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4)
2023(2567)
2022(2077)
2021(1762)
2020(1594)
2019(3421)
2018(3156)
2017(6015)
2016(2746)
2015(2848)
2014(2321)
2013(2260)
2012(2108)
2011(1931)
2010(1834)
2009(1698)
2008(1651)
2007(1471)
2006(1264)
2005(1128)
作者
(8473)
(7296)
(7203)
(6873)
(4593)
(3600)
(3014)
(2777)
(2643)
(2515)
(2457)
(2360)
(2348)
(2325)
(2317)
(2200)
(2142)
(2124)
(2081)
(2029)
(1854)
(1786)
(1705)
(1640)
(1602)
(1599)
(1545)
(1495)
(1488)
(1480)
学科
(13586)
经济(13576)
管理(7424)
(6674)
方法(5274)
(5100)
企业(5100)
数学(4858)
数学方法(4831)
(3302)
关系(3291)
(2989)
贸易(2987)
中国(2942)
(2905)
(2841)
对外(2729)
(2679)
地方(2647)
外经(2559)
经济关系(2559)
对外经济(2549)
业经(2494)
环境(2474)
(2294)
银行(2291)
(2223)
金融(2223)
(2185)
(2132)
机构
学院(39777)
大学(39290)
(18500)
经济(18232)
研究(14284)
管理(14233)
理学(12836)
理学院(12666)
管理学(12436)
管理学院(12360)
中国(10396)
科学(9313)
(8742)
(8318)
(7365)
(7182)
财经(7049)
农业(7013)
业大(6983)
研究所(6697)
经济学(6547)
(6530)
中心(6527)
经济学院(6131)
(5614)
财经大学(5446)
(5300)
科学院(4635)
(4604)
农业大学(4537)
基金
项目(31068)
科学(24475)
基金(23753)
(21793)
国家(21660)
研究(20390)
科学基金(18432)
社会(14415)
社会科(13891)
社会科学(13890)
基金项目(12591)
自然(11916)
自然科(11661)
自然科学(11654)
(11641)
自然科学基金(11441)
(9792)
资助(9109)
教育(8542)
重点(7198)
国家社会(7000)
(6862)
编号(6646)
(6637)
(6616)
创新(6289)
科研(6118)
计划(6014)
大学(5639)
中国(5620)
期刊
(16751)
经济(16751)
研究(10358)
学报(8719)
科学(7393)
(7168)
大学(6327)
学学(6273)
(5891)
中国(5887)
农业(5037)
管理(4863)
(4121)
金融(4121)
(3559)
经济研究(3546)
财经(3441)
(3053)
业经(2751)
(2542)
业大(2531)
技术(2354)
问题(2268)
(2164)
农业大学(2071)
资源(2046)
国际(2015)
商业(2004)
科技(1944)
(1821)
共检索到53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必志  吴伯志  韩烈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道纬  卢文喜  夏丽华  吴正方  李建东  祝延成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地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城市也该防水土流失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早就随着城市建设而产生,只是过去城市建设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水土流失问题不是那么突出,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可是,到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城市化进程加快,各项基础设施蓬勃发展,特别是房地产热,各类开发区兴起,水土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雪莲  赵永志  廖洪  李晓娜  张国芳  文方芳  刘自飞  张梦佳  
坡耕地极易发生土壤侵蚀,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制约了丘陵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坡面构建植物篱或过滤带可通过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增强土壤入渗、拦截径流和泥沙、过滤氮磷及污染物,是预防坡耕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整理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不同植物篱和过滤带对径流、泥沙、氮、磷,以及污染物的阻控效果,分析了该技术阻控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深刻阐述了植物篱对水土流失的阻控机理,最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以期为植物篱或过滤带技术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为丘陵地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昊明  蔡强国  陈光  崔明  
论文首先明晰了黑土及黑土区的概念与范围界定,将中国东北黑土区分为典型黑土区与黑土区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对世界三大黑土区在成土条件,开发利用过程、水土流失及水土流失防治模式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在自然条件上虽然三大黑土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我国东北黑土区由于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更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国外两大黑土区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比我国黑土区相对早一些,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与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国外两大黑土区主要以风蚀为主,我国东北黑土区则是以水蚀为主,但风蚀面积也较大;国外两大黑土区在耕作制度、土地使用政策、水土保持资金投入、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子生  刘彦随  卢艳霞  
