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4)
- 2023(6382)
- 2022(5037)
- 2021(4999)
- 2020(4089)
- 2019(9557)
- 2018(9542)
- 2017(17183)
- 2016(9320)
- 2015(10713)
- 2014(10643)
- 2013(10150)
- 2012(9032)
- 2011(8092)
- 2010(8611)
- 2009(7652)
- 2008(7442)
- 2007(6429)
- 2006(5616)
- 2005(5132)
- 学科
- 济(34268)
- 经济(34235)
- 管理(21730)
- 业(19157)
- 方法(17983)
- 企(16256)
- 企业(16256)
- 数学(16147)
- 数学方法(15590)
- 学(13274)
- 理论(9703)
- 教学(8417)
- 中国(8352)
- 农(8204)
- 业经(6735)
- 教育(6162)
- 和(5891)
- 财(5818)
- 学法(5526)
- 教学法(5526)
- 农业(5340)
- 地方(5103)
- 制(5077)
- 技术(4956)
- 贸(4709)
- 贸易(4702)
- 学理(4624)
- 学理论(4624)
- 易(4555)
- 环境(4315)
- 机构
- 学院(129672)
- 大学(129505)
- 管理(45420)
- 济(43189)
- 研究(42962)
- 经济(41999)
- 理学(38811)
- 理学院(38317)
- 管理学(36895)
- 管理学院(36692)
- 中国(31430)
- 科学(30261)
- 京(28166)
- 农(24659)
- 业大(22439)
- 所(22217)
- 研究所(20513)
- 江(20168)
- 中心(20043)
- 农业(19469)
- 财(18945)
- 技术(18785)
- 范(18636)
- 师范(18257)
- 北京(18207)
- 州(16697)
- 院(15761)
- 财经(15003)
- 工程(14613)
- 师范大学(14523)
- 基金
- 项目(88985)
- 科学(67022)
- 研究(61925)
- 基金(60605)
- 家(54622)
- 国家(54210)
- 科学基金(45356)
- 省(36733)
- 社会(34601)
- 社会科(32612)
- 社会科学(32604)
- 教育(31974)
- 自然(31622)
- 自然科(30860)
- 自然科学(30848)
- 划(30725)
- 基金项目(30597)
- 自然科学基金(30248)
- 资助(26728)
- 编号(25605)
- 成果(21069)
- 重点(20952)
- 课题(19333)
- 创(18403)
- 部(18120)
- 发(18056)
- 计划(17599)
- 大学(17517)
- 创新(17247)
- 科研(17137)
共检索到191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韩云华 胡小文 刘亚洁 余玲 王彦荣
课程大实验教学模式可有效融合课程知识点,提升教学的系统性。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是草业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为解决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课内容分散、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在课程大实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兰州大学草类植物种子学实验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革新、考核方式完善和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作为类似实验课程的改革范例。
关键词:
种子学实验 课程大实验 教学模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利军 王靖靖 陈香来 胡小文
种子含水量是衡量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快速准确地测定种子含水量对于种子的安全贮藏与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等8种常见草类植物种子水活度与种子含水量的关系。首先探讨了测量温度、样品量、平衡时间对种子样品水活度测定的影响,进而构建了适宜条件下水活度与种子含水量之间的数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与修正。结果表明,水活度测定易受平衡温度、平衡时间与样品量的影响,随平衡温度升高,同一样品水活度值减少;样品量越大,平衡时间越短,当种子占测量室2/3,平衡时间只需2~6min。20℃条件下,8种草类植物种子含水量和水活度均呈S-函数。基于8种草类植物种批种子含水量预测模型验证表明,基于水活度测定的种子含水量(相比低恒温测定法)相对偏差较低,平均小于2%,可用于种子含水量的无损快速测定。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检测 鉴定 来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谢文刚 张吉宇 张建全
草类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新农科建设内涵,围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国际化草业人才这一总体目标,针对课程特色和教学中存在的痛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培根-展叶-散绿”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国际化教学团队、构建“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大课堂、构建有营养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培根”,夯实基础;结合研究性教学和中外教学资源融合让学生“展叶”,提升实践技能和英语能力。通过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教与学的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培根”和“展叶”效果;以促成学生成长和发展进行“散绿”。课程创新改革经验可为全国农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新农科 育种学 教学模式 改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郝国成 王广君 王巍
