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9)
2023(6440)
2022(5282)
2021(4812)
2020(4031)
2019(8729)
2018(8455)
2017(15560)
2016(8989)
2015(9333)
2014(8672)
2013(8547)
2012(7852)
2011(6981)
2010(6555)
2009(5710)
2008(5433)
2007(4604)
2006(3940)
2005(3212)
作者
(28304)
(23842)
(23745)
(22083)
(14954)
(11685)
(10433)
(9463)
(8959)
(8152)
(8097)
(7753)
(7689)
(7626)
(7513)
(7234)
(7222)
(7104)
(6770)
(6734)
(6382)
(5729)
(5539)
(5422)
(5310)
(5287)
(5151)
(5127)
(4939)
(4853)
学科
(29917)
经济(29876)
管理(22868)
(22401)
(16844)
企业(16844)
方法(14732)
数学(13344)
数学方法(13246)
(9305)
(9178)
(8858)
中国(8270)
(7581)
贸易(7578)
(7418)
业经(6744)
农业(6617)
环境(5652)
(5499)
财务(5498)
财务管理(5487)
技术(5456)
地方(5441)
(5250)
企业财务(5224)
(4661)
银行(4615)
产业(4479)
(4469)
机构
大学(118985)
学院(118205)
(45937)
经济(45256)
研究(44366)
管理(42227)
理学(37873)
理学院(37357)
管理学(36525)
管理学院(36338)
(35275)
科学(32886)
中国(31077)
农业(28539)
业大(27134)
(24544)
(24303)
研究所(23115)
中心(19597)
(19202)
农业大学(19069)
(16563)
(16115)
(16074)
财经(15741)
(15591)
(15386)
实验(15163)
科学院(15102)
实验室(14573)
基金
项目(91863)
科学(70839)
基金(68241)
(64858)
国家(64373)
研究(55670)
科学基金(53049)
自然(38343)
自然科(37485)
自然科学(37467)
基金项目(37082)
自然科学基金(36842)
(36563)
社会(35951)
社会科(34215)
社会科学(34206)
(31849)
资助(26351)
教育(24655)
计划(21562)
重点(21453)
(19851)
科技(19736)
(19595)
科研(19195)
编号(19095)
(19064)
创新(18707)
(18542)
(16769)
期刊
(42418)
经济(42418)
学报(33582)
(30904)
研究(27734)
科学(26283)
大学(23175)
学学(22603)
中国(21945)
农业(20520)
(14804)
管理(13834)
(12041)
业大(10331)
农业大学(8839)
(8651)
(8376)
金融(8376)
经济研究(8196)
科技(7518)
业经(7493)
财经(7490)
技术(6941)
教育(6456)
中国农业(6436)
(6403)
林业(6306)
自然(6293)
问题(6084)
资源(5550)
共检索到162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舒骏  周俊宏  成向荣  虞木奎  张雷  
在浙江开化五节芒入侵的撂荒地上,开展了草甘膦添加有机硅和烷基多糖苷2种表面活性剂防控五节芒的试验,分析了添加表面活性剂后五节芒生理生化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表面活性剂显著促进草甘膦药效的发挥,但不同浓度活性剂抑制效果有所差异;0.03%浓度的有机硅和烷基多糖苷可显著提高草甘膦(9 L·hm-2)对五节芒的抑制效果,综合抑制率可达80%86%,分别比对照提升35.76%和29.80%;添加表面活性剂显著影响五节芒的生理生化指标,喷药后3 11 d,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五节芒叶片酶活性和根系TTC活力升高,抗氧化防御系统活性显著增强;随着受药时间增加,抗氧化系统失衡,叶片中叶绿素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  廖柏寒  曾敏  雷鸣  
污染土壤淋洗修复技术中,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的淋洗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有机或无机酸、螯合剂EDTA等.大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能够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综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增溶洗脱土壤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流动性;增强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即增强截留固定作用;改变吸附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利用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红丽  欧阳五庆  王俊  申进宝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聚乙二醇400单硬脂酸酯(PEG400MS),聚氧乙烯脂肪酸酯(LAE-9),蓖麻油聚氧乙烯醚-40(EL-4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0(EL-60)和烷基糖苷(APG)等为表面活性剂,以甘油、丙二醇和1,3-丁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液,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等因素对微乳形成区大小及微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及油等对微乳的形成均有影响;各配方微乳的粒径均在100 nm以下,符合微乳的粒径要求,AEO-7/IPM/水,EL-40/IPM/水,EL-40/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叶辉  曾鑫年  刘承兰  
以红火蚁灌巢用杀虫剂辛硫磷为对象,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技术,应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100(Triton X-100)对辛硫磷在土壤中解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高,解吸附能力增强,辛硫磷的吸附量逐渐减小。在5倍临界胶束浓度(5 CMC)时,SDBS处理的辛硫磷各初始质量浓度的平衡体系的吸附率为56.81%~66.21%,而Triton X-100处理的吸附率为75.92%~82.07%,表明SDBS对辛硫磷的解吸附能力明显强于Triton X-100。在相同质量浓度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辛硫磷的吸附符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辉  李桂澜  董志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仪对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分别利用添加表面活性剂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运行缓冲液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对传感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山梨醇20可以降低样品在管路及芯片表面的非特异吸附从而增强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向阳  徐筠  陈莉  林祥明  刘巽浩  李孙荣  
在大豆田采用二次旋转回归设计测定了 3种大豆苗后除草剂 (虎威、苯达松、精喹禾灵 )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ABS)、渗透剂JFC 5元混用的最佳配比和互作关系。药剂间的互作关系分别采用回归系数t测验法和变量轮换 -方差分析法测定。两种方法对除草剂间的互作关系判别结果一致。其结果表明 ,虎威 +苯达松对苘麻有增效作用 ,虎威 +精喹禾灵对反枝苋有拮抗作用 ,其余为相加作用或独立作用。对除草剂和表面活性剂的互作关系的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不一致。其原因是在不同剂量范围某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和程度有时有所不同。回归系数t测验表明的相互作用关系指的是整个试验剂量范围 ,而变量轮换 -方差分析法则能反映特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文  
