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5)
- 2023(14021)
- 2022(12565)
- 2021(11651)
- 2020(10128)
- 2019(23625)
- 2018(23563)
- 2017(45701)
- 2016(25352)
- 2015(28852)
- 2014(29146)
- 2013(29152)
- 2012(27057)
- 2011(24545)
- 2010(24388)
- 2009(22493)
- 2008(22173)
- 2007(19779)
- 2006(17054)
- 2005(14913)
- 学科
- 济(101788)
- 经济(101679)
- 管理(69564)
- 业(67014)
- 企(54900)
- 企业(54900)
- 方法(51171)
- 数学(44892)
- 数学方法(44409)
- 农(27613)
- 学(25202)
- 财(25129)
- 中国(24707)
- 业经(21290)
- 地方(20379)
- 贸(18749)
- 贸易(18744)
- 农业(18413)
- 易(18154)
- 制(17075)
- 理论(16759)
- 和(16183)
- 务(15934)
- 财务(15863)
- 财务管理(15825)
- 环境(15487)
- 企业财务(14934)
- 技术(14870)
- 银(14101)
- 银行(14020)
- 机构
- 大学(370364)
- 学院(367303)
- 管理(142563)
- 济(141013)
- 经济(137779)
- 研究(125372)
- 理学(124090)
- 理学院(122634)
- 管理学(120314)
- 管理学院(119686)
- 中国(90163)
- 科学(83765)
- 京(79395)
- 农(71783)
- 所(66054)
- 业大(62978)
- 财(62270)
- 研究所(60899)
- 农业(57378)
- 中心(56541)
- 江(53812)
- 财经(50558)
- 北京(49918)
- 范(48523)
- 师范(47922)
- 经(45822)
- 院(44669)
- 州(43574)
- 经济学(41651)
- 技术(40571)
- 基金
- 项目(254779)
- 科学(196648)
- 基金(182211)
- 研究(179064)
- 家(161789)
- 国家(160465)
- 科学基金(134763)
- 社会(108679)
- 社会科(102757)
- 社会科学(102723)
- 省(101231)
- 基金项目(97744)
- 自然(91401)
- 自然科(89161)
- 自然科学(89126)
- 自然科学基金(87525)
- 划(85986)
- 教育(82545)
- 资助(76047)
- 编号(73251)
- 成果(59391)
- 重点(57742)
- 部(55388)
- 发(54344)
- 创(52295)
- 课题(50727)
- 科研(49872)
- 计划(49537)
- 创新(48859)
- 大学(46786)
- 期刊
- 济(150462)
- 经济(150462)
- 研究(102556)
- 学报(68527)
- 中国(66119)
- 农(64075)
- 科学(59962)
- 大学(49634)
- 管理(48836)
- 学学(46847)
- 财(46822)
- 农业(44270)
- 教育(39031)
- 技术(30987)
- 融(27005)
- 金融(27005)
- 业经(24913)
- 财经(24010)
- 经济研究(23822)
- 业(23673)
- 经(20376)
- 问题(20160)
- 图书(19875)
- 版(19046)
- 科技(18405)
- 技术经济(18281)
- 业大(18131)
- 理论(17755)
- 资源(16379)
- 实践(16376)
共检索到522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恩 田学军 杨若鹏 苏一兰 鲁海菊 刘艳红
为了探究草果植株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采用随机性和统筹代表性的取样方法于2011年分别对云南省金平县10年株龄和元阳县4年株龄的草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草果植株产量分别是由每株穗数、每穗花数、每穗果数、挂果率和果重这5个产量因素构成的。草果的每株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r=0.6382,P每穗果数>挂果率>每穗花数>果重。元阳县4年株龄草果的产量(1.24 kg/株)显著高于金平10年株龄草果的产量(0.61 kg/株),其...
