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
- 2023(602)
- 2022(499)
- 2021(468)
- 2020(375)
- 2019(886)
- 2018(866)
- 2017(1128)
- 2016(790)
- 2015(900)
- 2014(791)
- 2013(827)
- 2012(845)
- 2011(739)
- 2010(789)
- 2009(694)
- 2008(724)
- 2007(614)
- 2006(521)
- 2005(479)
- 学科
- 学(2263)
- 草(1929)
- 害(1809)
- 虫(1582)
- 虫害(1472)
- 病虫(1414)
- 病虫害(1414)
- 防(1047)
- 防治(931)
- 治(918)
- 及其(889)
- 物(746)
- 济(728)
- 经济(728)
- 原(717)
- 草原(717)
- 生物(715)
- 管理(701)
- 病害(677)
- 植(634)
- 植物(628)
- 业(619)
- 各种(570)
- 鱼(555)
- 水产(547)
- 土壤(489)
- 壤(489)
- 生物学(454)
- 微(442)
- 动物(437)
- 机构
- 学院(12608)
- 大学(12427)
- 农(8914)
- 农业(7350)
- 研究(7157)
- 科学(7047)
- 业大(5604)
- 所(5202)
- 研究所(4960)
- 农业大学(4724)
- 业(4382)
- 室(4345)
- 实验(4238)
- 省(4128)
- 实验室(4103)
- 重点(3902)
- 中国(3820)
- 科学院(3250)
- 京(2960)
- 技术(2925)
- 中心(2906)
- 生物(2668)
- 部(2343)
- 江(2296)
- 林(2111)
- 院(2103)
- 农业科学(2069)
- 家(2067)
- 科技(2064)
- 植(2028)
共检索到17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永超 向发云 曾祥国 张鹏 顾玉成
【目的】明确草莓根颈腐烂病的病原,为草莓根颈腐烂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对取自湖北省武汉市的发病草莓植株分别进行发病组织培养、分离纯化。采用牙签根颈接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观察病原微生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菌落形态;从所分离到的菌株中选择PDA培养基平板上形态不同的Zhd-3、Zhd-4-1和Zhd-5进行后续试验和分析。测定各菌株在18℃黑暗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然后用方差分析程序(ANOVA)对不同菌株间的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病原菌在草莓叶柄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进行分析。分别以Zhd-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鹤 杜国栋 宋亚楠 鲁晓峰 英楠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光辉 薛泉宏 张晶 段佳丽 王东胜 杨兴华
【目的】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真菌的可行性。【方法】根据菌落培养与扫描电镜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无菌发酵滤液的拮抗活性,盖玻片对峙培养法观察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室内发芽试验法测定真菌无菌发酵滤液促种子萌发活性;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拮抗真菌对草莓根腐病的防病促生作用;土壤稀释平皿分离法测定拮抗真菌的定殖能力及对草莓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经鉴定,2株拮抗真菌HF3和HF7分别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和土曲霉(Aspergillu...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月廉 周娟 赵志慧 习平根 姜子德
通过对来自广东省湛江市的发病火龙果果实的病原进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观察,将引起广东省火龙果腐烂病的病原鉴定为仙人掌平脐蠕孢Bipolaris cactivora,该种真菌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该病原菌的鉴定,对控制中国大陆火龙果腐烂病的发生和扩散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立中 邓先琼
杨梅腐烂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杨梅主干分枝处,引起干腐和枝枯。经鉴定,杨梅腐烂病菌为核果壳囊孢菌(Cytospora leucostoma)。室内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退菌特、炭必灵和波尔多液;红杀和湘研植病灵抑制菌丝生长效果较好,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差;石硫合剂、新万生、疫霜锰锌和敌克松抑制孢子萌发的效果较好,而抑菌丝生长效果较差。
关键词:
杨梅 腐烂病 核果壳囊孢菌 杀菌剂筛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学红 郑永华 杨震峰 马素娟 冯磊 王薛修
草莓“丰香”果实在 5℃贮藏 15d期间用 60%和 100% O2 及空气 (对照) 气流连续处理, 研究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活性氧代谢和腐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采用 60%和 100% O2 处理可使果实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 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APX) 活性及较高的维生素C含量, 减少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 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的积累; 同时显著抑制果实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和果实硬度的下降, 减轻果实腐烂发生。提示: 60%和 100% O2 处理可维持草莓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 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进程和抑制...
