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4)
2023(6073)
2022(5353)
2021(4650)
2020(4170)
2019(9832)
2018(9750)
2017(18817)
2016(10817)
2015(12359)
2014(12731)
2013(12964)
2012(12415)
2011(11205)
2010(11174)
2009(10140)
2008(10239)
2007(9530)
2006(8010)
2005(7124)
作者
(35508)
(30037)
(30016)
(28738)
(19120)
(14655)
(13676)
(11904)
(11285)
(10502)
(10355)
(10173)
(9762)
(9689)
(9648)
(9599)
(9545)
(9046)
(8883)
(8757)
(7902)
(7521)
(7515)
(6908)
(6797)
(6782)
(6706)
(6693)
(6318)
(6131)
学科
(45067)
经济(45031)
管理(29575)
(27302)
方法(23234)
(21135)
企业(21135)
数学(21004)
数学方法(20836)
(15619)
(12724)
环境(11970)
(11170)
中国(10135)
(8851)
贸易(8850)
地方(8617)
(8593)
(8381)
农业(8345)
业经(8010)
(7313)
(7143)
(6999)
财务(6986)
财务管理(6963)
企业财务(6540)
(6417)
资源(6407)
银行(6372)
机构
大学(163309)
学院(162157)
(63969)
经济(62555)
研究(58890)
管理(57961)
理学(49882)
理学院(49296)
管理学(48303)
管理学院(48023)
中国(42791)
科学(41459)
(39125)
(34212)
(32905)
农业(31641)
业大(30849)
研究所(30548)
(27880)
中心(27152)
(25779)
财经(22497)
北京(21196)
(21047)
(20380)
农业大学(20307)
(20287)
经济学(20060)
师范(19917)
(19803)
基金
项目(110878)
科学(83927)
基金(78451)
研究(74548)
(71401)
国家(70889)
科学基金(57718)
(44809)
社会(44391)
社会科(41977)
社会科学(41960)
基金项目(41831)
自然(39717)
自然科(38666)
自然科学(38643)
(38578)
自然科学基金(37934)
教育(33785)
资助(32995)
编号(29628)
重点(26398)
(25078)
(24184)
计划(24119)
成果(23658)
科研(22850)
(22564)
科技(22338)
创新(21310)
课题(20707)
期刊
(66277)
经济(66277)
研究(40813)
学报(35039)
(33342)
科学(29142)
中国(28801)
大学(24608)
学学(23663)
农业(22489)
(22459)
管理(17732)
技术(13202)
(13015)
教育(12737)
(12462)
金融(12462)
财经(10880)
业经(10862)
经济研究(10450)
(9785)
问题(9388)
(9318)
业大(9268)
技术经济(8420)
科技(7886)
资源(7804)
农业大学(7755)
统计(7752)
理论(7649)
共检索到230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谢骏  郁二蒙  余德光  夏耘  魏南  
为了探索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形成过程固着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特征,以生态基为生物膜载体材料,以草鱼养殖池塘为生物膜培养环境,利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第0、15、30、45和60天)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生物膜固着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在培养168 h后达到稳定,并且5个采样时间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生物膜固着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15、30、45 d时最强,显著高于0和60 d(P<0.05);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与AWCD值相同的规律,15、30和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景华  李谷  张世羊  陶玲  张春雪  
应用Biolog Eco微板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水质理化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循环塘与对照塘具有不同的水质理化特征;池塘水体总氮TN、总磷TP、细菌总数BN与微生物代谢活性正相关,TN、BN与微生物代谢多样性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正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循环塘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与对照塘具有明显的差异,且TN、化学需氧量COD Mn、总溶解固体TDS、TP等环境因子对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代谢的差异性贡献最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车建锋  李志斐  王广军  陈成勋  谢骏  郁二蒙  张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姚延丹  李谷  陶玲  李晓莉  张世羊  赵巧玲  林玉良  
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1→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翟海佳  郑忠明  金中文  陆开宏  孙芳  汪洋  李越蜀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钟立强  李冰  王明华  张世勇  姜虎成  陈校辉  朱健  边文冀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群落机构特征,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春季样品相似性较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池塘水体细菌群落间有明显的差别。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冬、春和秋季的特异性优势菌群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分别集中于浮霉菌、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秋季特异性优势菌群分布特别分散,而夏季优势细菌类群最少,只有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属1个属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和总溶解性悬浮物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P<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最大。本研究旨为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调控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晓娟  李卓佳  曹煜成  杨莺莺  袁翠霖  罗亮  杨宇峰  
于强台风"莫拉菲"环流云系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前后(2009年7月14日和7月28日),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土池的水样和泥样进行调查,研究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及底泥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情况,并利用BIOLOGECO微板对水体和底泥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在强降雨前后基本保持稳定;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的弧菌数升高,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旭   周丽   蔡敏   崔娜欣   庞思   邹国燕   赵志勇   袁泉   黄伟伟   张亚雷  
