(12734)
(12552)
银行(12521)
(12026)
财务(11978)
财务管理(11938)
(11814)
企业财务(11345)
理论(10667)
(10113)
金融(10112)
(9014)
农业(8591)
(8570)
工作(8412)
地方(8410)
机构
大学(188711)
学院(185560)
管理(72111)
(65271)
研究(64772)
经济(63251)
理学(58553)
理学院(57887)
管理学(56618)
管理学院(56265)
中国(54723)
(43491)
科学(42722)
(35404)
(35067)
(34378)
中心(31742)
(31535)
研究所(30978)
业大(29312)
农业(27800)
北京(27704)
财经(26145)
(25671)
(24058)
(23697)
(23679)
(23636)
师范(23298)
技术(22663)
基金
项目(120671)
科学(92495)
基金(85523)
研究(84899)
(77190)
国家(76590)
科学基金(64215)
社会(50658)
社会科(47836)
社会科学(47819)
(46781)
基金项目(44266)
自然(43391)
自然科(42383)
自然科学(42366)
自然科学基金(41630)
(40117)
教育(38189)
编号(35680)
资助(35432)
成果(30893)
重点(27771)
(25156)
(24932)
课题(24329)
(23999)
计划(23331)
项目编号(23326)
科研(23298)
创新(22578)
期刊
(79276)
经济(79276)
研究(52625)
中国(46625)
学报(35694)
(31356)
管理(31033)
(30982)
科学(29977)
大学(26224)
学学(24051)
(21879)
金融(21879)
教育(20958)
农业(20779)
图书(19456)
技术(18021)
书馆(13857)
图书馆(13857)
(13151)
财经(12996)
经济研究(12175)
业经(11803)
(11265)
情报(11254)
会计(10454)
(10204)
理论(9839)
财会(9553)
问题(9473)
共检索到305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  侯瑞霞  唐小明  
中国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体系积累了海量监测数据,迫切需要对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信息开展科学管理和高效应用。基于全国林业信息化架构,结合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设计思想,设计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体系"四横两纵"架构和系统开发多层框架,并针对监测数据时空特性分析和数据库构建策略,设计、整合并优化了荒漠化和沙化综合监测数据库,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信息管理与应用服务系统,为国家、省、县等不同管理层次全面掌握荒漠化和沙化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提供了实用的信息平台,进而为管理部门进行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决策提供了高效的多层次多尺度空间信息服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  侯瑞霞  唐小明  
我国定期开展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积累了海量监测数据,提取其动态变化信息以探索荒漠化和沙化演替规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现有动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动态分析解决方案和技术框架,通过支撑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构建技术,确保了多期监测海量多专题数据的可比性及其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利用全国第3期和第4期监测数据,基于组件式GIS多层架构建立了简易实用的动态分析程序系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分析技术有效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苏志珠  杨晓晖  刘文  鞠洪波  刘燕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亚云  杨秀春  朱晓华  徐斌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遥感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小等优点,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逐渐成为土地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遥感数据源,综述了各类卫星遥感影像、影像的不同季相、波段和各类植被指数的选择等;讨论了土地荒漠化信息遥感提取的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遥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分析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多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手动分类结合的原因。最后,指出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综合指标与综合方法集成研究等发展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玉贵  刘华  
以覆盖科尔沁沙地13个旗县的6景TM影像为例,简介了以计算机屏幕解译这种技术路线制作卫星影像分类图的过程,论述了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荒漠化土地变化和作出环境发展趋势评估的潜力。指出对待盐渍化和沙化这两个问题,对不同区域应各有侧重,最后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分类原则,用土地单元、土地利用类型及附加特性注记地类的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清河  孙保平  孙立达  
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明确荒漠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荒漠化指征、动态监测、评价及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上的应用前景,指出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是一项新兴研究项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尚武  王葆芳  朱灵益  王君厚  张玉贵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用,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或用数字影像在微机上用图像软件按象元水平解译遥感图像、制图。通过在三个不同气候区域的野外调查,验证利用遥感信息获取数据的可行性,证明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遥感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承苍  凃军  
经近40年连续遥感监测发现,四川省若尔盖高原草地沙化与湿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2004与1966年相比,草地沙化面积增加52 898.4 hm2,增幅达586.7%,2005与1986年相比,沼泽湿地减少115 051.0 hm2,减幅达54.2%。这两种事实表明,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正在加剧。究其原因有:排干沼泽和牲畜超载等人为因素是主要原因,气候干暖趋势加剧了这一变化。若尔盖高原处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部位,其土地荒漠化严重趋势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源  杨小鹏  陈翔舜  李玉霖  曲浩  彭雯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体系描述了荒漠化监测所需的信息要素和生态地理指标;社会经济体系主要评价了影响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文科  蔡体久  琚存勇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东北部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RS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定量估测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到影响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主要指标(因子)。在对荒漠化程度量化分级后,建立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2个重要指标为影响因子的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模型,实现区域性荒漠化程度的定量估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宝林  周成虎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东缘。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堪忧。气候因素是荒漠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是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最好的沙区 ,但目前对于区域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气候因素影响方面的研究未开展系统的工作。论文系统分析了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影响荒漠化的现代气候因素特点 ,探讨了在较好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沙地的可能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力小  宋豫秦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三种生产”理论 ,对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人地系统进行了解析 ,指出人口生产的膨胀、物质生产的低效率和环境生产的萎缩 ,以及由此造成的三种生产系统之间支撑与制约机制的破坏 ,是导致我国北方荒漠化不断扩展的根本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 :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