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4)
2023(11169)
2022(9985)
2021(9327)
2020(7940)
2019(18311)
2018(18173)
2017(34797)
2016(19331)
2015(21746)
2014(21513)
2013(21495)
2012(19745)
2011(17767)
2010(17486)
2009(15888)
2008(15191)
2007(13122)
2006(11422)
2005(9865)
作者
(59418)
(48909)
(48891)
(46247)
(31301)
(23720)
(22077)
(19495)
(18794)
(17486)
(16940)
(16598)
(15684)
(15436)
(15274)
(15217)
(15181)
(14668)
(14081)
(13955)
(12524)
(11923)
(11879)
(11226)
(11012)
(11010)
(10995)
(10653)
(10031)
(9903)
学科
(72867)
经济(72784)
管理(51969)
(49329)
(40898)
企业(40898)
方法(36055)
数学(31277)
数学方法(30893)
(19973)
(19606)
中国(18005)
(17008)
业经(16148)
地方(14660)
农业(13271)
理论(12893)
(12588)
贸易(12582)
(12181)
(12171)
(11938)
环境(11839)
技术(11601)
教育(10826)
(10775)
财务(10715)
财务管理(10695)
(10260)
企业财务(10128)
机构
大学(274553)
学院(271098)
管理(106484)
(100029)
经济(97713)
研究(94495)
理学(93202)
理学院(92100)
管理学(90210)
管理学院(89765)
中国(66655)
科学(64722)
(59488)
(55024)
(49552)
业大(48743)
研究所(45933)
农业(43971)
(43330)
中心(41892)
(39193)
北京(37254)
(35946)
师范(35444)
财经(35299)
(34220)
(32163)
(31683)
技术(31106)
(29320)
基金
项目(195785)
科学(151667)
基金(140953)
研究(136147)
(126201)
国家(125175)
科学基金(105481)
社会(82223)
(77891)
社会科(77734)
社会科学(77710)
基金项目(75678)
自然(72798)
自然科(71035)
自然科学(71011)
自然科学基金(69725)
(66471)
教育(62251)
资助(58432)
编号(54676)
重点(44352)
成果(43878)
(41867)
(41505)
(40685)
计划(38921)
科研(38489)
课题(38085)
创新(37951)
大学(35678)
期刊
(105795)
经济(105795)
研究(75742)
学报(53937)
中国(50391)
(48773)
科学(47164)
大学(39042)
管理(37928)
学学(36881)
农业(34211)
(30898)
教育(30421)
技术(22497)
(18659)
金融(18659)
(18068)
业经(17250)
经济研究(16474)
财经(16341)
图书(15834)
业大(15223)
科技(14871)
(14249)
(13821)
问题(13678)
理论(13438)
技术经济(12776)
实践(12533)
(12533)
共检索到384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张杨  王英姿  魏松红  
以种子萌发、胚根和胚芽伸长、植株生长量、叶片伤害反应为参数,测定了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在最高毒素浓度500μg·mL-1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为17.89%,胚根和胚芽伸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7.26%和28.37%,植株鲜重减少了15.5%,叶片病斑面积6.53mm2。粗毒素杀草谱和对作物安全性测试结果为:鸭跖草和藜对毒素最敏感,伤害反应为4级;反枝苋和虎尾草伤害反应分别为3级和1级;玉米和高粱对粗毒素敏感,小麦、大豆和花生对粗毒素不敏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金林  徐扩  李川  马娟  董金皋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祖敏  纪明山  王英姿  
以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研究草茎点霉毒素对鸭跖草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草茎点霉毒素使鸭跖草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20μg·mL-1的毒素处理叶片4h,处理叶片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是对照的3.65倍,Na+和K+的渗漏量分别高于对照57.80%和341.48%;毒素使叶片膜脂过氧化加强,MDA含量增加,毒素浓度为15μg·mL-1时,MDA含量最高,为313.60 nmol·g-1,比对照增加71.24%;毒素处理的鸭跖草叶片组织CAT活性3h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58.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树杰  刘琳  芦小鹏  马志卿  张兴  
【目的】明确中国粗榧(Cephalotaxus sinensis)的除草活性成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粗榧的除草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种子萌发法评价中国粗榧乙醇提取物、中国粗榧总生物碱及从中分离得到的8种生物碱(桥氧三尖杉碱、11-羟基三尖杉碱、贡山三尖杉碱a、异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β-n-oxide、4-羟基三尖杉碱、台湾三尖杉碱和三尖杉碱)对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黑麦草(lolium perenne)及高丹草(sorghum sudanense)4种杂草种子幼根和幼芽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娇  许文超  康占海  刘保峰  张金林  
