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3)
- 2023(10067)
- 2022(9069)
- 2021(8481)
- 2020(7128)
- 2019(16452)
- 2018(16357)
- 2017(31713)
- 2016(17274)
- 2015(19505)
- 2014(19340)
- 2013(19206)
- 2012(17511)
- 2011(15677)
- 2010(15290)
- 2009(13741)
- 2008(13146)
- 2007(11175)
- 2006(9614)
- 2005(8111)
- 学科
- 济(66228)
- 经济(66155)
- 管理(48033)
- 业(45990)
- 企(38326)
- 企业(38326)
- 方法(33806)
- 数学(29521)
- 数学方法(29201)
- 农(17764)
- 学(15904)
- 中国(15890)
- 财(15545)
- 业经(14690)
- 地方(13422)
- 农业(11954)
- 理论(11679)
- 贸(11400)
- 贸易(11395)
- 易(11037)
- 和(11021)
- 环境(10917)
- 技术(10798)
- 务(10365)
- 财务(10307)
- 财务管理(10292)
- 制(10120)
- 企业财务(9758)
- 教育(9707)
- 划(9497)
- 机构
- 大学(243447)
- 学院(241396)
- 管理(99647)
- 济(91106)
- 经济(89043)
- 理学(87837)
- 理学院(86862)
- 管理学(85302)
- 管理学院(84884)
- 研究(78798)
- 中国(55804)
- 科学(52280)
- 京(51526)
- 农(42228)
- 业大(40570)
- 所(39451)
- 财(39072)
- 研究所(36606)
- 中心(35480)
- 农业(33453)
- 江(33032)
- 财经(32452)
- 北京(32168)
- 范(32127)
- 师范(31784)
- 经(29618)
- 院(28455)
- 州(27391)
- 经济学(25982)
- 技术(25922)
- 基金
- 项目(175689)
- 科学(137444)
- 基金(127101)
- 研究(126172)
- 家(111528)
- 国家(110613)
- 科学基金(94882)
- 社会(77485)
- 社会科(73427)
- 社会科学(73406)
- 省(69340)
- 基金项目(68880)
- 自然(63902)
- 自然科(62367)
- 自然科学(62351)
- 自然科学基金(61220)
- 划(58485)
- 教育(57738)
- 资助(52040)
- 编号(51548)
- 成果(40850)
- 重点(39038)
- 部(38036)
- 发(36900)
- 创(36641)
- 课题(34916)
- 创新(34084)
- 科研(33970)
- 大学(32617)
- 计划(32569)
共检索到331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大勇 杨晓萍 田广宇 陶健君 李小卫
以草莓为原材料 ,对影响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该色素不耐高温 ,光照稳定性差 ;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显著 ,色素溶液在pH为 3 0~ 7 0之间相对稳定 ;除金属离子A13 + 、Sn2 + 、Fe3 + 易导致溶液变色外 ,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草莓红色素无影响 ;低浓度糖、高浓度抗坏血酸对草莓红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 ,而亚硫酸钠、双氧水、苯甲酸钠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
草莓 红色素 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艳萍
以新引进的美国黑宝石李子皮加工后的皮渣为原料,系统研究了提取溶剂、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对提取率和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取工艺条件是:pH=2的体积分数50%乙醇,室温下(20~25℃)浸提1.5~2h;红色素对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较稳定,耐光性较强,有一定的耐热和抗氧化性,但抗还原性较差。
关键词:
李子皮 食用色素 红色素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玲 唐爱均 洪锋
以红提葡萄皮为材料,在45℃、pH 3~4条件下,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葡萄红色素,并对影响葡萄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提葡萄红色素不耐高温,其在pH<4时相对稳定;蔗糖和果糖对红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而葡萄糖对其作用不明显;抗坏血酸对红色素也有增色作用,但极不稳定;苯甲酸钠对该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关键词:
红提葡萄 红色素 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雨佳 彭丽桃 叶俊丽 范刚 王露 杨书珍
运用液质联用仪(HP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DAD)对"法兰地"草莓果实中的花色素苷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对纯化后的"法兰地"草莓果实花色素苷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果实中主要的花色素苷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芸香糖苷和天竺葵素-丙二酰葡萄糖苷。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对高温敏感,当贮藏温度高于40℃时,其降解速率迅速增加。不同光质条件下草莓果实花色素苷所表现的稳定性有所不同,其中,在红光条件下草莓果实花色素苷最稳定,其次是黄光和绿光,白光条件下稳定性最差。草莓果实花色素苷在PH 1.0~6.0能保持稳定。添加5%的单糖或有机酸对草莓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晓 张峻萍 石碧
该文以落叶松树皮为原料,采用含水乙醇提取、分离、干燥等步骤,制备了醇溶性红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色素的产率为6.29%,色素溶液具有原花色素的UV特征吸收光谱,分别在紫外光谱λmax为225~278 nm范围内有强吸收,在5505、77 nm处有可见吸收峰.该色素的色价大于250,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以及它们的含水溶剂.色素溶液在含水乙醇中稳定,在pH 3~8的酸性与弱碱性环境中较为稳定,日光照射不会引起色素溶液褪色,在低于100℃下、加热1 h之内,色素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常见的无机离子如Ca2+、Ba2+、Na+、Mg2+、Cl-、SO42-等对色素...
