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36)
2023(3449)
2022(2769)
2021(2478)
2020(1945)
2019(4394)
2018(4128)
2017(7232)
2016(4325)
2015(4665)
2014(4573)
2013(4568)
2012(4513)
2011(4049)
2010(3846)
2009(3444)
2008(3398)
2007(2755)
2006(2539)
2005(2258)
作者
(17460)
(15017)
(14746)
(13893)
(9253)
(7482)
(6413)
(5867)
(5704)
(5212)
(5192)
(5099)
(5049)
(5016)
(4848)
(4624)
(4547)
(4399)
(4341)
(4221)
(4146)
(3693)
(3638)
(3421)
(3338)
(3331)
(3290)
(3289)
(3230)
(3190)
学科
(15518)
经济(15508)
(10553)
管理(8203)
土地(7659)
(6315)
环境(6263)
地方(5448)
(4892)
(4092)
企业(4092)
经济学(4027)
方法(3929)
(3923)
土壤(3909)
资源(3699)
生态(3528)
数学(3421)
农业(3358)
数学方法(3355)
问题(3305)
中国(3286)
(3205)
(3086)
地方经济(2653)
规划(2559)
(2500)
业经(2492)
环境规划(2488)
技术(2266)
机构
学院(62330)
大学(61500)
研究(31184)
科学(25972)
(25395)
中国(21183)
农业(20661)
(18999)
业大(18794)
研究所(18202)
(17619)
经济(17151)
管理(17068)
(14813)
理学(14328)
理学院(14019)
(13913)
农业大学(13486)
管理学(13461)
(13443)
实验(13406)
管理学院(13384)
中心(13069)
实验室(12839)
资源(12541)
(12407)
重点(12251)
科学院(11602)
(11061)
环境(11030)
基金
项目(51464)
(37469)
科学(37296)
国家(37268)
基金(35484)
科学基金(27857)
研究(27266)
自然(22320)
自然科(21597)
自然科学(21581)
自然科学基金(21116)
(21033)
(19884)
基金项目(19261)
科技(15630)
计划(15141)
社会(14912)
社会科(14019)
社会科学(14008)
资助(14000)
重点(13670)
(12519)
专项(11405)
(11325)
科研(11064)
(10384)
教育(10289)
创新(10038)
(9703)
(9278)
期刊
学报(23913)
(22853)
(20158)
经济(20158)
科学(19099)
中国(15704)
大学(15373)
农业(15250)
学学(15234)
研究(12519)
(8948)
业大(7654)
林业(7419)
资源(7031)
农业大学(5899)
科技(5315)
自然(5245)
(5234)
管理(4880)
中国农业(4791)
国土(4701)
土地(4329)
(3939)
科技大(3917)
科技大学(3917)
自然科(3697)
自然科学(3697)
农林(3549)
(3549)
(3445)
共检索到90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富利  张勇勇  赵文智  
明确生长季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对于干旱区土壤碳循环研究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LI-COR 8100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区荒漠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地、绿洲农田、人工杨树(Populus gansuensis)林地生长季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分析3种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荒漠梭梭林地、绿洲农田、人工杨树林地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59、2.67和3.16μmol·(m2·s)–1。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月变化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共同影响,其中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用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均拟合较好,而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较复杂,呈二项式函数关系。生长季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呼吸日变化过程呈单峰曲线,主要受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涛  韩福贵  安富博  张裕年  郭树江  段晓峰  
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广泛分布的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灌丛沙堆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观测,研究灌丛沙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上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表现不同:生长初期和生长休眠期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是在生长旺盛期沙堆各部位日动态变化既有"单峰曲线"又有"双峰曲线";2)各部位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段不一致:生长初期峰值集中出现在11:00左右,旺盛期上午各位点的峰值集中出现在09:00左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天斗  赵亚楠  周玉蓉  王红梅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引入过程中土壤呼吸响应特征,选取封育草地、放牧地及不同灌丛年限(22、12、3年)和间距(40、6、2 m)的柠条灌丛地(Caragana korshinskii),开展草原–放牧–灌丛引入中土壤呼吸、水分、碳氮、微生物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具有明显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加剧深层土壤水分消耗。土壤呼吸响应表层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灌丛引入后土壤呼吸减弱,不同年限灌丛地与封育、放牧草地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间距的缩小差异显著(P 0.05)。灌丛引入使各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 <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常建国  刘世荣  史作民  康冰  陈宝玉  
按照5个土壤含水量(0·20、0·25、0·30、0·35、0·40kg·kg-1)和5个温度(15、20、25、30、35℃)梯度设计试验,对取自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锐齿栎(Quercusalienavar.acuteserrata)天然林中0~20cm的原状土柱进行恒温培养和呼吸速率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含水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都对土壤呼吸速率产生显著影响(P<0·01);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随土壤含水量增高的变化规律为单峰曲线,含水量为0·20~0·35kg·kg-1时土壤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0·35kg·kg-1时土壤呼吸速率最高,0·35~0·40kg·k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培玺  周紫鹃  张海娜  李善家  解婷婷  
为了探讨荒漠植物群体光合作用和干旱荒漠区碳源汇特征,联合利用改进同化箱和LI-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选择高温强光和适宜环境期,连续2年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沙拐枣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差异较大,土壤水分改善可显著提高群体光合能力,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日平均(08:00—18:00)CAP分别为1.82和2.89μmol/(m2·s);用同化枝水平光合速率(Pn)计算群体水平光合速率时,高温强光期和适宜环境期分别用公式CAP=0.12Pn+0.39(r=0.86,P<0.0001)。沙拐枣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媛  任广鑫  冯永忠  张青  李慧瑛  杨改河  
