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8)
- 2023(2391)
- 2022(2127)
- 2021(2078)
- 2020(2012)
- 2019(3691)
- 2018(3548)
- 2017(6082)
- 2016(3613)
- 2015(4019)
- 2014(3857)
- 2013(3958)
- 2012(3785)
- 2011(3372)
- 2010(3392)
- 2009(3097)
- 2008(2865)
- 2007(2569)
- 2006(2229)
- 2005(2090)
- 学科
- 济(12147)
- 经济(12142)
- 出(10261)
- 贸(9402)
- 贸易(9401)
- 易(9347)
- 口(7628)
- 出口(7616)
- 出口贸易(7615)
- 管理(6844)
- 方法(6801)
- 数学(6365)
- 数学方法(6303)
- 业(6157)
- 学(5568)
- 企(4526)
- 企业(4526)
- 财(4473)
- 农(3227)
- 中国(3118)
- 财政(2844)
- 政(2682)
- 害(2321)
- 及其(2158)
- 水产(2149)
- 支出(1973)
- 虫(1955)
- 草(1950)
- 农业(1921)
- 技术(1912)
- 机构
- 大学(52937)
- 学院(51541)
- 研究(22904)
- 济(20212)
- 经济(19787)
- 农(17122)
- 科学(17034)
- 中国(15730)
- 管理(15050)
- 农业(14042)
- 所(13682)
- 理学(13114)
- 理学院(12910)
- 研究所(12758)
- 管理学(12444)
- 管理学院(12374)
- 业大(11956)
- 京(11469)
- 中心(9843)
- 财(9280)
- 省(9246)
- 农业大学(8813)
- 室(8743)
- 江(8698)
- 院(8640)
- 实验(8202)
- 业(8045)
- 实验室(7932)
- 重点(7551)
- 财经(7394)
共检索到77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林 徐诗英 李婧慧 邹勇 倪金俤 杨鸢劼 曹广力 薛仁宇 陈辉 贡成良
为了评估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vp6基因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将vp6基因克隆进pFastBacTMDual载体杆状病毒的多角体蛋白(Ph)启动子下游,同时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β-actin启动子控制的vp6基因克隆进杆状病毒的P10启动子下游,获核酸疫苗载体pFastBac-FA-VP6-ph-VP6。按每尾分别注射疫苗载体10、30、60μg的剂量免疫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体长14~20 cm,体质量60~120 g),同设pFastBacTMDual载体(30μg/尾)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0.4 mL/尾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林 徐诗英 李婧慧 邹勇 倪金俤 杨鸢劼 曹广力 薛仁宇 陈辉 贡成良
为了探讨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VP6亚单位疫苗对草鱼出血病的免疫保护作用,将vp6基因克隆进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VP6。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显示,重组VP6蛋白的分子量约为43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0%左右;Ni2+柱纯化后的重组蛋白,以每尾500μg肌肉注射免疫草鱼(14~20 cm,60~120 g),并在第14、21、28、49、70天通过间接凝集反应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注射后第14天可检测到鱼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第21天达到最高峰,第70天仍可检测到抗体的存在;免疫...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病毒 原核表达 纯化 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淑英 李焕林 邓国成 姜兰
本文报道经筛选的GCHV-841毒株在草鱼吻端成纤维细胞系(PSF)中进行适应性培养,弱毒驯化,细胞培养弱毒疫苗的制备,安全性观察,不同稀释度和剂量的免疫保护率测定及保存试验。GCHV-841毒株在PSF细胞中继代驯化至53代达到减毒目的。筛选得53~59代作毒种制备的细胞弱毒疫苗使用安全。用稀释10~104倍的疫苗,0.1~0.3毫升/尾剂量注射草鱼,其免疫保护率均在85%以上。生产上使用疫苗的适宜浓度和剂量是稀释102倍和0.2毫升/尾。冻干疫苗宜保存于4℃以下。较合适的保存期是6个月(4℃)和18个月(-20℃)。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免疫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宁求 米彦飞 付小哲 林强 石存斌 邓国成 吴淑勤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塘环境(B4)和饲养管理(B5)共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和疫苗品种(C1)、保存温度与有效期(C2)、运输存储条件(C3)、免疫时疫苗的存放(C4)、免疫时鱼体健康状态(C5)、免疫技术(C6)、免疫剂量(C7)、漏免的鱼数(C8)、鱼种来源(C9)、健康状态(C10)、鱼体规格(C11)、水温(C12)、溶氧(C13)、氨氮(C14)、亚硝酸盐(C15)、pH值(C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令兵 左文功 廖来强 田先文