关键词:
草果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逯晓萍 云锦凤 肖宇红 米福贵 李美娜 尹利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许多作物上已获得了高密度的分子遗传图谱,并定位了许多主要农艺性状的QTL,而在牧草上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为提高育种中对牧草产量性状优良基因型选择的效率,对高丹草的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株高、分蘖数、叶片数)进行QTL定位,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及其遗传效应,探讨其杂种优势产生原因。在以高粱413A和棕壳苏丹草杂交获得的248个F2:3家系构建的作图群体中,应用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构建了高丹草(Sorghum×Sudan grass)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68个标记,分布于10个连锁群,图谱总长度为836 cM,标记间平均图距为4.98 cM。采用Joinma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存良 殷毓芬 吴祥云 陈淑琴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农作物产量由产量构成因素决定,理论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决定度为100%。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产量的直接性状,而其他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产量的性状为间接性状。间接性状不存在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只能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农作物 产量构成因素 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春太 马征宇 刘汉文 李维国 黄华孙
为进一步发挥巴西橡胶品种RRIM600的增产潜力,利用相关、通径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割龄(9、15、17、18、19、20、21、23、29、33年)下,RRIM600作为长期作物栽培的割株数、每割次株产干胶量、割胶刀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RRIM600不同割龄的干胶产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17年割龄的产量为最高,达1 273.94 kg/hm2,18年的产量最低,仅为471.06 kg/hm2;5个产量性状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由大到小的性状依次为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存树率、年割胶刀数、在割率,提高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最有效提高RRIM600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田俊明 詹和明 张培高 陈洪梅 黄云霄 段智利 吕宏斌 严富民 番兴明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生育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锦 程加省 王志伟 乔祥梅 杨金华 程耿 胡银星 谭泽林 李菊湘 于亚雄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09-2011年度田麦区域试验参试新品系的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云南田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田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基本苗>穗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最高分蘖>有效穗。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对穗粒数、株高、生育期的选择,但不应忽略千粒重、最高分蘖、有效穗的选择,栽培上适当增加播种量,适时灌水施肥,保证基本苗、增加结实率。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小麦新品系 产量构成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蒋梁材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娟 林辰壹 赵沙沙 扎恩哈尔·居马西
【目的】观测国内仅分布于新疆的高葶韭的物候特征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为高葶韭的进一步引种驯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相关研究资料,调整和完善了葱属植物物候期的观测标准,并将其应用于高葶韭的物候观测中,于2007-2009年每年的3-9月观测记录高葶韭的物候期;此外,还观测了与高葶韭产量相关的4个指标(植株叶片数、假茎粗、株高及株幅),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葶韭每年3月中下旬萌动,4月上中旬抽薹,5月中旬始花,6月下旬果实成熟;年生长周期平均为180d左右;同年高葶韭无二次生长。叶是高葶韭的主要食用器官,单株叶片数、假茎粗和株高在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时达最大值,分别是9.7,1.331c...
关键词:
高葶韭 物候期 产量构成因素 野生蔬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江 杨素梅 田长叶 杨才 曹永国
按照四种不同生态类型区分析了1989~1991年度全国旱地裸燕麦(Avena nuda L.)区试3年9点试验数据,结果表明,由多个基因型构成一个群体在各生态区的生育表现、穗粒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有显著的差异,着眼于高产裸燕麦育种目标,夏裸燕麦区以大穗大粒型品种为突破口;二秋裸燕麦区则应主攻大穗;秋裸燕麦区提高产量要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提高亩穗数,实现重穗型;冬裸燕麦区则应保持大穗,增加穗粒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姚国才 杨学明 张鹏 周淼平 张平平
利用江苏省淮南片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宁麦16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宁麦16平均成穗数444.6万/hm2,穗粒数41.6粒,千粒重40.0 g。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成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992**,r=0.4403**),而千粒重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r=-0.2465)。产量与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9870.61+13.63 x1+138.61 x2+120.53 x3。通径分析表明,成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效应相对较小。因此,宁麦16的高产...
关键词:
小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饶华熹
小麦的杂交育种工作,根据育种目标,主要是选配好的杂交亲本,使双亲主要性状的优缺点达到最大程度的互补,杂交后代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好的变异类型,选育出优良的品系或品种的可能性就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除选择优良的株系外,对于优良单株的选择,依据于生育期、抗病、抗逆性及产量因素,如每株穗数、每穗小穗数和穗长,选择的效果如何,我们应用复相关分析,对产量因素进行筛选,验证了多年以来田间的单株选择方法是适用的。
关键词:
复相关分析 筛选 小麦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钧 郝秀忍 孙振纲 刘巷禄 张锋
研讨了旱地棉花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各产量因子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和决定作用。结果表明,旱地棉田在干旱和雨涝两种不同条件下,其参数显然不同。一般在干旱条件下,皮棉产量与亩铃数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亩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相对重要性最大,决定程度也最高;而在雨涝条件下,皮棉产量与衣分相关关系密切,在主要产量因素中,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贡献最大,决定程度也最高。通过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条件的棉花育种目标。选育水地棉花高产品种,抗病、早熟、高衣分可作为育种的主攻方向;旱地棉花育种,应该把结铃性、铃重和保全苗能力作为选择重点。
关键词:
棉花,育种,产量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武慧娟 张榕 耿小丽 李德明 付萍 周栋昌 高占琪 刘乾
2020-2021年,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甘肃省通渭县不同播种量(7.5、15、22.5和30 kg·hm~(-2))和行距(30、60、90和120 cm)对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实际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当地甘肃红豆草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行距是影响红豆草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行距60和90 cm时,种子产量显著高于行距30和120 cm (P <0.05),播种量则对种子产量影响不显著。受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在行距60 cm+播种量22.5kg·hm~(-2)组合时红豆草种子产量达到最高,为1 423.81 kg·hm~(-2)。同时,行距对产量构成因素中的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千粒重具有显著影响(P <0.05),播种量对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每花序荚果重、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同样影响显著(P <0.05)。多元分析结果表明,每花序荚果数、每花序饱满荚果数、空瘪率、每花序空瘪荚果数、每株荚果重、分枝数和千粒重是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综上,红豆草种子实际生产中,以行距60 cm+播种量22.5 kg·hm~(-2)组合最佳,同时可通过减少每花序空瘪荚果数,降低空瘪率,增加每花序荚果数、分枝数以及提高每株荚果重和千粒重等方式来提高种子产量,但要注意协调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