【目的】探讨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促进农田高产、节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分别设置施氮、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施氮以及秸秆不还田不施氮(CK,为对照组)4个处理,于2012年6-9月,测定玉米不同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和含水量,于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的相关性。【结果】在玉米全生育期,4个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型曲线变化,其中秸秆还田+施氮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处理,4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秸秆还田+施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仁  穆尼热·买买提  沙吾列·沙比汗  卜耀军  乔楠  
为给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对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荒漠绿洲区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为≥77、57~77、42~57、31~42、23~31、17~23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敏  熊康宁  张俞  程雯  谭代军  
【目的】探讨土壤呼吸速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生长季节的响应。【方法】使用LCpro+便携式土壤呼吸仪对花椒地(ZB)、火龙果地(HU)、枇杷地(EJ),柚木地(TG),封山育林区(FR)这5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水热因子和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1)空间尺度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呼吸速率依次为火龙果地(4.04)>枇杷地(2.73)>柚木地(2.25)>封山育林区(1.83)>花椒地(1.14)。(2)时间尺度上,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最大值出现在6-7月,最小值出现在3月。(3)指数模型表明,除柚木地外各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与0~5 cm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P枇杷地(4.01)=花椒地(4.01)>封山育林区(3.00)>柚木地(2.46);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共同解释了土壤呼吸变异度的53%~73%,因此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4)土壤全氮与有效磷对土壤呼吸会产生一定影响,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对土壤CO_2排放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人类干扰小的石漠化治理方式,有利于减少土壤释放CO_2,花椒地土壤呼吸速率最低,说明其固碳能力比火龙果地、枇杷地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斌  陈林  吴秀玲  张硕新  谢应忠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分析法,对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蒙古冰草群落、赖草群落、甘草群落、沙蒿群落)土壤呼吸进行了测定,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到了枯落物输入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有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无枯落物输入的土壤呼吸;4种群落枯落物对土壤呼吸CO2的贡献量依次为:甘草群落(0.095g/(m2·h))>蒙古冰草群落(0.083g/(m2·h))>赖草群落(0.076g/(m2·h))>沙蒿群落(0.041g/(m2·h)),枯落物呼吸日贡献量与地表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枯落物呼吸贡献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呈"双峰"曲线,2次峰值分别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范博  王占义  李海菁  赵向玲  
我国90%以上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修复退化草原是当前“双碳”背景下提升草原碳储量的重要途径,探究不同草地修复措施对土壤碳排放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本研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荒漠草原样地设4个处理:对照(CK)、生物炭基磷肥(CB)、补播(CP)和生物炭基磷肥加补播(CPB),于2021年生长季(6月-10月)测量土壤呼吸速率,并测量0-20 cm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和土壤化学性质(土壤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同时调查植被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P和CPB处理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12%、15%和27%、30%,土壤温度降低了2.5%和4.6%,CB处理提高了土壤化学性质但并未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补播和施肥+补播措施能够在短期内促进土壤呼吸。综合植被和土壤的变化情况,生物炭基磷肥对于荒漠草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但施肥和补播措施时,早期要注意控制开沟的规模,尽可能减少对土壤的扰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刘建海  张虎  边彪  赵国生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黑河中游绿洲荒漠过渡带建立荒漠化定位监测站,通过降水、土壤水、地下水长期定位监测,采用特征参数算法、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相关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降水、空气湿度、水面蒸发、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地下水埋深近6年均分别为135.92 mm、46.02%、1 108.10 mm、3.46%、265.31 cm;降水、水面蒸发、地下水埋深呈波动性增加趋势,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空气湿度呈波动性略有减少趋势。(2)降水量、5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和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步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灵芝  纪明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在遥感手段对图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特征为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具体表现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统计资料和调查数据,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治经济政策3个方面分析影响研究区LUCC的主要社会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于田县人口数量增长是研究区LUCC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牲畜头数的增长以及采樵量的变化。开荒和撂荒面积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也很大。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洁  李志辉  汤玉喜  吴敏  李永进  王胜  
土壤呼吸受到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基于洞庭湖区滩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滩地土壤呼吸变化的机理及精确推算碳的排放。采用LI-8100气体分析仪对洞庭湖区滩地芦苇地、农田、杨树林地土壤呼吸动态进行野外测定,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并对土壤呼吸速率与近地表温度、0~5 cm土壤含水量、0~5 cm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而最低值大致出现在凌晨5:00;不同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