使用廉价培养基CAS在CIK细胞系上增殖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54株),所制备的灭活疫苗性能稳定,安全性好。用该疫苗免疫草鱼,饲养10天后,其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测定结果表明,注射组为107.9±11.0(3),浸泡组为68.5±9.9(3),与对照组[20.23±4.5(3)]相比,P值分别为P<0.001和0.001<P<0.01,差异极显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德福 孙世友 彭福峰 王兴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淑英 李焕林 邓国成 姜兰 白岳强 姜金忠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对草鱼的最小免疫量为稀释103倍、02ml/尾。免疫产生期为疫苗注射后的第2天;免疫保护期达15个月。弱毒疫苗的保存期为-30℃30个月、-10℃24个月、4℃8个月、15—20℃1个月左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诗英 刘林 李婧慧 邹勇 倪金俤 杨鸢劼 贡成良 曹广力 薛仁宇 陈辉
将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外衣壳蛋白VP7双基因(约0.9 kb)及团头鲂的β-肌动蛋白启动子(约0.56 kp)经扩增并鉴定正确后,克隆至基因转移载体pFastBacTM Dual中,获得重组质粒pFastBac-β-VP71-VP72,以此研究草鱼免疫实验及免疫效果。重组质粒按10、30、60μg分为3组,同时设30μg空载体组及对照组。于免疫后第14、21、28、49天通过RT-PCR检测VP7的转录水平、间接凝集反应测定抗体水平及攻毒试验检测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pFastBac-β-VP71-VP72导入鱼体后,VP7基因在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驱动下持续表达,至第49天仍能检测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先乐 夏春 左文功
旋转培养优于静置培养,它不仅表现在可形成细胞单层的面积大,单层细胞的产量高,单位面积所需的培养液(维持液)少,而且细胞生长的速度较快,细胞形成单层的时间较短,接种病毒后收获的病毒滴度也相应较高,它适宜于疫苗工厂化生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毅志 杨广智 叶雪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瑞伟 曾令兵 张辉 肖艺 周勇 范玉顶 刘秋凤 孙建滨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以及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为原材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草鱼出血病口服微囊疫苗。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以及加入疫苗体积对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包封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海藻酸钠浓度>疫苗加入量>壳聚糖浓度>氯化钙浓度;制备草鱼出血病微囊疫苗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为1.5%,壳聚糖浓度为1%,氯化钙浓度为4%,加入疫苗体积为2 mL。该微囊疫苗平均粒径为(7.02±3.95)μm,平均包封率为60.53%,平均载蛋白量为8.12 mg/g,在pH 7.4的PBS溶液、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李亚南 毛树坚
报道了斑点免疫吸附ELISA(Dot-ELISA)快速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的方法以及对提纯病毒、染毒细胞内病毒和病鱼组织的检测结果,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与SPA-CoA和常规ELISA法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Dot-ELISA检出GCHV的最低含量为3pg,该灵敏度比SPA-CoA和常规ELISA法分别提高10倍和20倍,而且快速易行,是目前检测GCHV最为有效的方法,并可在草鱼出血病临床诊断和病毒疫苗质量鉴定等方面得到应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令兵 贺路
离心技术纯化病毒。病毒粒子具双层衣壳,直径约为65nm。病毒对氯仿、乙醚、酸碱、胰蛋白酶的处理不敏感。冻融和56℃、1小时处理,毒力下降显著。-80℃、-30℃两种温度条件下保存,其毒力损失有差异。鱼用消毒剂鱼康有杀病毒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福林 肖克宇 龚泽修
为了探明草鱼出血病病毒的血凝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血凝试验对此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病毒只对鸡红细胞引起高滴度凝集 ,这种凝集能被特异性抗血清所抑制 ;血凝的适宜 pH为 5 .5~ 7.0 ,2 %的氯化钠为较适宜的稀释液 ,血凝活性以在 37℃温度条件下最好 ;出血病病鱼肠道的凝集价最高 ;醛化的鸡红细胞在 4℃下保存一年多仍具有新鲜红细胞表面受体活性 ,从而使草鱼出血病的HA和HI试验更具有稳定性和广泛的实用性 ,建立了一种快速诊断草鱼出血病的方法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血凝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