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44)
2023(13128)
2022(10847)
2021(10121)
2020(8433)
2019(19311)
2018(19494)
2017(37371)
2016(20793)
2015(23517)
2014(24009)
2013(23288)
2012(21255)
2011(19036)
2010(19282)
2009(18015)
2008(16525)
2007(14234)
2006(12418)
2005(10931)
作者
(60995)
(50310)
(49939)
(47646)
(32006)
(24035)
(22746)
(19885)
(19225)
(17881)
(17252)
(16901)
(16009)
(16001)
(15560)
(15547)
(15033)
(15003)
(14414)
(14294)
(12606)
(12460)
(12232)
(11480)
(11308)
(11202)
(11201)
(11038)
(10215)
(10047)
学科
(78642)
经济(78548)
管理(58546)
(54235)
(45010)
企业(45010)
方法(34495)
数学(29264)
数学方法(28920)
中国(22916)
(22522)
(19623)
(19564)
业经(18875)
地方(16386)
(15936)
理论(14919)
农业(14889)
(13297)
(13023)
金融(13015)
(13000)
银行(12951)
(12791)
贸易(12785)
(12418)
(12380)
(12378)
(12353)
技术(12319)
机构
大学(291485)
学院(289554)
管理(113880)
(108336)
经济(105753)
研究(99028)
理学(98458)
理学院(97349)
管理学(95541)
管理学院(95034)
中国(72282)
科学(64050)
(63343)
(50273)
(50020)
(49852)
研究所(46168)
业大(45724)
中心(44019)
(42420)
财经(40082)
北京(39766)
(39704)
农业(39333)
师范(39268)
(36552)
(36417)
(34557)
技术(32692)
师范大学(31691)
基金
项目(202536)
科学(157530)
研究(148123)
基金(144539)
(126937)
国家(125848)
科学基金(106900)
社会(90400)
社会科(85401)
社会科学(85379)
(79819)
基金项目(77020)
自然(70124)
自然科(68416)
自然科学(68396)
教育(67847)
(67404)
自然科学基金(67123)
编号(61510)
资助(59020)
成果(50616)
重点(45304)
(43704)
课题(42840)
(42732)
(41647)
创新(38782)
科研(38639)
项目编号(37956)
大学(37267)
期刊
(119318)
经济(119318)
研究(84802)
中国(56201)
学报(50294)
(46104)
科学(44768)
管理(41421)
大学(37338)
(36990)
教育(36841)
学学(34929)
农业(31953)
技术(25039)
(23749)
金融(23749)
业经(20191)
财经(18775)
经济研究(18739)
图书(17317)
(16209)
(15940)
问题(15912)
科技(14726)
理论(14305)
(14289)
实践(13278)
(13278)
业大(13176)
现代(13143)
共检索到421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孙保平  丁国栋  
根据荒漠化防治防重于治的思想 ,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的生态机制与预警原理结合 ,提出了荒漠化预警系统基本框架 ,即分析警素、诊断警情、寻找警源、辨识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 ,建立了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苏志珠  杨晓晖  刘文  鞠洪波  刘燕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李春平  冶民生  孙保平  丁国栋  
以防为主的荒漠化防治策略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基本出发点 .从区域综合预警的角度 ,按照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的预警程序 ,阐述了预警思想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建立了包括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度、荒漠化发生的危险度评价的荒漠化危害预警模型 .荒漠化危害预警评价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核心环节 ,它是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前提 ,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成败 .生态脆弱度评价模型尤其适用于中小尺度预警评价 .建立普遍适用的荒漠化评价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武  南忠仁  李保生  张勃  
通过对国内外指标体系在指标选取与数据获得 ,分级量化与准确性校验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 ,认为目前荒漠化的分等定级有相当多的成分是用土地的绝对景观状态代替相对退化 ,影响了荒漠化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和防治效益的准确评估。土地退化生态基准初始面与终极面的恢复和确定 ,是建立规范科学指标体系的前提 ,由此提出了设计指标体系系统的三原则 :不同的生物气候带对应的生态基准面决定不同指标体系的地带性原则 ;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传感器的分辨率决定不同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原则和以基于3S景观类型为核心指标的原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国栋  赵廷宁  范建友  杜华  
根据国内外有关荒漠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分析了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未来研究趋势 .以联合国荒漠化定义为背景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通过对荒漠化基本内涵的分析 ,系统地提出了构建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方法 ,并对荒漠化评价中关于植被的作用问题、“基准”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尚武  王葆芳  朱灵益  王君厚  张玉贵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用,可以通过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或用数字影像在微机上用图像软件按象元水平解译遥感图像、制图。通过在三个不同气候区域的野外调查,验证利用遥感信息获取数据的可行性,证明沙质荒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遥感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源  杨小鹏  陈翔舜  李玉霖  曲浩  彭雯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体系描述了荒漠化监测所需的信息要素和生态地理指标;社会经济体系主要评价了影响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永荣  
荒漠化正威胁人类的生存!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据气象卫星送回的图片,青海省博大的江河源头、广阔的柴达木盆地、环湖地区的漫漫大漠,塔拉滩的滚滚黄沙像恶魔一样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一片片草原和农田,对不少村庄和住户的生存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本文阐述了研究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意义,介绍了国外金融危机预警研究简况;同时设计了一套金融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说明其应用范围和对其预警作用进行理论解释;最后,利用1997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和1994年墨西哥发生的金融危机对设计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检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殷克东  王冰  马景灏  
在界定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和分析风暴潮灾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指标体系;以东南沿海11次典型风暴潮灾害为例,通过熵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风暴潮灾害灾情做了综合评测并划分了灾情预警等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构建了风暴潮灾害经济预警模型,探索了预警指标与灾情之间的联系,并使用典型案例进行还原检验。经验证,本模型是可行的,这为我国风暴潮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 :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天琛  
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半干旱以及湿润土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趋势。土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荒漠化的程度惊人,大约有1/3的陆地、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全球日益加快,每年大约以5万到7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国  张纯歌  
环境、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国家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中国西部发展的主要问题—荒漠化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提出了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贫穷与落后的观点。总结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一步提出了治理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是以教育为根本,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