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6)
2023(6112)
2022(5028)
2021(4670)
2020(3884)
2019(8359)
2018(8292)
2017(14396)
2016(8120)
2015(9185)
2014(8747)
2013(8253)
2012(7788)
2011(7033)
2010(7238)
2009(6734)
2008(6695)
2007(6280)
2006(5428)
2005(4821)
作者
(26703)
(22510)
(22199)
(20883)
(14211)
(10885)
(9890)
(8754)
(8509)
(7946)
(7784)
(7554)
(7502)
(7298)
(7295)
(6679)
(6601)
(6553)
(6533)
(6326)
(5703)
(5676)
(5459)
(5200)
(5070)
(5047)
(5013)
(4840)
(4770)
(4735)
学科
管理(25186)
(23127)
经济(23094)
(22234)
(19900)
企业(19900)
技术(11392)
(9766)
(9278)
技术管理(8789)
中国(8529)
教育(7839)
方法(7634)
(7144)
理论(6950)
(6650)
(6610)
业经(6468)
(6131)
银行(6098)
(5882)
数学(5769)
(5741)
金融(5734)
数学方法(5624)
研究(5226)
(5054)
制度(5048)
地方(5034)
(4451)
机构
大学(113469)
学院(112219)
研究(46111)
(38132)
管理(37606)
经济(36910)
中国(32162)
理学(31394)
科学(31072)
理学院(30953)
管理学(30113)
管理学院(29901)
(27142)
(25846)
(24969)
研究所(22945)
业大(21640)
农业(21477)
(19627)
中心(19560)
(18487)
(17863)
(17375)
北京(16351)
技术(16348)
(15621)
(15365)
师范(15048)
(13958)
研究院(13771)
基金
项目(78205)
科学(59176)
研究(54312)
基金(53089)
(49539)
国家(49129)
科学基金(39850)
(33264)
社会(31219)
社会科(29398)
社会科学(29391)
(27815)
基金项目(27358)
自然(26882)
自然科(26277)
自然科学(26263)
自然科学基金(25765)
教育(25450)
编号(21220)
资助(21182)
(19187)
重点(18598)
创新(18217)
成果(17949)
课题(17191)
(17052)
计划(16813)
科技(16361)
(15466)
科研(15043)
期刊
(46375)
经济(46375)
研究(34852)
中国(31806)
学报(26630)
(24441)
科学(22202)
教育(20273)
大学(19402)
学学(18338)
管理(16450)
农业(16357)
(14766)
技术(11151)
(9610)
金融(9610)
(9474)
科技(8389)
业大(8384)
业经(7694)
(7541)
经济研究(7208)
(7144)
农业大学(6943)
财经(6789)
林业(6757)
(5935)
图书(5720)
(5606)
论坛(5606)
共检索到179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超杰  段玉玺  陈立杰  
对寄生于草莓根部的一种线虫—光尾拟短体线虫(PratylenchoidesleiocaudaSher,1970)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线虫采集于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农业大学草莓园和辽中县的草莓根际,其鉴定特征为唇区3 ̄4条环纹,侧区6条侧线(体中部),尾部合并为4条侧线,食道腺双叶状从背侧长覆盖肠,雌虫双卵巢,尾圆柱形,具20 ̄25条环纹,尾末端无环纹或具有2 ̄3条不规则环纹,雄虫普遍存在,交合刺较长(22.7 ̄25.2μm),交合伞包到尾端。该种线虫为草莓上首次报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娜  谢辉  徐春玲  陈淳  吴仕豪  黄德超  
 2000~2003年,对我国部分地区花卉寄生线虫进行了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从中鉴定出中国植物寄生线虫新记录种 5个:优美垫刃线虫(TylenchuselegansdeMan, 1876)、伊朗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iran icusKheiri, 1970)、双绢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ditissimusSiddiqi, 1986)、泰氏茎线虫 (DitylenchustayloriFortuner&Maggenti, 1987)和王拟毛刺线虫(ParatrichodorusmirzaiSiddiqi, 197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卫芬  林丽飞  吴仕仙  刘发万  张丽琴  秦荣  
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数据,从云南常见的23种园艺植物上鉴定出3种矮化线虫:厚尾矮化线虫(Tylenchorhunchu crassicau-datus)、尤因矮化线虫(Tylenchorhunchus ewingi)、异裸露矮化线虫(Tylenchorhunchus paranudus),为云南园艺植物寄生线虫新记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卓侃  王宏洪  李迅东  廖金铃  
