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0)
2023(9287)
2022(8380)
2021(7933)
2020(6727)
2019(15769)
2018(15750)
2017(30267)
2016(16685)
2015(18936)
2014(18882)
2013(18780)
2012(17227)
2011(15387)
2010(15133)
2009(13654)
2008(13045)
2007(11037)
2006(9484)
2005(8084)
作者
(49827)
(41263)
(41019)
(39075)
(26427)
(20001)
(18537)
(16439)
(15733)
(14607)
(14288)
(13865)
(13136)
(13014)
(12747)
(12603)
(12566)
(12340)
(11726)
(11646)
(10536)
(10103)
(10031)
(9293)
(9244)
(9211)
(9208)
(9106)
(8306)
(8269)
学科
(61504)
经济(61438)
管理(46109)
(42834)
(36061)
企业(36061)
方法(30489)
数学(26334)
数学方法(26029)
(17377)
(16094)
中国(14803)
(14488)
业经(13743)
地方(12645)
(11306)
理论(10974)
农业(10883)
(10573)
贸易(10569)
环境(10396)
(10244)
技术(10056)
(9824)
(9568)
财务(9511)
财务管理(9496)
教育(8986)
企业财务(8922)
(8857)
机构
大学(235606)
学院(233227)
管理(93148)
(83219)
理学(81674)
经济(81252)
理学院(80706)
管理学(79194)
管理学院(78793)
研究(78523)
中国(55803)
科学(54204)
(50675)
(41815)
(40888)
业大(39357)
研究所(37927)
(36422)
中心(34695)
农业(33198)
(32437)
北京(31977)
(31200)
师范(30828)
财经(30180)
(28872)
(27447)
(27121)
技术(26001)
师范大学(25136)
基金
项目(169570)
科学(130886)
基金(121409)
研究(120022)
(107867)
国家(106985)
科学基金(90318)
社会(71437)
社会科(67487)
社会科学(67467)
(66295)
基金项目(65615)
自然(62085)
自然科(60557)
自然科学(60542)
自然科学基金(59421)
(57024)
教育(54150)
资助(50194)
编号(49211)
成果(39328)
重点(38293)
(36279)
(35691)
(35009)
课题(33474)
科研(33241)
计划(32796)
创新(32628)
大学(31033)
期刊
(87682)
经济(87682)
研究(63710)
学报(43514)
中国(39663)
科学(39104)
(36619)
管理(32599)
大学(31291)
学学(29472)
农业(26100)
(25832)
教育(25279)
技术(18992)
(15595)
金融(15595)
业经(14812)
图书(14780)
(13882)
财经(13718)
经济研究(13279)
科技(12740)
理论(12243)
资源(11936)
实践(11590)
(11590)
(11452)
业大(11433)
问题(11327)
(11318)
共检索到323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丽娜  沈慧星  罗永康  
运用物理特性-伏安法测定了不同频率下冰鲜和解冻草鱼的阻抗,分析在不同贮藏时间下阻抗的相对变化值(Q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从1 kHz增大到10 kHz,冰鲜和解冻草鱼的阻抗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冰鲜草鱼的阻抗相对变化值(Q值)明显大于解冻草鱼。冰鲜草鱼在第1、2、4、7、10天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分别为:28.89%、25.10%、17.01%、11.65%、10.37%,而冷冻7、14、30 d后解冻草鱼的最大Q值分别为4.34%、4.18%、4.63%。结果表明:以Q值10%为界限,快速鉴定冰鲜草鱼和解冻草鱼是基本可行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红丽  施文正  邱伟强  王锡昌  
为了研究草鱼死后常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背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草鱼死后30 h内质构、pH、乳酸、游离氨基酸、ATP及其关联化合物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草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在死后23h时达到最大值,弹性、内聚性及回复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3 h达到最大值。乳酸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鲜甜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逐渐减少,而苦味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则逐渐增加。ATP含量在草鱼死后10 h内显著增加,具有鲜味的IMP含量则迅速减少,呈苦味的HxR和Hx含量逐渐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K值一直增加。K值的变化情况表明,草鱼死后常温贮藏10h内可保持较高鲜度,27h时,K值达到68.99%,表明鱼肉已经腐败。研究表明,草鱼死后室温贮藏时应在10 h内尽快加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勤  李建华  赵猛  冯津  王春生  
鲜枣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先下降 ,后略上升又下降 ;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采后处理方法 ,对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不同 ,速冻和热处理对VC 有破坏作用。脆果率高、贮藏效果好的处理维生素C含量也高 ,因此鲜枣贮藏过程中脆果率的高低可作为维生素C保存效果的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晨毓  邱伟强  贠三月  陈舜胜  