从含油废水中筛选分离到1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1,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omonas sp.)。对该菌株降解石油废水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1菌株对石油的最高降解率可达87.25%;菌株能利用石油产生大量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使菌体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疏水性最高为0.677;B-1菌株还能有效降低污染物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及石油烃与间隙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从最初的65.74 mN/m下降到最低的32.19 mN/m;B-1菌株的乳化性能较好,18 d后乳化指数仍达到81.16%,能产生较好的增溶效果,使非水溶性石油烃类物质的有机相与水相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广春  顾中言  徐德进  许小龙  
【目的】从有机硅、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氮酮3类10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能促进稻田农药利用效率的表面活性剂。【方法】分别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1990和表面张力法测定10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应的临界胶束浓度,并以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初始接触角以及微量称重法测定的最大稳定持留量为依据筛选出适宜稻田喷雾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结果】PTS和NP-15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的溶液表面张力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大于100°,不能粘附和润湿稻叶;GSS、KNS和GJZ可在稻叶上润湿,但初始接触角均大于90°,难以瞬间地粘附稻叶,易滚落或流失;其余5种表面活性剂适宜浓度下均可在稻田喷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锦旺   王逢辰  
基于“液体介入+红外检测”技术设计了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辅助下的煤矸识别实验,从煤矸温变规律、煤矸温差规律、混矸率及识别准确率计算三方面分析了活性剂辅助对煤矸石识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极大增强煤矸温变效应,但不同浓度的活性剂扩大煤矸温差的程度不同;与清水对照组相比,0.05%浓度的DTAB溶液具有最佳的煤矸短时温差提升效果,可大幅提高基于红外图像的煤矸识别准确率。该实验设计基于智能放煤领域学科前沿成果,涉及采矿、计算机、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郑青松  刘玲  刘兆普  牛丹丹  姚瑶  王博  
从胜利油田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探讨了其降解原油的性能与生长条件。经过富集培养、平板筛选、血平板筛选、排油圈测定,成功分离筛选出1株产生表面活性剂的石油降解菌株X-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其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培养6 d时原油降解率为30.04%。通过硅胶板薄层层析初步判定表面活性剂粗品中含有脂肽、脂蛋白类物质。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2℃,最适pH为7.0,最适盐度为2 g.L-1 NaCl,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燕友果  张燕  王攀  周丽霞  
设计了研究型实验——双子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增黏特性的实验设计。采用LAMMPS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VMD可视化软件及Origin绘图软件,构建了双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模型,优化初始构建模型,模拟了其自组装形成蠕虫胶束的过程,并考察了不同剪切流速下的自组装行为和黏度变化。教学实践证明,该实验使学生掌握了LAMMPS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慧娟  
以聚乙二醇、乙氧基烷基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为例,在这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AB的复配体系中制备得到了不同形貌的介孔氧化硅,考察了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浓度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阐明了介孔氧化硅的形貌调控机理。对介孔氧化硅的制备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传刚  龚道新  施翔  覃伍丽  卫麦霞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S会使噻吩磺隆在红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但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大,噻吩磺隆的吸附常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噻吩磺隆在河潮土中的吸附受SDS的影响更为复杂,表现为较低质量浓度(小于700 mg/L)的SDS减少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较高质量浓度(700~900 mg/L)的SDS则增加噻吩磺隆的吸附量.SDS对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进行描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克斌  陈经涛  魏红  王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吸附莠去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集6种有机质含量为2.5~43 g/kg的土壤,配制一系列含一定质量浓度莠去津和6个不同质量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吐温20(Tween-20)溶液,用振荡平衡技术测定莠去津在水/土相间的表观分配系数Kd*(有表面活性剂)和Kd(无表面活性剂),并计算吸附的表面活性对莠去津的分配系数。【结果】初始质量浓度为0~3 353 mg/L的CTAB能提高6种土壤对莠去津的吸附能力。当CTAB初始质量浓度为1 677 mg/L时,Kd*开始显著增加,CTAB质量浓度为3 353 m...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彪   郭依科   王凯   徐敏   杨孟娇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工人健康,煤矿井下主要采取的防尘手段是湿式除尘和化学抑尘。通过保水性实验探究无机盐与表面活性剂溶液各自及协同作用下的抑尘保湿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四种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同,形成分子层的稳定性和厚度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SDBS)的保湿性最强,烷基糖苷溶液(Triton X-100)的保湿性最弱。当表面活性剂SDBS与Triton X-100溶液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3%,无机盐K_(2)SO_(4)的浓度0.9 mol/L,且SDBS与Triton X-100比例为5∶5,SDBS+Triton X-100的混合溶液与K_(2)SO_(4)比例同样为5∶5时,煤尘水分散失最少,复合溶液润湿保湿性能最佳。硫酸钾溶液对复合溶液的疏水端产生析出作用,导致煤尘疏水端的疏水作用增强,更多表面活性剂分子逃逸水相后向液-气界面聚集,从而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