运用线虫比较形态学和rDNA-ITS-RFLP及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采自广东省的伞滑刃线虫进行鉴定。在广东番禺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栽培介质中和东莞木包装上分别发现了食菌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fungivorus)和豆伞滑刃线虫(B.doui),其中食菌伞滑刃线虫是中国的新记录种,豆伞滑刃线虫是中国大陆的新记录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译文  李惠霞  陈秀菊  徐鹏刚  郭静  张淑玲  
为了解孢囊线虫在禾本科牧草上的寄生情况,2017年8月中旬采集甘肃省天祝高寒草原禾本科牧草根及根际土样,通过简易漂浮法分离孢囊线虫。结果发现,在醉马草(Achnathernm inebrians)根部观察到白色孢囊线虫,并从根际土样中分离到褐色孢囊。通过对该线虫群体阴门膜孔、阴门裂、阴门下桥、泡状突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初步将其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Wollenweber)。用最大似然法对该群体的ITS1-rDNA和28S rDNA序列在软件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其ITS1序列与中国的H. avenae群体聚为一支,其相似性为99%;28S序列与捷克的H. avenae群体聚为一支,其相似性为99%。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育学综合分析,将醉马草上寄生的线虫群体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这是首次发现醉马草可被禾谷孢囊线虫寄生。该研究结果为醉马草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世春  伍惠生  
本文报道在湖北省武汉市(30°30′N,114°12′E)采到的嗜子宫科线虫三个未定种:嗜子宫线虫未定种1,寄生于乌鳢的肾;嗜子宫线虫未定种2,寄生于黄鳝的腹腔;布氏线虫未定种,寄生于蒙古红鲌的腹腔。后两种因只采到雌虫且不完全成熟而不宜鉴定种名。三未定种在国内均未曾有文献报道,本文给出了它们的简单描述、形态图和简单讨论,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甄浩洋  彭焕  孔令安  洪豹元  朱桂兰  汪锐辉  彭德良  文艳华  
【目的】在江西婺源县孢囊线虫调查中,从大豆根及根际土壤中采集到一个孢囊线虫群体,其形态特征和分子特征与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其形态学和分子特征以及寄生性等进行详细研究,以明确其种类及对豆科作物寄生性,为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婺源县采集的大豆根及根际土样,用筛淘法分离孢囊,大豆根系上的孢囊用直接解剖法获取。用浅盘法分离根际土样中的2龄幼虫和雄虫。选取具典型特征的饱满孢囊制作阴门锥切片,浅盘法分离的2龄幼虫和雄虫制作永久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孢囊、2龄幼虫和雄虫的形态特征,并进行形态特征测量。采用两对植物线虫通用引物AB28和TW81以及D2A和D3B分别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28S大亚基D2-D3区段,经序列测定,用MEGA软件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method)构建该线虫群体与孢囊线虫属其他种群的ITS和LUS D2-D3系统进化树,分析其系统发育关系。在温室内采用盆栽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江西孢囊线虫群体对11种豆科作物的寄生性,同时测定国内40个大豆栽培品种对该孢囊线虫的抗病性。【结果】形态学观察和特征值测量结果表明,从江西婺源大豆上采集的孢囊线虫群体,其孢囊形态、2龄幼虫以及雄虫的形态特征与野生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sojae)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ITS序列(MG859982)比对发现其与野生豆孢囊线虫ITS序列(KU160510和KU160512)的同源性为99%和98%,而与大豆孢囊线虫ITS的同源性仅为81%(KY794762.1)。D2-D3序列(MG859981)与野生豆孢囊线虫(KU160511)相似度最高,为99%。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以ITS序列与D2-D3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的结果相一致,江西孢囊线虫群体与野生豆孢囊线虫分布在同一支,节点支持率为100%,而与大豆孢囊线虫聚在另一个分支中。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结果,将江西婺源大豆上的孢囊线虫群体鉴定为野生豆孢囊线虫,系中国新记录种。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参鉴的11种豆科作物中,野生豆孢囊线虫的2龄幼虫能在大豆和相思豆(红豆)上侵染和繁殖,完成生活史;虽然能侵染豇豆、豌豆、扁豆、绿豆、赤豆、刀豆、菜豆和苜蓿8种作物根系,但不能完成生活史。测定的40个大豆栽培品种中,19个高感、11个中感、5个中抗、5个高抗。【结论】在我国江西婺源新发现的一种寄生于大豆的孢囊线虫为野生豆孢囊线虫,系中国新记录种;人工接种条件下相思豆(红豆)也是野生豆孢囊线虫的寄主,40个大豆栽培品种中30个对该孢囊线虫表现感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怀文  陈松笔  
本文综述了近20 年来国内外利用昆虫寄生线虫防治林业害虫的进展。指出自然存在的昆虫寄生线虫,是一类防治害虫的宝贵生物资源,它们对害虫种群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尤其是索科、新垫刃科、斯氏科、异小杆科的昆虫寄生线虫,已大量成功应用于控制树蜂、根象甲、木蠹蛾类害虫等。我国自1985 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大量离体培养昆虫病原线虫技术以来,已在北京、天津、福建、湖北、辽宁、吉林等地开展了防治桃小食心虫、核桃举肢蛾、李实蜂、相思拟木蠹蛾、多纹豹蠹蛾、小木蠹蛾、桑天牛、桃红颈天牛、杨锉叶蜂、蛴螬等多种林业害虫的林间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来发  王艳娜  朴春根  田国忠  张路平  