关键词:
草莓 高氧 贮藏 活性氧代谢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邹红竹
腐烂病是影响观赏海棠的观赏价值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观赏海棠腐烂病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尚无明确的鉴定。观赏海棠也是从近20年开始陆续大量引入我国,其引进后在我国的抗病性是否与原产地一致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了与观赏海棠腐烂病相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北京地区引种的部分观赏海棠品种进行抗病性测试和应用探讨,得到如下结果:1、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进行比较,将分离出的真菌分为2组,鉴定为一种:Valsa mali。2、对分离株进行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振风 吴湘琴 吕冠华 薛程 吴婷婷 刘普 朱立武
为明确梨树腐烂病的病菌种类,对采自中国河北、山西和安徽3省症状疑似梨腐烂病的树皮与病枝进行病菌培养和分离纯化,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并选用22种常用杀菌剂,通过离体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在分离纯化的6个菌株中有5个菌株形态特征相同,且与已报道的腐烂病病菌(Valsa mali var.pyri)形态特征相似; 以这5个菌株菌丝接种梨树健康枝条后出现与田间相同的病症; 病原菌rDNA-ITS克隆测序、BLASTn比对发现,这5个菌株为同一致病菌(登录号JQ618018),且与意大利梨腐烂病菌株(登录号...
关键词:
梨 腐烂病 病原菌 化学药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阳 金薇 黄俊斌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草莓白绢病的病原物是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菌在偏酸性环境下生长较好,菌丝最适生长pH为5.08,在所测试的碳源中,S.rolfsii Sacc.对淀粉的利用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在供试氮源中,对硝酸钙和硝酸钠的利用最好,对尿素的利用最差;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菌核萌发的抑制温度为55℃10 min。室内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10%世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关键词:
草莓 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英 张明会 刘志恒 于海滨 王东来
于辽宁省抚顺市栽培的草莓品种的茎上分离得到一种炭疽病菌。针对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其有性形态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炭疽病菌属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该病原菌在PSA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SA培养基最适于病菌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25℃,适宜pH值为4~6;光照可促进产孢,而全黑暗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果糖最好,纤维素最差;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好,尿素最差;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低于5℃不能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5~7,高于10不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无明...
关键词:
草莓 胶孢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尚卿 韩晓清 缪作清 吴志会 张立娇
为了确定引起河北省丰南区发现的一种植株青枯、维管束褐变的番茄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致病性测定、田间接种后再分离、菌落和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鉴定,确定该病害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引起的番茄颈腐根腐病。确定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番茄颈腐根腐病专化型。对茎基接种和浸根接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茎基接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浸根接种。为接种完成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爽 张廷萍 薛治峰 刘杨 王婧 钱亚新 秦世雯
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子纯化法,从拟石莲花属多肉植物品种‘碧桃’(Echeveria cv.‘Peach Pride’)疑似腐烂病的叶片组织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序列特征的鉴定以及致病性测定,明确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测定尖孢镰刀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发现该病原菌具有较强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具有一定的产毒素(镰刀菌酸)能力,说明细胞壁降解酶类和毒素是该病原菌侵入、定殖和致病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锐玲 谢甲涛 付艳萍 姜道宏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大小为(5.7~7.3)mm×(2.0~3.0)mm;根据病菌形态,确定该病原菌为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 Everh.)B.Sutton。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草莓褐斑病 病原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敬辉 陈宏州 肖婷 吴祥 吉沐祥 庄义庆
为探明草莓炭疽病病原及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对分离自江苏省句容市的一株草莓炭疽病病原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分子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病原为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咪鲜胺、氟硅唑、丙环唑、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己唑醇、腈菌唑、多菌灵和啶酰菌胺对草莓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544、0.4220、0.6831、0.7112、0.8083、1.2652、1.3560、1.9176、2.2559、7.5834、14.3522和16.8140μG·m l-1。...
关键词:
草莓炭疽病菌 病原鉴定 杀菌剂 毒力测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