关键词:
落叶松树皮 原花色素 天然红色素 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冉策 陈柳 陆家兰 刘正坪 魏艳敏 赵晓燕 尚巧霞
草莓成熟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多酚和色素等物质,影响高质量DNA的提取和下游PCR反应的进行。为确定适用于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的DNA提取方法,从草莓叶片中提取DNA后,对样品中的SVBV进行特异性的PCR检测,比较确定不同DNA提取方法对PCR检测SVBV稳定性的影响。以感染SVBV的草莓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CTAB试剂盒法、高盐低pH法、改良SDS法提取草莓叶片的总DNA,将不同方法提取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测定,对DNA产量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获得较为完整的D...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李启炎 牟敦兰
经热、酸、碱、光、金属离子及常用添加剂处理,对3种茶绿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脂溶性茶绿色素TGP稳定性差,易受热、光、酸、碱、氧化剂的影响,水溶性茶绿色素稳定性好。相比较而言,TGP2较TGP1光稳定性好,受H2O2的影响小,于色素溶液中添加维生素C更有助于TGP2的稳定;同时TGP2兼有补锌的作用,因而茶绿色素TGP2确为一种性能十分优良,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
茶绿色素 稳定性 比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清海 明霞 李秉超
为开发天然棕色素,以榛子壳为原料,研究榛子壳天然棕色素的提取工艺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棕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是在80°C下,以60%乙醇浸提80min。榛子壳棕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强光长时间照射会影响色素的稳定性;在pH值4~12范围内,色素稳定性良好;Na+,K+,Ca2+,Al3+,Mg2+对色素无影响,但Fe3+,Cu2+,Zn2+对其影响较大;色素对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稳定,但柠檬酸使其发生轻微褪色。以榛子壳为原料提取棕色素的提取工艺简单,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榛子壳 天然棕色素 稳定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海香 仲山民
以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常山胡柚外果皮色素粗产品为原料,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了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剂等对常山胡柚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山胡柚天然色素属于黄酮类物质,用NaNO2-Al(NO3)3比色法进行定量分析得知,色素液中含有黄酮类的量为2.01 g.L-1,该色素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光照、高温和氧化剂都会对该色素造成破坏;该色素能耐弱还原剂。低浓度Na+的存在会使最大吸光度增加,具有增色作用,高浓度Na+的存在能使最大吸光度降低。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色素液的色泽明显变淡,吸光度急剧下降。Ca2+、Cu2+影响趋势基本一致,加...
关键词:
常山胡柚 色素 黄酮类物质 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宁环 徐怀德 王林刚 陈伟 张梦娟
对西梅果皮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梅果皮色素在紫外和可见光范围内分别在280和510 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属于花色苷类化合物。西梅果皮色素以水作为提取溶剂,在浸提温度为75℃,浸提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12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西梅果皮色素在pH 2.0~5.0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试验添加范围内,N a2SO3、葡萄糖、柠檬酸、山梨酸钾及F e3+等对西梅果皮色素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蔗糖、苯甲酸钠及K+,Zn2+,Cu2+,A l3+对西梅果皮色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V c对西梅果皮色素有一定的护色作用;该色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T<80℃),高温(100℃)对其稳定...