为分析鳙和褐点石斑鱼贮藏过程中ATP关联产物含量的变化,本研究以高氯酸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4±1)°C和(0±1)°C贮藏条件下鳙和褐点石斑鱼体内6种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4±1)°C条件下,2种鱼体内的ATP都快速降解;ADP、AMP含量则始终较低;IMP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鳙体内Hx R含量相对较高,褐点石斑鱼体内Hx R含量较少;Hx在4 d后即开始大量生成。在(0±1)°C条件下,2种鱼肉中ATP同样很快降解,ADP、AMP含量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妍  熊佳  余训培  罗永康  
采用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酶(m(木瓜蛋白酶)∶m(风味蛋白酶)=1∶1)处理草鱼鱼鳞得到鱼鳞蛋白酶解物,分别添加于鲢鱼鱼丸中,控制鱼丸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g/100g,测定鱼丸白度、蒸煮损失、凝胶特性以及4℃贮藏条件下感官质量、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的质量分数w(TVB-N)的变化,评价草鱼鱼鳞蛋白酶解液对鲢鱼鱼丸贮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鳞酶解产物能够降低鱼丸蒸煮损失,维持鱼丸白度、弹性和硬度。在贮藏期间,添加鱼鳞蛋白酶解物组鱼丸感官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菌落总数和w(TVB-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鱼鳞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能够延长鱼丸保质期,其中木瓜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楠  何丽  侯温甫  
以冷鲜去皮草鱼整片、鱼块、鱼薄片为研究对象,研究冷藏期间不同切割方式的草鱼制品的理化性质变化,探析切割方式对冷鲜草鱼制品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不同制品的水分含量下降,脂肪含量上升,而蛋白含量基本不变,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呈增加趋势,短时间的冷藏可增加鱼肉中游离性鲜味氨基酸的含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切割方式对冷鲜草鱼制品的水分、蛋白、TBA值含量变化影响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邵岚  沈永宝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r and Masson Pine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a year storage period. The investigating indexes ar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D and POD activity as w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丽花  瞿素萍  王继华  汪禄祥  吴学尉  
对东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种球在-1℃低温处理下解除休眠过程中的形态和某些重要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百合"siberia"种球内的顶芽在冷藏过程中不断伸长,52 d后芽生长点距种球端部的距离小于1 cm。在冷藏处理过程中,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上升。低温冷藏至52 d时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后出现下降趋势,52~86 d变化趋势平缓,糖分含量的转折点可能与种球内生长点的萌发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锦锋  沈慧星  尤娟  宋永令  罗永康  
考察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各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浊度呈S型曲线增加,48℃时上升迅速;黏度呈反S型曲线下降,46℃时下降剧烈;Ca2+-ATPase活性下降,在36~42℃略有上升,46℃时完全失活;总巯基含量从40℃开始显著下降,60~70℃时下降显著。分别于45、55和65℃恒温加热,Ca2+-ATPase活性和黏度随时间延长而下降,浊度上升,温度越高变化越显著;大于50℃恒温加热,总巯基随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草鱼肌原纤维蛋白的DSC扫描图谱在46.37℃和62.59℃出现2个焓变点。SDS-PAGE电泳表明草鱼肌原纤维蛋白在加热过程中(大于45℃)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宗亦臣  王贵禧  冯双庆  
以冬枣为试材,研究了在气调贮藏(CA)和冷藏(对照)条件下冬枣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与冷藏对照相比,适合的气调贮藏(O2体积分数12%~15%,CO2体积分数为0)能够保持冬枣果肉较高水平的酚类物质(总酚含量与果实组织电导率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的负相关,CA的相关系数是-0 99);可以有效抑制冬枣果实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推迟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的来临;保持果实中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并较好地减缓了冬枣果实中乙醇的积累;气调贮藏可以有效地抑制冬枣果实的褐变和酒化,延长了冬枣的贮藏时间。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杰  薛长湖  赵庆喜  李兆杰  薛勇  
