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19)
2023(3210)
2022(2775)
2021(2522)
2020(2342)
2019(5052)
2018(5044)
2017(8198)
2016(4913)
2015(5492)
2014(5344)
2013(5247)
2012(5266)
2011(4693)
2010(4717)
2009(4202)
2008(4488)
2007(3970)
2006(3625)
2005(3126)
作者
(19863)
(16869)
(16811)
(15928)
(10918)
(8343)
(7427)
(6613)
(6538)
(6106)
(6085)
(5875)
(5820)
(5776)
(5436)
(5377)
(5177)
(5026)
(4974)
(4931)
(4726)
(4386)
(4360)
(3881)
(3826)
(3804)
(3775)
(3759)
(3716)
(3584)
学科
(13060)
经济(13034)
(10383)
(9599)
管理(9326)
(7462)
企业(7462)
方法(5779)
数学(4698)
数学方法(4558)
(4547)
理论(3747)
(3253)
中国(3249)
业经(3226)
农业(3147)
(3039)
(2996)
贸易(2995)
(2894)
(2856)
生物(2827)
及其(2731)
(2670)
环境(2636)
植物(2623)
水产(2557)
(2529)
生态(2446)
(2389)
机构
大学(78509)
学院(76726)
研究(33935)
科学(28972)
(28454)
农业(23093)
中国(22440)
(21199)
(21036)
经济(20612)
管理(20610)
业大(20491)
研究所(20008)
(17907)
理学(17757)
理学院(17344)
管理学(16461)
管理学院(16354)
(14935)
农业大学(14922)
实验(14503)
中心(14123)
实验室(13681)
(13204)
(12793)
重点(12709)
(12668)
(11977)
科学院(11942)
技术(11576)
基金
项目(58718)
科学(42510)
基金(41009)
(40841)
国家(40581)
研究(32557)
科学基金(31488)
自然(25073)
自然科(24459)
自然科学(24434)
(24011)
自然科学基金(24005)
基金项目(21628)
(21181)
资助(17464)
社会(16686)
计划(15699)
科技(15662)
社会科(15586)
社会科学(15580)
教育(15264)
重点(14864)
(12400)
科研(12292)
专项(12260)
(11812)
(11690)
(11377)
(11270)
创新(11201)
期刊
学报(28553)
(25608)
(21863)
经济(21863)
科学(21002)
大学(19369)
学学(18829)
农业(17757)
研究(16320)
中国(14819)
(10086)
业大(9822)
管理(9000)
农业大学(8093)
(7339)
技术(6961)
教育(6818)
林业(6554)
(6546)
自然(5885)
科技(5221)
中国农业(5076)
自然科(4931)
自然科学(4931)
资源(4236)
(4205)
金融(4205)
农林(4135)
(4135)
科技大(3891)
共检索到109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进玲  古丽君  曹师  成凤花  李彦忠  
本研究采用PDA平板暴露法对草类植物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间和常规操作间进行微生物收集与检测,并对主要菌种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比较酒精喷雾、超净台擦拭等操作前后无菌间杂菌菌落数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本实验室共检测到11种主要杂菌,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等8种细菌和青霉(Penicilliumsp.)、壳皮盘菌(Peziza ostracoderma)、枝孢样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3种真菌。其中,优势菌种依次为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球形节杆菌、海迪茨氏菌,菌落总数分别为28、28、23个。研究还发现,本实验室无菌间的杂菌种类远多于常规操作间,且包含了常规操作间所有杂菌种类,说明常规操作间的杂菌可能来源于无菌间,而检测到的杂菌种类主要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病原菌,与报道的空气中常见微生物种类差异较大,说明无菌间的杂菌可能是微生物研究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对无菌间进行除菌操作后,超净台内部杂菌种类减少了64%,超净台外部杂菌种类减少9%。因此,彻底擦拭超净工作台的内外、喷洒酒精等操作可有效减少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从杂菌来源来看,规范试验操作,减少实验室内外空气流动也十分必要。本研究为实验室微生物污染物的检测、预防及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阮志平  向平  
通过植物单宁对植物病原和非病原物的作用机制的综述,单宁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单宁能与主要蛋白质如酶等形成氢键作用;其中单宁聚合体的分子大小是决定单宁对微生物毒性的重要因子,因为低聚体的体积足够以蛋白质形成氢键,又能够插入微生物的敏感部位,所以,低聚体对微生物有最强的抑制作用,而在实践中单宁的毒性是动态过程,单体的聚合作用也可以产生毒性,而低聚体的聚合使得单宁的毒性反而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晓鸿  田芳  杜丽璞  王轲  林志珊  叶兴国  
植物与微生物在长期的侵染和抗侵染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的互作关系,二者相互利用、协同进化。一些病原微生物致病能力的变化或增强迫使植物提高抗病性,同时改进了植物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植物与微生物互作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促进了植物基因工程育种途径的创立和生产潜力的提高,尤其微生物介导的基因转移已成为改良植物的重要工具。本文概括性综述了植物与一些主要有益微生物互作的应答反应、信号传导和分子基础,以及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改良植物性状和生产水平的研究进展。描述了植物对主要有益微生物的应答途径,以及植物和农杆菌、根瘤菌、真菌及植物病毒互作的分子信号系统,并介绍了它们在基因工程、遗传育种和生产实践中的应...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江轶  黄开胜  艾德生  段蕾  
结合国内外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方面的管理经验,剖析了我国高校在相关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介绍了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的实践,包括完善管理组织、制度建设、监督机制、实验室准入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以及建设生物废弃物统一处理平台等举措,为我国高校在非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借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我国土壤微生物学学科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华癸教授创建的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发展起来。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依托单位,于1990年由原农业部批准建设,1992年经专家评估,被确认为“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2002年经申请和论证,被命名为“农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丹  周美亮  李金博  孙占敏  吴燕民  
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一经问世就受到广泛关注。CRISPR/Cas9系统具有对特定基因位点进行精确修饰(包括敲除、插入、替换等)的强大功能,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适应性广等技术优势,目前已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基因治疗等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历程、作用机理、技术优势、功能及应用领域,总结该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基因组定向编辑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这项技术在草类植物基因功能分析、基因代谢调控途径与遗传改良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衣尧  郑兰红  陈世建  盛军  孙谧  
