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6)
2023(14002)
2022(12106)
2021(11305)
2020(9173)
2019(21320)
2018(21347)
2017(40723)
2016(22287)
2015(24956)
2014(25041)
2013(24833)
2012(23249)
2011(21023)
2010(21057)
2009(18941)
2008(18184)
2007(15846)
2006(14160)
2005(12540)
作者
(65255)
(54253)
(53668)
(50790)
(34455)
(25967)
(24366)
(21302)
(20586)
(19389)
(18573)
(18315)
(17242)
(17114)
(16602)
(16530)
(16159)
(16002)
(15427)
(15304)
(13468)
(13365)
(12974)
(12351)
(12103)
(12067)
(12066)
(11993)
(10921)
(10658)
学科
(92141)
经济(92052)
管理(60458)
(57860)
(45939)
企业(45939)
方法(35939)
数学(30580)
数学方法(30243)
中国(26932)
(26534)
地方(26146)
业经(21556)
(20600)
(19116)
农业(18177)
环境(16947)
(15762)
贸易(15745)
(15244)
(15152)
(15151)
技术(15093)
理论(14569)
(14225)
银行(14182)
(14087)
(14057)
金融(14053)
地方经济(13851)
机构
大学(310834)
学院(310735)
管理(121915)
(119447)
经济(116598)
研究(109481)
理学(104775)
理学院(103509)
管理学(101757)
管理学院(101208)
中国(81091)
科学(69962)
(68707)
(55924)
(54125)
(53022)
研究所(51046)
中心(49189)
业大(48605)
(46494)
(44335)
北京(44007)
师范(43930)
农业(42389)
财经(41998)
(40100)
(38488)
(38042)
师范大学(35537)
技术(34059)
基金
项目(213440)
科学(166516)
研究(157084)
基金(151529)
(132490)
国家(131300)
科学基金(111835)
社会(96119)
社会科(90884)
社会科学(90860)
(84639)
基金项目(81535)
自然(73101)
(71677)
自然科(71322)
自然科学(71304)
教育(70966)
自然科学基金(69965)
编号(65567)
资助(61383)
成果(52896)
(49626)
重点(47904)
(45605)
课题(45462)
(44303)
创新(41250)
科研(40408)
项目编号(39458)
发展(39346)
期刊
(138416)
经济(138416)
研究(93358)
中国(64601)
(49866)
学报(49823)
科学(46917)
管理(44625)
教育(39120)
(38122)
大学(36903)
农业(35253)
学学(34309)
技术(27591)
(27296)
金融(27296)
业经(24259)
经济研究(20817)
图书(19518)
财经(19080)
(18450)
问题(18185)
资源(16354)
(16172)
科技(15980)
理论(15180)
技术经济(14733)
现代(14548)
实践(14087)
(14087)
共检索到467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建丽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勒克  
绿州—荒漠交错带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带 ,由于其自然系统发育的先天不足 ,加上人类的开发活动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进一步加剧 ,已成为影响绿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于田绿洲为例 ,通过分析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开发利用现状 ,提出相应的交错带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和保护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灵芝  纪明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在遥感手段对图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特征为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具体表现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统计资料和调查数据,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治经济政策3个方面分析影响研究区LUCC的主要社会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于田县人口数量增长是研究区LUCC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牲畜头数的增长以及采樵量的变化。开荒和撂荒面积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也很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新国  刘秉儒  安慧  宋乃平  
为系统地比较贺兰山东麓荒漠-绿洲交错带扬黄新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退化防治的作用机制,提炼区域土地退化防治的一般模式,采用社区调查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园艺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限制性资源调集和分配、土壤理化性质改良等方面的作用。相对原生荒地对照,耕地(玉米/小麦套作)土壤养分和盐分发生表聚现象,园地(葡萄)40~60cm土层养分和盐分明显富集。菌草产业的资源调集能力巨大,菌菇废料有效养分含量高而均衡,但是全盐含量明显偏高。相对早期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葡萄和菌草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园艺村土地退化防治实践。葡萄产业代表了一种原位的土地适宜性利用推动土地退化防治的模式,而菌草产业代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文章通过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网络等调查,探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原因。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以新疆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域,2000、2005、2010年为时间段,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扩散因素,综合检验气候变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差异、族群及相邻效应等因素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空间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抚养比率、女性户主的家庭比例、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相邻关系是影响干旱区生计脆弱度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族群因素方面,维吾尔族对干旱区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更为适应。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乡村和城市、绿洲和荒漠等则表现出不同的生计脆弱度空间聚集状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睿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瓦哈甫·哈力克  张飞  江红南  何祺胜  
本研究以新疆典型干旱区于田绿洲为例,在提取各类LUCC空间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各个因子在LUCC过程中的相对影响力大小,同时也验证了在类似CA的土地单元空间转变模拟模型中常见空间因子选择的合理性。结果显示,在该研究中所预选的8类LUCC空间影响因子中,每一类因子与LUCC均具有较好的关联度。通过排关联序后发现,各个因子在不同尺度下影响力是不同的。最后,对剔除后所有入选因子的信息冗余性做了检查,发现各入选因子均能代表一种相对独立的LUCC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方法在LUCC空间模拟模型建立过程中可以提供因子的可靠性支持,同时避免了以往LUCC因子选择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晨   周建妤   姜群鸥   肖辉杰   辛智鸣  