【目的】为了明确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粗毒素的具有除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结构,本研究对具有除草活性毒素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瓜果腐霉培养滤液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制备粗毒素,用薄层层析法对粗毒素进行分离,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得到除草活性成分,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最高;以Rf值为0.19的物质除草活性最强,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达到5级;通过化学信息分析表明该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结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组分之一,具有除草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芹丽  张付斗  李天林  虞泓  
土大黄Rumexnepalensis Spreng是中国云南滇西北高山牧场的一种蓼科多年生杂草,通常被看作是牧场退化的重要表现之一。试验通过使它隆、快灭灵和双酯灵等10种除草剂对该物种的毒力和选择性测定分析,研究了土大黄不同生育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和应用后不同时期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土大黄不同叶龄期对除草剂的敏感性不同,除草剂应在5叶期前应用,且2~3叶期效果最好;土大黄对各除草剂的中毒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以百草枯和快灭灵效果最快;对土大黄的活性较高的除草剂为苯磺隆,龙拳,快灭灵和烟嘧磺隆。其中快灭灵、双酯灵和苯磺隆的选择性指数较高,应用后对其它物种影响相对较小,对黑麦草等禾本科植物安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璇  杨瑞丽  柳春红  孙远明  雷红涛  
异丙甲草胺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酰胺类芽前阔叶杂草防除剂。文章综述了异丙甲草胺进入环境后对非靶标生物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的对映体选择性差异,这种选择性差异与生物体的吸收及代谢密切相关。最后对异丙甲草胺手性毒理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彬  
抗除草剂基因的研究和利用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赵彬除草剂必须识别作物和杂草,才能在农田中安全有效地使用。然而,除草剂消灭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的选择性是很难获得的特性,因为除草剂所影响的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对作物和杂草是共同的。目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瑾   尹绍静   李茹   董立尧   冯致科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对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筛选出对藜麦安全且能有效防除藜麦田杂草的除草剂,为藜麦田杂草防除提供参考依据和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室内整株生物测定法研究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对藜麦的安全性,测定了‘苏藜一号’‘W77’两种藜麦对16种常用除草剂的敏感性,并测定了高效氟吡甲禾灵和精喹禾灵对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结果]两种藜麦均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敏感性较低;高效氟吡甲禾灵对藜麦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均小于2,表现为对藜麦不安全;精喹禾灵对‘苏藜一号’‘W77’与稗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9.28和9.63,精喹禾灵对‘苏藜一号’‘W77’和马唐的选择性指数分别为4.56和4.73,均表现为对藜麦安全,可以同时有效防除稗和马唐。[结论]本研究表明:精喹禾灵可以应用于藜麦田化学除草,可高效、安全地防除藜麦田部分禾本科杂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利  黄峰  吴建开  雍文岳  曹俊明  
为考察不同菜粕水平(0~50.0%)对草鱼生长、饲料利用、血清生化指标和毒素残留的影响。对不同体重的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5.0g和18.7g)分别进行了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菜粕水平的升高,不同体重的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蛋白质效率均有所下降,但在0、10.0%、20.0%和30.0%组没有显著差异;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5.0g)肌肉和肝脏中硫代葡萄糖甙、唑烷硫酮和异硫氰酸盐的含量随饲料中菜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菜粕水平对草鱼(初始平均体重约18.7g)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血糖、肌肝、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文元  翟玉柱  赵凤岩  
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ennea Persoon)在 21~25℃下 pH 3~4的霉菌生长培养基中培养产生毒素,致使草莓愈伤组织细胞的活性丧失。产生毒素的高峰期在静置培养20 d,培养滤液用氯仿萃取,所得粗提物稀释90倍后仍有毒性存在,30倍稀释的毒素溶液处理愈伤组织,用荧光法观察,1.0h细胞致死率达86%,2.5 h细胞致死率高达99.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坚  杨红  蒋木庚  