针对目前通信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存在的"学时压缩""填灌模式"和"内容固化"等问题,引入"开放"和"互助"实验教学思想和措施。"开放"是给学生提供基于兴趣、时间和资源的自由选择,"互助"是获取教辅人员的"软技能"无障碍传授。通过通信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开放互助"基础课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兴趣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晓波 陈邦泽
学生对"数据结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及其经典算法理解困难,如果数据结构算法的执行过程也能像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一样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因此,将数据结构算法的执行过程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开发了数据结构可视化CAI软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Camtasia studio、Easy Sketch、Adobe Captivate等软件制作交互式微课,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解决"数据结构"课程中学习效果欠佳的根源问题。
关键词:
数据结构 演示实验 微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真 张书琴 李文洁 蒋霏飞 陈焘
种子大小是种子的重要属性之一,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在青藏高原东缘收获的17种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条件(10、15、20、25℃)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温度对种子大小与种子萌发特征(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平均发芽时间、死亡率及真菌侵染率)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上,种子大小与种子发芽率、真菌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2)在10℃条件下,种子大小与种子发芽率无显著相关关系(P> 0.05),但在15、20和25℃条件下,种子大小与发芽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随着温度升高相关性增强(P <0.05),且在25℃条件下两者相关性最强。因此,温度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大粒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也增加了其遭受病原真菌侵染的风险。本研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植物种子的萌发与存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欣勇 张靖雪 王文强 盛伟 虞道耿
为了解不同抗旱性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在生产应用中的生态价值及适应性差异,本研究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速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胚芽长和相对胚根长5个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期各指标均呈降低趋势,种质间差异较大。其中,PEG浓度≤10%时,羽状穗砖子苗(Mariscus javanicus)、毛轴莎草(Cyperus pilosus)、高秆莎草(Cyperus exaltatus)和两歧飘拂草(Fimbristylis dichotoma)的种子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 0.05);低浓度(5%PEG浓度)的干旱胁迫能促进羽状穗砖子苗、毛轴莎草和两歧飘拂草胚根的生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9种莎草科植物种子萌发期抗旱性表现为毛轴莎草>碎米莎草(Cyperus iria)>高秆莎草>蕨状薹草(Carex filicina)>羽状穗砖子苗>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球穗扁莎(Pycreus flavidus)>两歧飘拂草>十字薹草(Carex cruciata)。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竹梅 冯玉超 刘青青 陈艳芳 陈云龙 刘博 王正宁
以3种水保草本植物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0、5%、10%、15%、20%、25%PEG)3种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影响宽叶雀稗、香根草和狗牙根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随PEG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低浓度PEG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15%、20%PEG胁迫下发芽率虽然显著下降,但仍较高.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植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25%PEG胁迫下,植物均表现出萌发失败或无根苗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浓度处理3种植物幼苗的SOD活性均下降,胁迫处理后期POD活性增强,均在72 h后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渗透势的增加,3种植物CAT活性峰值时间趋于提前.干旱胁迫下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率高、幼苗长势弱及保护酶活性调节力不足,势必增加种子库消耗和幼苗死亡数量,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降低.