沿黄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构建及优化对防治土地荒漠化、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磴口为研究区,分析2005—2020年磴口景观类型时空演变特征,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电路理论和水文分析法综合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利用重力模型和景观连接度指数判断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重要性,构建磴口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2005—2020年磴口主要植被景观中,耕地规模最大且持续扩张,草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林地则持续缩减;2)识别出重要草地生态源地8块,重要生态廊道99条和重要生态节点345个。以耕地和草地类型为主,均位于研究区中部和东南部;3)提取出需重点优化生态障碍点面积159.83 km~2,需重点优化生态夹点面积81.18 km~2,分别位于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区域;4)最后,从维持南部并扩大西北部生态源地规模、打通并优化重要林草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生态障碍点和生态夹点等多方面提出荒漠绿洲区景观格局优化建议。本研究可为荒漠绿洲区生态环境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裴欢  魏勇  房世峰  李迎家  
针对绿洲土地覆盖/利用特点,建立了反映绿洲荒漠化类型及特点的分类系统。对原始SPOT数据进行变换,提取NDVI、K-L、NDMI等14个特征波段,并利用波段的类间可分性进行了参与分类的最优波段选取。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和空间特性建立了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信息进行了提取。分类结果表明,风蚀荒漠化及盐碱化是吐鲁番主要的荒漠化类型。其中,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边缘及外围,2004年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05%;盐碱化土地及轻度、重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内部,三者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0%、7.58%和2.23%,吐鲁番盐碱化程度高于托克逊县,风湿荒漠化程度相反。本文提出的基于决策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鸣远  姚云峰  王林和  
额济纳荒漠绿洲生态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时期 ,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进程和人工绿洲建设的过程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荒漠河岸林植被退化、水质恶化等情况严重。本文通过对绿洲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的系统分析 ,以“以水定地”、“水土平衡”的生态考核原则对绿洲环境容量进行评价。并对绿洲开发利用作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额济纳荒漠绿洲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经济发展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智  师庆三  王涛  师庆东  常顺利  张履冰  
植被覆盖变化在新疆山地-绿洲-荒漠系统(MODS)共存、平衡演变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1982—2006年G IMMS/NDVI数据,提取新疆地区年最大植被覆盖指数(fvc),针对新疆MODS的基本格局,通过先地理分区再因海拔而异讨论,划分出山地、绿洲、荒漠子系统,对比分析不同分区不同子系统下fvc变化趋势、变率、变幅、变异性等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新疆植被覆盖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可分为1982—1995年的剧烈波动期和1996—2006年的相对平稳期,不同分区和子系统差异显著;在变幅和变异性上,东、南疆地区>北疆、伊犁地区,荒漠>山地>绿洲,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的地区;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聪慧  马彩虹  滑雨琪  杨航  刘园园  
【目的】探究荒漠绿洲三生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本文以1990—2020年黄河上游荒漠绿洲区——银川市为例,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当量因子的系数修订方法,建立了银川市与全国ESV当量因子的系数关系,分析了ESV对三生用地时空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在银川市三生用地中比例最高,但研究时段内有所降低,由1990年的69.49%下降为2020年的57.68%,同期,生产用地稳中有增,由28.54%提升为32.52%,生活用地扩张迅速,由2.37%提升为9.81%;生活用地动态度变化剧烈,生产用地与生态用地动态度渐趋平缓。(2)1990—2020年ESV总量增加了38423.65万元,生态用地质量提升对ESV的增加效应大于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扩张导致的ESV降低效应;结构上,调节服务对ESV的贡献最大且持续提升,比例从1990年的82.29%增为2020年的83.76%,其他服务比例均有所降低。(3)城市扩张、能源基地建设、移民迁入等因素是导致ESV下降的重要原因,导致城区、宁东能源基地和重点移民迁入区ESV降低;生态建设是ESV的提升主因,白芨滩自然保护区、黄河生态带核心区以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等区域的ESV增加明显。【结论】今后发展中,需要提升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的效率以降低其扩张速率,以降低挤占生态用地的压力,同时,需要持续改善生态用地质量,以促进荒漠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吉小敏  宁虎森  梁继业  罗青红  雷春英  
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维持脆弱生态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平茬复壮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以奇台县西北湾乡荒漠人工梭梭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试验和观测,系统研究不同平茬时间、平茬高度和平茬强度等不同处理方式下,研究区人工梭梭林木的枝条特征(枝长和枝粗)和成枝能力(新生枝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茬时间、强度和高度处理下梭梭成枝能力与枝长、枝粗的影响结果有所差异;就维持过渡带生态的作用而言,冬季处理的梭梭复壮效果要优于春季,100%平茬强度和60 cm平茬高度对梭梭更新复壮的综合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兵  崔向慧  包永红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海霞  韩国君  陈年来  黄得志  张正  张凯  
以陇椒2号和美国红为试验材料,在民勤荒漠绿洲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辣椒的耗水规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物量对调亏灌溉的响应。结果表明,辣椒耗水量与灌水量显著正相关,制干专用品种美国红的耗水量(434.63 mm)显著小于鲜食品种陇椒2号(482.10 mm)。两品种耗水强度均表现为结果盛期>定植—坐果期>结果末期,美国红3个时期各处理的平均耗水强度分别为4.30、3.89、2.82 mm/d,陇椒2号分别为4.85、4.03、3.57 mm/d。耗水模数表现为结果盛期>定植—坐果期>结果末期(结果盛期调亏处理除外),充分灌水条件下,两品种耗水模数相当,3个生育期分别约为46%、40%、14%,各生...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