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9)
- 2023(5019)
- 2022(3657)
- 2021(3051)
- 2020(2560)
- 2019(5634)
- 2018(5868)
- 2017(11123)
- 2016(6330)
- 2015(7281)
- 2014(7703)
- 2013(7433)
- 2012(6572)
- 2011(5895)
- 2010(6394)
- 2009(6521)
- 2008(5408)
- 2007(4734)
- 2006(4283)
- 2005(3981)
- 学科
- 济(29152)
- 经济(29128)
- 管理(17504)
- 业(16931)
- 企(13703)
- 企业(13703)
- 方法(12097)
- 数学(10329)
- 数学方法(10070)
- 中国(9096)
- 农(8356)
- 业经(7375)
- 学(6446)
- 地方(6247)
- 财(5919)
- 农业(5761)
- 发(5389)
- 融(4872)
- 金融(4872)
- 制(4858)
- 理论(4699)
- 和(4431)
- 发展(4426)
- 展(4418)
- 策(4381)
- 银(4268)
- 银行(4259)
- 产业(4102)
- 行(4033)
- 环境(4031)
- 机构
- 大学(94259)
- 学院(94080)
- 济(36377)
- 经济(35526)
- 管理(35390)
- 研究(33339)
- 理学(29972)
- 理学院(29653)
- 管理学(28844)
- 管理学院(28713)
- 中国(25384)
- 科学(22133)
- 京(20900)
- 所(17555)
- 农(16709)
- 财(16114)
- 研究所(16076)
- 中心(14960)
- 业大(14843)
- 江(14697)
- 北京(13170)
- 农业(13032)
- 范(13008)
- 师范(12889)
- 财经(12874)
- 院(12397)
- 州(11592)
- 经(11573)
- 经济学(10884)
- 技术(10566)
- 基金
- 项目(63501)
- 科学(49585)
- 研究(45127)
- 基金(44878)
- 家(39521)
- 国家(39231)
- 科学基金(33508)
- 社会(28293)
- 社会科(26839)
- 社会科学(26828)
- 省(25513)
- 基金项目(23005)
- 自然(21568)
- 划(21333)
- 自然科(21061)
- 自然科学(21053)
- 自然科学基金(20621)
- 教育(20435)
- 资助(18746)
- 编号(18410)
- 成果(15067)
- 重点(14644)
- 发(13863)
- 部(13297)
- 课题(13186)
- 创(12100)
- 科研(12084)
- 计划(11965)
- 国家社会(11782)
- 创新(11437)
共检索到141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李春平 冶民生 孙保平 丁国栋
以防为主的荒漠化防治策略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基本出发点 .从区域综合预警的角度 ,按照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的预警程序 ,阐述了预警思想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 ,建立了包括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度、荒漠化发生的危险度评价的荒漠化危害预警模型 .荒漠化危害预警评价是荒漠化危害预警的核心环节 ,它是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的前提 ,直接关系到预警的成败 .生态脆弱度评价模型尤其适用于中小尺度预警评价 .建立普遍适用的荒漠化评价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关键词:
荒漠化 预警 原理 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文彬 谢春华 孙保平 丁国栋
根据荒漠化防治防重于治的思想 ,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的生态机制与预警原理结合 ,提出了荒漠化预警系统基本框架 ,即分析警素、诊断警情、寻找警源、辨识警兆、预报警度、排除警患 ,建立了荒漠化危害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
关键词:
荒漠化 预警 指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永荣
荒漠化正威胁人类的生存!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据气象卫星送回的图片,青海省博大的江河源头、广阔的柴达木盆地、环湖地区的漫漫大漠,塔拉滩的滚滚黄沙像恶魔一样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一片片草原和农田,对不少村庄和住户的生存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凯平
用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及其治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院顾凯平环境保护展,必须采取系统工程方法。一、用系统观点对我国荒漠化机理进行科学的研究从系统工程的过程观点看,荒漠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一个极端。它是水土流失,降水减少,草场农田退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苏志珠 杨晓晖 刘文 鞠洪波 刘燕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关键词:
荒漠化 监测与评价 指标体系 基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子飞
近海渔汛消失甚至无鱼可捕等渔场荒漠化成为社会焦点。本文在构建渔业资源衰退分析框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估渔场荒漠化现状,剖析其原因,并提出治理方向。研究表明:(1)捕捞产量与增量是渔业资源状态的关键,当产量大于增量时渔场呈荒漠化趋势;(2) 1978—2016年,近海渔场荒漠化趋势明显,处于超负荷状态,近海捕捞量大于可捕量约59%;(3)捕捞强度和生境破坏是渔场荒漠化的主要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现有治理政策依赖行政和缺乏激励相容机制,不能激发捕捞主体维护资源的集体行动和消除渔民竞争性捕捞的囚徒困境;(4)应从产权、渔民与社区视角构建激励相容机制,对现有唯利维坦式治理政策形成有益补充,从而扩大渔业资源增量和降低捕捞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体久 琚存勇
通过对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了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作为中间变量遥感估测荒漠化程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99和-0.624,线性关系显著,随着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用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定量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模型正确预报精度达到了85%,荒漠化程度预报误差不超过1个等级,可较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清河 孙保平 孙立达
进行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明确荒漠化概念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荒漠化指征、动态监测、评价及计算机的应用(如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章着重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上的应用前景,指出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是一项新兴研究项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 ,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 :50年代到 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 ;80年代以来 ,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 ,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 :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 ,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荒漠化 沙质荒漠化 农牧交错带 绿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天琛
土地荒漠化是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历经气候变异和各种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干旱、半干旱以及湿润土地的退化,土地的沙漠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趋势。土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土地荒漠化的程度惊人,大约有1/3的陆地、1/5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并且土地荒漠化的速度在全球日益加快,每年大约以5万到7万公顷的速度在扩展。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国 张纯歌
环境、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关乎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国家的问题。作者通过对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也是影响和制约中国西部发展的主要问题—荒漠化问题的学习和思考,提出了荒漠化加剧的根本原因是贫穷与落后的观点。总结荒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一步提出了治理荒漠化的基本途径是以教育为根本,以科技为主导,以经济为保障。
关键词:
荒漠化 治理 环境 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夏莹
地球荒漠化现象被称为"地球上的癌症",是全球生态治理问题中的难点。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相关地区大部分处于农牧交错带、草原牧业带、半干旱农业带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为了根治这一生态难题,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加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以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称赞。联合国在日前召开的第十七次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将中国荒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作为全球样本向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