对5株海洋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饱和正丁醇萃取制备海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采用MTT活性跟踪法,以BEL-7402、RKO、A549、U251和MCF-7等细胞系为模型,对代谢产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菌株S-1和N16代谢产物的活性组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菌株S-1对MCF-7、U251和BEL-7402三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44、102和82μg/ml;菌株N16对MCF-7和BEL-7402两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84、133μg/ml。对菌株S-1和N16进行了16S r RNA序列分析、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1为短芽孢...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鑫怡  李永春  王秀玲  李永夫  陈志豪  徐秋芳  
入侵植物通过影响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功能菌群等造成环境威胁,危害生态、经济和社会安全。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植物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天然阔叶林影响土壤微生物特征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入侵植物会提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入侵创造有利土壤环境;入侵植物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类群进而改变养分循环和其他环境条件,最终实现入侵。加强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其驱动的养分循环研究,阐明"植物—土壤"反馈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参77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春俭  张福锁  
微生物产生的生长调节物质与植物生长北京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李春俭,张福锁在土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人口不断增加的今天,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来增加农业生产。其中之一就是将一些特殊的微生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勇  田素忠  秦国夫  沈瑞祥  
该文介绍了一种简便快速地提取植物和微生物细胞总DNA的方法,该法是对提取真菌DNA的SDSCTAB法进行改进而成,经过修改后的SDSCTAB法可在数小时内高效地提取细胞总DNA.制备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大于20kb的DNA主带,基本无DNA碎带;不用RNase处理,就已经无RNA的干扰.OD260/280值显示产物纯度较高,无需任何纯化处理即可以用于PCR扩增和RAPD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伍华雯  陆开宏  钱伟  郑忠明  陈辉煌  万莉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固定化菌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弯曲芽孢杆菌(B.flexus)和大型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为实验材料,研究微生物与水生植物两者单独或联合作用等不同处理模式对水体不同形态氮素的去除效果及氨化细菌(AB)、亚硝化细菌(NOB)、硝化细菌(NB)和反硝化细菌(DB)4类氮循环细菌的动态分布情况,实验阶段为25 d。结果表明,与固定化微生物(I)、粉绿狐尾藻(M)分别单独作用相比,两者联合作用(I+M)对水体氮素和CODMn的去除效果显著。比较实验前15天,I+M对养殖废水亚硝态氮(NO2-N)和铵态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彭军  谢艺贤  
【目的】探讨2种菊科植物全株水提液和2株拮抗菌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测定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f Lam.)根茎叶水提液及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TY)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F)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祝华   宋娟   朱树林   赵邢   杨学祥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在枫香根际接种植物促生微生物(PGPM),研究PGP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枫香叶色的影响以及对枫香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改变,探明外源PGPM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句容市句容林场长势一致的7年生枫香为对象,通过田间接种试验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接种黏质沙雷氏菌(NJ2D)、摩西斗管囊霉(BJ04)对枫香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叶色参数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结果】1)处理组的枫香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 <0.05);2)单接种BJ04菌剂的枫香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P <0.05),而双接种NJ2D+BJ04菌剂枫香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显著提高(P <0.05);3)对照与处理组的枫香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单接种NJ2D、BJ04和双接种NJ2D+BJ04菌剂的枫香根际细菌的OTU(操作分类单元)数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 <0.05),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OTU数量较对照均显著降低(P <0.05);4)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枫香根际土壤中主要优势细菌菌群;球囊霉属、根生囊霉属和Dominikia为枫香根际土壤中主要AMF的优势菌群。接种处理后,枫香根际的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物种丰度较对照均显著减小(P <0.05),而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物种丰度较对照则显著增加(P <0.05)。【结论】接种解磷菌、丛枝菌根真菌以及复合菌剂NJ2D+BJ04均可改善土壤微环境,并对枫香秋季叶色变化产生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君  刘文斌  
用平板法从健康鱼类肠道中分离得到三种不同的微生物: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再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植物蛋白及其酶解物在体外对这三种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菜籽粕原料外,棉籽粕、豆粕、花生粕原料及棉籽粕、豆粕、菜籽粕、花生粕的酶解物对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促生长作用明显, 差异均显著 (P0. 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丹丹  周凌云  赵圣国  孙鹏  
植物提取物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蛋白利用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这些功能的调控往往是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来实现的,因此,更多的研究者越来越关注植物提取物对微生物的调控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如皂苷、单宁、香精油对瘤胃细菌、原虫、真菌及古菌的调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