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6)
- 2023(1994)
- 2022(1928)
- 2021(1781)
- 2020(1594)
- 2019(3374)
- 2018(3426)
- 2017(5872)
- 2016(3780)
- 2015(4205)
- 2014(4185)
- 2013(4202)
- 2012(4245)
- 2011(3965)
- 2010(4131)
- 2009(3520)
- 2008(3539)
- 2007(3190)
- 2006(2731)
- 2005(2569)
- 学科
- 济(8672)
- 经济(8664)
- 学(7371)
- 管理(6874)
- 业(6377)
- 企(4363)
- 企业(4363)
- 农(3740)
- 环境(3446)
- 中国(3121)
- 方法(3095)
- 及其(2883)
- 财(2780)
- 水产(2663)
- 数学(2570)
- 数学方法(2536)
- 制(2486)
- 农业(2453)
- 防(2315)
- 动物(2210)
- 防治(2174)
- 地方(2166)
- 贸(2165)
- 贸易(2165)
- 治(2162)
- 银(2137)
- 银行(2106)
- 易(2087)
- 行(2039)
- 划(1994)
- 机构
- 大学(54904)
- 学院(54615)
- 研究(27259)
- 科学(22335)
- 农(21713)
- 中国(18901)
- 农业(17816)
- 所(17806)
- 研究所(16776)
- 济(15508)
- 经济(15009)
- 业大(14160)
- 京(13229)
- 管理(13188)
- 室(11705)
- 中心(11316)
- 省(11048)
- 理学(10972)
- 实验(10899)
- 农业大学(10852)
- 理学院(10655)
- 实验室(10568)
- 业(10403)
- 管理学(10255)
- 管理学院(10155)
- 院(10016)
- 重点(9998)
- 科学院(9895)
- 江(9607)
- 技术(8821)
共检索到84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陈平
本文用改良的电镜固定液和新包埋剂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健康和感染MBV的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细胞的核质中有1个或多个包涵体和大量病毒粒子。随着包涵体和MBV粒子增多,核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扩张,部份破裂,甚至完全消失,直至整个核崩解,使得MBV和包涵体游离出来。胞质水肿,内质网髓鞘样变性,滑面内质网增生,脂滴增多,线粒体绒团样变性和并发细菌混合感染。作者认为核内包涵体和病毒大量存在,并引起严重病变,可用于诊断草虾病毒病的特征性指标之一,而细菌混合感染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肝胰腺脂肪代谢障碍有可能影响病后草虾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草虾,草虾杆状病毒,细胞病理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中肠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王崇明 于佳 陈碧鹃 杨丛海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INFECTIONOFBROOD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池雪林 曾显成 黄小红 罗树红 汪世华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羊口疮病毒(ORFV)YX强毒株感染羊胚胎鼻甲细胞(OFTu)的细胞超微结构和病毒形态发生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成熟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有囊膜,大小约为150 nm×250 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胞浆中复制,在高尔基体形成囊膜,最后病毒粒子通过细胞膜出芽和细胞裂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感染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内质网扩张呈囊、池内分离;线粒体增生、嵴肿胀、变暗、模糊不清,最后空泡化;高尔基体出芽、扩张;细胞核溶解呈早期凋亡现象,胞浆出芽,最后整个细胞裂解、破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志远 周雨婷 林健 黄程 高洁 段会娟 程水生 赵际成 罗伟珏 刘月焕
近年来,我国信鸽和肉鸽养殖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我国继鸡、鸭、鹅之后的第四大家禽产业。鸽腺病毒(pigeonadenovirus,PiA dV)是鸽群中常见的一种病原,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TaxonomyofViruses,ICTV)将鸽腺病毒分为PiAdV-A和PiA dV-B。2022年1月起,我国新疆、河北、北京等地区的信鸽公棚以及肉鸽养殖场暴发了一种以鸽肝组织弥漫性坏死和突然死亡为特征的新型鸽腺病毒病。该病在肉鸽场传播缓慢,持续时间长,
关键词:
病理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俊儒 刘萍 王清印 李健 刘德月 孔杰
通过人工投喂携带WSSV的毒饵,对性腺发育成熟的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雄虾(♂)进行感染实验。采用nest-PCR(巢式PCR)技术,检测感染后的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受WSSV感染情况,同时选取感染严重的虾样进行电镜观察。巢式PCR检测结果表明,感染组中国对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囊均被WSSV感染,其中精囊呈阳性的最多,输精管次之,精巢最少。通过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WSSV粒子只存在于精巢、输精管和精囊的结缔组织中,而在其他组织和生殖细胞中均未发现病毒粒子。其中,精巢中WSSV粒子存在于精巢内两个生精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输精管中WSSV粒子存在于管壁的结缔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青山 包振民 潘洁 王伟继 郭福生 龚振华
:以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 ,对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核酸随机文库中筛选的 4个片段 (大小分别为 80 0 ,1 1 0 0 ,1 5 0 0 ,2 5 0 0bp)用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 ,进行斑点杂交 ,检测对虾杆状病毒。结果表明海捕中国对虾的鳃、中肠、肝胰腺、卵巢等组织检测为阳性 ,肌肉组织为阴性。实验表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通过对1993年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和1994年中国对虾越冬亲虾、幼虾、仔虾、养成期虾,以及暴发病充分发展期虾的肝胰腺、鳃、后胃、前中肠、心脏、卵巢、淋巴样组织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光、电镜观察,发现虾组织中仅有一种形成核内包涵体的肝胰腺细小病毒。该病毒引起细胞肿大,细胞变性,尤其在疾病充分发展期的病虾肝胰腺、鳃组织,以及后胃和前中肠粘膜层细胞坏死解体,病虾失去消化吸收功能,呼吸器官严重受损,影响气体交换,造成窒息而死。肝胰腺细小病毒为本研究中养殖的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探讨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通过对各阶段中国对虾体内病毒包涵体出现率和出现强度进行统计观察得知:1994年的越冬亲虾中...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海兵 宋晓玲 韦嵩 刘君 李赟
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后,其血细胞吞噬(Phagocytosis)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规律,其目的是为WSSV感染与螯虾的免疫防御反应等研究提供依据。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SSV感染克氏原螯虾时间的延长,血细胞吞噬活性、肝胰腺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也随之改变,其中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变化规律性比较明显,可作为WSS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可以用作间接指示克氏原螯虾健康状况的指标。而在不同的感染时间,克氏原螯虾肝胰腺AC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春霞 王安利 王维娜 李凤超 郭明申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关键词:
斑节对虾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病毒侵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涂小林 钟江 高双诚 王颖 乐云仙 朱学宝
从患暴发性传染病的中国对虾组织中分离了一种病毒,经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及Sh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了一种形状为杆状的病毒。提纯病毒核酸电泳为一条带,分子量为20kb。将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兔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并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可在六小时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60纳克(ng)。
关键词: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国兴
不同家系的万氏对虾对对虾杆状病毒抗病力的差异郑国兴(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关键词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DIFFERENCEINRESISTANCETOEXPERIMENTALINFECTIONSWITHBACULOVIRUS...
关键词:
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