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所致,而且,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危及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定内涵,水土流失防治必须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针对以往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各自为政的弊端和教训,应当着眼于土地合理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机结合,把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合二为一”,以实现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山区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辽东山区作为辽宁省中东部城市群的生态屏障,其水源涵养、生产生活用水及生态安全保障的区位作用不可替代。本研究针对辽东山区山多坡陡,土层薄,水土流失成因多强度大,难于治理等实际问题,在充分认识水土流失规律的基础上,对辽宁东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进行集成和创新。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为:(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年调查数据,揭示了区域水土流失分布及强度;(2)以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鸿雁  吴钦孝  韩冰  
利用集水区法和径流小区法,在黄龙山南缘宜川县森林区研究了人工油松林不同处理的系统容量和人工油松林集水区、荒坡灌草集水区的系统容量.结果表明,人工油松林不同处理的系统容量有显著差异,容量的大小顺序是:采伐林木保护好草灌层和枯枝落叶层、自然油松林、去掉枯枝落叶层、农地.不同集水区系统容量也有差异,尤以No.1集水区系统容量最大.分析得出,系统容量与降水量呈线性函数关系且相关性显著(α=0.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素军  孙铁军  张胜  武菊英  苏日古嘎  
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在15°坡地设置作物与牧草径流试验小区,以裸地为对照,在每次降雨之后用全深剖面采样器取样,测量其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定期测定玉米和草地雀麦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玉米与草地雀麦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坡地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的差异,探索植物种植对坡地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植玉米与草地雀麦,对坡地水土流失均有一定防治作用,但是,与玉米相比,草地雀麦的叶面积指数和覆盖度可在雨季前达到较高水平,有利于早期坡地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草地雀麦0~10 cm土层根系发达,地下生物量是玉米的2.88倍,可以显著提高自然降水的土壤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使坡地年径流量与土壤侵蚀模数减少98.2...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翁伯琦  邓启明  
本文分析了山坡农地水土流失的现状 ,着重介绍了 7种防治农田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 ,并详细分析了其研究进展与应用成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录松  
水土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高产、稳产商品粮、林、果基地的先决条件。因此,研究不同岩性类型的水上流失防治措施,协调人与环境整治,改善生产环境,使水土保持朝有利于人类生活、生产、工作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娄邵丘陵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包括娄底市、冷水江市、涟源市、邵阳市;新化、双峰、邵东、邵阳、新邵、隆回、洞口、武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形势严峻,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建国以来,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水土保持机构,组织编制和实施了全国和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规划,建设了一大批水土保持工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高文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姜楠  朱天平  赵继伟  袁月  
以北京市10个房地产项目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出各项目、各建设分区的水损失增加比和土壤侵蚀增加比,并将其作为全面衡量水土流失影响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化具有良好的同时减少水损失和土壤侵蚀效果,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全面性上明显优于不透水硬化、一般绿化措施。在房地产项目建设乃至城市建设中,建议尽量采用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化措施替代不透水硬化、一般绿化措施,以同步减少水损失量和土壤侵蚀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培培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需要大量土地来养活庞大的人口。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水土流失问题,这一方面导致我国大量耕地被毁,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河道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恶化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加重了面源污染危害。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大批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使我国水土流失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更为显著,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已经呈现出“双下降”的积极态势,农业生态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方经济社会也步入可持续发展正轨。2023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水土保持率达到75%。《意见》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设定了新目标,必将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