养殖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组成对养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全面系统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上海市崇明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内水质指标,同时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养殖期内水体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功能结构特征,并探讨了二者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养殖池塘在养殖中后期主要超标水质指标为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在养殖期水体中,6―8月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7―8月的微物群落丰富度处于较高水平,优势门为细菌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病毒中的尾噬菌体门(Uroviricota),而在属水平上,丰度占比前10的优势属在多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如7月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细菌和8―10月的有尾噬菌体目(unclassified_o_Caudovirales)病毒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微生物的主要功能为代谢功能包括能量代谢、全局和概览图、氨基酸代谢等,不同月份的功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6―7月代谢途径丰度明显高于8―10月,而优势细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上述功能的主要贡献者。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的影响趋势一致,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子,溶解氧、总磷的影响作用稍弱。在养殖水体中,丰度占比较大的致病菌为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并可为养殖水质调控及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春雪  陶玲  张世羊  李晓莉  宋景华  李谷  
借助BIOLOG检测法,研究了栽种莲藕池塘及养殖黄颡鱼池塘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莲藕后底泥中有机质(OM)含量分别减少11.45%(深度0~5 cm)、19.12%(深度5~10 cm),莲藕的生长能促进根区底泥有机质的消耗,对底泥中的总氮(TN)、总磷(TP)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种植组与对照组在养殖周期后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高于初始值,且种植组AWCD变化率更显著,表明栽种莲藕的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更;对0~5 cm与5~10 cm底泥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比较发现同一环境不同深度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不同;养鱼组(0~5 cm)底泥中微生物Biolog代谢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军  刘春花  林文辉  王芳  石存斌  吴淑勤  
为研究淀粉及其与乙酸钠的复合物(淀粉乙酸钠质量比为19∶1)两种碳源对草鱼养殖水体水质、藻类和微生物群落调控作用的差异,在为期60 d的试验中,每周向养殖水体添加一次碳源,添加量为当日水体氨氮含量的20倍,监测分析水体理化指标、藻类和微生物群落参数。结果显示:(1)试验期内,淀粉组(GS)和淀粉乙酸钠组(GSA)养殖水体氨氮保持在0.25 mg/L左右,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均逐步升高,而透明度和碳氮比逐步下降,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水体理化指标差异不显著。(2)试验期内,GS组和GSA组藻类数量逐步上升,中后期显著高于前期,同次样品两试验组间藻类数量差异不显著,但GSA组藻类种类数和多样性稍高于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程莹寅  吴山功  郑英珍  王微微  邹红  李文祥  王桂堂  
为研究主养草鱼池塘底泥微生物多样性,采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492R扩增了湖北石首一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池塘底泥细菌16S rDNA片段,构建了底泥细菌16S rDNA克隆文库,并对该文库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文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为3.85,Schao1丰富度指数为185,Evenness均匀度指数(E)为0.96。池塘底泥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66%)、厚壁菌门(Firmi-cutes)(14.6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7.32%)、拟杆菌门(B...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倪加加  余育和  
为了评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在草鱼食性转化后的变动情况,实验对食性转换完成后的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PCR-DGGE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采集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Monte Carlo检验,A:F=3.41,P=0.002;B:F=3.58,P=0.002),而被广泛认为影响宿主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宿主大小、丰满度等因素则在短期内并没有发现会对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实验表明,短期内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本实验结果将为深入阐述草鱼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消化道益生菌的作用机理、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动与草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忠明  陆开宏  蔡惠风  王扬才  金春华  宁修仁  
通过测定上覆水的多项水质指标、底泥总有机碳(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底泥异养细菌数和反硫化细菌数等指标值,在野外实验围隔条件下比较了固定化微生物和游离微生物(FR-M)对污染底质的生物修复能力。微生物固定所用载体包括:纤维网状活性炭,生物活性炭,沸石和硅藻土(相应的固定化微生物分别标记为FC-M,BC-M,ZE-M和D I-M组)。结果显示:固定化微生物对围隔内水质有间接影响,试验后期固定化微生物组(ZE-M,D I-M和FC-M组)的上覆水硝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M组和ZE-M组上覆水中的COD值显著低于游离微生物组(FR-M)和对照组(P<0.05),说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永涛  赵良杰  杨洋  刘其根  凡迎春  吴杰洋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欢欢  王伟继  吕丁  胡玉龙  孔杰  
采用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肠道及其养殖水体、生物饵料中细菌种类及丰度进行研究。测序结果显示,养殖水体、生物饵料和大菱鲆幼鱼肠道等19个样品共获得有效序列547621条,可聚类于3771个可分类操作单元(OTUs),归属于养殖水体、生物饵料、健康幼鱼和发病幼鱼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个数分别为3038、1090、87和777,其中,健康幼鱼与生物饵料、健康幼鱼与养殖水体特有的OTU个数分别为57和0,发病幼鱼与生物饵料、发病幼鱼与养殖水体特有的OTU个数分别为481和31。表明幼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饵料密切相关。根据细菌注释结果,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大菱鲆幼鱼肠道中占优势地位,其中,健康幼鱼肠道微生物共聚类为8个门,发病幼鱼的肠道微生物可聚类为19个门。与健康幼鱼相比,发病幼鱼肠道门水平上的3种主要优势菌群落结构出现失衡。此外,对各样品中丰度最高的100位OTU分析显示,幼鱼肠道优势菌种类与生物饵料中的优势菌种类密切相关,而每个发病幼鱼肠道优势菌种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研究旨在为大菱鲆健康养殖和微生态调控提供实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