关键词:
红壤 退化 干旱胁迫 种子 植被更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琴琴 缪丽华 洪春桃 王媛 季梦成
为了探讨外来物种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的化感潜力,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黄瓜Cucumis sativus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等3种植物种子进行处理,观测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香菇草叶及根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影响,种子萌发抑制率与浸提液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50.0 g.L-1香菇草根水浸提液处理下,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29.3%,14.6%和41.4%。香菇草根水浸提液对萝卜、黄瓜和白菜种子萌发后幼芽和幼根的生长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5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静 甘崎旭 李文龙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强烈影响着物种建植、种间共存和群落结构。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缘高寒/亚高寒草甸为研究区,选择104种常见植物开展萌发试验,探讨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种子的萌发行为受到系统发育的强烈控制,科分类单元分别能够解释50.74%、35.22%、19.68%、16.57%和37.92%的萌发率、萌发时间以及萌发不确定性、同步性和变异性。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的萌发特性还受到生活史特征的影响:多年生植物的平均萌发时间比一年生植物长5.21 d,不确定性高0.73;种子大小每增加1 mg,平均萌发时间延长1.07 d,萌发不确定性升高0.14,同步性降低0.03;在小株、中株、大株3类株高中,大株植物的萌发率、萌发不确定性及变异性较高,同步性较低。此外,海拔梯度上的广布种的平均萌发率比狭布种高6.89%,平均萌发时间短1.20 d。在高寒/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系统发育是决定种子萌发特性的重要约束条件,物种通过采取快速同步萌发的机会主义对策、“两头下注”的异步萌发对策等不同的萌发策略应对不可预测环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建秀 王召锋 Saman BOWATTE 侯扶江
种子是微生物从母本植物到子代植物的传播介质,将有益微生物代代相传。种子传播的微生物存在于植物不同部位,为寄主植物提供了一系列的益处。以往种子微生物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作物,鲜有关于草地植物的研究。本研究利用Illumina-Miseq DNA测序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山草甸8种优势植物的种子微生物群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多种细菌和真菌(115个细菌属和135个真菌属),且细菌和真菌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8种草地植物的优势种细菌门和真菌门分别为Proteobacteria和Ascomycota。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均发现了细菌属Pseudomonas、Pantoea和Ochrobactrum及真菌属Botrytis、Bullera和Didymella。另外,在8种草地植物的种子中有其独特的细菌和真菌属。本研究表明,植物的个体特征是塑造种子微生物群落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且可用于未来种子微生物组调控的微生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涛 辛建攀 黄艳波 肖汉文 卫晨昱 田如男
为探讨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对土壤中镉(Cd)的修复潜力,以3种鼠尾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质量浓度Cd2+单一胁迫对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佛光草(S. substolonifera)、荔枝草(S. plebei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耐重金属Cd胁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5~20 mg·L-1 Cd2+胁迫下,甘西鼠尾草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在50 mg·L-1 Cd2+胁迫下仅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P < 0.05),但依然高达63.33%。在5~20 mg·L-1 Cd2+胁迫下,佛光草加快了萌发进程,发芽势显著提高;当Cd2+浓度达到50 mg·L-1时,佛光草种子刚萌发便丧失活力。在5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达到98.33%;在10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下降至65.00%;当Cd2+浓度达到20 mg·L-1时,荔枝草种子未萌发。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对Cd的耐受性强弱为甘西鼠尾草>佛光草>荔枝草。甘西鼠尾草Cd耐性较强,具有作为Cd污染严重地区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荔枝草和佛光草Cd耐性较弱,但生长速度快,地区适应性好,可应用在Cd污染较低的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张跃进 陈铁山
为探讨绢蒿属S eriph id ium(B ess)Po ljak.植物的系统分类学问题,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12种绢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形态多样,分别呈卵形、长卵形、棒状、矩圆形和肾形;表面纹饰以纵条纹为主;在系级水平上,种子微形态特征虽表现出相似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种子形态、大小((0.78~2.86)mm×(0.31~1.03)mm)、千粒重(0.286~0.512 g)、表面纹饰类型等特征为绢蒿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微形态特征 系统学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易镇邪 王禹 王学华 屠乃美 易自力
为确定芒属植物种子的适宜采收时期,研究了采收时间对3个芒属植物野生材料与3个芒属植物人工杂交种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时间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芽比等影响显著,根据以上指标确定了各材料种子的适宜采收时间,A0104、湘杂芒3号为11月20日,A0107、B0605、湘杂芒1号为12月20日,而湘杂芒2号为1月20日。
关键词:
芒属能源植物 种子 发芽特性 采收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