关键词:
西梅果皮 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蕾 陈依 杨雅其 鲁宝君 张晶
[目的]确定花青素脂质体(An-Lip)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为An-Lip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蓝莓花青素(An),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An-Lip,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1,2:1,3:1,4:1,5:1)、有机相(乙醚)与水相(花青素)体积比(2:1,3:1,4:1,5:1,6:1)以及温度(30,35,40,45,50℃)对An-Lip包封率的影响;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1:1,2:1,3: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3:1,4:1,5:1)及温度(35,40,45℃)3因素3水平试验,确定An-Lip的最佳制备工艺,对该工艺制得的An-Lip进行表征。用聚乙二醇(PEG)对An-Lip进行修饰,制备PEG-An-Lip。测定AnLip、PEG-An-Lip的体外释放率,对其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并检测其pH、紫外线(UV)和热稳定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为2: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4:1、温度为40℃时An-Lip的包封率均达最高,分别为79.98%,82.12%和82.88%。An-Lip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2: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4:1、温度40℃,在此条件下An-Lip的平均包封率为82.16%。形态观察表明,An-Lip为球形或椭球形,粒径为(221.52±10.3)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30,Zeta电位为-31.05 mV。体外释放结果显示,An-Lip和PEG-An-Lip 48 h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3.77%和53.33%。红外光谱法验证An-Lip为物理包覆。与An-Lip相比,PEG-An-Lip的pH、UV和热稳定性得到改善,能更好地保护花青素免受降解和损失,有助于增强蓝莓花青素的稳定性。[结论]An-Lip的制备工艺简单,其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较高;PEG-An-Lip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敬伟 陈剑锋 郭养浩 李国平 李丽 彭树美 吴锦忠
由于人工合成色素多为芳香烃衍生物,有较强的慢性毒副作用和致癌性,天然植物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显示出其安全优势。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果实中提取的自然界唯一存在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类天然色素,常包含藏花素、环烯醚萜苷、三萜酸等成分,在欧美、日本等国颇受欢迎。本研究目的是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栀子黄色素水提制备工艺最优条件。提取温度60℃、液固比8:1,提取次数2次,每次60min。总藏花素、总栀子苷和总三萜酸的提取率可分别达到1.09,106.89和72.13mg.g-1。采用的提取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小艳 李宝 冷平 梁学军 高琪洁 张丽珍
通过对磨盘柿果实色素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不同处理 ,对果实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阳光直射 5d以内、室内自然光照射 2 5d以内或在室内避光保存 30d以内的条件下 ,磨盘柿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未发生改变 ,但吸光值降低 ,柿色素保留率在 6 0 %以上 ;80℃以上的高温对柿色素有破坏作用 ,但 6 0℃ ,2h以内的高温条件下柿色素的稳定性良好 ;柿色素溶液在pH 6~ 11范围内呈稳定状态 ;供试的 9种金属离子中 ,铁离子对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最大 ,0 12 5mmol·L-1以上的铁离子使柿色素溶液变浑浊 ,出现沉淀 ,Cu2 + ,Ca2 + 和K+ 次之 ,而Al3 +...
关键词:
磨盘柿 黄色素 类胡萝卜素 稳定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丽梅 王新一 孟祥东 李海春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槭菌刺孢色素产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单因子试验及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槭菌刺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三氯甲烷为浸提剂、料液比为1:8、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5h、pH值为7.0时的提取效果最好,并在此综合条件下浸提2次。正交试验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
槭菌刺孢 色素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玲 王荣花 罗佳 宋永鹏
以芍药花为原料,对芍药花红色素浸提剂进行了筛选,并在芍药花红色素提取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其最佳浸提条件。结果表明,用丙酮、蒸馏水、盐酸、乙醇、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醚作为浸提剂提取芍药花红色素时乙醇为最佳浸提剂;芍药花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 2.2,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70 m 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红色素粗品得率为6.45%。
关键词:
芍药花 红色素 提取工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