利用来自不同地域的淡紫拟青霉的13个菌株,分别用其孢子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粒、菌丝处理分散卵粒、孢子液处理卵囊以评价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寄生性。在被试所有菌株中,同一菌株三种不同方法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相比,孢子液处理卵囊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处理。不同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有很大的差异。三种处理方法结果显示618号菌株寄生率均为最高。菌株对卵的寄生率与菌株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国坤  陈娟  肖顺  潘东明  张绍升  
【目的】对寄生于柑橘与杉木2种寄主的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的rDNA-ITS区(ITS1-5.8S-ITS2)及形态变异进行研究,分析种群间遗传多态性及其亲缘关系。【方法】对采自中国3个省份(福建、四川、贵州)柑橘产区的21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柑橘种群)及福建省杉木林区的6个柑橘半穿刺线虫种群(杉木种群)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克隆与测序,通过相关软件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育分析;对3个柑橘种群及1个杉木种群进行形态特征测计分析。【结果】柑橘半穿刺线虫的柑橘种群与杉木种群相比,ITS1序列相似性为93.2%—99.3%,ITS2序列相似性为92.4%—100%;基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兰庆渝  邓大林  谢成伦  何万兴  赵学谦  
利用药剂对植物寄生线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铁灭克(法)69kg/ha、克线磷82.5kg/ha或霸杀脒48kg/ha对Tylenchulussemipenetrans、Pratylenchusscri-haeri和P.penetrans的防治效果最佳,国产铁灭克69kg/ha、克线磷42kg/ha和铁灭克(法)34.5kg/ha次之,而呋喃丹和霸杀脒24kg/ha较差;5种药剂对3种线虫持效期测定结果,克线磷、铁灭克(法)和国产铁灭克最长为180天,其次是霸杀脒,为120~180天,呋喃丹最短,仅60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成伦  何万兴  兰庆渝  邓大林  
报道了四川葡萄线虫12属21种及其分布,其中Helicotylenchusdelhiensis、H.borinquensis,H.caipora、Paratylencusbesoekianus、Pratylenchusneglectus、Criconemoidesxenoprax、C.teres7种在国内首次记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汪来发  杨宝君  李传道  
用南方根结线虫卵作接种试验,证明从根结线虫成虫及卵上分离76个菌株中大部分菌株有寄生能力,种间及株间寄生率差异明显,表明这种方法是检验寄生真菌寄生能力的一种良好方法。通过测定,76个菌株中有10个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超过50%,种间及菌株间对卵的寄生能力存在很大差异;Paecilomyceslilacinus,Verticiliumchlamydosporium及V.lamelicola对Meloidogyneincognita,M.arenaria和M.javanica卵的寄生能力进行比较,在3种线虫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这3种真菌对这3种根结线虫有进行防治的可能性。首次研究了寄生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宏洪  廖金铃  
病虫害影响竹子生长,制约着竹林产业发展。由于植物线虫病害症状比较隐蔽,植物线虫对竹林的影响通常难以评估且容易被忽视。本文对国内外竹子线虫的种类、分布和寄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全世界已报道竹子寄生线虫82种,隶属于4目、12科、29属,其中,国内报道了竹子线虫36种;美国和印度的竹子寄生线虫比较丰富,分别报道了38种和20种。植物线虫对竹子的致病性研究较少,印度报道了植物线虫对竹子造成的损失,美国报道了2种寄生线虫侵染竹子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本文对我国竹子寄生线虫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今后竹子寄生线虫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暄  秦鑫  李红梅  于家荣  
植物寄生线虫是一类专性活体寄生物,每年给全世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其中根结线虫和孢囊线虫分布广、为害重,是最具经济重要性的2大类群。植物寄生线虫诱导植物细胞转化为特异性的取食位点,从中摄取营养以维持线虫的发育和繁殖,效应子被认为在线虫建立和维持寄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泌器官、降解和修饰细胞壁、建立取食位点、抑制植物防卫反应以及激活植物免疫系统等方面介绍了植物寄生线虫效应子的相关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