敌草强〔R(-)Napropamide〕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旋光性除草剂.它以α-萘酚、α-氯丙酸和二乙胺为原料,合成α-(1-萘氧基)丙酸和 N,N-二乙基-2-(1-萘氧基)丙酰胺,分别用成盐拆分法和优先结晶法制得.经 HPLC 检测,光学纯度>98%.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与分子结构相符.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左旋体的药效是右旋体的8倍,是一般工业品的1.7~2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海洋   朱海霞   李娟   王信   程亮  
【目的】旨在筛选安全性高、抗药性低、除草性强的生防菌株,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新的生防思路。【方法】采集自然感病的瓜叶葵(Helianthus cucumerifo)、大叶藜(Chenopodium hybridum)、蜀葵(Alcea rosea)和青稞(Hordeum vulgare)植物叶片,通过组织及单孢分离法、离体叶片(初筛)和活体盆栽(复筛),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菌株,接着采用不同浓度(10~1~10~4)孢子悬浮液测定其对野燕麦活体植株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通过观察菌落形态、运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和转录延伸因子(EF-1α,EF-1/EF-2)基因及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最后选取青海地区主栽作物(油菜‘青杂5号’、小麦‘青春38号’、青稞‘昆仑18号’、蚕豆‘青海9号’、豌豆‘草原224号’、玉米‘青玉517号’和部分蔬菜(白菜‘浙白6号’、番茄‘博玉368号’、黄瓜‘中农5号’、菠菜‘华菠1号’、辣椒‘中椒4号’、萝卜‘春白2号’)进行安全性测试,为菌株选择最适宜的应用条件。【结果】从自然感病的植株叶片中分离出7株对野燕麦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将其命名为DT-YSB1、DT-04A2、DT-DYLC、DT-XRKA、DT-08C、DT-14A2和DT-QKBD004A。通过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综合评价获得1株对野燕麦具有较强除草活性的菌株DT-QKBD004A,菌落形态与镰刀菌相似,对其rDNA ITS和EF-1α(EF-1/EF-2)基因进行共同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不同浓度菌株DT-QKBD004A孢子悬浮液对野燕麦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鲜重防效达到45.09%~89.48%、42.68~88.53和38.70%~88.42%,其中浓度9.40×10~(4 )个/mL对野燕麦的防除效果最优;作物安全性测试发现,菌株DT-QKBD004A孢子浓度9.40×10~(4 )个/mL对蚕豆、玉米、白菜、番茄、黄瓜和辣椒安全。【结论】燕麦镰刀菌DT-QKBD004A对野燕麦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部分作物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防除农田恶性杂草野燕麦提供良好的生防菌株。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洁  文琰章  麻新华  邓士豪  黄蕴  林亲雄  万定荣  杨新洲  宋萍  
采用中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国传统民族药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的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首次对化合物山奈酚7-O-6″-O-丙二酸单酰-D-吡喃葡萄糖苷(1)的波谱数据进行了归属,用MTT法测试6个单体成分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Hep3B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6个化合物均对HepG2和Hep3B细胞表现出抗肿瘤活性,并且IC50值在22.6~91.5μg/mL之间,在浓度大于100μg/mL时也没有表现出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抑制作用.相比于黄酮类化合物1、2,苯丙酸类化合物3~6(IC50=22.6~44.3μg/mL)对HepG2和Hep3B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顺式苯丙酸类化合物5对HepG2和Hep3B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IC50值范围在22.6~28.2μg/mL,能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李斐  付丹妮  张丽莹  王黎  
从辽宁省丹东、营口、大连、盘锦、铁岭和沈阳6个地区的蔬菜田采集29份土样,分离得到138株放线菌,用种子萌发法筛选出对马唐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活性的菌株SYM-2,校正抑制率达71.4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摇床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当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钾,无机盐为硫酸镁、氯化钠、硫酸亚铁、氯化锰和磷酸氢二钾时,放线菌SYM-2发酵液校正抑制率显著高于添加其他同类成分的处理。正交试验得到发酵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为可溶性淀粉2.0%、硝酸钾0.1%、硫酸镁0.075%、氯化钠0.025%、硫酸亚铁0.001%、氯化锰0.1%、磷酸氢二钾0.025%,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