以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后衍生化试剂,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的酪胺(Tyr)、腐胺(Put)、尸胺(Cad)、组胺(His)、胍丁胺(Agm)、精胺(Spe)和亚精胺(Spd)等7种生物胺。结合虾的感官分析、pH值和T-VBN值测定等方法评价凡纳滨对虾的品质,分析了凡纳滨对虾在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下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和4℃两种贮藏温度下,尸胺和腐胺发生的变化均最显著,可以其作为凡纳滨对虾新鲜程度的参考指标,确定最长贮藏时间分别为8d和6d。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兵益  苏建荣  张志钧  
采用显微测量、石蜡切片和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云南红豆杉种子在贮藏过程中胚的长度、结构和萌发率的变化,结果显示:新鲜种子胚的长度差异明显,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长度变化不明显;多数情况下,成熟种子的胚分化完全,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胚的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离体培养中,新鲜种子胚在2周左右萌发,萌发率为70%,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胚的萌发率会逐渐降低。因此推测种子休眠不是由胚的生物学特性引起的;胚在种子中能较长时间的保持活力,这是长期适应的结果,但却是以损失萌发率为代价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永令  罗永康  张丽娜  刘蕾  
研究团头鲂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将团头鲂分别贮藏在20、4和-3℃条件下,通过感官评定、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分析,评价不同温度对团头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贮藏至第2天时,感官品质已不可接受,对应的感官分值为15.00,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质量分数w(TVB-N)为215.1 mg/kg,菌落总数>107CFU/g,鲜度指标K为42.12%,贮藏至第5天时硫代巴比妥酸(TBA)的质量分数w(TBA)为0.47 mg/kg;4℃条件下贮藏至第14天时,感官分值为16.67,感官品质不可接受,w(TVB-N)>200 mg/kg,贮藏至第16天时菌落总数达到2.88×107CF...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红杰  赵永强  李来好  杨贤庆  郝淑贤  魏涯  岑剑伟  李娜  
为研究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在冰温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生化特性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冰温贮藏过程中经臭氧处理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表面疏水性和巯基及羰基含量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冰温贮藏过程中,臭氧处理组和对照组罗非鱼片蛋白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性,表现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及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冰温贮藏20 d后,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分别下降了76.57%、89.76%和66.72%,而对照组则分别下降了69.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依萍  崔文萱  高瑞昌  李渐鹏  曾名湧  唐淑玮  冯秋凤  赵元晖  
为了比较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在4℃冷藏与?3℃微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一种提高鲟鱼新鲜品质的贮藏方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分分布状态与肌纤维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了2种温度贮藏对鲟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低温保鲜方式下鲟鱼肉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TVB-N、TBA和菌落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质构指标硬度和弹性及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之间出现黏连,肌节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3℃贮藏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4℃冷藏和?3℃微冻条件下,鲟鱼肉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可较好地保持鲟鱼肉品质,微生物对鲟鱼肉的腐败进程影响较小,而质构指标则是影响贮藏末期感官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